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谈课堂文化的建立与策略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试谈课堂文化的建立与策略

【摘要】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助推课堂教学高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安全感;让学生更自信;激励学生自我表现;构建相互合作体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重建课堂文化;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首先笔者选取两则材料,很值得同行思考。

材料(一):基础教育阶段中英师生关系对比。在中国,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很少有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怀疑。教师的渊博、自信、严厉,使学生对他们生畏,害怕与老师接近。英国的老师也是知识的源泉,但他们和学生的距离似乎更近一些,他们会和学生谈天、交心。选自《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12期。崔敏《“中英基础教育”对比研修报告》

材料(二):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美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的差异。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选自《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11期。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与英美国家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的一些文化差异。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

的课堂气氛以及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苏]巴班斯基著,张定璋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64.这不正是有效教学课堂的期待吗?因此,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是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的精神保障。那么我们就积极从以下几方面来重建课堂文化,使得课堂更有效。

1信任、宽容,让学生有安全感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七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由于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学生心里感到安全、自由,具有了心理优势,自然就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

2尊重、平等,让学生更自信 在课堂上我们要教会学生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老师我还不懂。”就是说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要能够多问。

第二句话:“老师我懂了。”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水平一般都是

呈正态分布的,所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而且知识面也比较广,教师要鼓励他们说:“我懂了。”这样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另外的进度。

第三句话:“老师,我不同意。”也就是学生要能够不同意教师的讲解,不同意其他同学的发言,甚至可以不同意教材的一些说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现自我,发展个性。

第四句话:“让我来说。”其实就是要把学生“推”上讲台。学生能讲的,教师就放一放。

3交往、对话,激励学生自我表现 民主的课堂提倡五种激励。

3.1肢体的精神激励。微笑、点头、竖拇指、拍肩膀、抚摸头等。 3.2口头的精神激励。“好” 、“对” 、“了不起” 、“你很会思考” 、“你真会读书”等。

3.3活动性激励。允许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鼓励自己,夸夸自己)。

3.4物质性激励。奖给学生一些小礼物(五星、红花、卡通人物等)。

3.5象征性激励。如作业本上的笑脸、苹果、记分、等级、红旗

等。

4构建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活动是由师生通过对话性教学实践构成课堂教学共同体。师生在这一共同体中进行“互惠式学习” ,而不是以自我为核心的封闭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习者之间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交流、知疑、释疑,发展思维和品格,并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学习要相互观摩,要在共同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个人的自由。在这个共同体内,人与人保持人格的平等,他们互相为对方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习共同体内,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会形成一种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既有相互合作,又有个人民主探索的环境。

学习共同体不仅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

目前我们正推行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要有所突破,必须从课堂文化的变革开始。课堂文化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那么我们积极从以上四方面努力重建课堂文化,助推课堂改革更高效。

【参考文献】

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精编版)海峡出版发行

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第2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