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蔬菜园艺学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编
二○○三年一月
目 录
实验一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1 实验二 蔬菜植物的春化作用………………………………………………………13 实验三 蔬菜种子形态识别…………………………………………………………17 实验四 蔬菜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28 实验五 果菜类蔬菜种子的播前处理………………………………………………35 实验六 蔬菜幼苗的识别……………………………………………………………45 实验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46 实验八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48 实验九 蔬菜植物育苗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51 实验十 瓜类嫁接育苗技术…………………………………………………………53 实验十一 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和性型分化………………………………………56 实验十二 南瓜的形态观察及植株调整……………………………………………57 实验十三 茄子嫁接育苗技术………………………………………………………59 实验十四 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观察……………………………………………62 实验十五 温室果菜的植株调整……………………………………………………65 实验十六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解体分析及产量构成……………………………67 实验十七 根菜类肉质根的形态和构造观察………………………………………72 实验十八 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构成………………………………75 实验十九 绿叶类蔬菜形态特征观察………………………………………………78 实验二十 菠菜的性别识别…………………………………………………………79 实验二十一 豆类蔬菜植株形态及开花结果习性观察……………………………80 实验二十二 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形态观察………………………………………82 实验二十三 水生蔬菜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技术……………………………………84 实验二十四 多年生蔬菜的形态观察………………………………………………86 实验二十五 蔬菜种植园的规划与建设……………………………………………87 实验二十六 稀特蔬菜的识别与分类………………………………………………92 实验二十七 芽苗菜的工厂化生产技术……………………………………………95 实验二十八 稀特蔬菜幼苗的识别…………………………………………………98 实验二十九 稀特蔬菜的品尝………………………………………………………102 实验三十 园艺设施结构类型调查………………………………………………107 实验三十一 电热温床的制作………………………………………………………114
1
实验三十二 温室(大棚)性能观测………………………………………………120 实验三十三 日光温室设计…………………………………………………………124 实验三十四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126 实验三十五 营养液浓度的管理……………………………………………………129 实验三十六 无土栽培基质的识别与理化性质……………………………………131 实验三十七 蔬菜无土育苗…………………………………………………………133 实验三十八 蔬菜Vc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九 实验四十 实验四十一 实验四十二 实验四十三
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水果型蔬菜产品品质的测定…………………………………………… 蔬菜浸泡标本的制作…………………………………………………… 蔬菜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制定与实施………………………
2
实验一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蔬菜植物的范围很广。凡是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柔嫩多汁的产品器官作为副食品的,均可列入蔬菜植物的范围。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蔬菜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栽培的蔬菜有二百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50~60种,而同一种类中还有许多变种,每一变种中又有许多品种。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可以把蔬菜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类: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每种分类法各有优缺点。从栽培角度看,以农业生物学分类更为适用。
1.植物学分类法:根据植物学的形态特征,将它们按科、属、种和变种进行分类。我国栽培的210余种蔬菜,列属于32个科(表1)。一般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分属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中,以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为主;在单子叶植物中,以百合科、禾本科为主。
表1 中国主要蔬菜的植物学分类
真菌门 一、担子菌纲 1.木耳科 黑木耳 2.银耳科 银耳 3.蘑菇科 蘑菇 双孢蘑菇 大肥菇 4.口蘑科 香菇 平菇 5.光柄菇科 草菇 6.齿菌科 7.猴头菌科 猴头菌 地衣植物门 二、薄囊蕨纲 1.凤尾蕨科 蕨菜 种子植物门 三、双子叶植物 1.藜科 2.菠菜 叶用甜菜(莙达菜) 根用甜菜(红菜头)
3
3.番杏科 番杏 4.落葵科 红花落葵 白花落葵 5.苋科 苋菜 6.豆科 (1)菜豆 矮生菜豆 (2)莱豆 矮生大莱豆 矮生小莱豆 (3)普通豇豆(矮豇豆) (4)长豇豆 (5)角豆(饭豆) (6)蚕豆 (7)毛豆 (8)豌豆 粮用豌豆(紫花豌豆) 菜用豌豆 软英豌豆 (9)刀豆 (10)矮刀豆 (11)红花菜豆 白花菜豆 (12)藜豆 (13)四棱豆 (14)扁豆 (15)苜蓿(金花菜) (16)葛 (17)豆薯 (18)菜用大豆 3.锦葵科:黄秋葵、冬寒菜 4.十字花科: (1) 芸薹 ①白菜 普通白菜 乌塌菜 菜薹 薹菜 ②大白菜 散叶大白菜 半结球大白菜 花心大白菜
4
结球大白菜 ③芜菁 (2)芥菜 ① 叶用芥 小叶芥 大叶芥 结球芥 宽柄芥 长柄芥 分蘖芥(雪里蕻) 卷心芥 叶瘤芥 花叶芥 白花芥 凤尾芥 ② 榨菜(茎用芥菜) 笋子芥 茎瘤芥 袍子芥(芽用芥) ③ 籽用芥 ④ 薹用芥 ⑤大头菜(根用芥菜) (3)甘蓝 羽衣甘蓝 结球甘蓝 赤球甘蓝 皱叶甘蓝 抱子甘蓝 球茎甘蓝(苤蓝) 花椰菜 青花菜 (4)芥蓝 (5)芜菁甘蓝 (6)白芥 (7)黑芥 (8)萝卜 ① 中国萝卜 ② 四季萝卜(樱桃萝卜) (9)辣根 (10)山葵 (11)豆瓣菜 (12)荠菜 5.葫芦科 (1)黄瓜 (2)甜瓜
5
普通甜瓜 网纹甜瓜 硬皮甜瓜 哈密瓜 越瓜 菜瓜 冬甜瓜 观赏甜瓜 柠檬瓜 (3)冬瓜 (4)节瓜 (5)瓠瓜 长瓠瓜 圆瓠瓜 葫芦 (6)南瓜 (7)笋瓜 (8)西葫芦 (9)黑籽南瓜 (11)灰籽南瓜 (12)西瓜 (13)丝瓜 普通丝瓜 有棱丝瓜 (14)苦瓜 (15)佛手瓜 (16)蛇瓜 9.伞形花科 (1)胡萝卜 (2)美国防风 (3)芹菜 西洋芹菜 (4)茴香 (5)芜荽 (6)香芹 (7)水芹 10.菱科 菱 四角菱 两角菱 无角菱 11.茄科 (1)茄子 圆茄 长茄
6
矮茄 (2)番茄 樱桃番茄 梨形番茄 普通番茄 大叶番茄 直立番茄 (3)辣椒 灯笼椒(甜椒) 长辣椒(牛角椒) 樱桃椒 簇生椒 朝天椒(圆锥椒) (4)马铃薯 (5)构记 (6)酸浆 12.唇形科 (1)草石蚕 (2)薄荷 (3)罗勒 (4)紫苏 13.楝科 香椿 14.旋花科 蕹菜 15.菊科 (1)莴苣 散叶莴苣 智利莴苣 皱叶莴苣 结球莴苣 莴笋 (2)茼蒿 (3)菊芋 (4)苦苣 (5)婆罗门参 (6)牛蒡 (7)菊牛蒡 (8)菊花脑 (9)紫背天葵 (10) 朝鲜蓟 16.睡莲科 (1)莲藕 (2)芡 (3)莼菜
7
(4)花莲 四、单子叶植物纲 1.泽泻科 慈姑 2.百合科 (1)韭菜 (2)葱 大葱 分葱 楼葱 (3)洋葱 (4)大蒜 南欧蒜 (5)薤 (6)细香葱 (7)胡葱 (8)韭葱 (9)石刁柏(芦笋) (10) 萱草 (11) 黄花菜(金针菜) (12) 卷丹 (13) 白花百合 (14) 兰州百合 3.莎草科 荸荠 4.薯蓣科 (1)山药 (2)大薯(田薯) 5.姜科 (1)姜 (2)襄荷 6.禾本科 (1)毛竹 (2)刚竹 (3)麻竹 (4)绿竹 (5)甜玉米 (6)茭白 (7)茭儿菜 7.天南星科 (1)芋 (2)魔芋(蒟蒻) 花魔芋、 白魔芋 8.香蒲科 蒲菜
8
植物学分类的优点是能了解各种蔬菜间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等方面意义重要。凡是进化系统和亲缘关系相近的各类蔬菜,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有共同的拉丁学名。如结球甘蓝与花椰菜,虽然前者食用的是叶球,后者食用的是花球,单它们同属一个种,又属异花授粉作物,彼此容易在较,在杂交育种和留种时要注意隔离。榨菜(茎用芥菜)、大头菜(根用芥菜)、雪里蕻,也有类似情况,形态上虽然相差很大,但都属于芥菜一个种,可以相互杂交。又如番茄、茄子和辣椒都属于茄科,西瓜、甜瓜、黄瓜、南瓜都属于葫芦科,他们不论在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上,还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植物学分类法也有缺点,有的蔬菜虽然同属一个科,但是栽培方法、食用器官和生物学特性却未必相近。如同属茄科的番茄和马铃薯,其特性、栽培技术、繁殖方法差异很大。
2.食用器官分类法:根据食用器官的形态,可将蔬菜植物(食用菌等特殊种类除外)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五类。
表2 蔬菜食用器官分类法
类别 根菜类 肉质根类 (以肥大主根为产品) 块根类(以侧根或营养芽发生的根为产品) 茎菜类 块茎类 根状茎类 球茎类 嫩茎类 肉质茎类 叶菜类 普通叶菜类 马铃薯、菊芋、山药、草石蚕等 藕、姜 慈姑、芋、荸荠等 石刁柏、竹笋 莴笋、茭白、茎用芥菜、球茎甘蓝等 小白菜、油菜、芹菜、菠菜、茼蒿、苋菜、茴香、散叶莴苣、蕹菜、落葵、紫苏、叶用芥菜等 结球叶菜类 香辛叶菜类 鳞茎类 花菜类 花器类 花枝类 结球甘蓝、大白菜、结球莴苣、包心芥菜等 葱、韭菜、芫荽、茴香等 洋葱、大蒜、百合等 金针菜、朝鲜蓟 花椰菜、青花菜、菜薹、菜心、芥蓝 牛蒡、豆薯、葛 蔬菜种类 萝卜、胡萝卜、大头菜(根用芥菜)、芜菁、芜菁甘蓝、根用甜菜、美洲防风、婆罗门参等 9
果菜类 瓠果类 浆果类 荚果类 杂果类 南瓜、西瓜、甜瓜、黄瓜、丝瓜、苦瓜、瓠瓜等 茄子、番茄、辣椒 菜豆、豇豆、刀豆、蚕豆、豌豆、毛豆、黄秋葵等 甜玉米、菱角、芡实等 因为在蔬菜生产中,相同食用器官在形成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常常很相似,因此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同类蔬菜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如根菜类中的萝卜和胡萝卜,虽然分别属于十字花科和伞形科,但它们对栽培条件的要求都很相似。
食用器官分类法也有缺点,有的类别,食用器官虽然相同,但是生长习性及栽培方法相差很大,如莴笋和茭白,同为茎菜类,但一个是陆生,一个是水生,其生活习性和栽培方法根本不同。而有些蔬菜,如花椰菜、甘蓝、球茎甘蓝,分别属于花菜、叶菜和茎菜,但三者要求的环境条件很相似。 3.生物学分类法:以蔬菜的农业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为依据进行分类,即根据农业上的要求,将植物学上系统相近、产品器官相同、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共将蔬菜分为十三类。这张方法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1)根菜类 包括萝卜、胡萝卜、根用芥菜、根用甜菜等,以肥大的直根为产品,均为二年生植
物,种子繁殖,不宜移栽。它们起源于温带,要求温和的气候、耐寒不耐热,要求土层轻松深厚,以利于形成良好的肉质根。
(2)白菜类 包括油菜、大白菜、菜薹、菜心、乌塌菜等,以柔嫩的叶片、叶球、花薹为产品,
大多数为二年生植物,种子繁殖,适合育苗移栽。这类蔬菜根系较浅,要求保水保肥力良好的土壤,喜欢温和气候,耐寒不耐热。
(3)甘蓝类 包括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芥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等,以柔嫩的
叶球、花球、肉质茎等为产品。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与白菜类相似。
(4)芥菜类 包括茎用芥菜、叶用芥菜、籽芥菜等,以肉质茎、叶片、叶球和种子为产品。生长
特性和栽培技术与白菜类相似。
(5)绿叶菜类 包括莴苣、芹菜、菠菜、茼蒿、蕹菜、苋菜、茴香、落葵等。一幼嫩的绿叶或嫩
茎为产品。这类蔬菜生长迅速,要求肥水充足,尤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植株矮小,适合间作套种。种子繁殖。除芹菜外,一般不育苗移栽。这类蔬菜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差异很大,可分为两类:苋菜、蕹菜、落葵等耐热;其他大部分喜温和,较耐寒。
(6)葱蒜类 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都属于百合科。一般为二年生作物,除大蒜用鳞
茎繁殖外,其他均用种子繁殖。根系不发达要求土壤湿润肥沃,生长要求温和气候,但耐寒性和抗热力都很强,对干燥空气忍耐力强,鳞茎形成需要长日照条件,其中大蒜和洋葱在炎夏进入休眠。
(7)茄果类 包括茄子、辣椒、番茄等,以果实为产品。多数为一年生蔬菜,喜温暖,不耐寒,
10
只能在无霜期生长,根群较发达,要求深厚的土层;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种子繁殖,适合育苗移栽。
(8)瓜类 包括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瓠瓜、西瓜、甜瓜、苦瓜等所有葫芦科植物,以果实
为产品。茎蔓生,雌雄同株异花。喜温暖,不耐寒,生育期要求较高温度和充足阳光。栽培上常搭架和整枝。一般用种子繁殖。
(9)豆类 包括菜豆、豇豆、蚕豆、豌豆、扁豆、毛豆等豆科植物,以果实为产品。除蚕豆和豌
豆耐寒以外,其余均要求温暖的气候条件,豇豆和扁豆耐高温。一年生作物。有发达的根群,又有根瘤菌固氮,因此需要氮肥较少。种子直播,根系不耐移植,蔓生中需支架。
(10) 薯芋类 包括马铃薯、芋、生姜、山药、菊芋等,以富含淀粉的块茎、球茎、根状茎、块
根等为产品。除马铃薯不耐炎热外,其余都喜温耐热。要求湿润肥沃的轻松土壤。生产上多用无性器官繁殖。
(11) 水生蔬菜 包括莲藕、慈姑、茭白、荸荠等。大部分用营养器官繁殖,生长在沼泽地区和
水中。为多年生植物,每年温暖和炎热季节生长,到气候寒冷时,地上部分枯萎。
(12) 多年生蔬菜 包括金针菜、竹笋、石刁柏、香椿等。繁殖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在温
暖季节生长,冬季休眠,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
(13) 食用菌类 包括蘑菇、香菇、木耳等,有的是人工栽培的,也有野生和半野生的。 一、实验目的:
识别主要蔬菜植物,掌握其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进一步学好蔬菜栽培学及改进栽培技术奠定基础。
二、材料与用具:
新鲜蔬菜、浸泡标本、蜡模型、挂图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观察室内摆放的新鲜蔬菜产品、标本室陈列的标本、蜡模型和挂图,记录各类蔬菜的产品特征。对所观察的蔬菜食用部分,判别属于哪种器官,如果是器官的变态,属于哪一种变态。 四、作业
将观察到的蔬菜按农业生物学分类法进行归类,并结合其它两种分类方法(即注明所属科别、食用器官)填入表3中。
五、 思考题
1.简述分类的意义和三种分类法的主要应用。
2.有哪些蔬菜,在植物学上是同一科,而食用器官形态也属于同一类?又有哪些是不同类的。
六、 参考文献
1.蔬菜栽培学总论,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
2.蔬菜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3.蔬菜栽培学概论,陈贵林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 4.
表3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根 菜 类 白 菜 类 …… 所属科别 食用器官 变态器官 拉丁名或英文名 (李青云)
实验二 蔬菜植物的春化作用
1. 春化作用的概念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李森科(T.лысенко,1928)创立了植物的阶段发育理论,他认为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存在从一种质的状态进到另一种质的状态的循序渐进的变化,或由一个阶段进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而每个阶段有其特定要求的环境条件,如果这种特定的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便不能完成这一阶段而进入下一阶段,而且这种阶段的变更具有不可逆性。李森科发现谷类作物(主要是麦类作物)在抽茎前必须有一段低温期间,而棉花现蕾前必须有一段高温期间,否则便不能进入下一阶段,他把作物在某一期间需要一定温度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发育阶段叫温期阶段(Thermo-phase)或春化现象(vernalization),而把温度对作物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叫春化作用(jarovization)。如果人工施加低温和高温处理,代替自然温度,促进植物通过春化,这种处理称为春化处理(jarovization)。
2.蔬菜植物的春化作用
在蔬菜植物中,大部分二年生的蔬菜,如白菜类、根菜类、鳞茎类、芹菜等绿叶菜类蔬菜,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春化,才能开花结实。春化过程本身是个诱导现象,本身并不直接引起开花,在春化过程完成以后,植株处于较高温度下才分化花原基,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特殊的光周期条件。
12
根据通过春化的时期的不同,将需要通过春化才能开花结实的蔬菜植物分为两大类:
(1) 种子春化植物 在种子吸胀后开始萌动时就可被春化,通常在种子萌发早期,胚正迅速进
行细胞分裂时最有效。这类蔬菜有白菜、荠菜、萝卜、菠菜、莴苣等;
(2) 绿体春化植物 必须在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对低温有反应,如甘蓝、洋葱、大蒜、大葱、芹菜等。
3.种子春化
种子春化处理的条件有三个:萌动状态、低温、一定时间。
(1)萌动状态 干燥种子对低温没有感应。在人工春化处理时,先将种子消毒后用水浸泡,吸水
后保湿放在发芽适温下,在30%~50%的种子露出胚根时,放入一定的低温下处理。
(2) 低温 通常春化的低温范围为0~10℃,但不同蔬菜种类和品种有一定差异。据试验,白菜
类和芥菜类的春化在0~8℃范围内都有效果(李曙轩等1954),而萝卜春化在5℃左右最有效(荻屋薰,1955)。
(3)处理时间 通常处理时间为10~30d,但种类及品种之间有差异。如白菜和芥菜多数品种处
理20d就够了,许多菜心或菜薹品种,处理5d就有诱导开花的结果。秋播萝卜在苗期处理3d就有效。
低温处理的时间长短与植株年龄有关。因为种子春化植物并不只是在种子萌动时才对低温敏感,到长成幼苗后,对低温的反应可能更敏感。如大白菜60d苗龄和2d苗龄的植株,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抽薹开花早。
4.绿体植物的春化
绿体植物的春化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定大小的植株、低温、处理时间。不同蔬菜种类和品种之间的条件要求均有差异。
(1)植株大小 可用生长期(生长天数即日历苗龄)表示,也可用实际生育程度如植株茎粗、叶片数目等(即生理苗龄)来表示。如甘蓝早熟种幼苗在3片叶、茎粗0.6cm以上,晚熟种6片叶、茎粗0.8cm以上时能通过春化。芹菜在苗龄30d以上,约15片叶、苗粗0.5cm以上时可以感受低温通过春化 。另外,多数情况下低温处理时植株的生理苗龄(如甘蓝)对抽薹时期影响较大,而芹菜在低温处理时的日历苗龄对抽薹时期影响较大(Pawer,1950)。
(2)低温和处理时间 有的种类要求严格,有的种类要求不太严格。如甘蓝和洋葱必须在 0~10 ℃,20~30d或更长时间才有效果。如甘蓝早熟种30-40d,中熟种40-60d,晚熟种60-90d。
植株大小与低温处理时间也有关,如芹菜的苗龄越大,低温处理对开花的促进作用也越大。事实上,许多种子春化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大都是在幼苗期甚至在很大的植株通过低温的。 (3)感受低温的部位 不同种类感受低温的部位差异较大。多数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而且绿体春化时植株要有一定完整性。有的植物茎尖分生组织是感受低温的部位;另一些
13
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没有这样专化。试验证明,春化处理时如果叶片、根部全部摘除或部分摘除,会失去或影响春化效果。
5.春化的检测
许多二年生蔬菜,通过春化阶段后,在较长日照下及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花芽分化,随之抽薹开花。生长点染色法可以检测植株是否通过春化,用5%氯化铁及5%亚铁氰化钾处理,如果已经完成春化的,其生长点为深蓝色;而未经春化的,或者不染色,或者呈黄色或绿色。 一、实验目的:
了解温度对不同类型蔬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不同类系型蔬菜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处理时间的长短及生理苗龄。 二、材料与用具:
材料:白菜、萝卜、甘蓝、洋葱等蔬菜的种子;3%福尔马林液或0.1%升汞 用具:温箱、冰箱、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纱布。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1.催芽
将试验品种的种子粒选后称取2~3g,分别放在50ml烧杯中,用3%福尔马林液或0.1%升汞消毒10min,消毒后立即用蒸馏水冲洗3次,以除去药液。种子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内壁有几层湿吸水纸),在20~30℃温箱中催芽,控制好水分,防止胚根过长受伤。在1/3~1/2种子的种皮破裂时,可开始春化处理。此时种子已进入萌动状态。 2.春化处理
将萌动的种子放置在培养皿中或杯中,分别与2~10℃冰箱中开始春化处理,每10d一次,共5次。春化期间要维持种子含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80~90%,皿口或杯口盖以湿纱布,用橡皮圈套紧,以减少水分蒸发。春化处理分10d、20d、30d、40d、50d及对照(种子不经春化处理)共六个处理。 3.播种
将处理过的种子播在田间或温室,露地应在没有足够低温条件时播种(河北中南部在5月中旬),行距30cm,粒距15cm,每处理播种30~50粒,各处理做好标记,播后管理同一般栽培。 4.形态调查
出苗后观察生长动态及现蕾开花期。现蕾只看主茎上花蕾的出现;开花指植株上的第一朵花开放。现蕾与开花期以50%植株现蕾或开花为标准,记载现蕾时的叶数、叶重、根粗、根重等。根粗和根重为现蕾期5株的平均数。 四、作业
1.将白菜或甘蓝、萝卜或洋葱不同春化处理下植株的形态指标填入表格。 2.对观察记载表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
14
五、思考题
1.白菜或甘蓝、萝卜或洋葱通过春化阶段的状态是种子还是幼苗?
