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41卷第7期 2010年7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1(7):135 ̄138 July 2010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宋英博 ,张敬涛 ,王囡囡 ,申晓惠 ,胡国华 ,陈庆山。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哈尔滨l50030) 150090 3.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摘要: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 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 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 数>-f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 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垄三;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5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09)07—0135—04 G rey correlation deg ree analysis on major traits of 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 and three Iines of ridge cultivation in SOVbean/sONG Yingbo1, ZHANG Jingtao’,WANG Nannan’,SHEN Xiaohui’,HU Guohua ,CHEN Qingshan。(1.Jiamusi Branch,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musi Heilongjiang 1 54007,China;2. Crop Research and Breeding Center of Land—Reclamation,Harbin 150090,China;3.College of Agricul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 50030,China) Abstract:Agronomic traits which affected the yield of soybea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gray system theory in the experiment,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roduction was determined in narrow row and three lines of ridge,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soybean.A grey correlation cardinalit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of soybean main traits in narrow row and three lines of rid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order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was as follows:plant height>seed weight per plant>main stem node number>effective pod num- ber>l 00--seed weight>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bove-・ground pa ̄>seed number per plant>height of lowest pod in 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which were as follows:seed weight per plant>100一seed wei— ght>effective pod number>plant height>height of lowest pod>main stem node number>seed number per plant>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above-ground Darls in three lines of ridge cultivation. Key words:soybean;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three lines of ridge;grey correlation degree “垄三”栽培模式是垄体分层深施化肥,垄上两 cm的垄上双条播种,相当于有垄作基础的窄行播 种,中心垄距为45 C1TI,小行距为12 cm。这项技 条苗带精量点播,垄体深松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 栽培模式,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主要栽 术吸收了大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形成小垄窄行密 植栽培模式l2_]】。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大豆生产表现 培模式I 1。小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在45 收稿日期:2010—02—27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2009zxO8009—013 B);黑龙江省国际合作资助项目(WB08C07) 作者简介:宋英博(1979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E—mail:hjsyb@tom.COrn 通讯作者:陈庆山,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豆遗传育种。E-mail:qschen@neau.edu.cn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4l卷 出极强的灰色特性,是典型的灰色系统,应用一般 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很大局限性。1 982年, 干物重、百粒重}构成比较数列。根据公式(1)对原 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然后由公式(2)计算参考数 列与比较数列的绝对差值,最后,依据公式(3)、 (4)计算关联系数及关联序。其中关联度是表征两 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发表了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 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国际、国内 200多种期刊发表过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 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 考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程度值;关联度按大小排 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 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灰色系统理论应用 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 序的序号为关联序。 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 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灰色关联度理论在农作物产量与农艺性状问 的关系上研究较为广泛 ,此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 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 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 主要因素,以期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合农60号。 供试土壤:前茬作物大豆,碱解氮含量143.71 mg・kg~,有效磷含量140.26 mg・kg~,速效钾含量 297.75 mg・kg ,pH 6.5,有机质含量10.7%,全氮 含量0.21%,全磷含量0.2%,全钾含量3.7%,地势 平坦,有灌溉条件。生育期间5-9月自然降雨266.5 ITlm,有效积温2 450.6℃,日照时数1 430.1 h。 1.2方法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 进行。供试大豆品种合农60号,采用65 cm垄三 和45 em窄行密植两种栽培方式,随机排列,4次 重复。试验小区0.2 hm 。