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1 道试题,共 42 分。)
V
1. ( )又叫做二项选择题,它通常是给被试一个句子要被试作出正误的判断。
A. 简答题 B. 选择题 C. 是非题 D. 论述题 满分:2 分
2. ( )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A. 指标 B. 目标 C. 目的 D. 标准
满分:2 分
3. 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
式是( )。
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满分:2 分
4. 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成( )。
A. 选择题和填空题 B. 选择题和供答题 C. 客观题和主观题 D. 论文题和操作题
满分:2 分
5. 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 )。
A. 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满分:2 分
6. 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 )。
A. 0.4 B. 0.25 C. 0.5 D. 0.1
满分:2 分
7. ( )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
的过程”。
A. 斯塔费尔比姆 B. 布鲁姆 C. 格兰朗德 D. 泰勒
满分:2 分
8. 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 )。
A. 等级相关 B. 列联系数 C. 肯德尔W系数 D. 点双列相关 满分:2 分
9. 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 )方法。
A. 积差相关 B. 点双列相关 C. 等级相关 D. 完全相关 满分:2 分
10. 定量刻画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常称
为难度值,用符号( )表示。 A. P B. D C. X D. Y
满分:2 分
11. 教育测量与评价按( )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A. 参照点 B. 运用的时机 C. 被试的行为表现 D. 内容
满分:2 分
12. 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量与评价类型是
( )。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潜力参照 D. 终结性评价 满分:2 分
13. 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 )。
A. 高分与低分
B. 误差大小 C. 测验内容有效性 D. 试验的难易程度 满分:2 分
14. 若双变量观测值 的散点图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 r接近1 B. r接近-1 C. |r|接近1 D. |r|接近0 满分:2 分
15. ( )是将不同类型的行为或不同科目的学习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进行相互比较,对
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书面评语和建议。 A. 个人发展横向参照 B. 个人发展纵向参照 C. 个人潜力发展参照 D. 课程目标参照 满分:2 分
16. Z分数量表是( )。
A. 称名量表 B. 等距量表 C. 顺序量表 D. 比率量表 满分:2 分
17. ( )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A. 头脑风暴法 B. 典型研究法
C. 理论推演法 D. 因素分解法 满分:2 分
18. ( )是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
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A. 评定量表评价 B. 表现性测验 C. 客观题测验 D. 主观题测验 满分:2 分
19. 下面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 )。
A. 标准差和百分等级 B. 平均数和中位数 C. 标准分数和百分位 D. 平均数和标准差 满分:2 分
20. 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 )。
A. 相对地位 B. 集中趋势 C. 误差大小 D. 差异程度 满分:2 分
21. 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称为( )。A. 模糊现象 B. 随机现象 C. 确定现象
D. 非随机现象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测试题目类型中的选择型包括( )。
A. 是非题 B. 匹配题 C. 填空题 D. 选择题 满分:2 分
2. 测量的三要素包括( )。
A. 测量的量具 B. 测量的参照点 C. 测量的单位 D. 测量的起点 满分:2 分
3. 根据测验材料,可把测验分成( )。
A. 语文测验 B. 语言测验 C. 操作测验 D. 数学测验 满分:2 分
4. 等级相关适用于以下( )情况。
A. 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B. 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C. 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
D. 两个变量中的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
满分:2 分
5. 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提出初
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包括( )。 A. 头脑风暴法 B. 因素分解法 C. 典型研究法 D. 理论推演法 满分:2 分
6. 是非题的优点表现在( )。
A. 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
B.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C.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 D. 记分客观,取样广泛 满分:2 分
7. 对每项评价指标分配权重,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是制定教育评价表必不可少的一项
工作。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 )。 A. 关键特征调查法 B. 两两比较法 C. 专家评判平均法 D. 倍数比较法 E. 头脑风暴法 满分:2 分
8. 结构效度的验证的步骤一般包括( )。
A. 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 B. 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是存在的假设说明
C. 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 D. 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
满分:2 分
9.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的方法主要有( )。
A. 分半信度
B. 库德—理查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 满分:2 分
10. 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 )。
A. 强度 B. 程度 C. 大小 D. 方向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
V
1. 所谓标准分数常模,就是以常模团体在某一测验上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把原始分数转
换成基本标准分数Z或转换到更大的标准分数T量表上,能够揭示每个测验分数在常模团体测验分数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组内常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
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线性或直性相关是所有关联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累积次数只能从低分组往高分组累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相关系数r取在-1和+1之间。(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次数分布多边图总是与横轴形成闭合的图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教育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之间是矛盾对立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比率变量的零点是绝对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既是样本,就不可能成为总体。(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分半信度,该方法适合于测验题目全部为二分记分题的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使用重测信度首先要构造出两份或者两份以上的真正的平行测验。(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t分布曲线与自由度有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计数数据的结果多表现为整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相对次数在本质上是简单次数和总次数为比值。(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理论上讲,各组相对次数之和等于1。(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标准分数是以方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三
个要素构成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同一个统计假设检验问题,若选取的显著性水平不同,则检验结果一定不一样。( ) A. 错误 B. 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