2.分析白菜或甘蓝、萝卜或洋葱春化时间的长短与现蕾期、开花期天数的关系。
六、 参考文献
1.郑丕尧主编,作物生理学导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2.蔬菜栽培学总论,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蔬菜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李青云)
实验三 蔬菜种子形态识别
蔬菜生产所用的种子,泛指所有的播种材料。可从植物学角度分为3类(不包括以真菌的菌丝组织作繁殖材料的食用菌类):
第一类是植物学上真正的种子,仅由胚珠形成,如瓜类、豆类、茄果类、白菜类、葱蒜类等蔬菜种子;
第二类种子属植物学上的果实,由胚珠与子房构成,如菊科、伞形科、藜科等蔬菜种子。果实的类型依蔬菜种类不同,有的为瘦果如莴苣,有的为坚果如菱果,还有的为双悬果如胡萝卜、芹菜、芜荽等,根甜莱、叶甜菜则为聚合果;
第三类种子属于营养器官,有鳞茎(大蒜),球茎(荸荠、芋头),根状茎(生姜、莲藕),块茎(马铃薯、山药、菊芋)等。
优良的种子是培育壮苗及取得高产的基础,栽培者必须掌握有关蔬菜种子的知识,才能合理地应用种子,达到栽培的目的。以下主要介绍前两类种子的一般知识。
1. 种子的形态与结构
种子的形态是鉴别蔬菜种类、判断种子质量的重要依据。种子的形态特征有:种子的外形、大小、色彩,表面的光洁度、沟、棱、毛刺、网纹、蜡质、突起物等。如茄果类的种子都为肾形,茄子种皮光洁,辣椒种皮厚薄不匀,番茄种皮则附着银色毛刺。白菜和甘蓝种子的形状、大小、色泽相近,均为球形黄褐色小粒种子,但从甘蓝种子球面的双沟,就可与具单沟的白菜种子区分开来。成熟的种子色泽较深,具蜡质;幼嫩的种子色泽浅,皱瘪。有的蔬菜新种子色彩鲜艳光洁,具香味;陈种子则色彩灰暗,有时有霉味。
植物学上所称的种子,其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些种子还含有胚乳。种子的最外层包被着种皮,它是一种保护组织,由一层或二层珠被发育而成。属于果实的蔬菜种子,所谓的“种皮”主要是由于房所形成的果皮,而真正的种皮或成为薄膜状,如菠菜、芹菜种子;或被挤压破碎,粘贴于果皮的内壁而混成一体,如莴苣种子。种皮的细胞组成和结构,是鉴别蔬菜的种与变种的重要特征之一。如芸薹属种与变种间在种子外观上不易区分,而从种皮结构就较易辨别。在种皮细胞中,不含原生
15
质(无生命细胞),细胞间有许多孔隙,形成多孔性结构。
种皮上有与胎座相连接的珠柄的断痕,称为“种脐”。种脐的一端有一个小孔,称为“珠孔”,种子发芽时胚根从珠孔伸出,所以也叫“发芽孔。豆类蔬菜种子的种脐部分的形态特征,常用来区别种和变种。发芽孔大小与紧密程度直接与吸水速度有关。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的雏体,由胚根、胚芽(上胚轴)、胚轴(下胚轴)、子叶及夹在于叶间的初生叶原基所组成。胚的发育程度及其形状又依蔬菜种类及成熟度而异。有的种子外形正常,但由于未能受精或受精后在胚的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而中途停止发育或发育很小,甚至已经形成的组织也可能中途解体,成为无胚现象。
胚的形态依作物种类而异,豆类种子的胚为弯曲形,茄果类种子为螺旋形,瓜类种子为直立形。无胚乳的蔬菜种子,如瓜类、豆类等,胚的大部分为子叶,占满整个种子内部,贮存大量的养分。有胚乳的蔬菜种子,如番茄、菠菜、芹菜、韭菜、葱等,胚埋藏在胚乳之中。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幼胚的生长依靠子叶和胚乳提供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种子幼胚色泽鲜洁,胚乳色白;腐坏或变质的种子幼胚变暗色,组织含水多或崩毁粉碎。子叶不仅本身贮存养分用于种子发芽,且幼苗出土后是最早发生的同化器官,子叶大小及发育好坏对壮苗以至以后的生长发育有较明显的作用。
2.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种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状况气味等是识别种子的主要依据,同时和种子的质量、播种技术等也有密切关系。
(1)种子的形状:有球形、卵形、卵圆形、扁圆形、椭圆形、棱柱形、盾形、心脏形、肾形、披针形、纺锤形、舟形、不规则形等。
(2)种子的大小:一般把种子分成大地、中粒、小粒三级。大粒如豆科、葫芦科等,中粒如茄科、藜科、百合科等,小粒如十字花科和伞形科等。种子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①按种子的子粒重(克)表示。 ②按一克种子含的粒数表示。
③用种子的长宽、厚表示。为减少测量误差,可取5、10粒的平均值来表示。
(3)种子的色泽:指种皮或果皮色泽而言,有无光泽,有无斑纹,颜色纯净一致或杂色。 (4)种子的表面状况:主要是指种子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瘤状突起、有棱、有皱纹、有网纹以及其他附属物如茸毛、刺毛、蜡层等,种子边缘及种脐正、歪,豆类种子外面有明显的脐、脐条、发芽孔及合点等。
(5)种子的气味:是指种子无芳香味或特殊的气味(如伞形花科蔬菜种子).
3.蔬菜种子的内部构造
大多数蔬菜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些种子还含有胚乳。
(1)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真种子的种皮是由珠被形成;属于果实的种子,所谓的“种皮”
16
主要是由子房所形成的果皮。
(2)胚:是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发育而成的,是植物体的雏形。它是由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组成,胚的形态一般有五种:
①直立胚: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等与种子的纵轴平行。如菊科、葫芦科蔬菜。 ②弯曲胚:胚弯曲成钩状.如豆科蔬菜。
③螺旋形胚:胚呈螺旋形,且其环不在一个平面内,如茄科、百合科蔬菜。
④环形胚:胚细长,沿种皮内层绕一周呈环形;胚根和胚芽几乎相接,如藜科蔬菜。 ⑥折叠胚:子叶发达,折叠数层,充满种子内部。如十字花科蔬菜。
(3)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如茄科、伞形花科、百合科、藜科蔬菜等皆为有胚乳种子。而豆科、葫芦科、菊科、十字花科蔬菜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其胚乳已为胚所吸收,将养分贮藏于子叶中,称为无胚乳种子。
4.蔬菜种子形态结构与播种技术的关系
种子大小与种子播种量、种子出土能力、覆土厚度有关系。种子内所合化学成分、种皮厚度、致密度与种子寿命、种子吸水速度、浸种技术有关,即与种子发芽速度有关。有些播种材料为果实的如芫荽为双悬果,在播种前要进行机械处理,双悬果分开为两个分果,才能有利于吸水发芽。
5.新、陈种子的对比
主要从种子的色泽和气味方面区别新、陈种子,一般新鲜种子色泽鲜艳光洁,而陈种子则色彩灰暗,另外,一般新鲜种子具香味,陈种子则具霉味。
6.发芽种子的观察:种子的萌发方式,与播种的关系甚为密切,由此,了解蔬菜种子萌发的方
式是非常必要的。
蔬菜种子的萌发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出土萌发:种子萌发时,子叶出土叫出土萌发。除蚕豆、豌豆和多花菜豆以外。一般都属此类。 ②留土萌发:种子萌发时,子叶留在土壤内,叫留土萌发。如蚕豆.豌豆和多花菜豆.这类种子穿土力较强,播种可以稍深些,但移栽秧苗较难成活。 在出土萌发中又有所谓的弓形出土和带帽出土现象:
弓形出土:它是葱蒜类蔬菜种子萌发的一种特殊形式。种子萌发时子叶先伸长,迫使胚根、胚轴穿出种皮,幼根一穿土种皮就向下生长、子叶先端仍留在种子内吸收胚乳中的养分,露出土面的部分弯曲成钩状,因此叫弓形出土。以后因胚轴进一步伸长才把子叶从种子内导引出来.
带帽出土:一些出土萌发的瓜类,有时子叶顶着出土。叫带帽出土。这对幼苗的生长是不利的,常因种子没平放,覆土过浅,土壤干燥等因素造成。
7.主要蔬菜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供参考):
(1)十字花科:本科蔬菜种子系弯生胚珠发育而成。其形状可自扁球形.球形至椭圆形不等.色泽
17
有脂。红揭,深紫至黑色,种皮有网纹结构,无胚乳,胚为镰刀状,子叶呈肾形,每片子叶褶叠,分列于胚芽两侧。
① 芸薹属:这类种子包括甘蓝类,大白菜、油菜、芥菜类四种,这类蔬菜种子种类繁多。形状相
似,均为球形,单纯依靠肉眼作种子形态鉴定,一般难以区分到种或变种,可用种皮切片镜检、化学鉴定、物理鉴定,最可靠的是盆栽或田间鉴定。但甘蓝、白菜、油莱、芥莱四种种子之间相互比较,其差异可用表1区分:
表1 芸薹属蔬菜种子比较表
平均千粒重项目 甘蓝 大白菜 油菜 芥菜 种皮颜色 铁灰,颜色最深 紫红,颜色较深 深红棕色,颜色较浅 浅红棕色,颜色最浅 种子大小 (克) 最大 次之 较小 最小 3.90 2.50 3.25 1.30 长 宽 厚 2.05 2.00 1.85 1.90 1.85 1.60 1.41 1.30 1.21 1.30 1.20 1.10 种子大小(毫米) ② 萝卜属:种子较大,不规则形,有棱角。种子为红褐和黄褐两种,种脐明显有沟。 白萝卜类型:黄色。 红萝卜类型:黄褐色。
(2)葫芦科:本科蔬菜种子系倒生胚珠发育而成,种子扁平,其形状自纺锤形、卵形、椭圆形至广椭圆形,色泽自纯白、淡黄、红褐、直至黑色,为单色或杂色。发芽孔与脐相邻合点在脐的相对方向,有明显的种喙。喙平或倾斜。种子边缘有翼或无种翼,胚直形,无胚乳,子叶肥大。富含油脂。 ①黄瓜属:灰黄或灰白色,纺锤形或披针形,无突起之边缘. ②冬瓜属:近倒卵形,种皮有疏松的软质,且较厚(见表2)。
表2 冬瓜属蔬菜种子形态特征比较表
种喙两种子 侧有无名称 肿瘤 粉皮冬瓜 节瓜 明显 青皮冬瓜
种子大小 种子 边缘 籽粒大小比较 种子最12.21 8.20 2.20 58.60 大 种子较10.75 突起 无棱状突起 小 种子厚9.25 5.12 3.10 29.40 而小 18
千粒重长 宽 厚 (克) 有,肿瘤明显 有,肿瘤有棱状突起 有棱状6.10 2.00 30.78 肿瘤不明显 ③ 南瓜属:种子大、有边,扁卵形,白、黄或灰黄色,包括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这
三种南瓜种子一般不易分辨,现列表(表3)比较如下:
表3 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种子形态特征比较表
种喙形种子名称 状(发芽种子边缘 孔与脐组成) 种子大而美洲南喙大呈瓜(西倾斜状 葫芦) 中国南喙小而瓜(倭平直 瓜) 印度南瓜(笋瓜)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边 种子小而有黄边,但不薄,长宽差及中国南瓜距大,披针明显 形 (3)茄科:茄科蔬菜种子系弯生胚殊发育而成。种子扁平、形状自圆形至肾形不等,色泽自黄褐至红褐,种皮光滑或被绒毛,胚乳发达,胚埋在胚乳中间,卷曲成涡状,胚根突出于种子边缘。 番茄:种子扁平,肾形,种皮为红.黄、褐等色,并披有白色绒毛。因而种子常呈灰拐、黄褐、红褐等色。
辣椒:种子扁平,较大,略呈方形,新鲜种子为浅黄色,有光泽;陈种子为黄褐色。种皮厚薄不均,具有强烈辣味。
茄子:种子扁平,形状有圆形种及卵形种两种,圆形种脐部凹入甚深,多数属长茄。卵形种脐部凹入浅,多数属圆茄。种皮黄褐有光泽,陈种或调制不当呈褐色或灰褐色,种皮组织致密,并有突起的网纹。
(4)豆科:豆科疏莱种子系由倒生胚殊发育而成,其形状有球形、卵形、肾形及短柱形,种皮坚韧光滑或皱缩,种皮颜色因品种而异,有纯白、乳黄、淡红、紫红浅绿、深绿及墨绿等各种颜色,单色或杂色,具斑纹,无胚乳,胚直形或稍弯曲,有两枚肥大子叶,富合蛋白质和脂肪。
菜豆(矮生或蔓生)肾形、卵形、圆球、筒形,有斑纹或颜色纯净一致,种脐短而多白色。种皮光滑,具光泽,种子有白、黑、褐、棕黄或红褐色。
19
种子大小 千粒重籽粒性状 长 宽 厚 (克) 与种皮色泽厚,长宽差相仿无黄色距小,近圆镶边 形 较种皮色深,介于二者之有金黄色镶间 10.75 6.10 2.00 30.78 12.21 8.20 2.20 58.60 9.25 5.12 3.10 29.40 豇豆:(菜用)同上,唯种皮具皱纹、光泽暗。
豌豆:圆球形,土黄或谈绿色,多皱或光滑。种脐椭圆,为白色或黑色。
蚕豆:宽而扁平的椭圆形,微有凹凸。种子大,种脐黑色,或与种皮同色。种皮青绿或淡褐色。 菜豆:扁平的宽肾形,白色、红色、紫色或具花纹,种脐位于一侧,椭圆,白色,无光,脐面突于种皮之上。种子中等大小。
眉豆:椭圆形,种脐隆起。大且偏于一端,有种子黑色、种脐白色;与种子种脐均为白色两种。 豆薯:近长方形,但四角处圆滑,红褐色,具光泽。
(5)百合科:百合科蔬菜种子系由倒生胚珠发育而成.种子为球形、盾形或三角锥形。种皮黑色,平滑或有皱纹,单子叶,有胚乳,胚呈捧状或弯曲呈涡状.埋藏在胚孔中。
韭菜、韭葱、洋葱及大葱:这四种均为葱属蔬菜。形状相似,均为黑色,一般不易分辨,需通过田间栽培试验加以区分,现将四种蔬菜种子比较如下(表4):
石刁柏:六分之一球形。种子黑色,较平滑,具光泽。
(6)伞形科:伞形科种子属双悬果,由两个单果组成。果实背面有肋状突起,称果棱。棱下有油腺,各种伞形科种子都有特殊芳香油,每一单果含种子一粒,胚位于种子尖端,种子内胚乳发达,双悬果为椭圆体黄褐色。
表4 韭菜、韭葱、洋葱、大葱种子特征特性比较表 名称 种子外形 种皮皱纹 韭菜 种子扁平,呈盾形,腹背不明显 韭葱 三角锥形,背部突出,有棱角,腹部呈半圆形 洋葱 三角锥形,背部突出,有棱角,腹部呈半圆形 大葱 三角锥形,背部突出,有棱角,腹部呈半圆形
脐面与种种子大小(mm) 皮面相比长 宽 厚 较 多而细 脐面突出 3.10 2.10 1.25 千粒种子重 比重 (g) 3.80 1.240 粗而多,呈波状 脐面凹,脐的相对方向一端突出 3.00 2.00 1.35 2.50 1.260 较韭葱少,较大葱多,多而不规则 少而整齐 脐面凹很深 3.00 2.00 1.50 3.60 1.169 脐面凹,浅 3.00 1.85 1.25 2.00 11.06 20
芹菜:果实小,每一单果有白色的初生棱五条,棱上有白色种翼,次生棱四条,次生棱基部和种皮下排列着油腺。
胡萝卜:双悬果为椭球形至卯形不等,果皮黄褐或褐色,成熟后极易分离为二.每一单果有初生棱五条,棱上刺毛短或无,次生棱四条,上有一列白色软刺毛,邻近顶端之刺尖常为钩状,具油腺。
香菜(芜荽):双悬果为球形,成熟后双悬果不易分离,果皮棕色坚硬,有果核20多条。 茴香:果实较大,半长卵形(二个果实合成长卵形),果皮黄褐色,果棱13条。
防风:果实扁平周围有种翼,组成近圆形的单果,解剖单果可以发现种子扁平,匙形,种皮深黄色,不易剥离。
(7)藜科: 有刺菠菜:果实为单果,较大,近菱形或多角形,灰褐色,果 实表面有刺,果皮硬。 无刺菠菜:不规则形或球形,灰褐色,果皮硬. 菜用根甜菜:聚合果,一般由三个果实结合成球状,表面多皱褶,灰褐色。
(8)菊科:下位瘦果,由二心皮的子房及花托形成,果皮坚韧。多数果实扁平。形状自梯形、纺锤形、至披针形不等。果实表面有纵行果棱若干条。种皮膜质极薄,容易和果皮分离,直生胚珠。一般子叶肥厚,无胚乳。 团叶生:银灰色,棱形。
花叶生:短棱柱形,灰黄色,颜色不纯净,果实四周有纵行果棱14条;果实顶端有环状冠毛一束。
莴笋:果实扁平,褐色,披针形,果实每面有纵行果棱9条,果棱间无斑纹。 茼蒿:短柱形,深黑褐色,有棱。
牛蒡:长扁卵形,略弯,正背面各有一条明显皱纹,褐色。果实每面有纵行果棱10条,果棱间有斑纹。
(9)苋科: 苋菜:种子为扁卵形至圆形,边缘有脊状突起,种皮黑色具强光泽,在解剖镜下观察,种皮上有不规则的斑点,有胚乳,胚弯曲成环状,中间及周围为胚乳所填充。 (10)番杏科: 番杏:近棱锥形,底面为菱形,其上四角隆起,灰褐色。 (11)落葵科: 落葵:壶状,种面具密浅皱,黑色,具硬壳。 (12)锦葵科:
黄秋葵:短肾形,黑色上披一层黄绿色附属物,其残存着白色珠柄。 冬寒菜:种子小,扁平的肾形,黄灰色,具平行浅纹十条.
(13)旋花科:蕹菜:四分之一球形,褐色,表面被白色茸毛,光泽暗。 (14)禾本科:甜玉米:形状似普通玉米,但多皱褶,半透明。
21
一、 实验目的:
了解主要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及解剖结构的特点,并区别种子的新陈度。
二、材料与用具
1.休眠种子:各种蔬菜的种子(芸苔属、萝卜属、茄科、南瓜属、葱属、豆科、绿叶菜类等) 2.吸水膨胀的种子:萝卜、黄瓜、番茄、菜豆、菠菜 3.新、陈种子:菜豆、韭菜、印度南瓜 4.发芽的种子:蚕豆、韭菜、黄瓜
5.用具:解剖镜、放大镜、解剖针、钢卷尺、镊子、刀片。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种子识别:根据种子形态学区别的方法,参考主要蔬菜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表,按照科、种识别本次实验所规定的各种休眠的蔬菜种子。
2.主要蔬菜种子解剖:用解剖针和刀片纵切已吸水膨胀的番茄、菠菜、菜豆、萝卜、黄瓜种子,在解剖镜和放大镜下观察五种胚的形态,并判断有无胚乳。 3.用感官识别菜豆、韭菜、印度南瓜的新、陈种子。 4.观察蚕豆、韭菜、黄瓜的出土方式。
四、作业
1.识别各种休眠的蔬菜种子,并填写表5。
2.填写表6,并绘制番茄、菜豆种子的纵切面图,注明各个部位的名称。 3.比较新陈种子在色泽及气味上的区别,并填写表7。
4.指出蚕互、韭菜、黄瓜的出土方式,并注意黄瓜的带帽出土和韭菜的弓形出土。
表5 蔬菜种子形态特征记载表
表面 科名 种名 形状 大小 色泽 特征 果实 胚乳 种子或有无 气味 表6 吸水膨胀的种子胚的形态
蔬菜种类 番茄 菠菜 菜豆
22
萝卜 中国南瓜 表7 新陈种子对比
蔬菜名称 新 菜豆 陈 新 韭菜 陈 新 印度南瓜 陈 颜色 光泽 气味 五、思考题
1.根据种皮特征如何确定伞形科的播种技术?
2.蔬菜种类不同,萌发出土方式也不同,生产上应如何区别对待?