在成熟前垄三及窄行密 植的每个区组取10株,将取回的植株在105℃下 杀青2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大豆地上 部干物重;通过秋季对合农60号考种,每个区组 取l0株,用直尺测定植株主茎高及底荚高,利用 目测法观察植株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 用天平(最小刻度0.01 g)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 1.3数据分析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将大豆的产量及8个性状 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时,将参 比数列即母序列产量定义为y ,各性状指标定义为 置={ (1), (2)…X (8)])={株高、底荚高度、主 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地上部 式中, (K)为各性状原始数据, 为同一性 状平均值,S为同一性状标准差,置(K)为标准化 处理后结果。 绝对差值△ ( )=IX。(后)-X (K)I (2) 式中, 。(¨为产量标准化结果, 。(K)为各性 状标准化结果。 关联系数 (后)=(△ △一),(△ (后)+p△一)(3) 式中,△ 为△ ( )最小值,△一为△ ( )最大 值,P范围为0~1,一般取0.5。 关联度 }∑ (Ib k=l  . (4) 2结果与分析 2.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根据原始数据标准化结果,按照公式(2)计算 出窄行密植和垄三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与8个性状 各对应点的绝对差值。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参 比数列与比较数列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 为:△ =0.0042,△ =2.5262;垄三栽培模式下, 绝对差值△ (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 = 0.0250,△ =3.97 17,将这些最大值与最小值带人 公式(3)求出产量和各性状对应的关联系数,结果 见表1、2。 根据关联系数,由公式(4)计算各性状的关联 度 ,并确定关联序,从而分析各性状对产量的影 响。 各性状的关联度及关联序见表3、4。窄行密植 栽培大豆的8个性状的关联度分别为:rl=0.7481, 2=0.4948, 3=0.6746,/'4=0.6097, 5=O.508l,r6= 0.7187,r7=0.5526,rs=0.5871,关联序为:rt>r6>r3> r4>r >r >r >r ,即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 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垄三 栽培大豆的8个性状的关联度分别为:r =o.6130, 第7期 宋英博等: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r: ̄05702,r3--05546,r.---0.6189,r5=05128,ro=0.6429, rs>r7,即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 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r7=O.4985,r8=O.6393,关联序为:r6>r8>r4>rl>r2>r3> 表1窄行密植栽培大豆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系数 Table l Correlation coeficifent between yield and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under 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 culivattionmode 注: .一株高; r底荚高;X 一主茎节数; 一有效荚数;X 一单株粒数; 单株粒重; 地上部干物重; 百粒重;Y 一产量。下同。 Note:Xl—Plant heisht;X2一Height of lowest pod;X3一Main stem node number;X4-Effective pod number;X5-Seed number per plant;X6-Seed weight per plant;X7-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above-ground;X8~10o—seed weight;Yi—Yield.The same as bellow. 表2垄三栽培大豆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系数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icifent between yield and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under three lines of ridge cultivation mode 表3窄行密植栽培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及关联序 Table 3 Correlation degree and correlation order between yield and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of 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 cultivationmode 表4垄三栽培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及关联序 Table 4 Correlation degree and correlation order between yield and diferent agronomic trais of three ftines of ridge cultivation mode 2.2大豆主要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果见表5。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在各 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各区组的数据可以很 对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条件下各区组大豆 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 好的表现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关系。两种栽培方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41卷 下大豆产量达到显著水平。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 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垄三栽培时的产量,并且 除了百粒重,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 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光能利用率, 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合理配置,达到高产。而垄 三栽培则改善了大豆植株的生育环境,较好地协 调光、热、肥、水、气的矛盾,改善了植株群体 结构,增加了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了单株生产力。 但本试验使用的大豆品种合农60为窄行密植的专 用品种,在株高、单株荚数、粒数等性状上的表 现比垄三栽培要好。 现最好,其中株高及底荚高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 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是,主茎节数、 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地上部干物重 间的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窄行密植通过缩垄 增行,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使植株分布更合理, 表5垄三与窄行密植栽培大豆主要性状的多重比较 Table 5 Mulitple comparisons of major traits of soybean on three lines of ridge and narrow row and dense growth cultivati0n 3讨论与结论 薛红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明确了相关性状 析,得出的株高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也证实了这一 点。 b.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单株粒重与大豆产量的 影响最大,百粒重、有效荚数影响较大,株高、底 荚高、主茎节数影响一般,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 重对产量影响最小。单株粒重在垄三栽培中对产量 对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底荚高度>株高>主茎节 数>百粒重>全株粒数>全株荚数 。