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卷帙(zhì) 取缔(dì) 聒(guā)噪 剑拔弩(nǔ)张 ....B.撷(xié)取 发窘( jiǒng) 羁绊(bàn) 脍(kuài)炙人口 ....C.剽(piāo)悍 蓑(suō)衣 沉缅(miǎn) 合辙(zhé)押韵 ....D.嗔(chēn)视 蓬篙(hāo) 凛冽(liè) 引颈受戮(l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屋檐 热列 畅快 呼朋引伴 B.潦草 烘托 决别 各得其所 C.烂曼 草垛 捶打 花枝招展 D.造访 憔悴 遮蔽 暴怒无常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社,又埋下了隐患。 B.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1 / 8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公园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由多种树木组成 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④树叶已经发黄发灰发红

⑤公园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了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②①④③

7、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2)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3)客路青山外,______。潮平两岸阔,______。 (4)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 (5)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____) .

2 / 8

(2)无案牍之劳形 (____) .(3)可爱者甚蕃 (____) .(4) 香远益清 (____) .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以我酌油知之 .C.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反激之力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

3 / 8

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4 / 8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_

2.文中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它的本体、喻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赏析下列句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4.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2.选段围绕一个“_____”字展开描写,流露出作者的____之情。

四、写作题(40分)

5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

请以 “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注意书写。

6 / 8

参考答案:

一 B D A A A C

(1)东临碣石山岛竦峙(2)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3)行舟绿水前风正一帆悬(4)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二

1.大使……劳累多更加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2)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4.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5.甲文: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乙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三

【答案】1.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福了自己。

2.①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7 / 8

4.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登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抵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背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答案】

1.①山上②山尖③山坡④山腰 2.D

3.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和雪色相见的美景,并将落雪不匀的山体那种秀美动人的风姿和那飘逸而令人向往的神韵写得惟妙惟肖。 4.A 5.妙喜爱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