六、参考文献
1.蔬菜栽培学总论,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蔬菜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李青云)
实验四 蔬菜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
广义的蔬菜种子质量即种子品质,包括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方面。从栽培角度,首先要注意种子的品种品质。本试验所说的种子质量是指种子的播种品质。蔬菜种子的播种品质的好坏,最终反映在播种后的发芽率、发芽速度、整齐度和秧苗健壮程度等方面。种子质量的标准,应在播种前确定,以便做到播种、育苗准确可靠。
种子质量一般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测定,主要鉴定内容有纯度、饱满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及生活力的有无。
1.纯度 种子纯度指样本中属于本品种种子的重量百分数。其它品种或种类的种子、泥沙、花器残体及其他残屑等都属杂质。蔬菜种子要求纯度达到98%以上。纯度计算公式如下: 供试样本总重 – 杂质重 种子纯度= -------------------- x 100% 供试样本总重
2.饱满度 种子的饱满度通常用“千粒重”表示。绝对重量越大,种子越饱满充实,播种质量就越高。它也是用来估算播种量的一个依据。
3.发芽率 种子的发芽率是指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用下式计算:
23
发芽种子数 种子发芽率= ------------ x 100% 供试种子数
测定发芽率可在垫纸的培养皿中进行;或者在沙盘、苗钵中播种,保让种子发芽所要求的温度、水分、通气等条件,使发芽更接近大田正常的条件而具有代表性。各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可分甲、乙二级,前者要求发芽率达到90%一98%;后者要求达到85%左右。个别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要求也有例外。如伞形科蔬菜种子为双悬果,在一个果实中所含的两粒种子不一定都能正常发芽,发芽率的标准可有所降低;又如甜菜种子为聚合果,俗称“种球”,其中包含多粒种子,发芽率的标准应有所提高。有的蔬菜种子发芽比较困难,如茄子、菠菜等,或者在发芽时要求一定的变温条件,或对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用培养皿在恒温箱内发芽不一定能反映大田条件下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将其播于沙盘或土盘内,模拟大田条件做发芽试验,往往准确性更为可靠。
4.发芽势 是反映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的指标,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如瓜类、白菜类、甘蓝
类、根菜类、莴苣等定为3~4d;葱、韭、菠菜、胡萝卜、芹菜、茄果类定为6~7d)供试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用下式计算。
5.种子生活力 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一般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了解种子是否
具有生活力或生活力的高低。测定时休眠的种子应先打破休眠。在种子出口、调运或急等播种等情况下,可用快速方法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如化学染色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染色法如四唑染色法(TTC或TZ)、靛红(靛蓝洋红)染色法,也可用红墨水染色法等。1976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将四唑染色法列为农作物和林木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正式方法。可被种子吸收的四唑盐类是作为一种活细胞里发生还原过程的指示剂而起作用,有生活力的种子染色后呈红色,死种子则无这种反应。又因活细胞的原生质具有选择性透性,某些苯胺染料如靛红、红墨水等不能渗入活细胞内而不染色,可依此判断种子生活力的有无(未染色或染色)或生活力强弱(染色浅深)。具体应用方法见附表5。 一、实验目的:
了解种子品质测定及活力测定在生产上的意义,并掌握其测定及处理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材料:各种蔬菜种子、瓜类和豆类蔬菜吸水膨胀的新种子和陈种子(贮藏三年以上的种子)、红墨水或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用具:恒温箱、棕色试剂瓶、刀片、剪刀、电炉一个、烧杯、量筒、盆、培养皿、纱布、标签、毛巾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种子纯度测定
(1)取样:将样品置于光滑平坦的平面上,均匀搅拌。然后耙平,使之呈正方形,画对角线将样品
24
分成四等份,除去上下对角线中的种子,将剩余种子混匀后再用划线法分离,如此重复直到获得需要供试之样品重量为止。
(2)测定:根据种子大小,称出种子2份,每份50(小粒种子)~500(大粒种子)(具体取样标准
参考见附表1),仔细清除混杂物,然后称重计算,取2份种子,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种子的纯洁度。
2.种子绝对重量(千粒重)
自纯净种子中不加选择地数出1000粒种子(大粒种子500粒),称重,重复一次,取2份种子,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种子的绝对重量。 3.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
(1)发芽床准备:在培养皿中铺放2~3层滤纸,滤纸浸湿,水量以培养皿倾斜而水不滴出为度。 (2)种子的准备:从纯净种子中按1的方法取得平均样品,而后随机连续数取种子2~4份,作为检
验样品,每份种子50粒(大粒)~100粒(小粒)。
(3)播放种子:将种子均匀排放于发芽床中,培养皿贴上标签,注明蔬菜名称、重复次数、处理日
期等。然后将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见附表2)在恒温箱或温室内进行发芽。 (4)种子管理: 发芽期间,每天早晨或晚上检查温度并适当补充水分、氧气,发现霉烂种子随时
拣出登记,有5%以上种子发霉时,应更换发芽床,种皮上生霉时可洗净后仍放在发芽床上。在恒温箱底部放一定期换水的水槽,利于保持箱内的湿度。
(5)发芽情况统计: 种子的胚根长大种子的一半时可以认为是发芽的种子。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都作为不发芽的种子:没有幼根的种子或有根而无芽者;种子柔软、腐烂而不能发芽着;幼根和幼芽为畸形者;豆科有些不发芽也不腐烂的硬粒种子。 4.种子生活力
(1)取样: 用2的方法随机取两份吸水膨胀的种子和煮死的植物种子,每份100粒(大粒种子取
50粒)。种子去皮,然后沿种胚中央准确切开,取一半放入培养皿备用。
(2)染色: 将种子浸于红墨水(药水比为1:20)或0.5%~1%的TTC试剂中,红墨水染色在常
温下染色15~20分钟,TTC染色于35~40℃恒温箱中染色40分钟。
(3)统计生活力: 取出种子反复冲洗,冲掉多余的红墨水或TTC,然后逐个检查染色情况,分别
统计胚部呈红色、浅红色、未染色的种子数。其中红墨水未染色或TTC染红色的种子生活力强,红墨水染红色或TTC未染色的种子为死种子,胚部浅红色的种子生活力弱,但能发芽。
四、作业
填写表2、表4。
五、思考题
1.分析催芽试验和染色法鉴定种子活力的优缺点。
25
2.比较不同种类种子陈种子的生活力,说明生产上选种的依据。
六、参考文献
1.蔬菜栽培学总论,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蔬菜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表1 测定种子品质取样标准
分析纯洁度及发芽率用的蔬菜类别 平均样品重量 豌豆、菜豆 甜菜 南瓜 西瓜 黄瓜 萝卜 甘蓝(芸薹属) 茄子、番茄、辣椒 胡萝卜 1000 500 500 300 100 50 50 50 50 200 25 100 100 25 10 5 5 4 分析纯洁度用的试样重量 表2 测定种子纯洁度和绝对重量记载表
种子名称 试样重量 纯洁种子重量 混杂物重量 纯洁度 绝对重量 表3 蔬菜种子鉴定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条件
发芽温度 蔬菜种类 (℃) 萝卜 胡萝卜 石刁柏 莴苣类 根用甜菜 白菜类 甘蓝类 菠菜
计算日数 光线 发芽势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光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26
发芽率 7 10~14 21 10~14 8 7 7 14 20~30 20~30 20~30变温 20~30 20~30变温 20~30 20~30 15~20 3 5~7 10 5 4 3 3 5 芹菜 茴香 香菜 葱蒜类 番茄 茄子、辣椒 黄瓜 菜瓜、甜瓜 西葫芦、南瓜 冬瓜 瓠瓜 菜豆、豇豆 扁豆 蚕豆 豌豆 20~30变温 20~30变温 20~25 18~25 20~30 25~30变温 20~30变温 20~30变温 20~30变温 25~30变温 30~35变温 20~30 20~30 20~30 20~30 光 黑暗 黑暗 黑暗、光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7 7 7 5~6 4~6 7 4~5 3 3 10 8~10 4 4 4 3~4 14 14 17 12~20 6~12 14 8~10 8 10 8 10 10 7~10 注:变温即一天内有16小时低温(20℃),8小时高温(30℃)。
表4 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记载表
种温发发芽试验日数的发芽种子数 名 度 芽床 2 3 4 5 6 7 8 9 霉空硬畸% 天% %天% %烂粒 实形 粒 粒 数 平数 均 平均 未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率 表5 豆类、瓜类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
TTC法(40℃) 种类 种子处理 浓度染色时靛红法(室温) 浓度染色时间(h) 红墨水法(室温) 药:水 染色时间(h) (%) 软化、去豌豆 皮、纵切
间(h) (%) 1.0 1~2 0.1 1 1:20 2~3 27
软化、去菜豆 皮、纵切 软化、去黄瓜 皮、纵切 软化、去西瓜 皮、纵切 西葫芦 软化、去皮、纵切 0.5 1~2 0.5 1 1:20 1 0.5 1 0.5 1 1:20 1 0.5 1~2 0.5 1 1:20 1 1.0 1~2 0.1 1~2 1:20 2~3 表6 一般贮藏条件下蔬菜种子的寿命和使用年限
蔬菜名称 大 白 菜 结球甘蓝 球茎甘蓝 花 椰 菜 芥 菜 萝 卜 芜 菁 根 芥 菜 菠 菜 芹 菜 胡 萝 卜 莴 苣 洋 葱 韭 菜 大 葱
(李青云)
28
寿命(a) 4~5 5 5 5 4~5 5 3~4 4 5~6 6 5~6 5 2 2 1~2 使用年限(a) 1~2 1~2 1~2 1~2 2 1~2 1~2 1~2 1~2 2~3 2~3 2~3 1 1 1 蔬菜名称 番 茄 辣 椒 茄 子 黄 瓜 南 瓜 冬 瓜 瓠 瓜 丝 瓜 西 瓜 甜 瓜 菜 豆 豇 豆 豌 豆 蚕 豆 扁 豆 寿命(a) 4 4 5 5 4~5 4 2 5 5 5 3 5 3 3 3 使用年限(a) 2~3 2~3 2~3 2~3 2~3 1~2 1~2 2~3 2~3 2~3 1~2 1~2 1~2 2 2 实验五 果菜类蔬菜种子的播前处理
1.种子的发芽
(1)发芽过程
蔬菜种子的发芽过程,在生物化学上是种子形成的逆过程。它的本质是把种子内所贮备的高分子态的物质,转化为低分子态的营养料,供给幼胚生长发育,所以,蔬菜种子的发芽过程,就是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下,种子内的胚器官利用所贮存的营养进行生长的过程。
与其它作物一样,蔬菜种子的发芽也是经过吸胀、萌动与发芽的过程。有生活力蔬菜种子的吸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物理吸水阶段和生理吸水阶段。各阶段水分进入种子的速度和数量,取决于种皮构造、胚及胚乳的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种皮容易透水的蔬菜有十字花科、豆科、番茄、黄瓜等;透水困难的蔬菜种子有伞形科、茄子、西瓜、冬瓜、黄瓜、葱、菠菜等。营养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多的种子,吸水多而快;含脂肪和淀粉多的种子,吸水则少而慢。在物理吸水阶段,影响吸水的主要因子是温度;生理阶段,除温度外,还与氧气有关。种子吸足水分后,种皮变软,内含物吸胀作用使种皮破裂,有利于胚细胞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原生质由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酶开始活动,增强了胚的代谢活动,种子开始萌动。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之后,胚细胞开始分裂,伸长生长,进而胚根伸出发芽孔,俗称为“露白”或“破嘴”,种子开始发芽。 种子在萌动与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及通气等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如遇不适条件,萌发时间延长,发芽不整齐,甚至不能发芽。开始发芽后,相继的是胚轴的伸长,顶着幼芽破土而出。幼芽出土有两种不同情况:子叶出土,如白菜类、瓜类、根菜类、绿叶菜类、茄果类、豆类中的豇豆、菜豆等;子叶不出土,由于下胚轴不伸长,而由上胚轴伸长把幼芽顶出土面,子叶则留在土壤中,贴附在下胚轴上,直到养分耗尽解体,如豆类中的蚕豆、豌豆、多花菜豆等。这类种子穿土力较强。对于子叶出土的种子,播后覆土稍厚则会影响正常出苗。 (2)发芽与环境条件
不同蔬菜种类种子发芽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了解与掌握其特征是制定催芽、播种及壮苗培育技术的主要依据。 ①种子发芽与温度
据福川、宫濑研究(1943),蔬菜种子发芽对土温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中温发芽:如莴苣、菠菜、茼蒿、芹菜等;高温发芽:如甜瓜、西瓜、南瓜、番茄、黄瓜等;适温范围较广:如萝卜、白菜、甘蓝、芜菁、葱等。
实际上,各种蔬菜发芽出土对土温的要求既有区别,又有其共同范围。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1982),蔬菜种子正常发芽出土的出土温度极限及适温范围以及关系出土时期的积温等主要温度参数为:在一定出土时期(10d或15d)内,叶菜、茎菜、花菜、根菜的种子发芽温度低限为11~16℃,高限为25~35℃;瓜类、豆类的低限为20~25℃,高限为30~35℃。
29
②种子发芽与水分
Donmen等(1943)将蔬菜种子发芽时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分为四类:严格、比较严格、不太严格与不严格。
①要求水份严格的蔬菜 以芹菜为代表,在土壤含水量16%~18%条件下才能达到73%~82%的发芽率,在含水量10%以下发芽率为0;
②要求水分比较严格与不太严格的两类蔬菜 发芽时对土壤合水量的要求与反应大致相似,其差别在于前者在永久凋萎点以下(<9%)的干旱条件下的发芽率极低,如莴苣、豌豆等;而后者即使在这样条件下,发芽率仍可达到70%,如胡萝卜、菜豆等;
③要求水分不严格或比较耐干燥的蔬菜 种类较多,如甘蓝、南瓜、西瓜、番茄、西葫芦、甜瓜、辣椒、黄瓜、洋葱、菠菜等,这些蔬菜种子在土壤含水量处于凋萎点甚至低于凋萎点均有较高的发芽率,除辣椒外,这类蔬菜种子发芽对土壤含水量的适应性较广。
从Donnen试验结果也可看出,不论哪类蔬菜,发芽率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大致都在10%~16%的范围内,耐旱与不耐旱种子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在接近凋萎点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在人工浸种(恒温)条件下,多数蔬菜种子的吸水经过快(浸种后12h内)、慢
(12h~24h)、停(24h以后接近饱和或已饱和)三个阶段。不同种类蔬菜种子吸水量或吸水速度存在差异。依吸水量大小可分三种类型:吸水量超过种子风干重,即达种子风干重的100%~140%,如豆类、辣椒、冬瓜、瓠瓜、南瓜等,吸水量达种子风干重量60%~100%的有番茄、丝瓜、甜瓜等;小于60%(40%~60%)的有黄瓜、苦瓜、茄子等(顾智章等,1979)。种子的吸水量与吸水速度不完全一致。例如,茄果类中三种蔬菜的吸水速度都很快;黄瓜吸水量不大,吸水速度也快,豇豆、丝瓜的吸水量属于一、二类,而吸水速度则是较慢的。
对种子吸水影响显著的外界因子是温度。在不同水温下,蔬菜种子最大吸水量与吸水速度有明显差异。在物理吸水阶段,温度愈高,吸水愈旺盛;而在生理吸水阶段则不然,温度超过适宜界限,吸水力就会下降。
(3)种子发芽与气体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运转,依靠旺盛的酶促6动,这就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一般来说,当种子所处环境中氧分压增高时促进发芽,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抑制发芽。不同蔬菜种类种子发芽对氧的要求与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几种果菜中,黄瓜对氧要求较低,当氧分压降至5%时还有近50%的发芽率;甜椒对氧要求较高,种子正常发芽要求10%以上的充足氧条件;番茄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对种子的呼吸强度发生影响的首要因素是种皮的透气性。在蔬菜育苗中,应采用一些有效措施,确保种子进行呼吸所必需的通气条件。
(4)种子发芽与光照
30
不论哪种蔬菜种子,都能在黑暗条件下发芽。但是,蔬菜种子发芽对光照的反应是有差别的。例如茄果类、瓜类、葱蒜类蔬菜种子基本上属嫌光类型,即在黑暗条件下发芽良好,在有光条件下发芽不良。同属此类,种类间也有差异。如番茄比黄瓜的嫌光性强。菊科的莴苣,伞形科的芹菜、胡萝卜等种子发芽属喜光类型,即在有光条件下发芽比黑暗条件下更好些。这些蔬菜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发芽需要有高温条件,而在有光条件下,低温反而能促进发芽(中村等)。对这类种子的催芽处理,如能在见光条件下进行更为有利。还有一些蔬菜种子如豆类中的一部分蔬菜及萝卜等,发芽时对光的反应并不敏感。
一些化学药品的处理也可以代替光的作用。如用硝酸盐(0.2%硝酸钾)溶液处理,可代替一些喜光发芽种子对光的要求;赤霉素(100mg/L)处理可起到代替红光的作用。
2.播前种子处理
蔬菜种子播前处理可以促进出苗,保证出苗整齐,增强种胚和幼苗抗性,达到培育壮苗及增产的目的。
根据处理的目的及作用可将种子处理分为以下几种:①提高种子用价。如利用水、风等将瘪籽、杂质清除掉等;②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如浸种、催芽处理等;③消毒处理。如利用药剂、高温等方法杀死种子上的病菌、虫卵等;④促进壮苗增产。如利用激素、肥料、辐射等方法处理等;⑤增强抗逆性。如通过药剂处理或种芽锻炼等方法增强抗寒性、抗旱性等;⑥打破休眠。利用药剂或物理等方法打破种子休眠;⑦春化处理;⑧辐射或化学诱变处理。其中除⑦、⑧两种种子处理用于繁种和育种外,其它方法均可根据需要用于蔬菜栽培。现就其中几种主要处理方法简要介绍。 (1)浸种 浸种是保证种子在有利于吸水的温度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吸足从种子萌动到出苗所需的全部水量的主要措施。通过浸种使干燥的种子吸水膨胀,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另外,有些时候浸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浸种时浸泡的水温和浸泡时间是重要条件。 根据浸泡水温的不同,浸种可分为温汤浸种、热水烫种、一般浸种。
①温汤浸种 温汤浸种所用 水温为病菌的致死温度55℃,用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浸种时,种
子要不断搅拌,并随时补给温水保持55℃水温,持续10min后,使水温逐渐降低,再进行一般浸种。耐寒、半耐寒类蔬菜降低到20~22℃,喜温菜及耐热蔬菜降到25~28℃,浸种时间可比单纯的一般浸种缩短1~2h。种皮坚硬而厚如西瓜、苦瓜、丝瓜等或种子本身就是果实如芹菜、芜要等,吸水比较难,可在浸种前进行机械处理,以助进水。大粒的瓜类种子可将胚端的种壳打破,小粒种子可用物(如砖、石等)搓擦使果皮擦破。有的种子如茄子附着的粘质多,有碍透气,影响吸和发芽,可用0.2%~0.5%碱液先清洗一下,然后在浸泡过程中不断搓洗、换水,直到种皮洁净无粘感。
②热水烫种 一般用于难于吸水的种子如冬瓜、茄子或不宜长期浸泡的种子如豆类等,水温70~80℃,甚至更高,如冬瓜可用100℃沸水烫种。但是对于种皮薄的喜冷凉类蔬菜,如白菜、莴苣,水温宜取低限。其优点是灭菌效果获好,可缩短浸种时间,但应时必须慎重,特别对种皮薄的蔬菜种子,掌
31
握不好很易烫伤或烫死种子。热水烫种的技术要点是水量不超过种子量的5倍,种子应充分干燥。烫种要迅速,可用两个容器来回倾倒以降低水温,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为止。以后步骤及注意问题同温汤浸种法。热水烫种的浸种时间可比温汤浸种的缩短一半左右。
③一般浸种 用水温度同室温(20~25℃),比较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十分安全,但无杀菌作用,适于一般季节和普通种子采用。主要蔬菜种子浸种催芽的温度见附表1。
浸种要用非金属容器,防止有毒物质危害种子;浸种时间超过8h时,应每隔5~8h换水1次。豆类蔬菜不宜浸种时间过长,见种由皱缩变鼓胀时及时捞出,防止种子内养分渗出太多而影响发芽势与出苗力。 (2)催芽
催芽就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喜温性蔬菜及耐热蔬菜25~30℃,耐寒及半耐
寒性蔬菜20~25℃)促使种子较迅速而整齐一致萌发的措施。催芽是以浸种为基础,但浸种后也可以不催芽而直接播种。
一般多用瓦盆等非金属容器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洁净的白布包起,架空放在于净的瓦盆里,盆上盖一层较厚的布以保温保湿;也可用1:1的比例将种子与淘洗清洁的河砂混合装于盆中,以改善种子的保温、保湿及通气条件。装在布口袋内的种子也可以不放在瓦盆内而用其它的方法放置。总之,必须给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温、湿、气条件。
催芽初期可使温度偏高以加速养分的转化和利用,出芽后逐渐降温防止胚根徒长进行“蹲芽”。为使种子发芽整齐,催芽4~5h后至破嘴前要经常翻动种子,并用清水淘洗,可以散发呼吸热,排除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无论是种子催芽前或催芽期间淘洗后均应将种子稍稍晾干,除去种子表面水膜,以利通气。同理,浸种或催芽的容器应绝对无油污以及其它影响种子发芽的有害物质。有加温温室、催芽室及电热温床设施设备条件的应充分利用进行催芽。但是,在炎热夏季,有些耐寒性蔬菜如芹菜等催芽时仍需放到温度较低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小粒种子有75%左右种子出芽即可终止催芽进行播种;大粒种子如瓜类种子可催芽长一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播种,应将催完芽的种子放在冷凉处抑制芽的生长。主要蔬菜种类的催芽时间见附表2。
(3)种子的物理处理 用物理方法处理种子的主要作用是诱导变异、提高发芽势及出苗率、增强抗逆性等,从而达到选育新品种及增产的目的。例如:
①γ射线处理 M.T.Cepemka用伽玛装置照射黄瓜及西葫芦种子,照射后的种子发芽势及出苗率均有所提高,采果期延长,黄瓜增产16%,西葫芦增产14%。
②变温处理 把萌动的种子,先放到零下1~5℃处理12~18h(喜温性蔬菜温度应取高限),再放到18~22℃处理6~12h。如此经过1~10d或更长时间。经过变温处理后胚根的原生质粘性增强,糖分增高,对低温的适应性增强。锻炼过程中种子要保持湿润,变温要缓慢,避免温度骤变。 ③干热处理 蔬菜种子未达到完全成熟时,经过暖晒处理,有助于促进后熟。番茄种子经短时间干
32
热处理,可提高发芽率;黄瓜、西瓜和甜瓜种子经4h(其中间隔lh)50~60℃干热处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种子的干热处理还有消毒防病效果,如黄瓜种子干热处理(70℃,3d)后对黑星病及角斑病的消毒效果很好([日]梅川学等,1987)。
④低温处理 某些耐寒或半耐寒蔬菜在炎热的夏季播种时,可于播前进行低温处理,解决出芽不齐问题。做法是:将浸完种的种子在冰箱内或其它低温条件下,冷冻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再放置冷凉处(如地窖、水井内)催芽,使其发芽整齐一致。低温处理还可用于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繁种或育种时的春化处理。如白菜有1/3~1/2的种子露出胚根时,放人0~2℃的低温下处理25~30d,播种后当年就可开花结籽。
(4)种子的化学处理 利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也同样可以起到诱发突变、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增强抗性、种子消毒等多方面作用。例如:
①打破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一是胚本身未熟,需要一段后熟时间;二是由于种子中贮藏物质未熟以及抑制萌芽物质的存在,果皮或种皮不透气等。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如低温处理、干热处理、变温处理、去壳或破伤处理等也可对一些蔬菜种子起到打破休眠的作用。除此以外,应用发芽促进剂如H2O2、硫脲、KN03、赤霉素等对打破种子休眠有效。如黄瓜种子用0.3%~1%浓度H2O2浸泡24h,硫脲(0.2%浓度)促进莴苣、萝卜、芸薹属、牛蒡、茼蒿等种子发芽,用0.2%浓度的KNO3处理种子可促进发芽,赤霉酸(GA3)对茄子(100mg/L)、芹菜(66~330mg/L)、莴苣(20mg/L)以及深休眠的紫苏(330mg/L)均有效;用0.5~1mg/L赤霉素溶液处理马铃薯打破休眠已广泛应用于马铃薯二季作栽培。
②促进萌发出土 国内外均有报道,用25%或稍低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处理甜椒、辣椒、茄子、
冬瓜等难于出土或出土不太整齐的蔬菜种子,可在较低温度下使种子出土提前,出土百分率提高,且苗期生长健壮。此外,微量元素如硼酸、钼酸铵、硫酸铜、硫酸锰等用于浸泡种子(一般浓度为0.1%一0.02%),也都有一定的促进种子发芽及出土的作用。
③种子药剂消毒 可用药剂拌种消毒,一般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一0.3%,药剂和种子均必须
是干燥的,否则会引起药害和影响种子沾药的均匀度。也可用药液浸种消毒,但药液浓度与浸种时间应严格掌握,浸泡后必须多次冲洗,无药液残留后才能催芽或播种。例如,用100倍福尔马林(即40%甲醛)浸种15~20min,然后捞出种子密闭熏蒸2~3h,最后用清水冲洗;用10%磷酸三钠或2%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有钝化番茄花叶病毒的效果;另外,采用种衣剂农药处理种子往往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如用种衣剂9号一1、7号药剂包被夏黄瓜种子,对防止播后烂种缺苗有较好防效(翁祖信等,1990)。
本实验主要内容是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种子处理技术----浸种催芽。浸种催芽的目的是促进种子发芽,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杀菌作用。在不利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如早春的低温和夏季的高温)下或种子带菌的情况下,浸种催芽显得尤为重要。
33
一、实验目的:
了解种子处理在生产上的意义,并掌握果菜类蔬菜种子处理的方法。
二、 材料与用具
材料:黄瓜、西瓜、番茄、茄子
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烧杯、玻棒、开水、温度表、电炉、恒温箱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1.温汤浸种:
将—定数量的黄瓜种子(约100粒)置于烧杯中,如入55℃温水,水量为种量的5、6倍不停搅拌,并随时加温水,维持55℃水温10分钟;而后加凉水,使水温降至25~30℃,浸泡4~5小时,而后捞出,稍晾;将种子平铺在有潮湿滤纸的培养
皿中(皿盖要留一定的间隙),置25~30℃恒温箱中催芽。
2. 热水烫种:
取冬瓜种子100粒,置于茶缸内加85℃水,立即用另一个茶缸来回倒换,动作要迅速,当水温降至55℃时,改用搅棒搅动,以后步骤同前面温水浸种。
浸种后的种子若不行催芽,于浸完洗净后使水分稍蒸发至互不粘结时即可播种,或加入一些细沙、草木灰以助分散。另外,经过浸种的种子必须播在湿度适宜的土壤中,若播在干燥土壤中反而不如不浸种。
四、 作业
填写表3。
五、 思考题
1.果菜类蔬菜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如何根据果菜类蔬菜种子的特性确定浸种催芽的条件。
六、 参考文献
1.蔬菜栽培学总论,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蔬菜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表3黄瓜浸种及催芽情况记载表
供试种子数
浸种 水温 时间 浸种后出水的处理 温度 催芽 发芽率 时间 发芽势 34
表1 蔬菜种子浸种催芽适宜温度和时间
蔬菜种类 黄瓜 南瓜 冬瓜 丝瓜 瓠瓜 苦瓜 番茄 辣椒 茄子 油菜 莴笋 莴苣 菠菜 香菜 甜菜 芹菜 韭菜 大葱 洋葱 茴香 茼蒿 蕹菜 荠菜 浸种水温 20~30℃ 20~30℃ 25~35℃ 25~35℃ 25~35℃ 25~35℃ 20~30℃ 30℃ 30~35℃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15~20℃ 浸种时间 4~5小时 6小时 1~2天 1~2天 1~2天 3天 8~9小时 8~24小时 1~2天 4~5小时 3~4小时 3~4小时 10~24小时 24小时 24小时 8~48小时 10~24小时 10~24小时 10~24小时 1~2天 10~24小时 3~4小时 10小时 催芽适温 20~25℃ 20~25℃ 25~30℃ 25~30℃ 25~30℃ 25~30℃ 20~25℃ 22~27℃ 25~30℃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20~22℃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浸后播种 表2 主要蔬菜种子催芽所需时间(20~25℃)
蔬菜种类 豆类、甜瓜、黄瓜 茄果类、莴苣、南瓜 伞形科、百合科、西瓜 催芽所需时间 40~60小时 60~80小时 70~80小时 (李青云)
35
实验六 蔬菜幼苗的识别
蔬菜的种类繁多,在各类蔬菜中又有很多品种及变种,在生产上往往容易因天然杂交或机械混杂而发生种类及种间的混杂,造成栽培管理上的困难,严重的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对蔬菜幼苗的识别能力,使之能够在各种蔬菜差异较大的第一片真叶期把它们区分开来。此外,认识蔬菜的幼苗,可以根据幼苗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正确地掌握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
一、 实验目的
学习按子叶及第一片真叶的特征,识别主要蔬菜的幼苗,同时了解与蔬菜栽培技术有关的幼苗形态特点,为蔬菜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二、材料和用具
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伞形科、菊科、藜科、百合科等蔬菜的幼苗;放大镜、镊子、培养皿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识别蔬菜幼苗主要有以下依据:
1.子叶的特点:包括于叶数目,子叶下胚轴,延伸长短及于叶的形态、大小、颜色、有无茸毛等。
2.真叶的特点:包括真叶的大小、形态、厚度、叶缘、颜色、有无附属物等。 3.胚轴的特点:包括胚轴的形状、长短、粗细、色泽;有无附属物等。 4.气味:有些蔬菜幼苗体内含有某些特殊气味的物质。
观察实验台上带有名签的各种蔬菜幼苗,按附表的要求进行记载,然后再仔细比较不同蔬菜幼苗的特点,指出同科蔬菜幼苗之间的主要差异。最后到田间观察生长在育苗盘中只有编号而无名称的幼苗,确定它们都是哪些蔬菜的幼苗。
四、作业
1.填写主要蔬菜幼苗形态记载表。 2.写出育苗盘中蔬菜幼苗的各称。
附表: 蔬菜幼苗观察记载表:
胚轴 蔬菜名称 形 状 颜 色 附 属 物 单 或 双 子叶 地上或地下 颜 色 形状及附属物 形 状 真叶 叶 缘 颜 色 附属物及气味 (陈贵林 吕桂云)
36
实验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植物体内天然植物激素的有机化合物。因其使用浓度小,能够调控植物细胞的分化与生长,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以达高产高效的目的,为此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
由于调节剂本身没有营养作用,所以用植物调节剂处理后的各种蔬菜仍需进行肥水管理。各种不同的植物调节剂要在蔬菜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及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促进种子发芽,防止幼苗徒长,促进雌花的形成,促进缓苗,防止落花落果,催熟、防止抽苔,提高产量等作用。由于植物调节剂性质不同,其配比浓度及使用方法也不同,所以在蔬菜栽培的生产中掌握调节剂的配制方法及浓度比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 调节剂及化学试剂:2,4-D(2,4-二氯苯氧乙酸)、 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 乙烯利和95%乙醇等。
2.实验用具:量筒、 烧杯、 试剂瓶、 容量瓶和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 2,4-D(2,4-二氯苯氧乙酸)
准确称取2,4-D钠盐1g倒入20ml水中,搅拌待其全部容解后,倒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1000ml定容,配好后,再倒入1000ml的试剂瓶中,即得1000mg/L的2,4-D原液,贴上标签,放在阴凉避光处备用。
在蔬菜生产上,2,4-D主要用于防止番茄、茄子、西葫芦等果菜类蔬菜的落花落果,经2,4-D处理的番茄,果实膨大快,可提高5~7天成熟、并且果实大、种子少、糖分含量高,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浓度适宜:番茄以10~20mg/L,茄子以30~40mg/L为宜,不同番茄品种对浓度的要求稍有差异,不同温度下,使用浓度也不同。气温低时使用浓度稍高,气温较高时使用浓度宜低。
(2) 方法正确:方法有两种,浸花和抹花。浸花:将配好的药液放在小玻璃杯中,然后把张开的花放入药液中,浸入花柄后立即取出,并将留在花上多余的药液在杯边刮掉,防止因花朵上2,4-D药液过多造成畸形果或裂果。抹花:将配好的适宜浓度的2,4-D倒入小玻璃杯中,用毛笔蘸了药液抹到花瓣的蕊柱头上,抹花不易抹匀,抹花的浓度略高于浸花。两种方法都是只能进行一次,并且是刚开放的花,但不要让药液洒在生长点或嫩叶上以免发生药害,影响生长,经过处理的植株要进行肥水管理。
2. 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
称取1g的番茄灵放入95%的酒精中进行溶解,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番茄灵1000mg/L的原液,使用时,取1000mg/L的原液20ml加水980ml,便成为20mg/L的药液,其它浓度依此类推。
37
番茄灵又叫防落素。防止番茄落花的浓度一般掌握在20~40mg/L,低温季节使用浓度为35~40mg/L,高温时以25~30mg/L为宜。
番茄灵一般采用喷花法,将配好的药液灌入小喷壶中,在每个花序开放2~3朵花时,往花序上喷洒药液,以喷湿花朵为最佳,避免把药液喷到嫩叶上以免产生药害。一个花序最多喷两次,一般需4~5天处理一次,此方法省时省工效率高,经过处理的番茄果实膨大,生长较快,单果重增加,有利于早熟丰产。
3.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
易溶于水,目前国产的乙烯利为40%的水溶制剂,使用时,只要先计算好所需要的浓度与体积,现用现配,方法简便。
乙烯利是一种抑制剂,能促进瓜类蔬菜雌花的形成。在黄瓜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用100mg/L的乙烯利喷施1~2次,可于4、5节连续出现雌花,在第3片真叶展开时用200mg/L的乙烯利进叶面喷雾,喷施乙烯利后,需增加追肥量,否则容易化瓜。经乙烯利处理后能减少雄花数目,所以也可用于杂交去雄。
有些瓜果类蔬菜经乙烯利处理后,能提前成熟,提早上市。用1000mg/L的乙烯利涂抹绿果,能提前3~4天成熟,或用2000mg/L的乙烯利溶液浸泡绿熟期番茄,捞出放在25℃左右的温度下催熟,果实可提前4~5天转红。
四、作业:
1.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重要种类?及在蔬菜上有哪些应用? 2. 列表比较以上几种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时间、浓度与效果。
(王惠英)
实验八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一、实验目的
设施栽培增施C02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增施C02有利于培育壮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还可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各种作物对C02的吸收有不同的补偿点、饱和点和最适浓度。 C4植物的C02
补偿点接近0,C3植物的C02补偿点为30~90 ul/L,多数蔬菜的饱和点为l 000~2000 ul/L ,最适C02浓度一般为600~800 ul/L 。而空气中C02浓度一般为300 ul/L左右,明显低于作物所需最佳浓度,特别在设施内相对密闭的特殊环境内,C02浓度更低。日出后作物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会使C02浓度急剧降低,造成C02亏缺。因此,设施内增施C02,以保持适宜浓度,尤为重要。 增加设施内C02浓度的方法很多,有通风换气法、土壤增施有机肥法、深施碳酸氢氨(或施固体C02颗粒肥)、生物生态法、燃烧碳氢燃料法、液态(钢瓶装)C02
法、化学反应法等。其中化学反应法是目前设施内增加C02浓度的主要方式,下面将予以介绍。
38
二、实验原理
利用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可分解为水和C02的原理,增加设施内C02浓度。反应式为:
2NH4HC03十H2S04=(NH4)2S04十2H20十2C02
环境中C02浓度采用红外C02分析仪测定,其原理为:凡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都有吸收红外线辐射能的作用。不同气体有不同的吸收波长。吸收强度与气体的浓度有关,即:红外线通过这些气体后,其辐射能就会损失一些,在一定范围内,能量损失的多少与气体的浓度有关。这种由被测气体引起的能量变化可由探测器定量测定,然后经电路系统放大,由仪表显示出来。 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线分别均匀地通过测定室和参比室进入探测器,给参比室通氮气,使该室保持无C02环境;当待测气体流经测定室时,通过测定室的红外线被待测气体中吸收一部分,致使到达探测器的红外线较参比室弱。探测器测到这一差异后,经处理即由.仪表显示出来(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 :黄瓜、茄子、番茄等果菜类生产温室或塑料大棚一栋。
2.用具:红外C02分析仪(一台)或光合测定系统、塑料桶(34个)或广口玻璃罐头瓶。 3.药品: NH4HC03,H2S04。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稀释浓H2S04按要求(表1)取适量H2S04,按硫酸:水=1:4的比例进行稀释,稀释时一定要将H2S04慢慢倒入水中,且边倒边搅拌。
表1 667m2标准棚室(1300m2以增施二氯化磺用料对照表) 反应物 数量
二氧化碳增加量/(uL·L-1) 100 250 550 750 1000 二氧化碳达到量/(uL·L-1) 400 550 850 1050 1300 硫酸(浓)/kg 0.275 0.685 1.480 2.040 2.750 碳酸氢氨/kg 0.465 1.165 2.515 3.470 4.650 盐酸(浓)/kg 0.540 1.345 2.915 4.015 5.400 碳酸氢钠/kg 0.465 1.160 2.505 3.455 4.650 盐酸(浓)/kg 1.075 2.690 5.825 8.020 10.75 碳酸钙(90%)/kg 0.605 l.520 1.860 4.530 6.050 (2)分装稀释后的硫酸于34个塑料桶中,或广口玻璃罐头瓶中。
(3)将盛有稀硫酸的容器吊挂在离地面1.2m的高度,每20 m2设一施放点。
(4)预先将每日所用碳酸氢氨等分34份,揭苫后2h分别加入到盛稀硫酸的容器中,使H2S04和
39
NH4HC03发生反应生成C02。
(5)C02浓度监测 施放前测定一次原始浓度,以后每0.5h用红外线C02分析仪测定环境中C02浓度及光合速率。
(6)施肥方法 注意:
①为减少工作量,可一次故人3~5d的稀硫酸的量。 . ②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小苏打加H2S04。反应原理是: 2NaHC03十H2S04=Na2S04十2C02十2H20 或用石灰石(CaC03)加盐酸 CaC03十2HCl=CaCl2十C02十H20
使用盐酸时按1:1对水稀释,随用随配,以免挥发,并将石灰石砸成碎块,故入盛有盐酸的容器中,反应剩余物要倒在棚室外部。
③实验应于晴天进行。就一天来讲,施用时间要根据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定。在设施内一般光照强度达到15001x时,作物开始光合活动,达到5000lx时,光合强度增加,室内C02浓度下降,这时即为开始施用C02的时间。晴天一般在日出后30 min,如果施人有机肥较多,可在日出后1h施用C02。停止施用C02的时间依温度管理而定,一般应在换气前30min停止施用。上午同化C02能力强,可多施或浓度大一些;下午同化能力弱,可少施或不施。
④施放次数受棚温的影响,超过32℃停止施放,停放0.5h后进行放风。
⑤蔬菜作物整个生育期尤以初期施用C02效果较好。苗期占地面积小,育苗集中,施用C02设施简单,施用后对培育壮苗、缩短苗龄等都有良好效果。可在定植1周后,植株已经缓苗时施用。对于黄瓜、番茄、茄子等果菜类蔬菜于雌花着生、开花期、结果初期施用,可促进果实肥大;若在开花结果前过多、过早施用C02,只能促使茎叶繁殖,对果实经济产量并无显著提高。
五、作业
(1)分析C02化学反应能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o (2)按表2逐项记载综合分析施用C02对果菜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2 施用C02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施用时间 C02浓度 棚室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株高 叶重 开花坐果率
六、参考文献
1. 范双喜,张玉星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2.
40
实验九 园艺植物育苗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
园艺植物育苗期间,幼苗密度大,吸收养分多,加上幼苗根系细弱,吸收能力不强,若土壤中营养不足,将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为此,常常对育苗用土进行人工配制。园艺植物对育苗营养土的要求是:营养成分完全,具有氮、磷、钾、钙等主要元素及必要的微量元素;理化性质良好,兼具蓄肥、保水、透气三种性能,微酸性或中性,pH值以6.5~7为宜;无病菌虫卵,以防病虫危害。这样可以保证营养土质疏松,营养充足,幼苗根系发育良好;苗齐苗壮,移植时伤根少,定植后缓苗快。为了减少苗期病害,杀灭病原菌,常常要对育苗床土进行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园艺植物育苗营养土的组成成分、配制及床土消毒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园土、腐熟有机肥、无机肥、药剂、铁锹、四齿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营养土配制
园艺植物营养土的配制是将园土、腐熟有机肥及无机肥等按一定比例混匀制成适宜园艺植物幼苗生长发育的培养土。营养土配制原则上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园艺植物营养土的成分包括肥沃的园土、腐叶土、充分腐熟的粪及其他农家肥、有机质堆肥、河泥、塘泥、炭化稻泥;草炭、稻壳等有机物,并加入适量化肥、农药等。
园土要选用肥沃、无病菌虫卵,最好是无种植过与所育秧苗同科植物的并充分熟化的菜园土,过筛备用。不可用生土,因其理化性质较差,且微生物群落不好。有机肥可选用充分腐熟的马粪、鸡粪、猪圈粪、秸秆肥等优质肥料,并打碎过筛。切忌用生粪、块粪,以免发生烧根。有机肥和园土按4:6或3:7的体积混匀,最好加施些过磷酸钙、硫酸钾、草木灰、磷酸氢二铵等无机肥,以保证营养土营养充足。
营养土还分为播种用营养土和分苗用营养土两类。播种用营养土应配制得疏
松轻软一些,以利于幼苗发根及拔苗抖土。园土五六份、有机肥四五份,若土质较黏可掺人适量锯末、稻壳、炉灰渣或多掺些腐熟的马粪等。分苗用营养土其土质应有一定黏度,以防止囤苗、起苗时散坨。园土六七份、有机肥三四份,若土壤沙性大可掺入一些牛粪或黏土。 亦可将营养土做成土方或装入育苗盘、营养钵中使用。
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以及园艺植物种类,适当调整营养土组成成分、配比,以保证育苗营养土质量。
2.床土消毒
床土需用药剂、蒸汽和微波等方法进行消毒,以药剂消毒最常用;常用的药剂有福尔马林;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福美双、甲霜灵、代森锰锌等。用0.5%福尔马林 喷洒床土,拌匀后堆置,用
41
薄膜密封5☆7d,揭去薄膜待药味挥发后即可使用;50%多菌灵粉剂每m3床土用50 g,或70%代森锰锌粉剂40g,拌匀后用薄膜覆盖2~3d,揭去薄膜待药味挥发后即可使用;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和70%代森锰锌等量混合,每m3床土用药60~80 g混匀消毒;也可用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合剂或氯化苦及甲醛等药剂进行床土消毒。
四、作业
1. 按照操作程序,学会营养土的配制方法及床土消毒方法。
2. 试比较育苗营养土和常规田园土,消毒前后营养,土幼苗生长的差异及原因。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育苗营养土的配制? 2.播种用营养土和分苗用营养土有何区别?
六、参考文献
1. 范双喜,张玉星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实验十 瓜类嫁接育苗技术
嫁接是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生长或繁殖的方法。
利用嫁接技术培育蔬菜幼苗叫嫁接育苗,目前嫁接育苗技术主要用于瓜类蔬菜的生产,尤以黄瓜,西瓜为主,以预防枯萎病的发生。
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是瓜类栽培的一大危害,一般药剂难以防治,该病害在南瓜上基本不发生,所以用南瓜为做砧木,黄瓜做接穗进行苗期嫁接培育黄瓜嫁接苗,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枯萎病的发生,还能增强根的吸收能力,提高黄瓜的耐寒性,提早定植,提高产量和产值。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掌握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以便更好的应用于生产。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黄瓜苗:
(1) 第一片真叶展开的苗
(2) 子叶由黄变绿的苗 (3) 子叶平展的苗
2.南瓜苗(黑籽南瓜、中国南瓜):需第一片真叶展开的苗。 3.用具:刀片、竹签、二重皿、嫁接夹
42
三、实验方法:
1.靠接法 又称“舌接”、“舌靠接”、“靠插接”。靠接法嫁接的嫁接苗后期去夹断根工作繁
锁,接口处愈合不牢固,但靠接苗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因此,仍是目前被采用的主要嫁接方法之一。
(1)砧木的准备:靠接法砧木应比接穗晚插3~5天,即砧木比接穗晚浸种催芽l~2天。第一片真叶半展开,下胚轴长度在6~7厘米之间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先用刀片或竹签剔掉砧木的生长点,在子叶下方l厘米处呈30°~45°角向下斜切一刀,切口长度0.5厘米左右,深度要达到下胚轴粗的l/2左右,切面平滑。
(2)接穗的准备:接穗应比砧木早播35天,印接穗比砧木早浸种催芽l2天。当子叶充分展开、真叶显露时为嫁接适期。接穗的削法与砧木相反,在距生长点l1.5厘米处向上斜切,深度为下胚轴粗度的3/5~2/3,切口平滑,切口长度0.5~0.6厘米,切口不可过长。过长容易在断根后产生不定根,愈合较缓慢,且嫁接后期易折断。
(3)嫁接:将接穗切口插入砧木下胚轴的切口,使二者紧密结合,从接穗的一方用嫁接夹固定,使嫁接夹夹板平面与切口平面垂直。
(4)断根:靠接后l0~15天伤口基本可以愈合好,从接穗外部表现来看,其第一片真叶已展开,需进行断根。在断根前l天捏扁接穗的胚轴,破坏其维管束,第二天在接口以下l厘米处下刀断根。断根以后,视接口愈合程度酌情去掉嫁接夹。
2.顶插接法 又称“斜插接法”、“插接法”。顶插接要求嫁接后管理条件严格,但后期伤口愈合牢固,不易折断,现被广泛采用。
(1)竹签的制备:选竹织针或竹片削成单面半圆锥形竹签或双面楔形竹签。楔形面要求平滑,长度0.5 ~ 0.6厘米。竹签直径视接穗粗度以及砧木粗度而定,一般直径为0.1~0.2厘米。
(2)砧木以及接穗的准备:这种方法要求砧木比接穗早播种35天,即砧木比接穗早浸种催芽6~7天。当砧木苗高6~7厘米第一片真叶半展开、宽度不超过l厘米时为嫁接适期。此时黄瓜心叶刚刚显露,子叶展平。嫁接时用竹签剔去砧木生长点,然后用竹签从一侧子叶基部中脉处向另一侧子叶下方胚轴内穿刺.到竹签从胚轴另一侧隐约可见时为止。扎孔深0.4 ~0.5厘米,暂时不要拔下竹签,接穗的削袄通常视竹釜的情况而定。如果是单平面竹签,接穗就应削成单平面,如果是楔形竹签, 接穗就削成楔形,在距子叶0.5~ l厘米处以30°角斜切,切口长度为0.4 ~0.5厘米。
(3)相互嫁接:拔出竹签,立即将接穗插入孔中,使接穗平面与竹签平面吻合。接穗子叶方向与砧木子叶方向呈交叉状。
3.接后管理:凡是顶插接、劈接等接后接穗无根的嫁接成活率,除与嫁接者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外,最主要因素就是接后的管理水平。
(1)所需设施 为给嫁接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冬春季苗床应设置在日光温室、塑料薄膜拱棚等保护设施内,苗床上还应架设塑料小拱棚,并备有苇席、草帘、遮阳网等覆盖遮光物;若地温低,苗床还应辅设地热线以提高地温。秋延后栽培的蔬菜,苗期多处于炎热的夏季,幼苗嫁接后,应立即移入具有遮阴、防雨、降温设施的苗床内,精心管理。
43
(2)温度 嫁接后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接口快速愈合。多数试验认为,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瓜类蔬菜为白天25~28℃,夜间18~22℃;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接口愈合,并影响成活率。早春低温期嫁接,应采取增温保l0天,幼苗成活后,恢复常规育苗温度管理。若采用靠接法,幼苗成活后,需对接穗断根,断根后,温度适当提高,促进伤口愈合,2~3天后恢复常规管理。
(3)湿度:砧木、接穗维管束连通前,接穗水分来源被切断,仅靠与砧木切面间水分渗透,水分来源极少。若环境中空气湿度低,接穗因蒸腾强烈,容易发生萎蔫,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因此,嫁接成活之前,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防止接穗萎蔫,是关系到嫁接成败的关键。一般嫁接后l周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5%以上。采取的措施是嫁接后立即向苗钵内浇水,并移入充分浇水的小拱棚内,注意冬天浇温水、夏天浇凉水,若湿度不够,还可向棚内喷雾,然后盖严棚膜密闭,使棚内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状态。密闭时间一般瓜类蔬菜3~4天,密闭时间还与嫁接方法有关,接穗带根的靠接法密闭时间可短些,而插接、劈接等接穗断根的密闭时间可长些。以后逐日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但仍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日中午喷雾l~2次,直至完全成活,恢复常规育苗湿度管理。 (4)光照 嫁接后为避免阳光直晒秧苗,引起接穗萎蔫,嫁接后应适当遮光。遮光的方法是在塑料小拱棚的外面覆盖草帘、纸被、报纸、遮阳网等覆盖物。一般嫁接后3~4天内全天遮光,以后早晚在小棚两侧透散射弱光,并逐渐增加透光时间,8~l0天成活后,恢复正常光照管理。若采用靠接法,成活后对接穗断根,断根后应适当遮光2~3天。以后应逐渐增加透光量和透光时间,嫁接苗成活后及时给予正常的光照条件。嫁接后若遇阴雨天气,也可不遮光。
(5)注意防病 嫁接后嫁接苗处于高温、高湿、弱光环境中,加上嫁接切口的存在,为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应加强嫁接苗的防病管理。在嫁接前l2天对接穗、砧木喷药,嫁接过程中对用具、手指消毒的基础上,嫁接后愈合期内也应喷药l~2次,一般结合喷雾进行,可用800~l 000倍的百菌清或l000~ 1500倍的甲基托布津等。嫁接苗成活后,还应根据砧木抗病种类和具体情况,按常规方法防治苗期病虫害。 四、作业:
1. 每人用两种嫁接方法各接5株,分组进行管理。
2. 根据个人嫁接操作体会以及嫁接成活情况,总结这三种嫁接方法的优缺点,有何见解? (王惠英 吕桂云)
实验十一 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和性型分化
一、 实验目的
验证瓜类蔬菜性型的教授内容,借以加深理解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和性型决定的可塑性;进一步联系性型分化和性型决定与遗传的关系、与决定性型的内外因素以及生产的关系。从而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解和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
二、 材料与用具
1. 材料:南瓜、黄瓜的雄花、雌花、薄皮甜瓜的完全花;黄瓜第2-3片真叶展开的幼苗。 2. 用具:双目解剖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解剖器、甘油或蒸馏水、放大镜、米尺。
44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1.花的性型观察:观察南瓜和黄瓜的雄花、雌花和甜瓜的完全花,剥去花瓣、花萼。绘图表示雌蕊和雄蕊的构造。
2.花芽分化的观察:取黄瓜幼苗在解剖镜下观察其顶端。并对照黄瓜花性型分化过程图。仔细观察。观察当中发现花芽干缩,可滴以甘油或蒸馏水,使之保持湿润,以便观察,并把观察到的雌雄花芽各绘一图。 3.备注:
(1)2片真叶幼苗各叶腋大多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3片真叶者第3-5节花的性型已定。 (2)事先用20%-30%的酒精将幼苗进行短期浸泡,备用。
四、作业:
交所有绘图一份。
五、思考题
1. 2. 3. 4.
观察花芽分化过程,早期是否都是完全花? 为什么要研究瓜类的性型和花芽分化? 雄花和雌花是怎样分化的。
联系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内容,说明瓜类与它们花芽分化在分化部位及发生过程上的区别。
六、参考文献
1. 陈贵林主编. 蔬菜栽培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7.