大豆产量与外部 环境如栽培措施、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并且大豆 产量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因 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但其主要受株高、底荚高 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主 要相关性状的影D ̄[81。此试验主要从与大豆产量相 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由于单株粒重由单株荚 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构成, 这样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来提高品种的 产量潜力。 C.通过对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方差分析 关的内部因素着手,研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按灰色关联度分析原则,大豆不同性状与产量间的 关联度越大,表明该陛状与产量的关系越密切,对 产量越重要;相反,关联度越小,与产量关系越不 密切嘲。通过对窄行密植栽培和垄三栽培大豆主要 表明,窄行密植模式的大豆产量显著的高于垄三栽 培模式,并且窄行密植的大豆产量较垄三增产 7.03%,可见窄行密植技术是一项增产技术,灰色 关联度分析表明,只有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一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得出: a.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株高对大豆产量的 影响最大,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影响较大,有效荚 致,并且关联度最小,单株粒重在垄三栽培模式 下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占第一位,而在窄行密植栽培 的情况下占第二位。其他性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 度各不相同,与产量的关联度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影响一般,单株粒数、 底荚高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小。因此,窄行密植的关 键就是要注意品种的选择,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多年 的探索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高杆大豆品种密 植模式下易倒伏,半矮杆的大豆品种比较适宜这种 栽培方式㈣,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及方差分 [1】姚卫华.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JJ.大豆通报,2007(5):9-1】. 第41卷第7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1f71:139 ̄142 2010年7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ly 20l0 3种虫草活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邹向英 (滨州职业学院科研处,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 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 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 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 生产。 关键词:冬虫夏草;蛹虫草;活性成分 中图分类号:¥6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10)07—0139—0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ffective compositions in three Cordyceps/zou Xiangying(Research Department,Binzhou Vocational College,Binzhou Shandong 25660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iscriminate the difference in three Cordyceps qualit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ild Cordyceps sinensis,Cordyceps militaris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wild Cordyceps militaris Cordyceps was conducted by determining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had the same mumbers of active components with wild Cordyceps,but it had a higher content of amino acids than that of wild Cordyceps sinensis,The content of cordycepin, cordyceps acid,cordyceps p0lysaccha rides,superoxide dismutase(sot)),vitamin in artificial on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wild Cordyceps militaris,and the kinds of trace elements in artiifcial cultivation of Cordyceps m『『『farl『S were in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wild Cordyceps.and elements Iike Pb and Cr which were harmful tO the human body were undectable in it.Taken together。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could totally replace the wild ones for industrial mass production. Key words:Cordyceps sinensis;Militaris;active ingredient 收稿日期:2010—0l—O8 基金项目:山东省经济强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行动项目(2006JB10) 作者简介:邹向英(1965一),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食药用真菌的研究与开发。E—mail:zouxy0813@126.corn 孙中锋,孙鲜凤,闫晓东,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嘲.现 薛红.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lJ1.安徽农学 代化农业,2005(6):7-9. 通报,2009,15(1 1):139—140. 李瑞平,李志刚,王贵平,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 裴占江,李淑芹,终玉新,等.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 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fJ].大豆科学,2008,27(6):979—984. 性研究『Jf.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99—303. 闫吉治.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播期研究中的应用IJJ_河西学院 张辉明,姜永平,韩阳瑞.江苏省鲜食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 学报,2002f5):7l一74. 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叭江苏农业科学,2009(1):187一】89. 成雪峰,李建奇,张风云.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 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M].哈尔滨: 分析fJ1.种子,2007,26(12):60—62.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9. 唐海涛,张彪,林勇,等.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 刘丽君,祖伟,张瑞忠.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 度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2O(5):912—916. 规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26—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