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淅川县历史沿革

淅川县历史沿革

来源:尚车旅游网
淅川县历史沿革

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

西周时:为楚祖熊绛的封地。 春秋时:分属楚国及其附佣国都国地。

战国时:西北部为秦国商於地, 余为楚国丹淅地。周赧王三年 (公 元前 312)年,秦楚丹阳之战后,全部归秦。秦昭襄王三年 (前 304年), 秦楚黄棘之会后,归楚。九年 (前 298) ,复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 (前 221) ,设丹水、中乡二县,属南阳郡。 西汉:分属三县,北、中部属析县,西南部为丹水县, 属弘农郡, 东南部为顺阳县,属南阳郡。哀帝时 (前 6) ,顺阳改为博山,封为侯 国。

东汉:博山复名顺阳,仍为侯国,与丹水县同属荆州南阳郡;并 封南乡三户亭为侯地。建安十三年 (208) ,升南乡为郡,下辖丹水县, 南乡县和顺阳侯国。

三国(魏) :设丹水、南乡、顺阳三县,属南乡郡。

晋:南乡郡改顺阳郡,下辖顺阳、丹水、南乡三县。 南北朝:北魏由荆州分置析州析阳郡,下辖东、西二淅阳县。南 部的顺阳郡治南乡,并领丹水、顺阳等县。西魏改东西淅 (析) 阳县为 中乡和淅川二县 (淅川之名始见于此 ) ,并移淅州治南乡县,辖南乡、 顺阳、丹川、秀山等郡 10 余县及侨县。

北周:淅川并入中乡,属淅阳郡,其他郡县合并撤销后,设南乡 郡与顺阳郡,辖丹水、清乡、南阳三县,均属荆州。

隋:改南乡郡为县,并改清乡为顺阳。大业十三年 (617) 撤丹水 县。

唐:置淅州 (治马蹬) ,并置淅川、丹水、顺阳三县,属山南东道 邓州。旋俱废,并入内乡。

五代:粱复置淅川县,属邓州。

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增设顺阳县。 金初:淅川县废,并入内乡。正大年间 (1224 —1231) 复置,属邓

元:淅川、顺阳并入内乡,属河南省 ( 简称) 南阳府邓州。

明:成化六年 (1470 年) ,淅川自内乡分出置县,属南阳府邓州, 治马蹬。次年建县城 (即今老城 )。

清初属南阳府。道光十二年 (1832) 改县为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升为直隶厅,直属于省。宣统三年 (1911) ,属南汝光淅道。

民国 2 年(1913) 撤厅为县,属汝阳道。道废后直属省。民国 21 年 (1932) 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8 年 5 月,淅川解放后,置淅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属豫西行 署第六专员公署。

1949 年 3 月改淅川县人民政府,属河南省南阳行政区督察专员 公署。 1956 年 1 月改为淅川县人民委员会。 1971年 5 月改称为淅川县 革命委员会。 1981 年 5 月复为淅川县人民政府。属河南省南阳地区 行政公署。

摘抄淅川县志第 60 页-61 页。第二章,第一节:建置沿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