(陈贵林 吕桂云)
实验十二 南瓜的形态观察及植株调整
南瓜主要包括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三种,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们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可爬地栽培,也可搭架栽培。南瓜的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四个时期,在长日照下雄花多,在短日照下则雌花多。南瓜的根系在瓜类蔬菜中是最强大的,茎为蔓性茎,有极强的分枝性,栽培时注意整枝。南瓜叶片肥大,花为雌雄同株异花,果实子房下位。这三种南瓜的叶形,雌花的着生节位,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因品种而有很大不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南瓜属三个种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区别,掌握它们植株调整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南瓜三个种: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的结果期植株及其果实。
2. 用具:刀子、咫尺
三、实验方法
1. 在田间对三种南瓜进行形态观察:并在下表填写其项目。
南瓜植物学形态观察 名 称
中国南瓜 西葫芦 45
印度南瓜 学名 生长型 茎上刺毛 茎横断面形状 不定根有无 叶片形状 裂叶深浅 叶面刺毛 花的类型 花冠类型 花冠开裂深浅 雄花大小颜色 雌花大小颜色 子房位置类型 果梗粗细长度 果梗基部膨大与否 果实类型 果实形状 果实表面状况 胎座类型 种子的主要特征 2. 南瓜植株的调整方法
南瓜植株生长旺盛,雌花出现较晚,早熟品种在主蔓7~8节出现第一雌花,晚熟品种则到20节以上着生第一雌花,但侧枝结果较早,所以要对其整枝,南瓜的整枝分为单蔓整枝和多蔓整枝两种方式。
(1) 单蔓整枝:及早摘除全部的侧枝,只留主蔓结果。
(2) 多蔓整枝:一般在主蔓5~7片叶时摘心,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留2~3个侧蔓,并在每个蔓上留1~2个果,在第二果上留2~6片叶摘心。
南瓜在整枝的同时,还要将蔓牵好,避免其互相遮阴和拥挤,为此对植株要进行压蔓。 压蔓对于生长势强、容易疯秧的南瓜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提高座果率。压蔓的方法:从第7~9节起,每隔5节左右压一次,共压3~4次,一般是在靠近主根方向结瓜的前一节将蔓压土或埋入土中1~2寸左右,笋瓜节上易发不定根可以不压蔓,西葫芦一般是单蔓整枝。
四、作业:
1. 填写南瓜形态调查表。
46
2. 画某一种果实的横剖面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3. 在田间练习植株调整方法。
(王惠英)
实验十三 茄子嫁接育苗技术
嫁接是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和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生长的一种生长或繁殖的方法。
茄子不宜重茬,通过嫁接换根,砧木对黄萎、枯萎、青枯、根线虫等土传病害高抗或免疫。嫁接后茄子吸收水肥能力增强,生长迅速,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产量明显增加。茄子嫁接后外观颜色变深,着色均匀,单果重增加,明显改善商品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茄子嫁接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育苗的生产意义。
二、材料与用具
1.托鲁巴姆和茄砧新一号嫁接砧木幼苗(营养钵、6~8片叶)。 2.天津快圆、黑贝一号茄子幼苗(6~8片叶)。
3.日光温室、电热温床、干湿温度计、地温表、刀片、嫁接夹、竹竿、塑料膜、遮阳网、喷壶、万霉灵、塑料盆。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按照附录中的嫁接方法进行嫁接,要求每人不少于10株。 2.嫁接后每天进行温度、水分、光照、防病管理。 3.观察记载:嫁接15天后统计成活率。
四、作业
1.根据嫁接实际情况分析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简述茄子嫁接的关键技术。
五、思考题
1.嫁接育苗的生产意义。 2.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七、附茄子嫁接栽培技术
47
1.品种选择 砧木与接穗在嫁接亲合力上品种间表现差异不大。目前推出的砧木优良品种有茄砧新一号和托鲁巴姆。接穗可选用当地主栽、市场欢迎的优良茄子品种。
2.播种 茄砧新一号要提前5~10天,托鲁巴姆宜提前15~20天播种。采用常规育苗方法播种,然后分苗到营养钵内。苗床土宜采用无土基质或提前进行严格消毒,严防苗期感染土传病害。
3.嫁接前管理 接穗及砧木在出齐苗前均采用高温催苗措施,白天保持28~30℃,夜间18~23℃。出齐苗后应适当降温3~5℃。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及时分苗。砧木要分到10~12厘米直径的营养钵中,接穗分到营养钵或消毒的苗床内,株行距8~10厘米,分苗后尽快促进缓苗生长,并防止病虫害发生。
4.嫁接方法 茄子嫁接应在18~25℃,湿度较高且光照较弱的温室内进行,宜采用劈接法嫁接。当砧木与接穗长至6~8片真叶,茎半木质化,茎粗5毫米左右时嫁接。先在高3.3~6.7厘米处用刀片平切砧木上半部,保留3片左右真叶,然后在茎中间垂直向下切入1厘米深。接穗在其半木质化处切去下端,保留2~3片真叶,削成双斜面楔形,楔形长短为1厘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对齐后用圆口嫁接夹固定,如果当时接穗偏细,应使接穗与砧木的茎一侧对齐,这样有利于成活。
5.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放人小拱棚内,及时进行叶面喷雾保温。嫁接后3天内温度白天应保持25~28℃,夜间18~22℃。嫁接苗经过7~10天的愈合期后,接穗开始生长,此时砧木的侧芽生长也很迅速,要及时除净砧木萌芽。一般茄子嫁接成活后即可与普通茄子苗相同管理,在嫁接成活率后10~15天即可定植,定植前5~7天要适当进行炼苗,以利定植后迅速缓苗生长。
6.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因茄子嫁接后生长较强,产量提高,要增施肥料,每1/15公顷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30千克。定植密度应较自根苗减少10%,采用大小行定植。定植时不要埋住嫁接口,使嫁接刀口距地面2厘米以上,以免接穗感染土传病害。定植后及时去除砧木的萌芽,在茄子开花坐果前后摘掉嫁接夹子。保护地栽培应在开花时及时蘸花或喷花,其他栽培管理与普通茄子栽培相同。
图1 茄子劈接法嫁接示意图
( 武占会 )
48
实验十四 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观察
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的节位高低、数目、质量受品种及育苗条件的制约。花芽分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早期产量和果实品质,及时了解花芽分化的进程具有很重要的生产意义。
对于番茄来说,一般早熟品种6~7片叶后出现第一花序,中晚熟品种在7~8片叶出现第一花序。如果育苗条件不良,花芽分化节位提高,花芽数目减少,花芽质量变劣。对花芽分化影响最大的是光照及温度条件。根据试验表明高温能促进花芽分化,但高温下花芽数目减少。温度越低花芽分化期越长,但花芽数目增多。当夜温低于7℃时则易出现畸形花。
花芽分化与日照时数、光照强度也有密切关系。据试验光照充足花芽分化早、节位低、花芽大,促进开花及早熟。
花芽分化与水分的关系,表现为缺水时花芽分化及生长发育都不好,水分稍多影响不大,所以育苗期应注意控温不控水,但也不是水越多越好。
此外,肥沃疏松的苗床土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幼苗营养状况好,有利于花芽分化及生长发育。育苗期间生长和发育是同时进行的,营养生长是植株发育的基础,根系发育状况,叶面积大小,茎粗都与花芽分化有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观察与识别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的方法。 2.加深理解环境条件对花芽分化及发育的影响。
二、材料与用具
1.一般茄果类幼苗,用于花芽剥离练习。
2.番茄、茄子、辣椒子叶期、2~4叶期、成苗期的植株。
3.不同育苗条件(如:不同营养面积、不同育苗温度、不同育苗方式等)培育的番茄幼苗对比材料。
4.解剖显微镜、培养皿、眼科镊子、载玻片、甘油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花芽剥离方法的练习:茄果类蔬菜花芽在茎端分化,观察时应从幼苗基部开始层层剥去叶片,直至肉眼看不清为止,然后将苗端取下置于解剖显微镜的载玻片上,继续剥去小叶片及叶原始体,直到明显露出生长锥为止。花芽与叶芽可以从芽的顶部形状、发生位置及透明程度等方面来区分。若生长点干缩,可以滴一滴甘油使之湿润。此项内容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基本掌握其方法为止。
2.花芽分化观察:用上述方法观察番茄、茄子、辣椒不同苗龄的植株花芽分化前后的生长锥形状、花芽分化时期即侧枝发生情况(参看附图)。
3.观察记载:用番茄对比材料观察并记载花芽开始分化节位、各层花序中各级花芽数。每个处理观察5株,求出平均数。
49
四、作业
1.根据观察情况绘制番茄子叶期、花芽分化期、成苗期的生长锥分化示意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2.列表记载番茄对比材料的花芽分化及发育情况,并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番茄花芽分化的影响。
五、思考题
1.根据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的特点,对栽培上培育壮苗有什么启示。 2.早春番茄畸形果发生严重的原因。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刘宜生等.不同营养体积对番茄幼苗发育的影响.中国蔬菜.1995(3):20
3.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七、附图
1.番茄生长点的形态变化
发芽初始 营养生长初期 营养生长盛期
营养生长盛期 营养生长末期 花穗原始体分化期
萼片原始体分化期 萼片形成期 花瓣原始体分化期
图 番茄生长点与生育相应的形态变化(清水,1964)
2.番茄的花芽分化过程
50
1
1
1 1
2
生1:花芽未分化的生长点 花1:第一花穗第一朵花 花2:第一花穗第二朵花 花3:第一花穗第三朵花 生2:新生长点
1:新生长点的第一片叶(第十片叶) 2:新生长点的第一片叶(第十一片叶) 8:第八片叶 9:第九片叶
图 番茄的花芽分化过程(藤井等,1943)
实验十五 温室果菜的植株调整
一、实验目的
果菜的植株调整是一项细致的管理工作,进行植株调整的优点可概括为:①平衡营养器官和果实的生长。②增加单果重量并提高品质。③使通风透光良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④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果实机械损伤。⑤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温室果菜的植株调整包括搭架、整枝、打权、吊蔓、摘叶、疏花、疏果等。每一植株都是一个整体,植株上任何一个器官的消长,都会影响到其他器官的消长。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温室内果菜作物植株调整的方法,了解其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产量、品质的影响。
二、材料与用具
1.园艺植物 可在下列蔬菜植物中选择一种进行操作:①不同生长类型的番茄植株。②不同品种的茄子1辣椒植株。③甜、黄瓜植株。④葡萄。 2.用具 竹竿、剪刀、绳子、记号笔、标签牌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以蔬菜为例说明)
1.选择蔬菜品种并了解生长结果习性 ①番茄按照花序着生的位置及主轴生长的特性,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与无限生长类型,不同生长类型植株调整方法不同,一般有单干、双干和改良单干整枝。②茄子根据开花结果习性不同,一般采用双干或三干整枝。③辣椒按开花结果习性可分花单生和花丛生两类,一般采取单干或双干整枝。④瓜类按结果习性大致可分为主蔓结果(黄瓜)、侧蔓结果(甜瓜)和主侧蔓(西瓜)均可结果三种类型。 2.搭架、吊蔓、缚蔓
(1)番茄 苗高30cm左右时进行搭架,植株每生长3~4片叶缚蔓一次。
(2)黄瓜、甜瓜 于5片真叶后茎蔓开始伸长,需支架或吊蔓。蔓长30cm以后缚或绕一次,以后每隔3~4节一次。当黄瓜蔓长至3m以上时应将吊绳不断下移落蔓,使下部空蔓盘起来,保证结瓜部位始终在中部。甜瓜则在第25~28叶打顶。 3.定干(蔓) ·
51
(1)茄果类 番茄采用单干整枝,只留主干,去除所有侧枝。甜椒采用单干或双干整枝,辣椒采用双干或三干整枝,茄子采用双干或三干整枝。
(2)瓜类 温室黄瓜1甜瓜一般采用塑料绳吊蔓、单蔓整枝法。甜瓜去除第12节前的侧蔓,在第12~14节侧蔓上留果后,仅留l~2片叶片摘心,第14节以后侧蔓也要去除。
4.去侧枝、摘心、去老叶 在果菜生长过程中,应及时去除多余侧枝、卷须和老叶,此项工作应在中午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当植株长至一定高度时,根据定干要求进行摘心,促使养分集中输送到果实中去,有利于果实发育和提早成熟。
5.疏花疏果
(1)番茄 大果型番茄每穗留2~3个果,中果型每穗留4~6个果,其余花果全部疏去。 (2)黄瓜 及时摘去根瓜及畸形花果。
(3)甜瓜 一般只保留1~2个果,开花后要进行人工授粉,待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选留其中生长良好的一个果。
四、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记录整枝的操作步骤o
五、思考题
举例说明为什么蔬菜作物植株调整必须以生长结果习性为基础。
六、参考文献
1. 李式军主编. 设施园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范双喜,张玉星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实验十六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解体分析及产量构成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主要以叶球为产品器官,其嫩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其亚种分为散叶、半结球、花心、结球四个变种。结球变种顶芽发达,形成坚实的叶球。有三个基本生态型,卵圆型:属于海洋生态型,褶抱,结球习性“充实型”,山东福山包头、东北的旅大小根等;平头型:属于大陆气候型,叠抱,结球习性“充实型”,洛阳包头、太原包头白、菏泽包头等;直筒型:属于交叉气候型,拧抱,结球习性“连心壮”,天津青麻叶、玉田包尖等。
结球甘蓝在甘蓝类蔬菜中栽培面积最大。简称甘蓝,别名包菜、洋白菜、卷心菜、圆白菜、莲花白、茴子白。甘蓝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产品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Vc、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是欧美国家的主要蔬菜。
52
结球甘蓝按叶球形状不同分为:1.尖头型:早或早中熟,冬性强,不易先期抽薹,鸡心甘蓝等;2.圆头型:早或早中熟,冬性较强,中甘11、庆丰、寒光、8398等;3.平头型:中或晚熟,中甘19、20、夏光、京丰1号、晚丰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大白菜的叶球结构与类型 2.了解结球甘蓝的叶球结构与类型
二、材料与用具
1.大白菜的成株,包括平头型、卵圆型和直筒型等各类型品种。 2.结球甘蓝的成株,包括尖头型、圆头型和平头型等各类型品种。
3.台秤、天平(1克感量)、盒尺、菜刀、刀片、镊子、放大镜、座标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取各类型品种植株5~10株,做如下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净菜率:
净菜率(%)
2.球形指数:
叶球重100单株重球形指数(I)叶球高度(H)叶球直径(D)
表1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叶球类型分类
蔬菜 球形指数(I) ≈ 1 大白菜 ≈ 1.5 ≥ 4 > 1 结球甘蓝 = 1 < 1
3.叶球解剖
53
球形 平头型 卵圆形 直筒型 尖头型 圆头型 平头型 抱合方式 叠抱 合抱 拧抱 叠抱 叠抱 叠抱 (1)将叶球一片一片的剥下来,然后依顺序测定每一叶片的重量、长度、最大宽度、叶柄长度(结球甘蓝)。
(2)称叶球的中心短缩茎的重量,求出短缩茎占叶球的百分率。
(3)测量中心短缩茎的高度,求出叶球的松紧度,叶球的松紧度用短缩茎高度比叶球高度表示。 (4)球型的判别方法:叶球的球型是指叶重型、叶数型、重数型。现以大白菜为例列出球形的标准
(表2)。
表2 大白菜球型的划分标准
叶型 叶数 45片。 单叶平均重量较重,一般球叶外层的十几片叶叶重 叶重量大,可达叶球重的50%~70%以上。 基部叶柄数 从叶球的基部可看到3~4片叶子的叶柄。 有30片左右,可达叶球重的50%以上。 从叶球的基部可看到从叶球的基部可看到二者之间。 以上。 单叶平均重量较轻,一般球叶外层叶数约单叶平均重量介于前45~60片。 叶重型 球叶较少,一般不超过叶数型 球叶较多,可达60片重数型 球叶数处于二者之间5片以上叶子的叶柄。 4~5片叶子的叶柄。 5.花芽分化与否的简易判别
(1)取若干中心短缩茎观察芽的顶部,首先在外形上比较这些芽的大小、形状上有无不同,初步区别叶芽及花芽,外形顶部尖锐的为叶芽,外形顶部圆钝的为花芽。
(2)用锋利的刀片将芽中心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芽轴是否伸长,来判断花芽是否开始形成。凡是芽轴极短、剖面呈半球形、原形成层为两条钝圆角的线,证明花芽尚未分化。凡是芽轴稍伸长,剖面呈三角形,原形成层两条呈直角或钝角,生长点向上突起膨大,证明花芽开始分化。(图1、2)
图1 大白菜的叶芽及花芽(品种:青麻叶)
1.叶芽 2.分化初期的花芽 3.花原基形成的花芽
54
图2 甘蓝花芽分化(品种:牛心)
1.叶芽 2.分化初期 3.花原基形成期 4.花原基
5.花萼原基形成 6.雄蕊原基形成 7.雌蕊原基及花冠原基形成 8.花各部分形成 5~8.为一朵小花的分化过程
四、作业
1.将实验测定结果(5~10株平均值)填于下表。
表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特征观察记载表
实验结果 观测项目 大白菜 品种名称 球顶类型 抱合方式 单株重(Kg) 净菜率(%) 球形指数 球 型 短缩茎率(%) 叶球松紧度 花芽分化率(%)
结球甘蓝 55
2.绘制大白菜各类型球叶重量、球叶长度、球叶宽度生长变化曲线图。 3.绘制结球甘蓝各类型球叶重量、球叶长度、球叶宽度生长变化曲线图。 4.绘制某一品种花芽纵剖面图。
五、思考题
1.中心短缩茎的长短与叶球商品品质的关系。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宋元林,王倩主编.大白菜 白菜 甘蓝.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实验十七 根菜类肉质根的形态和构造观察
根菜类蔬菜种类多,以肥大的肉质直根为产品。分属四个科:十字花科主要包括萝卜、根用芥菜、辣根、芜菁、芜菁甘蓝;伞形科主要包括胡萝卜、美洲防风、根芹菜;菊科主要包括牛蒡、婆罗门参、菊牛蒡;藜科主要包括根菾菜(莙荙菜)。
肉质根由根部和胚轴共同发育而来,分根头、根颈、真根三部分。根头(短缩茎)是由上胚轴发育而成,着生芽和叶片。萝卜和胡萝卜的根头不明显。根颈是由下胚轴发育而成,为肉质根的主要部分,无叶痕和须根,光滑。真根是由胚根上半部发育而成,上着生侧根,十字花科和藜科2列,伞形科4列。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萝卜的肉质直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解剖学特点。 2.观察胡萝卜的肉质直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解剖学特点。 3.观察食用根菾菜的肉质直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解剖学特点。 4.了解萝卜、胡萝卜、食用根菾菜在食用品质上与农业技术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
1.萝卜各类型品种、胡萝卜、菾菜的植株及切片。 2.萝卜各类型畸形根标本或挂图。 3.刀、放大镜、显微镜、尺子。
56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观察肉质直根的根头、根颈和真根的外形特点及比例。一般十字花科与藜科的肉质根上着生两排侧根;伞形花科肉质根上着生四排侧根。根头、根颈和真根三部分的比例因品种及栽培技术而异。
真叶 子叶
根头 根颈
真根
图 萝卜肉质直根形态示意图
2.将肉质直根纵切和横切,观察肉质直根的周皮层、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各部分的特点,并观察近根下端四分之一处的切面,比较其各部分的比例、特别是木质部直径占肉质根直径的比例。
萝卜
胡萝卜
1.初生木质部 2.次生木质部 3.形成层 4.初生韧皮部 5.次生韧皮部 6.周皮
根菾菜
图 萝卜、胡萝卜、根菾菜肉质根横断面示意图
4.观察萝卜肉质根的分叉、开裂、康心现象。
57
四、作业
1.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填写根菜类肉质直根形态特征记载表。
表1 根菜类肉质直根形态特征记载
种 类 项 目 萝卜 直根颜色(上、下、内部) 侧根排数 直根形状 总长度(cm) 根头占直根比例(%) 根颈占直根比例(%) 真根占直根比例(%) 中部直径(cm) 木质部占根直径比例(%) 韧皮部占根直径比例(%) 各部分特点
2.绘制萝卜、胡萝卜、根菾菜的中部横断面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根头 根颈 真根 胡萝卜 根菾菜 五、思考题
1.萝卜和胡萝卜肉质根在发育上有什么异同。 2.萝卜畸形根是怎么形成的。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58
实验十八 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构成
葱蒜类蔬菜为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具辛辣气味,主要包括韭菜、大葱、大蒜和洋葱;其次为韭葱和细香葱。葱蒜类蔬菜以膨大的鳞茎、假茎、嫩叶为产品器官,食用的部分是叶或叶的变态,具有弦状的须根、短缩的茎盘、耐旱的叶形、贮藏功能的鳞茎。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其异同点。 2.掌握葱蒜类蔬菜产品器官的构成。
二、材料与用具
1.韭菜3~4年生完全植株。 2.洋葱的成株和抽薹植株。 3.大葱的植株。 4.大蒜的植株。
5.无薹多瓣蒜、独头蒜、气生鳞茎;分蘖葱头、头球葱头;分葱、胡葱、楼葱的植物标本或挂图。
6.放大镜、镊子、刀片。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韭菜:取韭菜完整植株观察以下项目。 (1)根系着生部位、换根情况,分析跳根原因。 (2)叶片形状、叶鞘形状、叶片在茎盘上的着生位置,分析假茎形成的原因。
(3)观察短缩茎形状、根状茎形状,分析分蘖与跳根的关系。
图1 韭菜的分蘖与跳根 1. 叶鞘 2.小鳞茎 3.须根 4.根状茎
2.洋葱:取洋葱植株进行以下观察。 (1)根系着生部位。 (2)叶形、叶色、叶面状况。
(3)取鳞茎分别纵切与横切观察:膜质鳞片、开放性肉质鳞片、闭合性肉质鳞片、幼芽、茎盘、须根的位置。
(4)取先期抽薹植株,与正常植株进行比较观察。
59
纵切 横切
图2 洋葱鳞茎的解剖
1.膜质鳞片 2.开放性肉质鳞片 3.闭合性肉质鳞片 4.茎盘 5.叶原基 6.不定根
3.大葱:取大葱植株进行以下观察。
(1)根系及叶部形态特征,比较幼叶与成叶的异同。 (2)将假茎纵剖和横剖,观察假茎的组成,叶鞘的抱合方式。
4.大蒜:取大蒜植株进行以下观察。 (1)大蒜根系、叶身、叶鞘的形态。
(2)观察鳞茎纵剖面和横断面的叶鞘、鳞芽(主芽、副芽)蒜薹、肉质鳞片、芽孔、茎盘等。
纵切
横切
四、作业
1.绘制韭菜的多年生根状茎平面图。
2.绘制大葱的外部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3.绘制大蒜的横断面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4.绘制大葱的纵剖面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图 无薹多瓣蒜
1.叶鞘 2.鳞芽 3.膜质鳞片
五、思考题
1.韭菜分蘖、大蒜鳞芽产生的的本质。 2.韭菜跳根的原因。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60
实验十九 绿叶类蔬菜形态特征观察
绿叶蔬菜是一类主要以鲜嫩的绿叶、叶柄或嫩茎为产品的速生性蔬菜。生长速度快,生长期短,采收期灵活,栽培十分普遍。绿叶菜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风味各异,品种资源丰富,适应性广,在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调剂花色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一、实验目的:
认识常见的绿叶蔬菜,了解主要绿叶蔬菜的形态特征,以便应用于生产。
二、材料与用具:
菠菜(尖叶、圆叶两种);芹菜(本芹、西芹);芫荽;茴香;水萝卜;根达菜;落葵;紫苏;茼蒿;蕹菜;生菜;莴笋等。
放大镜、米尺、刀片。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按绿叶蔬菜形态特征观察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观察,并记入表内。
四、作业:
1.绘制尖叶与圆叶类型菠菜全图,并用文字简单描述两者的形态特点。 2.芹菜全叶图(本芹和西芹)。 3.根据观察,填写下表。
五、思考题:
以绿叶菜的生长迅速及对食用器官的要求,说明肥水管理及采收注意的问题。 附表: 绿叶蔬菜形态特征观察表
叶 茎 叶 片 蔬菜名称叶 柄 颜 外表 特点 形 颜 对生叶表或 特点 互生 色状色形状特点颜 色植树科别食用部位 (田景花)
61
实验二十 菠菜的性型识别
菠菜,藜科菠菜属植物,抽薹前叶片簇生于短缩茎上,一般为雌雄异株,兼有同株,叶腋着生单性花,根据性型表现通常分为四种株型:
1.绝对雄株:花茎上只着生雄花,抽薹早,花薹上叶片狭小。雄花呈穗状花序,无花瓣,花黄绿色,雄蕊4—5个,植株较矮,供应期短,是低产株型。尖叶菠菜绝对雄株较多。
2.营养雄株:花茎上也只着生雄花,但植株较高大,抽薹比绝对雄株晚,叶片较大,是高产株型,圆叶菠菜营养雄株较多。
3.雌株:花茎上仅生雌花,簇生于叶腋中,没有花瓣,雌蕊一枚,柱头4—6枚,2—4枚花被状的苞片包在子房上。子房内的胚珠受精后形成“胞果”,苞片硬化成果实的外壳,苞片上伸出角状突起形成“刺”,有的不生刺,为果实类种子。雌株生长旺盛,植株高大,抽薹较雄株迟。基生及茎生叶均较发达,是高产株型。
4.雌雄同株:植株上有雌花和雄花(在同一花序上),抽薹晚,不同的植株雌、雄花比例不一样。雌雄同株的基生叶、茎生叶均较发达,是高产株型。
一般说来,绝对雄株在采种时应尽早拔除。营养雄株、雌株及雌雄同株株型产量较高,抽薹晚,可延长供应;它们的花期较长,是授粉、采种上的主体。
一、实验目的:
认识菠菜不同性别的植株形态、花器结构,了解它们在生产上的作用与意义。
二、材料与用具:
已抽苔开花的菠菜生产田。放大镜、解剖针、钢卷尺、镊子。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在田间观察、鉴别四种不同性别的植株;并分组调查统计四种株型的比例。
2.观察不同株型的形态,包括花序种类、基生叶及茎生叶的形状和大小、雌雄花着生情况等;比较各株型抽苔期、开花期的异同;并观察花、果的形态及结构。
四、作业:
计算所调查四种株型的比例,并绘出各株型的形态及雌、雄花着生情况示意图。
(田景花)
62
实验二十一 豆类蔬菜植株形态及开花结果习性观察
豆类蔬菜包括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刀豆、扁豆、毛豆等,在华北地区以菜豆、豇豆、豌豆等种植较为普遍。豆类蔬菜的根系较发达,入土较深,但根系木栓化程度高,再生力弱,宜直播或护根育苗,根部具根瘤;花为典型的蝶形花,多数为自花授粉。
菜豆,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1.蔓生型:无限生长型,蔓长1.7~2米,个别品种长达3米以上。茎蔓具左旋性,栽培时需设立支架。花序着生在叶腋间,一般品种在发生6个真叶后出现第一花序,早熟品种也有在第2—3片真叶后着生花序的,以后随着蔓的伸长,从各叶腋间陆续出现花序和抽生侧枝。
2.矮生型:有限生长型,植株只有一尺多高,茎直立、较粗硬、节间短,栽培时不需设立支架,当主干发生4—8节以后,其顶端着生花序而封顶。从各叶腋间发生的侧枝长到一定程度后,顶端也着生花序而封顶。
3.半蔓生型:前期生长似矮生型,以后也抽蔓,但蔓性不强,一般蔓长不超过一米,荚小、产量低,栽培很少。
豇豆,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据茎的生长习性也分为三种:蔓性、矮生、半蔓性,各种类型的特性都与菜豆极为相似。常栽培的主要是蔓性种。
一、实验目的:
识别主要豆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及开花结果习性,了解荚果的构造。
二、材料与用具:
菜豆(蔓性、矮生)、豇豆(蔓性、矮生)、豌豆、蚕豆等豆类蔬菜开花结荚时的植株。 镊子、小刀、放大镜、钢卷尺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形态识别:仔细观察开花结荚期豆类植株根、茎、叶、花和荚的特征。
2.取菜豆、豇豆的蔓性和矮生型开花结荚期植株,观察不同株型主茎和分枝的顶芽生长特性、分枝节位、数目、抽生花序的节位、数目及各花序的结荚情况等。
3.荚果构造解剖观察:取各类荚果进行纵剖和横剖,观察其内部结构。
四、作业:
认识主要豆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五、思考题:
1.根据实际调查观察,说明蔓性和矮生型菜豆的开花结果习性有何不同? 2.所谓豆类荚果的“筋”属于植物学上的哪一部位?种子着生在哪一部位?
