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试论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

[摘 要]剩余收益不仅可以作为一项投资绩效评价指标,还可以用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与传统的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法相比较,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不仅计算结果一致,而且实现了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与项目投资绩效评价的有效统一。[关键词]剩余收益;净现值;现金流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2.006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获得的利润扣减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剩余收益通常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用以评价投资绩效。但笔者经过研究后认为,还可以利用剩余收益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笔者将这种计算方法称为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以区别于传统的利用现金流量来计算投资项目净现值的方法(笔者称之为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法)。

一、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指标的计算

对于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指标,笔者将其定义为“在项目计算期内,按照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剩余收益现值的代数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n为项目计算期;

剩余收益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多种表达方式。本文采用的剩余收益的计算形式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扣减最低投资资本回报额后的余额。因此,上述计算公式还可以表述为:

期期末(也即第t期期初)的投资资本,投资资本一般为营业流动资金、厂房设备净额(已扣除折旧)以及其他资产净额的总和;

ic为设定的折现率(该投资项目预期应达到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NOPATt为第t期的税后营业净利润。

若投资项目存在建设期,由于其建设期内的年税后营业净利润为零,则该项目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基于剩余收益净现值指标计算公式的推导证明

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一般都是利用现金流量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若投资项目存在建设期s,由于其建设期内的年税后营业净利润为零,则该项目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虽然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指标计算公式与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指标计算公式的表达形式不同,但事实上两者的计算结果是等效的,公式推导证明如下:

由于在项目终结时所有投资全部回收完毕,故项目终结点的投资资本为零,即In为零,则上式可进一步推导如下:

三、对基于剩余收益净现值法的评价

(一)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具有科学性

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照设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现金及其现金流量是价值的源泉,当人们或者企业进行投资时,就意味着他们推迟了现在的消费而着眼于未来的消费。现金可以提供给人们在未来消费各种不同商品和劳务的一种交换媒介,一项资产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具备提供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所谓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净现值法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在投资决策时点上的现值,从而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或最优方案。

剩余收益指标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当一个人从事营业的时候,一年中他的利润,就是同年中他从营业中所得的收入超过他为营业的支出之数。从利润中减去按现行利率计算的他的资本利息(如有必要,还要减去保险费)之后,所剩下的通常就称为他的企业收入或经营收入”。马歇尔所指出的“企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就是目前人们常说的“经济利润”的概念。经济利润是经济学家所持的利润概念,即总收入与总成本之差。这里所说的总成本是包含正常利润(平均利润)在内的成本。由于正常利润(平均利润)被算为成本,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平均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配置较优;反之,则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利润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比会计利润更具解释意义。净资产(或资本)是企业财富的某一时刻的储存量,利润是某一时期内从该项财富中流出的数额,只有超出储存量的流出数额才可以视为利润。经济利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一定的计量结果来表示,于是出现了管理会计学家所称的“剩余收益”的概念。

剩余收益是指获得的利润扣减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其指标能够反映投资

项目创造的价值。如果某投资项目某期的剩余收益大于零,即该项目带来的投资利润大于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则其创造了价值;反之,则带来价值的毁损。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项目各年剩余收益现值的代数和反映了该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在投资决策时点上的现值,即为项目的净现值。通过前述的公式推导证明可以看出,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时,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与现行的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法的计算结果是等效的,这也证明了该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二)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实现了决策与业绩考核的有效统一

传统的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法是以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作为计算基础。现金流量是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却不是一个用于日常管理的好的绩效指标。现金流量在项目投资决策的时点上或者是从投资项目的整个周期来看是有效的,但在投资项目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却很难用来作为监督实施的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现金流的大小并不完全反映企业是否赢利和赢利的多少与潜力,更多反映的是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和企业经营成果的质量。而且,现金流的变化多端使得很少有企业拿现金流本身作为主要的业绩衡量指标。而剩余收益则具有计算单一年份经营效益的优势。剩余收益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利润,该指标是从经济的角度对价值创造的因素一一判定,能够反映出期间价值创造的准确数字。因此,剩余收益可以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用于业绩的评价。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如果运用传统的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法,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时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而在进行项目投资绩效评价时往往使用的又是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等非现金流量指标,这会造成决策与业绩考核的标准分离,甚至冲突、混乱的局面,不便于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与原定目标的比较。而运用基于剩余收益的净现值法,剩余收益既可以作为一项评价指标,用于决策分析,也可以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用于业绩评价。这样就使得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指标达到一致,实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与项目投资绩效评价的有效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88-90.

[2] 汪俊.浅析经济利润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J].审计月刊,2006(2):56-57.

[3] 〔美〕蒂姆•科勒,等.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M].第4版.高建,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5-98.

[4] 李建丽.EVA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剩余收益之关系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7):3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