豆类蔬菜植株形态特征调查表
63
种 类 根 有 无 根 瘤 矮生或蔓生 茎 形状 有无茸毛 复叶类型 有无托叶 小叶 叶数 叶形 花序或单生 花冠颜花 龙 骨 瓣 旋转方向 开花顺序 形 状 长 度 荚
有 无 颜色 横 茎
(田景花)
名 称 cm cm 茸毛 叶 色
实验二十二 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形态观察
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除地瓜为变态根外,其它均为地下变态茎。繁殖方式除山药、地瓜外,其余均行无性繁殖。地瓜为有性繁殖,山药既可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
马铃薯,茄科。块茎是由地下匍匐茎顶部膨大而来的,而匍匐茎实际上是变态侧枝,块茎分作基部和顶部两部分,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为基部,另一端为顶部。块茎与匍匐茎相连之处称作脐。从植物学角度来考虑,茎上有节,节上生叶,叶腋中生腋芽。马铃薯块茎尽管形态变了,但组成没变,它也有节,看起来不明显,就在芽眼处。块茎上的凹陷就属于芽眼,芽眼下有眉形线条,为退化叶的痕迹,称为芽眉。块茎顶部芽眼很多,每一芽眼中有三个或更多的芽。作为蔬菜用的,以芽眼浅者为佳,这样便于刮皮。从解剖角度来看,块茎的最外层是表皮,表皮下为皮层,再内为维管束,中心为髓,分为内髓和外髓,内髓掌形,颜色较深。繁殖时将整个块茎种于土中,能从芽眼处生根抽叶。通常为节省种薯起见,将薯块纵切,以发挥顶芽优势。
山药,薯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有咀根和毛根,咀根(水平根)着生于块茎的上端,分枝很多,为主要吸收根系。毛根着生于块茎上,短小分枝弱。地上茎草质蔓性,叶腋间可生气生块茎,俗称“零余子”,可供繁殖;地下块茎长圆柱形,其形状大小、色泽因品种而异,顶头一节,可作为繁殖材料,称“山药段子”。“段子”栽后才发生不定芽,所以生芽较晚。
生姜,蘘荷科多年生植物,产品为肥大的地下茎,其状似根,故称为根状茎。用根状茎作为播
64
种材料,种姜发芽出苗后长成主茎,主茎的基部即地下部膨大形成“母姜”,此后母姜两侧的腋芽发生第一次侧枝,该侧枝基部也膨大,成为子姜,同母姜产生子姜一样,子姜上又形成孙姜。从子姜起以后的分枝多发生于外侧,所以长成的姜块成为片状,其上着生许多侧芽。常以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的较多。地上茎高2-4尺,由叶鞘互相抱合成扁圆形假茎,叶披针形。
一、实验目的:
了解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繁殖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马铃薯、山药、生姜、芋等的成熟产品器官及挂图。 放大镜、小刀、刀片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详细观察各种产品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各部位的名称。
2.切开马铃薯,观察其解剖结构,并了解各部分在植物学上分别属于哪一部位。 3.从生姜的根状茎形态,了解其形成过程。
4.了解各种薯芋类蔬菜采用产品器官进行营养繁殖的具体方法。
四、作业:
1.绘马铃薯块茎整个地下部的示意图,注明主茎埋土部分、芽眼根、匍匐茎、块茎等。 2.绘制马铃薯块茎全图。标注:顶芽、芽眼、芽眉、皮孔、脐部。 3.绘制姜根状茎全图(标明种姜、母姜、子姜、孙姜、鳞片)。
(田景花)
实验二十三 水生蔬菜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技术
我国水生蔬菜种类很多,北方以莲藕、茭白、慈菇等的栽培较普遍,水生蔬菜多采用无性繁殖。 藕,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用根状茎繁殖。种藕的顶芽为混合芽,萌芽延伸长成莲鞭,主莲鞭上形成的藕称母藕;由母藕侧芽形成的藕称子藕;子藕上又形成孙藕。一般母藕有数节,子藕的节数都比母藕少一节。藕有通气孔9-11个,种藕应在节后一寸处切断,以免泥水灌入引起腐烂。凡有顶芽的藕都能萌芽,故母藕及子藕的整藕或断藕均可作繁殖材料。但有二节以上充实又充分成熟的藕身为好。
茭白,禾本科高大的多年生沼泽植物。茭白的植株,从地下短缩茎基部的茭节上萌生分蘖,分蘖上可二次分蘖,每个分蘖上均能生根。向下的腋芽在土中抽生匍匐茎,其顶芽及侧芽都可萌发成
65
新株,故茭白可分割老茭墩及匍匐茎进行繁殖。
荸荠,莎草科多年生沼泽草地植物,用球茎繁殖。荸荠的球茎有4-5节。每一节上生有薄膜状退化叶,球茎有顶芽,每节还有侧芽,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侧芽向土中抽生发芽茎,在发芽茎的顶端形成球茎,向上抽生叶状茎,向下生根,并向四周抽出匍匐茎,匍匐茎的顶芽和部分茎节又可萌发新株,如此不断分株,成为许多独立的新株,故可分株繁殖。
慈菇,泽泻科多年生宿根植物。慈菇球茎的萌芽与荸荠相似,每个球茎约有7节左右,萌芽时基部三节膨大成肉质茎,先端3-4节形成长柄状弯曲的顶芽。顶芽抽生发芽茎,并在基部1-2节发生新根,自球茎摘下带有部分肉质的顶芽,栽植于田中,可萌芽成苗。慈菇球茎的侧芽,一般不活动,所以无顶芽的球茎不能作为种用。自球茎萌发的新株,基部可抽出地下匍匐茎,匍匐茎的顶芽在适宜的条件下,又萌发成新株。
菱,菱科植物,用种子繁殖。菱的果实有二角、四角或无角。菱的角是由萼片发育而成的,果实幼嫩时,外果皮及内果皮都是软的。愈接近成熟时,内果皮愈硬。老熟的果实淀粉含量高,能沉入水中。果实内含一粒种子,有两片子叶,一大一小,食用部分主要是大的子叶。发芽时幼芽穿过果实顶端的“发芽孔”伸出果外,成为新生茎,并发生许多须根为“土中根”。茎细长,多分枝,在水中茎节生“叶状根”。幼苗的水中叶为狭长的“线形叶”;伸出水面的为正常叶,其叶丛称为“菱盘”。菱盘的叶腋可抽生花。花单生、白色。萼片、花瓣、雄蕊均为4个,子房二室,但只一室发达。
一、实验目的:
认识几种主要水生蔬菜食用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了解它们的繁殖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莲藕的根茎;茭白的植株;荸荠、慈菇的球茎及幼苗;菱的果实;几种水生蔬菜的挂图。 小刀、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将藕横切及纵切,观察藕身与藕节的气孔及顶芽内幼芽、幼叶的形态,并绘图注明各部位名称。
2.取越冬的茭墩,切去枯叶,剥去枯叶鞘,观察老茎上发生的分蘖及匍匐茎发生的部位。 3.比较荸荠和慈菇的球茎和幼苗,并记载这两种水生蔬菜的球茎和幼苗有何异同点? 4.取有角和无角菱各一个,纵剖观察果实的外部及内部形态,并绘图。 5.了解各种水生蔬菜的繁殖方法。
四、作业:
绘制以上提到的绘图各一份。
(田景花)
66
实验二十四 多年生蔬菜形态观察
多年来蔬菜包括金针菜、石刁柏、草石蚕、百合、辣根、朝鲜蓟、竹笋、香椿、食用大黄等,在北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金针菜:植株抽薹前为短缩茎;叶狭长,丛生;根肥大,长纺锤形;花茎0.7-1米,花浅黄、黄或赤黄色,花被6片,基部联合成筒状,蒴果,种子黑色,有光泽。
石刁柏:雌雄异株,分地下茎(根状茎)和地上茎。地下茎节间极短,上生鳞芽,鳞芽萌发成地上茎,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普通地上茎针状簇生,多分枝,称“拟叶”;叶退化呈膜质鳞片状,包于茎基部,小花黄色;浆果,种子黑色。
草石蚕:地上茎高约40cm,多分枝,较粗糙;地下块茎蚕蛹形,有节,色白质脆,为食用器官;叶对生,尖卵形;轮散形穗状花序,淡紫色小花;黑色坚果。
百合:地下茎为鳞茎,鳞片排列与洋葱相似,常作为繁殖器官,其基部茎盘向下生须根,向上生地上茎,叶腋处产生珠芽(气生鳞茎),也可作繁殖材料;叶披针形或条形,互生,无叶柄;花多为总状排列,着生于茎顶,花色较多,花被6片,雄蕊6枚,花药较大,子房上位三室,长1厘米左右,聚圆柱形,一般只开花,不结果,特殊条件下也能结果;果实为蒴果,近圆形;种子黄褐色。扁平。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针菜、石刁柏、草石蚕、百合、辣根、朝鲜蓟的植物学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
金针菜、草石蚕、石刁柏、百合、辣根、朝鲜蓟的完整植株各15株。 解剖针、刀片、镊子及手持放大镜。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每组取以上六种植株各一株,观察其形态特征,注意石刁柏的叶、根、茎、种子和♀、♂株的特点,石刁柏和金针菜根的生长特性。
2.用放大镜观察石刁柏鳞芽及肉质根横切面的结构。
四、作业:
1.绘制金针菜、石刁柏、草石蚕、百合植株的外形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绘制石刁柏鳞芽、肉质根的外形和横切面图。 (田景花)
实验二十五 蔬菜种植园的规划与建设
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是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来进行蔬菜生产的,同时在设计上考虑到采光与保温的要求,努力提高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的采光和保温性能。蔬菜种植园应根据用途及规模来安排规划的内容。
以露地生产为主的种植园 在规划上主要考虑种植园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种植园内道路及相
67
应灌排系统;以大棚生产为主的种植园 在规划上应考虑大棚的规模、类型、方位、棚群布局、道路及灌排系统;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种植园 在规划上应考虑日光温室的类型、日光温室群的布局、道路、灌排系统、办公室、仓库及加工车间;以现代化温室为主的种植园 在规划上应考虑现代化温室的类型、规模、布局、加降温系统,以及道路、灌排系统、办公室、仓库、车库以及加工贮藏车间等;综合性种植园 在规划上应考虑各种温室、大棚、露地种植的面积比例(依生产的蔬菜种类及市场供应而定)以及各附属设施的规划。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蔬菜种植园规划的一般方法,以及大棚、温室的规划与建设要求。
二、材料与用具
(一)种植园的设计用具 图板、直尺、计算器等 (二)结构调查用具 皮尺、钢卷尺、测角仪等 (三)蔬菜种植园实地
(四)温室、大棚建造与施工的录像或光盘资料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教师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1~2项内容进行实验。
(一)蔬菜种植园的设计 教师给出种植园的面积(长、宽)、以及园中温室、大棚、露地的比例,种植园附属设施的种类及规模。
1.先在设计图纸上划出园区的外框,然后将附属设施标出。 2.根据各种设施的比例,确定布局。 3.温室群的设计
(1)部位及走向 温室一般安排在园区的北侧,东西走向。
(2)温室规格 每栋日光温室的面积以300~800m2为宜,东西延长50~100m,跨度6~8m,脊高2.7~3.5m。
(3)温室间距 温室间距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①理论公式 L=(D1+D2)÷tanh9×Cost9-(l1+l2) ②经验公式 L=(D1+D2)×0.25±0.5 式中: L—前后两排温室的间距
D1—温室的脊高 D2—卷起草苫的直径
h9—冬季上午9时的太阳高度角 t9—上午9时的太阳时角 l1—后坡水平投影距离
68
l2—后墙底宽
(4)温室操作间 一般应在温室靠近道路的一端设置操作间,操作间规格以内净面积4m2,长宽各2 m为宜。
4.大棚群的设计
(1)部位及走向 大棚一般安排在园区的中、南部,亦可安排在园区一侧的北部,南北走向。 (2)大棚规格 每栋大棚的面积以300~800m2为宜,南北延长40~60m,跨度依类型而定(表1),棚间距2~4m。
表1 不同类型大棚的跨度和高跨比
类型 竹木结构大棚 钢材骨架空心式大棚 装配式薄壁镀锌骨架大棚
5.供水系统 可按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微灌系统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可参照实验二十六的相关内容。
6.供电系统 主要供应照明、动力、电热加温的需要,在设计上应标明线路的走向及功率。 7.道路 东西每四栋温室设一条南北主干道,每两栋温室间设一条南北次干道,南北每隔10栋温室设一条东西干道(图1),干道宽6~8m,次干道宽3~6m。
图1 温室群内道路示意图
(二)蔬菜种植园的调查
全班分成3~4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对种植园进行调查。
1.种植园的布局 包括长、宽、道路、温室群、大棚群、露地及附属设施的大小、分布。
69
跨度(m) 12~14 10 7~9
高跨比 1:4.5~5.4 1:3.8~4.8 1:2.5
2.大棚 包括棚的大小(长、宽、脊高、面积)棚的拱杆、拉杆、压膜设施的用料规格及间距、棚门、放风口的设置部位及大小,棚的高跨比。
3.温室 包括座落方位、规格(长、宽、高)、占地面积、栽培床面积、墙体(山、后墙)的厚度、高度、透明屋面及后屋面的角度、长度、用料及构成、立拄的高度、间距、拱杆的间距、高跨比、覆盖物(透明及不透明)的名称及规格(长、宽、厚)、门的位置大小、加温设施的类型及设置。
(三)塑料大棚的设计与建造
1.设计 设计方法及内容可参阅(一)中有关内容。 2.建造(以竹木结构大棚为例)
(1)埋立拄 按设计的部位,在头年上冻前埋好,入土深30~40cm,为增加立拄的牢固性,可在立拄下端钉一小横木,立拄纵向间距2.5~3m。
(2)插绑拱杆 沿大棚两侧边线对准各排立拄对插两根拱杆,拱杆为宽4~5cm的竹片,插入土中30~40cm,两根拱杆在立拄的支撑下弯曲成弧形,于中间对接,接口要绑牢绑平。
(3)绑拉杆 棚架做好后,在距立拄上端10~15cm处纵向捆绑3~4cm粗的竹木拉杆,加固棚架,悬梁吊柱大棚的梁(即拉杆)应用直径6~8cm的竹木杆,相邻两行立拄间的拱杆用小吊柱支撑在梁上。
(4)扣膜 扣膜前先设好地锚,备好薄膜,一般用三快膜或四快膜扣法,两侧膜埋土20~30cm,两膜重叠20~30cm,膜扣好后及时加设压膜线。
(四)日光温室的设计与建造
1. 日光温室的设计 设计方法及内容可参阅(一)中有关内容,或选用当地的设计建造标准。 2. 日光温室的建造(以拱圆形钢筋结构日光温室为例) (1)温室的规格(见图2)
图2 拱圆形钢筋结构日光温室
70
(2)墙体的建造 地基应为30~50cm的石头或砖地基,地基上为双二四加一二空心形成的六零墙或3个一二墙拉成双空心五零墙,每隔1m有砖跺横拉连接,顶部3~5层砖封顶不做空心,并留钢筋预埋件。空心部分填加珍珠岩、锯末等保温材料。前墙基座深40cm、宽50cm,每3m留一个钢筋预埋件,作固定骨架用。
(3)拱架的安装 先在东西山墙贴墙固定安放两片钢筋拱架,以这两个钢筋拱架的顶端为基准,拉一条标准高度水平线。拱架的前端设一地梁(角钢),拱架后坡部分设两道天梁(角钢),分别焊接牢固。骨架前拱部分,分两道用直径12mm圆钢或12.7mm钢管横拉,与拱架下拱焊接,作为拉梁。
(4)搭后坡 后坡搭厚4cm、宽1m的自制水泥预制板,然后砌“女儿墙”,“女儿墙”为二四墙,高度低于脊高20cm,后坡顶上添炉渣或蛭石等保温轻质材料,最后顶上用水泥沙浆抹光。
(5)上膜 采用三块膜扣法上膜。
(6)上草苫 草苫选用稻草苫或蒲草苫,上草苫从一侧开始,两苫重叠20~30cm,每块草苫下放两根绳子,作拉苫放苫用。
(五)观看蔬菜种植园规划与建设的录像资料。
四、作业
(一)绘制蔬菜种植园设计图。 (二)列表填写蔬菜种植园调查结果。
(三)列表统计大棚建造中各材料的规格用量及价格。 (四)列表统计日光温室建造中各材料的规格用量及价格。
五、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实验二十六 稀特蔬菜的识别与分类
稀特蔬菜是指当地较为新颖的蔬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近年,随着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过渡。稀特蔬菜的发展很快,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稀特蔬菜来源于国外和国内地区间的引种,以及本地区的珍稀蔬菜、野生蔬菜以及一些新颖的小规模栽培种类。一些稀特蔬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开发前景广阔。有一些稀特蔬菜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几乎不需使用农药,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提供了可能;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不同的时期,稀特菜所包含的范围不尽相同,而且都为不常见的蔬菜种类,有必要从农业生物学、植物学和食用器官三方面进行识别与分类。
71
一、实验目的:
识别主要稀特菜种类,掌握其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进一步学好稀特菜栽培专题以及掌握栽培技术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
新鲜的蔬菜或浸泡标本:
白菜类:奶白菜、菜心、京水菜(水晶菜)、乌塌菜、紫菜苔等; 甘蓝类:羽衣甘蓝、抱子甘蓝、青花菜、芥蓝、紫胚蓝、紫甘蓝等; 根菜类:美洲防风、辣根、樱桃萝卜、牛蒡、根芹、根甜菜等;
绿叶菜类:木耳菜、紫苏、紫色生菜、苦苣、菊苣、番杏、马齿苋、香芹、荠菜、紫背天葵、
地肤等;
茄果类:彩椒(各种颜色)、樱桃番茄、酸浆、香瓜茄等; 瓜 类:苦瓜、蛇瓜、佛手瓜、飞碟瓜、香蕉西葫芦、金丝瓜; 豆 类:荷兰豆、四棱豆、扁豆等;
多年生及其它:芦笋(白色、绿色)、黄秋葵、甜玉米、百合(鲜)、鲜黄花菜等; 芽苗菜:苜蓿苗、芝麻苗、胡椒苗、枸杞苗、香椿苗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稀特菜的种类很多,而且还不断推陈出新,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起见,要及时对新开发的特菜进行归类。稀特菜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农业生物学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为了栽培学上研究方便。根据农业上的要求将植物学分类中系统相近、产品器官相同、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因此把蔬菜归为: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类、食用菌类及芽菜类。(具体的分类依据参考 实验一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2.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分类是根据植物学的形态特征,将它们按科、属、种和变种进行分类。凡血缘相近的各种蔬菜,由于进化系统相近的缘故,其不但形态相似,而且生物学特性也相似,因此栽培技术也常常相近似。一般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都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的许多科。在双子叶植物中,以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锦葵科、落葵科、苋科等为主;单子叶植物中,以百合科、禾本科为主。(具体的分类依据参考 实验一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2.食用器官分类法:
食用器官分类法是根据使用器官的形态,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和果菜类。
72
(具体的分类依据参照 实验一 蔬菜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1)根菜类:以肥大的根部为产品的蔬菜属于这一类,具体分为肉质根类和块根类。
(2)茎菜类:以肥大的茎部为产品的蔬菜。具体分为肉质茎类、嫩茎类、块茎类、根茎类、球茎类。 (3)叶菜类:以叶片及叶柄为产品的蔬菜。具体分为普通叶菜类、结球叶菜类、香辛叶菜类和鳞茎菜类(形态上是由叶鞘茎部膨大而成)。
(4)花菜类:以花器或肥嫩的花枝为产品的蔬菜。具体分为花器类和花枝类。
(5)果菜类:以果实或种子为产品的蔬菜。具体分为瓠果类、浆果类、荚果类和杂果类。
四、作业:
将观察到的蔬菜先按农业生物学分类法进行归类,再结合其它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填表,对相近的种类进行比较。
农业生物学 蔬菜名称 植物学属于哪个科 分类法 白菜类 食 用 器 官 备 注 甘蓝类 . . . . . 五、思考题:
1.与普通蔬菜相比,在稀特菜分类中有什么不同? 2.对稀特菜来说,正确的归类对其学习和研究有何方便? 3.如何认识和了解新开发的蔬菜种类,并加以研究和学习?
六、参考文献:
1.饶璐璐主编.名特优新蔬菜129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陈贵林主编.大棚日光温室稀特菜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2001 3.李志芳等编著.稀特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张德纯,曹华.特种蔬菜栽培(一)概述.中国蔬菜,2001(2)52-53
(吕桂云)
73
实验二十七 芽苗菜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凡是利用植物种子或其它营养贮存器官,在黑暗弱光(或不遮光)的条件下直接生长出,可供食用的芽苗、芽球、嫩芽、幼茎或幼梢均可称为芽苗类蔬菜。芽苗类蔬菜属于营养丰富的高档、保健蔬菜;其品质柔嫩、口感极佳,风味独特,易于消化,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芽苗菜生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被列为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短、平、快农业投资项目。
芽苗菜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特点:
1.芽苗类蔬菜多属于速生、清洁的无公害蔬菜。芽苗类蔬菜产品形成所需要的营养,主要依靠种子或根、茎等营养贮藏器官所积累的养分;一般不必施肥,只需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保证其水分的供应便可培育出芽苗、嫩芽、幼梢或幼茎;而且大多数生长迅速,产品形成周期很短,一般只需7~15天;较少感染病虫害,也毋需使用农药,因此芽苗菜较易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2.芽苗类蔬菜适于多种种植方式栽培。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多属于半耐寒、耐寒或适应性广的种类,尤其产品的形成期一般不需很高的温度;在保护设施、闲置民房、轻工业厂房等都可以种植。由于芽菜以各种器官贮藏的养分作为产品形成的营养来源,因此既可进行土壤栽培也可通过盘栽、盆栽、盒栽进行不加营养液的无土栽培。
3.芽苗类蔬菜属于生物效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均高的蔬菜。生物产量是种子的4~10倍;采用立体种植方式可扩大栽培面积4~6倍;周期短,只需7~15天;常年复种指数可达到30以上。 4.芽菜产品具有新颖、优质、营养丰富、清洁无污染、保健效果良好等特点;符合社会食品需求的潮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芽苗类蔬菜为种植业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芽苗蔬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产品特性,掌握各自的生产技术规程。
二、材料与用具:
1.种子:萝卜种子(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樱桃萝卜)
豌豆种子(青豌豆)、黑豆、黄豆 蕹菜种子 苜蓿种子
2.用具:基质:滤纸、蛭石
容器:快餐盒、营养钵
用具:剪刀、小喷壶、烧杯、塑料盆、光照培养箱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74
1.先将要种植的种子用20-30℃的洁净清水淘洗2-3次,待干净后浸泡,水量须超过种子体积的2-3倍,浸种时间8-24h(参照表1)。
2.每人种四盒(萝卜、苜蓿、蕹菜、豌豆)和两营养钵(黑豆和黄豆);准备6个快餐盒(有两个快餐盒作为上下的保湿盒)及相应的滤纸;先在快餐盒的底部打好大小均匀的小孔,然后将裁好的滤纸浸湿铺在快餐盒底部(两层);蛭石装入营养钵内,同样要把蛭石浸湿,待播。
3.对已经浸泡好的种子进行淘洗。洗去种子表面的黏液,同时对种子进行筛选,去掉杂质和不好(虫蛀、破碎、畸形、腐烂、特小)的种子。
4.播种:通常采用撒播。要求每盘播种量一致,撒种均匀;同时在播种时再次对种子进行清选,剔除不好的种子。
将播完的苗盘摞在一起,每4盘为一摞,在摞盘的上、下面各放一个保湿盘。催芽期间,除必须保证室内温度外,每天还应进行一次倒盘和浇水;调换盘的上下前后位置,同时均匀地进行喷淋或雾喷。一般以喷湿后苗盘内不存水为宜,以免种子发生霉烂;注意每摞叠盘之间保持适当空间距离(间距3~5cm),以加强通风透气,利于均匀出芽。
播完的营养钵放在同苗盘一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催芽管理,注意保持基质蛭石的湿润。
5.采用一段式生产技术流程进行播种:
清洗苗盘、浸湿基质 苗盘内铺好基质 均匀撒播种子 叠好苗盘
进行催芽(在苗盘上作好记号) 出盘 出盘后的管理 采收 6.出盘后的管理:
(1)出盘标准(见表1):及时进行出盘。如果时间过长,常因湿度大或温度较高而导致烂种等病害发生。此外,还会引起徒长,使芽菜柔弱、细长,中后期容易倒伏;过早出盘,会增加出盘后的管理难度,芽苗生长也难以达到整齐一致。
(2)光照管理:芽苗菜一般需要弱光栽培或软化栽培。即在整个生育期,进行遮光,在最后两天进行绿化过程。此次采用软化栽培方式,以快速达到采收标准。整个生育时期要注意遮光,只在最后的两天进行见光绿化,绿化时也要注意光不要太强,要有过渡的过程。
(3)温度和通风管理:一般控制在18-25℃的通用范围内,每种芽菜的最适温度参照表1。通风除了具有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能保持生产车间有清新的空气,以减少种苗霉烂和避免室内的二氧化碳严重缺失。
(4)喷淋和空气湿度管理:必须进行频繁的补水,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才能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一般每天应3-4次雾喷或喷淋,浇水量以保证苗盘内基质湿润,又不大量滴水为宜;同时还要
75
浇湿栽培地面,以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总的生长前期应少浇水,生长中后期适当加大浇水量。
7、产品收获:芽苗类蔬菜产品组织柔嫩、含水量高,较易萎蔫脱水,同时又要求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因此必须及时收获,采收的标准见表1。
四、作业:
1.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芽苗菜整个生育期的生长过程及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交一盒芽菜。
五、思考题:
1.分析为什么萝卜芽的子叶上会出现黑斑?如何预防? 2.芽菜栽培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倒伏”现象? 3.在芽菜培养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品种会出现异味?
4.为什么芽菜的播种方式有一段式和两段式两种?什么情况下应采用两段式?
六、参考文献:
1.王德槟,张德纯主编.芽苗蔬菜生产技术图册.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金东梅,东惠茹等编著.绿色食品 芽菜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3.陈贵林主编.蔬菜栽培学概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表1 芽苗菜整个生长期间管理表
芽菜 种类 萝卜芽 豌豆苗 苜蓿苗 蕹菜苗 黑豆苗 黄豆苗 浸种 时间h 8-12 24 24 36 24-36 24 催芽 温度℃ 23-26 18-22 18-22 20-23 23-26 20-22 催芽 天数d 2-3 2-3 2 2-3 2-3 2-3 出盘 标准cm 0.5-1.0 1.0-2.0 0.5-1.0 0.5-1.0 / /
(吕桂云)
76
出盘后温度℃ 20-25 18-22 18-23 20-25 20-25 20-22 生长 周期d 5-7 8-10 8-10 10-12 10-13 10-12 采收 标准cm 6-7 10-15 3-5 10-12 10-12 10-12 实验二十八 稀特蔬菜幼苗的识别
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秧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蔬菜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针对稀特蔬菜罕见的特点,从种子、苗期两方面认识稀特蔬菜,对相近的种类进行直接观察,比较其幼苗的特点,以便进行区分和了解其栽培技术,并掌握一两种稀特蔬菜的育苗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特菜的苗期特性,并掌握其育苗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
1.种子:
(1)白菜类:菜心、乌塌菜、水晶菜 (2)甘蓝类:羽衣甘蓝、抱子甘蓝、芥蓝
(3)绿叶菜类:生菜(紫叶生菜、玻璃生菜、奶油生菜等)、紫苏、地肤、荠菜、落葵、香芹菜、
苦苣、番杏、苋菜、菊花脑、冬寒菜、紫背天葵 (4)瓜 菜:蛇瓜、金丝瓜、飞碟瓜、香蕉西葫芦、观赏南瓜 (5)茄果类:彩椒、樱桃番茄、酸浆 (6)其 它:黄秋葵、荷兰豆、四棱豆
2.用具:
穴盘、蛭石、烧杯、标签纸、50ml量筒、催芽用的棉纱布若干、毛巾、光照培养箱、喷壶、塑料桶、塑料插牌
3.试剂:
配好的Hoagland营养液一套:A、B、C营养液母液(50倍)各500ml。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将上述种子浸种(25~30℃的清水)6~8小时,准备育苗用的基质和穴盘,把基质蛭石装在穴盘中,准备播种。每组两个穴盘,一个穴盘播四种蔬菜,中间用插牌隔开,并作好记号。 2.播种:
(1)白菜类:菜心、乌塌菜、水晶菜;采用条播(覆蛭石1~1.5cm)。 (2)甘蓝类:羽衣甘蓝、抱子甘蓝、芥蓝等;采用条播(覆蛭石1~1.5cm)。
(3)绿叶菜类:生菜(紫叶生菜、玻璃生菜、奶油生菜等)、紫苏、地肤、荠菜、落葵、香芹菜、
苦苣、番杏、苋菜、菊花脑、冬寒菜、紫背天葵;采用条播(覆蛭石1-1.5cm)。
(4)瓜 菜:蛇瓜、金丝瓜、飞碟瓜、香蕉西葫芦、观赏南瓜;采用点播。(覆蛭石3~5cm)。 (5)茄果类:彩椒、樱桃番茄、酸浆;采用点播(覆蛭石3~5cm)。
77
(6)其 它:黄秋葵、荷兰豆、四棱豆;采用点播(覆蛭石3~5cm)。
覆好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便出苗前保湿。 3.苗期管理:
采用无土育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浇营养液,否则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幼苗对营养需求量较少,供液浓度可偏低些,避免溶液浓度高影响胚根的正常发育(先用1/2剂量的营养液,逐渐过度到全营养液)。一般每3天供液一次。采用的方法有喷雾法、流灌法和滴液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4.培养四周后进行稀特蔬菜的幼苗识别。 5.幼苗的观察与识别:
植物学中所讲的幼苗是指从胚发育而来的,具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幼小植物。认识了幼苗就可以根据各种幼苗的形态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正确掌握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 认识幼苗的依据(参考 实验六 蔬菜幼苗识别方法):
(1)子叶的特点:子叶数目、出土与否、子叶的形状、子叶的上、下表面的颜色、光泽、着生情况
和有无附属物等。
(2)胚轴特点:形状、长短、粗细、颜色和有无附属物等。
(3)真叶的特点:真叶的大小、形状、厚薄、光泽;叶缘的特征(波状、全缘、锯齿)、有无茸毛、
蜡粉等方面。
(4)味道:有些蔬菜含有特殊气味物质。
对上述性状只要仔细观察,便可以区别各种蔬菜幼苗并认识它们。
四、作业:
1.记录各种稀特蔬菜苗期生长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对所观察的蔬菜幼苗从子叶、胚轴、真叶及其它几方面进行描述,并按组加以对比、填表。 蔬菜名称 菜 心 乌塌菜 抱子甘蓝 . . . . 植物学(科) 子叶特点 胚轴特征 真叶的特征 备注(气味) 五、思考题:
78
1.对比大陆蔬菜的育苗,阐述稀特蔬菜在育苗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对于一些异地种植的特菜(如南菜北种的种类),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参考文献:
1.陈景长,张秀环、彭凤云编著.蔬菜育苗手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振德 主编.蔬菜穴盘育苗技术.青岛出版社,2000 3.饶璐璐 主编.名特优新蔬菜129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陈贵林 主编.大棚日光温室稀特菜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2001 5.李志芳等 编著.稀特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吕桂云)
实验二十九 稀特蔬菜的品尝
如今,食用特菜已成为人们饮食生活的新时尚,但人们对特菜的了解还很少,尤其是对其营养保健、烹调技术认识的不足,已成为现在制约稀特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市以前油麦菜的销量很少,年销量不足1万kg,后来推出“豆豉鲮鱼油麦菜”新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2001年销售量达2000万kg。市场经济要求蔬菜科研单位和生产者不但要种好菜,还要了解产品的特点、营养含量、保健功能和食用方法,这也是推动稀特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很多稀特菜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但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烹调的过程中很容易流失,而降低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所以现在提倡:能生吃的蔬菜尽量生吃,或在开水中快速烫一下,加佐料凉拌,力求清淡,品尝自然味,是目前食用特种蔬菜时尚吃法之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稀特蔬菜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蔬菜:芽菜、落葵、苋菜、荠菜、茼蒿、蕨菜、芦笋、生菜、仙人掌等
配菜:豆腐、胡萝卜、粉丝、金针菇、香菇、冬笋、榨菜、炸花生米、腐竹、魔芋细粉 调料:精盐、味精、白糖、香油、大蒜、酱油、白醋、花椒油、辣椒油、料酒、花椒粉、芝麻
酱、色拉油、芝麻屑等
用具:菜板、菜刀、盘子、汤匙、小碗、多功能锅、塑料盆、筷子、笊篱或漏勺。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凉拌豆苗:
原料:碗豆苗200~300g,辣椒油2匙,香油一匙,白糖1匙,味精、食盐各适量。
79
做法:豌豆苗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一下、投凉,捞出沥去浮水,切成段(或不切),放入盘中加食盐拌匀;将辣椒油、香油、白糖、味精一起放入小碗中调匀,浇在豆苗盘中,上桌。
此菜色泽碧绿、鲜嫩、清香可口。
2.凉拌苋菜:
原料:苋菜500g、卤牛肉50g,榨菜15g、10g、香油15g、精盐2g、大蒜10g,味精1g 做法:将苋菜摘取嫩茎叶,洗净切成小段,入沸水锅中焯一下,除去涩味,捞出沥水后放在容器中晾凉;卤牛肉、榨菜切成丁,炸花生米碾成细粒,大蒜去皮洗净、拍碎后捣烂成泥;将晾凉的苋菜放盘中先用蒜泥、精盐、味精拌匀,再将卤牛肉丁、榨菜丁、花生米的细粒香油放入拌匀即可。
此菜红绿相间、色泽悦目、滑软油润,清香爽口,并有浓郁的蒜香。
保健功能:苋菜中铁、钙含量丰富,并且不含草酸,其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吸收利用,因此苋菜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骨折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清热去暑、清爽可口。
3.拌荠菜松:
原料:荠菜500g、熟芝麻屑50g、豆腐干25g、冬笋25g、胡萝卜50g、精盐、味精、白糖、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荠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至颜色碧绿,捞出放入凉水中过凉、沥干水,切成细末、放入盘中;将豆腐干、冬笋、胡萝卜切成细末,放入盛荠菜的盘中,撒上芝麻屑,加上精盐、白糖、味精,淋上香油,拌匀即成。
此菜色香味俱全,具有益智健脑、清热解毒、清肝降压的作用。
4.荠菜拌豆腐:
原料:荠菜250g、豆腐100g、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切成小方丁,用开水略烫,捞出放在盘中;荠菜择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凉后切成细末,撒姜末、精盐、味精、淋上香油即可。
此菜淡鲜可口,适于高血压、肾炎以及结膜炎等患者食用,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保健功能:现代医学证明,荠菜是防癌、抗高血压的保健食品。荠菜中含有吲哚类化合物及芳香异硫氰酸等癌细胞抑制剂,经常食用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荠菜中含有胆碱、乙酰胆碱、芳香甙等降血压的物质,特别适合高血压病人及中老年人食用。
5.金钩拌茼蒿:
原料:茼蒿100g、豆腐200g、金钩(海米)100g、酱油25g、香油20g。
做法:选择鲜嫩大叶茼蒿,取嫩的部分,洗净放入滚开的稀盐水锅中烫熟,捞出,挤去水分,切碎盛于碗中;海米发泡好,去杂质,切碎放入茼蒿内,加酱油、香油拌匀装入盘即可。
此菜茼蒿鲜嫩、金钩味美、风味独特。
保健功能:现代医学发现茼蒿含铁、钙量较多,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患者有一定帮助。茼蒿
80
含胡萝卜素量高,还含胆碱等物质。常吃茼蒿,对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高血压等均有疗效,是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6.腐竹拌落葵:
原料:落葵嫩苗叶200g、水发腐竹100g、花椒油、酱油、米醋、白糖、味精、蒜末、熟芝麻各适量。
做法:将落葵嫩苗叶择洗干净,放入加盐的沸水中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洗一遍,捞出挤去水分,切成段,腐竹用开水煮 一下,冷水过凉挤去水分,切成段;将落葵腐竹同放入盆中,加入花椒油、酱油、米醋、白糖、味精、蒜末熟芝麻调拌均匀,装入盘内,即可食用。
此菜清爽嫩滑、清热润燥。
保健功能:落葵味甘、酸、性寒。有清热凉血、润燥滑肠、解毒消炎和生肌等功效,而且对肠胃不适或抽烟喝酒过多都能起调养或消解作用,民间称之为“肠道清洁夫”。
7.凉拌蕨菜:
原料:蕨菜200g、泡红辣椒2个、香油、精盐、酱油、白糖、花椒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蕨菜择去老茎、洗净切成3cm长的段,入沸水中焯至断生、捞出、装入盘内,泡红辣椒去蒂和籽,切成细丝放入盘中。将香油、精盐、酱油、白糖、花椒粉及味精放一小碗内用筷子调匀,倒在蕨菜上,拌匀即可食用。
此菜清脆鲜嫩、清香微辣、野味十足。
8.凉拌芦笋:
原料:罐头芦笋或鲜芦笋400g、白糖25g、醋、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芦笋切成薄片,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白糖、醋、精盐、滴上香油,拌匀装盘即可。
此菜酸甜爽口、制作方便。对高血压、心率过速、膀胱炎等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的效果;对肺癌、血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保健功能: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抗癌、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它对皮肤癌、淋巴腺癌等有抑制作用。国际癌症病友协会曾将芦笋列入癌症病人的食谱之中。
9.鸡蛋拌生菜:
原料;生菜300g、鸡蛋一个、香菜叶50g、香油、精盐、白糖、白醋、味精各适量。 做法:生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片,鸡蛋放冷水中煮熟、捞出冷水中过凉,剥皮切成圆片;香菜叶洗净切碎,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成丝,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冷水中过凉,挤去水分;将生菜片放盘中,加精盐和白糖拌匀,再将胡萝卜和香菜叶均匀地撒在生菜上,最上面摆放鸡蛋片,浇上用香油、白醋、味精调好的汁,即可上桌。
此菜造型美观、味道清香、酸甜适口。
81
10.酸辣塌菜:
原料:鲜嫩的乌塌菜350g、泡红辣椒2个、香醋25g、酱油10g、蒜茸、精盐、味精和辣油各适量。
做法:将洗净的乌塌菜切成小段,用精盐腌一会,即可以入味又去一下塌菜的水分;泡红辣椒切成细丝,放在小碗内加香醋、味精、酱油和蒜茸调成汁备用;把塌菜沥干水分,放入调好的调料汁拌匀,最后在上面浇上辣油即可。
此菜清脆爽口,色彩鲜艳。
保健功能:乌塌菜有“滑肠、疏肝、利五脏”之功效,对消化不良和便秘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11.仙人纫针:
原料:仙人掌300g、金针菇200g、料酒、精盐、味精、姜丝、糖、醋各适量。
做法;将仙人掌切成细丝,同金针菇一起放入沸水焯过,捞出沥水。将仙人掌、金针菇分别放入盘中,加料酒、盐、味精、姜丝、糖、醋、拌匀摆入盘中即可。
12.香菇豆腐炝掌片:
原料:仙人掌300g、香菇50g、水豆腐30g、泡红辣椒30g、精盐、味精、料酒、香油、花椒水各适量。
做法:将仙人掌、香菇、水豆腐、泡红辣椒切成1.5cm的丁,沸水焯过捞出,沥尽水分,放入盘中,加入盐、味精、料酒、花椒水拌匀,淋入香油即可。
保健功能:食用仙人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且不含草酸,属于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品,特别适合青少年和智力发育的人群食用,同时还含有玉芙蓉、角蒂仙和黄酮类等珍贵的药用成分,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四、作业:
1.每组完成三样凉拌菜,并能为大家解释其特点和营养价值。 2.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并记录你所品尝的所有菜肴的特点和风味。
五、思考题:
1.在稀特蔬菜的生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每道菜的营养保健功能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功能?
六、参考文献:
1.李星,王芸主编.蔬菜营养菜谱与食疗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金东梅,东惠茹等编著.绿色食品 芽菜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吕桂云)
82
实验三十 园艺设施结构类型调查
生产上常见的园艺设施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风障畦:由风障(篱笆、披风、土背)和栽培畦构成。 2.阳畦:由风障、畦框和覆盖物(透明及不透明覆盖物)构成。
3.温床:由床框、电加温线(电热温床)或酿热物(酿热温床)、覆盖物(透明及不透明覆盖物)
构成。
4.地膜覆盖:分地表面覆盖(离地面数个毫米)和近地面覆盖(离地面几十个厘米)两种。根据
畦型又有平畦覆盖、高畦覆盖、高垄覆盖、沟畦覆盖四种方式。
5.塑料棚
组成:由拱杆(或拱架)、拉杆、立柱构成骨架,上覆塑料薄膜,压压杆(或压膜线)。 根据空间大小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小棚:高0.5-1m,跨度0.5-1.5m,长8-15m。 (2)中棚:高1.5-1.8m,跨度4-6m,长10m以上。 (3)大棚:高1.8m-3m,跨度8-12m,长30m-60m。 根据骨架材料分为以下4种类型:
(1)竹木结构:拱杆、拉杆和立柱为竹竿和木棍。
(2)钢材结构:拱杆为钢筋片架或钢管,拉杆为钢筋或钢管,无立柱。
(3)混合结构:拱杆为钢筋片架或钢管、竹竿,拉杆为钢筋或钢管,无立柱或水泥立柱。 (4)无机复合材料:拱杆和拉杆为无机复合材料。
6.温室
组成:由东西山墙、后墙、屋顶、前屋面骨架构成屋架,前屋面覆盖薄膜后压压杆(或压膜线),低温季节夜间覆盖草苫等覆盖物。
(1)根据屋面数量分为以下2种:
①单屋面温室:一面坡式、两折式( 一斜一立式)、三折式、半拱圆形 ②多屋面温室:拱圆型连栋温室和屋脊型连栋温室
(2)根据覆盖材料分为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和塑料板材温室三种。 (3)根据热量来源分为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两种。 (4)根据温室用途或保温性分为冬用型温室和春用型温室
从风障畦到温室,基本上体现了园艺设施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园艺设施从部分改变环境条件进行早熟栽培(如风障畦)到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自动控制的连栋温室)进行全年生产,人工控制设施内小气候条件的能力越来越强。各类设施配合使用,对改善寒冷和炎热季节的鲜菜生产条件,实现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83
不同结构的设施类型,适合的不同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同时也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水平。通过调查各种类型设施结构及其所占比重,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还能了解目前该单位或该地区设施生产的大致水平。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标本园及城郊主要类型园艺设施的现场调查和测量,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了解主要设施的基本结构、建造方式、存在问题、生产季节及其在园艺作物生产上的地位与作用。 二、
材料与用具
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量角器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全班划分成若干小组,按实验内容要求进行调查、访问,将测量结果和调查资料,整理成报告。调查内容如下:
1.识别主要设施类型,观察设施场地选择、方位和规划情况 2.阳畦结构和规格测量
测定项目包括风障、畦框、覆盖物、场地大小等。 3.塑料棚结构观测
测定项目包括棚的大小、架材用料及规格、压膜设施、放风口、棚门、棚跨拱比等。 4.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结构观测
测定项目包括占地面积、加温设施、栽培床面积、采光面积、前屋面角度、通风设施、墙体和后屋面的用料和规格、后屋面角度、不透明覆盖物的用料和规格等。 四、
作业
1. 填写阳畦、塑料拱棚和温室结构观测记载表
2. 绘制阳畦、拱棚和温室的剖面图,并注明各部位构件的名称和剖面规格。 五、
思考题
1. 分析几种设施结构原理的异同点和节能的有效措施。
2. 总结各设施的主要应用情况及在建造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建议。 六、
参考文献
1. 温室建造与管理手册,陈贵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设施园艺学,张福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现代园艺设施,邹志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 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
84
表1 阳畦结构观测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调查项目 篱笆高度、用料 篱笆与地面夹角 风障 披风高度、用料 土背高度 高 北框 顶宽 高 南框 畦框 顶宽 顶宽 东框或西框 南高 北高 槽口长×宽 薄膜 覆盖物 蒲席 宽 厚度 畦长(外口) 占地面积 畦宽(外口) 床宽 床面积 床长 长×宽 长 规格 备注
表2 塑料棚结构观测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棚别 调查项目 棚长 塑料薄膜棚 棚宽 棚最高 棚面积 棚拱杆 用料 单位 m m m m2 备注 85
长 外径 间距 数量 用料 外径 棚拉杆 间距 数量 用料 外径 压膜槽 间距 数量 方式 设置部位 通风 控制方法 总面积 高 棚门 宽 用料 压膜线或间距 杆 数量 棚中高 棚肩高 棚跨拱比 棚拱高 拱高/宽 表面积/棚保温比 土地面积
cm cm 根 cm cm 根 cm cm 道 m2 m m cm 道 m m m 表3 温室结构观测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调查项目 温室 长 单位 m 日光温室 加温温室 86
宽 温室占地面积 长 栽培床 宽 深 栽培床面积 土地利用率 采光面 长 宽 面积 通风方式 通风设施个数 单个通风口面积 通风口总面积 下窗与地面夹角 前屋面角中窗与地面夹角 度 上窗与地面夹角 人行道宽 类型 个数 加温设施 规格 位置 用料 厚度 后墙 内高 女儿墙高 最高 山墙 厚度 用料及组成 屋顶 厚度 仰角
m m2 m m m2 % m m m2 个 m2 m2 m m m2 m 个 m m m m m m m 度 87
用料及组成 立柱 直径 类型及用料 拱杆直径 骨架 拱杆间距 拉杆直径 拉杆道数 用料 不透明覆长×宽 盖物 厚度 备注
m (李青云)
实验三十一 电热温床的制作
电热温床是利用电流通过阻力大的导体(电加温线)将电能转换成热能来进行土壤加温。1度电能约产生860千卡的热量。
电热加温具有发热快、床温可控性好、不受外界气候影响的优点。电热温床育苗与一般常规育苗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能有效解决冬季及早春育苗中地温显著偏低的问题;②温度有保障,秧苗素质高;③设备一次性投资小,易于拆除,利用率高;④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电热温床的缺欠主要是受电力的限制,耗电量大,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商品化育苗生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热温床的设计、安装方法及自控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了解电热温床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二、材料与用具
温室或阳畦、电加温线(常见型号及参数见表1)、控温仪(常见型号及参数见表2)、交流接触器(常见型号及参数见表3)、常用电工工具(测电笔、老虎钳、导线、胶布等)、常用农具(铁锨、铁耙等)、塑料薄膜、锯末、竹竿等。
表1 常见电加温线的型号及参数(葛晓光 1995)
工作电压:220伏
型 号
用 途
88
功 率 (瓦) 长 度 (米)
DR208 DV20406 DV20608 DV20810 DV21012 DP22530 DP20810 DP21012 F421022 KDV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土壤加温 空气加温 空气加温 800 400 600 800 1000 250 800 1000 1000 1000 100 60 80 100 120 30 100 120 22 60
表2 常见控温仪的型号及参数(葛晓光 1995)
型号 BKW-5 KWD WKQ-1 WK-1 WK-2 BKW WKQ-2 WK-10
表3 CJ系列交流接触器型号及参数(葛晓光 1995)
型号 CJ10-5 CJ10-10 CJ10-20 CJ10-40 CJ10-60 CJ10-100 CJ10-150
额定电流 (安培) 5 10 20 40 60 100 150
联锁触点额定电流
(安培)
5 5 5 5 5 5 5
220伏电压时最大容量
(千瓦)
1.2 2.2 5.5 11 17 30 43
负载功率 (千瓦) 2 2 2 1 2 26 26 10
负载电流 (安培) 5×2 10 5×2 5 5×2 40×3 40×3 15×3
控温范围 (度) 10~50 10~50 10~50 0~50 0~50 10~50 10~40 0~50
供电形式 单相 单相 单相 单相 单相 三相四线制 三相四线制 三相四线制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床基的制作 电热温床的场地选择对电能的利用影响很大,为节约电能,电热温床的床基应设在有保护设施的场地,如日光温室、阳畦等。在日光温室中制作电热温床,床基也应设在日光温室的中后部温光条件较好的位置。
选好床基位置后,根据苗床面积,将畦中表土挖出18cm,堆放在畦外一侧,整平床底,然后铺
89
5 cm厚的隔热材料(锯末等),隔热材料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压3 cm厚的床土,用脚踩一遍,耧平,待铺电加温线。
2.电加温线的布线
(1)功率密度的选定 电热温床的功率密度是指每平方米铺设电加温线的瓦数,用瓦/平方米表示。功率密度越大,则苗床温度升温越快。功率密度太大,升温虽快,但增加设备成本及缩短控温仪的寿命;功率密度太小,又达不到育苗所要求的温度。适宜的功率密度与设定地温和基础地温有关,设定地温为育苗所要求的人为设定的温度,一般指在不设隔热层条件下通电8~10小时所达到的温度。基础地温为在铺设电热温床未加温时的5 cm土层的地温。电热温床适宜的功率密度可参考表4,如设有隔热层,其适宜功率密度可降低15%。
表4 电热温床适宜的功率密度(葛晓光 1995)
(瓦/平方米)
设定地温
(℃) 18~19 20~21 22~23 24~25
(2)所需电加温线根数的计算 根据单根电加温线的功率、苗床功率密度及苗床面积可计算出所需电加温线的根数。
电加温线根数=功率密度×苗床长×苗床宽÷单根电加温线功率
(3)计算布线道数和间距 根据每根电加温线的长度和苗床的长、宽求电加温线要在苗床上往返道数。用床宽和电加温线往返道数求布线间距。
电加温线往返道数=(电加温线长-床宽×2)÷(床长-0.2米) 布线平均间距=床宽÷(电加温线道数+1)
(4)布线 在实际布线时,为方便接线要使2个线头落在苗床的一角,即布线道数应为偶数,当布线道数为单数时,可适当调整苗床的长度,使其变成偶数。苗床的边缘散热快,为使苗床温度一致,两边线距适当缩小,中间线距适当拉大。根据计算好的布线间距,在苗床两端用竹棍固定电加温线。布线方法示意图见图1。
90
9~11 110 120 130 140
基础地温(℃) 12~14 15~16 95 105 115 125
80 90 100 110
17~18 - 80 90 100
电加温线
导线
图1 电热温床布线方法示意图
3.覆盖床土 电加温线在苗床上布置好后,用万用表或其它的方法检查电加温线畅通无问题后,便可覆土,一般覆盖营养土10cm。若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苗,则在电加温线上先覆盖2cm的土,用脚踏实,把营养钵或育苗盘摆上即可(见图2)。
营养钵
床土(2cm) 电加温线 床土(3cm) 塑料薄膜
隔热材料(5cm)
图2 电热温床结构纵断面示意图
4.控温装置的安装 苗床面积在20㎡以下,总功率不超过2000瓦的只安装一个控温仪即可,如果苗床面积大,总功率较大时,就应配备相应的交流接触器。具体连接线路可参照图3、图4。
91
图3 电热温床单相控温仪线路连接法(葛晓光 1995)
图4电热温床三线四相控温仪线路连接法(葛晓光 1995)
四、作业
1.完成下表。
表5 电热温床制作实验结果
项目 电加温线型号 控温仪型号 交流接触器型号 苗床长(M) 苗床宽(M) 基础地温(℃) 设定地温(℃) 功率密度(W/M2) 电加温线根数(根) 电加温线往返道数(道) 布线平均间距(cm)
2.绘制所作电热温床的断面图,表明构成和规格。 3.绘制线路图。
92
实验结果 五、思考题
1.电热温床的生产意义。 2.制作电热温床的注意事项。
六、参考文献
1.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编.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93
( 武占会 )
实验三十二 温室(大棚)性能观测
设施内的小气候是指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局部气候,这种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温、光、湿、气、土几个气候要素的数值及其变化规律。要研究设施内的小气候应对上述几个气候要素进行观测。
温室和塑料大棚是生产中应用的主要设施,其小气候特点与露地差异较大,而且该小气候与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在设施生产中,生产者对环境干预、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与影响,比露地生产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人为调节控制,人为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充分发挥作物本身的特性,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设施内的小气候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温度和湿度,而设施内的光照和温湿度受自然界的太阳光、温湿度影响最大,其次,设施的大小、结构不同,光照和温湿条件也有差异,同时设施内还存在局部差异,只有充分了解设施内的光照和温湿条件及其在设施内的分布趋势,才能因地制宜地优化设施结构,制定出合理的通风等环境调控措施,改善设施内的小气候,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本次实验重点测定温室 (大棚)内温度、光照、湿度的分布特点及日变化规律。 一、实验目的
掌握温室(大棚)的小气候特点及其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并学会设施小气候的观测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 用具
温室或大棚、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照度计、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自记温度计和湿度计(均为日记)、线绳、纱布、竹竿、钢卷尺、铁铲等。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温、湿度分布
93
(1)在温室(大棚)中部选一纵剖面,设五排测点,排与排间距相等,两边的一排据棚边0.5m,位置定后各测点插两根竹竿,以便设温度表。各排不同高度温度表的设置,感应球底部均距地面20cm,感应球顶部均距薄膜20cm,每排其余温度表按照上下两点间距,以平均距离设置1-2个点,杆上每点均设1支干球温度表和1支湿球温度表。
(2)在温室(大棚)1m高处选一横断面,按东、中、西和南、中、北设置7个测点。每测点设1台自记温度计和湿度计。
(3)在温室(大棚)内按②的方法确定7个测点,地面设地面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并埋入5cm、10cm、15cm、25cm地温表。
(4)在露地相应高度应设对照测点各测点设干湿球温度表或自记温度计和湿度计。 观测时间:上午8:00、中午14:00(、晚上8:00)。
2. 光照
光照分布的测点选择、观测时间与温湿度观测一样,观测时间也可在正午进行。
3. 观测记载
各测点温度表读数时来回各读1次,光照强度来回各测1次,两次读数均记入表内,求出平均值,地温可只读1次。
温湿度日变化可记录温室(大棚)内和露地1m高处的温湿度变化情况,记载2:00、6:00、10:00、14:00、18:00、22:00的温湿度。
四、 作业
1. 观测结果填入表1、表2、表3。
2. 根据观测温度绘制温室(大棚)断面等温线图,并简述其分布规律。
3. 绘制温室(大棚)断面图,标出各位置的光照强度,并标出露地同一时间的光照强度。 4. 简述温室(大棚)内湿度分布及温室内湿度日变化规律。 五、
思考题
1.温室(大棚)内温、光、湿的变化规律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如何?
2.为了降低温室(大棚)内温、光、湿的分布差异对作物造成的负面影响,生产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六、
参考文献
1.温室建造与管理手册,陈贵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设施园艺学,张福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现代园艺设施,邹志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 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 5.
94
表1 大棚东西水平温度、光照、湿度观测记载表
年 月 日 点 天气
观测部位 南部 中部 北部 室内 室外 东 中 西 平东 中 西 平东 中 西 平最最最最均 温1 均 均 高 低 高 低 度 2 光1 照 2 空气相湿度% 对湿度 干球 湿球
表2 大棚南北垂直温度、光照、湿度观测记载表
年 月 日 点 天气
观测部位 南部 10 cm 温1 度 2 光1 照 2 空干球 气湿球 相湿度% 对湿度
95
中部 100 200 平cm cm 均 10 cm 100 200 平cm cm 均 北部 10 cm 100 200 平cm cm 均 对照 表3 大棚内地温观测记载表
观测部位 南部 5 cm 温1 度 2 光1 照 2 空干球 气湿球 相湿度% 对湿度
(李青云) 10 cm 15 cm 平均 中部 5 cm 10 cm 15 cm 平均 北部 5 cm 10 cm 15 cm 平均 对照 实验三十三 日光温室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生产要求,学习对一定规模的设施 园艺生产基地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学会进行日光温室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画出总体规划布局平面图 单栋日光温室的断面团等(均为示意图),使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能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说明,了解生产单位的意图和要求。
二、实验用具
比例尺,直尺,量角器,铅笔,橡皮等,专用绘图用具和纸张。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设计条件与要求
(1)基地位于北纬40°,年平均最低温-14℃ 极端最低-22.9℃,极端最高40.6℃。太阳高度角冬至日为26.5°(上午10时为20.61°) , 春分为49.9°(上午10时为42°);冬至日(晴天)日照时数9h,春分日(晴天)12h;冬季主风向为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全年无霜期180d 。
(2)园区总面积约10hm2,东西长500 m、南北宽200m,为一矩形地块,北高南低,坡度<10°。 (3)设计冬春两用果菜类及叶菜类蔬菜生产温室,及生产育苗兼用温室若干栋,每栋温室规模
96
333.3m2左右,用材自选。温室数量,根据生产需要,自行确定。
(4)温室结构要求保温、透光好,生产面积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坚固耐用,成本低,操作方便。 2. 设计步骤
(1)根据园区面积、自然条件,先进行总体规划,除考虑温室布局外,还要考虑道路、附属用房及相关设施、温室间距等合理安排,不要顾此失彼。
(2)温室的保温条件与温室容积大小,墙厚度,覆盖物种类及温室严密程度有关。光照条件的优劣除受外界阴、晴、雨、雪变化影响外,还与透明屋面与地面的交角的大小、后后面仰角,前后屋面比例,阴影的面积及温室方位等有关。室内利用率大小则受温室的空间大小、保温程度和作物搭配等影响,根据修建温室场地、生产要求、经济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类型和确定温室大小(长、宽、高)。
(3)在坐标纸上按一定比例画出温室的宽度,再按生产目的和前后比例定出中校的位置和高度;钢骨架温室没有中校,也需确定屋脊到地面垂直高度及后屋面投影长度。结合冬春太阳高度的变化确定透明屋面的角度,从便于操作管理及保温需要,确定后墙高度和厚度。温室的构架基本完成后,进一步做全面修改到合理为止。
(4)确定通风面积、拱杆(或钢架)的间距和通风窗的大小及位置。 (5)基础深度及温室用材。
(6)平面设计:要画出墙的厚度、柱子的位置(钢架温室可以无柱)、工作间的大小及附属设备、门的规格及位置等。
(7)写出建材种类、规格、数量。
四、作业
1. 画出园区总体规划平面示意图,文字说明主要内容,使建筑施工方能看得清楚,读得明白。 2. 认真绘出所设计温室的断面图、平面图、立体图,并写出设计说明和使用说明。 3. 写出所设计的一栋温室用材种类、规格和数量,经费概算。
五、思考题
1、 分析你所设计温室的优、缺点。 2、 简述日光温室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1.陈贵林主编. 蔬菜栽培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7.
2. 张福墁主编. 设施园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式军主编. 设施园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97
实验三十四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核心,无论是固体基质培还是非固体基质培都离不开营养液。营养液的配制一般包括母液的配制和工作液的配制,而母液通常又分为A、B、C母液,其中A母液是以钙为中心,凡是不与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都混配在A母液中;B母液是以磷酸盐为中心,凡是不与磷酸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都混配在B母液中;C母液是将各种微量元素混配在一起,以配成更大的倍数。工作液是由母液稀释混配而成。不管是母液还是工作液,在配制时都要防止沉淀的产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母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工作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试剂:四水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七水硫酸镁。
2.溶液:硼酸2.86g/L(1000倍液)、硫酸锰2.13g/L(1000倍液)、硫酸锌0.22g/L(1000倍液)、硫酸铜0.8g/L(10000倍液)、钼酸铵0.2g/L(10000倍液)、EDTA-铁30g/L(1000倍液)。
3.用具:扭力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试剂瓶、移液管、吸耳球、洗瓶、牛角勺、塑料桶、标签纸、硫酸纸、毛刷、洗衣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表1,园试配方,浓缩10倍) (1)列出配方中各化合物的用量。
(2)根据浓缩倍数和体积计算各化合物的用量。 (3)划分A、B母液。 (4)分别称量,溶解,定容。
(5)贴好标签(母液的名称、倍数和元素组成)
表1 园试配方营养液母液配制(A、B,10×,1L)
Ca(NO3)24H2O KNO3 0.809 8.09 NH4H2PO4 0.153 1.53 MgSO47H2O 0.493 4.93 列配方(g/L) 0.945 10×用量(g/L) 划分A、B母液 溶解配制 9.45 A 各溶解在500ml水中混合 B 各溶解在500ml水中混合 98
A 10× N、K、Ca 贴标签 营养液名称 班级、组别、配制日期 B 10× N、P、Mg、S 营养液名称 班级、组别、配制日期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阿农通用配方,50倍,1L)
表2 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阿农通用配方,50×,1L)
列配方(g/L) 间接母液倍数 50×用量(ml/L) 稀释配制 硼酸 2.86 1000 50 硫酸锰 2.13 1000 50 硫酸锌 0.22 1000 50 硫酸铜 0.08 10000 5 钼酸铵 0.02 10000 5 EDTA-Fe 30 1000 50 分别稀释在100ml水中,混合,定容,摇匀 C 50× B、Mn、Cu、Ze、Mo、Fe 贴标签 营养液名称 班级、组别、配制日期
3.工作液的配制(表3,1个剂量单位,1L)
(1)根据母液倍数和工作液的剂量单位(S)计算各母液和水的用量。 (2)先加入40%的水,再加入A母液,摇匀。 (3)随水加入B母液,控制总体积在80%左右,摇匀。 (4)随水加入C母液,补足水量,摇匀。
表3 配制1L工作液各母液的用量
母液 用量(ml)
A(10×) 100 B(10×) 100 C(50×) 20 水 780 四、作业
1.列表配制日本山崎黄瓜营养液,要求A、B母液100×,1L,C母液200×,1L,工作液为0.5个剂量单位,50L,配方如下:
四水硝酸钙:826 mg/l 硝 酸 钾:607 mg/l 磷酸二氢铵:115 mg/l 七水硫酸镁:485 mg/l
99
五、思考题
1.母液划分的依据及实际意义。 2.配制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环节。
六、参考文献
1.陈贵林主编. 蔬菜栽培学概论.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连兆煌主编. 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 武占会 )
实验三十五 营养液的浓度管理
营养液的管理主要是指在栽培作物过程中循环使用的营养的管理,随着作物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吸收,营养液的浓度、成分、pH、溶存氧都在变化,作物根的分泌物及脱落物也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营养液的浓度变化。在营养液的管理当中浓度的管理更为重要。
在营养液的循环使用过程中,随着作物对养分离子以及水分的吸收营养液的浓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浓度的变化理论上有三种情况:第一 作物吸水快于吸肥,营养液被浓缩,需要加水进行调整;第二 作物吸水等于吸肥,营养液浓度不变,调整上只需要补充完全营养液即可;第三 作物吸水慢于吸肥,营养液被稀释,需要加母液进行调整。在调整的标准上低浓度配方:每天调整,维持1个剂量(山崎);高浓度配方:低于总浓度的1/2时调整,补回1个剂量,间隔天数以生育阶段和单株占有的营养液量而定(阿农)。浓度调整加水、加母液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V水AS1S0V母液其中:
V: A: S0: S1: B:
应加母液(A、B各)或水的体积(升)。 营养液的体积(升)。 营养液的初始剂量。 营养液调整前的剂量。 A、B母液的浓缩倍数。
AS0S1B2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土栽培营养液浓度管理的一般方法。
100
2.学习建立营养液电导值与营养液浓度剂量间回归关系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电导仪
2.4倍园试完全营养液。
3.容量瓶、移液管、吸耳球、计算器、洗瓶、毛刷、洗衣粉、粗滤纸。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配制营养液剂量级差系列(0.2~2.0)。
2. 分别用电导仪测定各营养液的电导值(mS/cm)。 3. 求回归方程 S = a + bEC
表1 不同浓度剂量的电导率(园试配方)
剂量级差(S) 4倍母液用量 (定容100ml ml) 电导率(ms/cm) 回归方程 0.2 5 0.48 0.6 15 1.44 S = a + bEC 1.0 25 2.40 1.4 35 3.36 r = 1.8 45 4.32 4. 测定待测营养液Y1、Y2、Y3、Y4的电导率(每组一种)。
四、作业
1.已知Y1、Y2、Y3、Y4工作液的体积为1800升,标准剂量单位为1.0,母液(A、B)的剂量单位为200倍,问:Y1、Y2、Y3、Y4营养液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五、思考题
1.利用电导率来计算营养液浓度剂量的理论依据。 2.如何提高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六、参考文献
1.陈贵林主编. 蔬菜栽培学概论.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连兆煌主编. 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 武占会 )
实验三十六 无土栽培基质的识别与理化性质
无土栽培的核心内容是营养液配制及调整,基质复配理论。无土栽培基质按照大类分为固体基质和非固体基质,固体基质又可以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有机基质的化学性质一般较不稳定,通常阳离子换量高,蓄肥能力相对较强。无机基质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阳离子代换量较低,蓄肥能力相对较弱。
101
一、实验目的
了解无土栽培基质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基质的理化性状,掌握无土育苗和无土栽培基质复配的原理和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常用无土基质:包括蛭石、珍珠岩、草炭、炉渣、陶粒、岩绵、砂、锯末、炭化稻壳、腐叶土等。
2.实验设备及用具:酸度计、pH试纸、电导仪、卡尺、烘箱、天平、台秤、烧杯(50毫升、250毫升)、硫酸纸、塑料盘、穴盘、25升塑料桶等。
三、实验步骤
1. 基质物理性质的测定
(1)粒径:粒径大小直接影响空气和水的含量以及容重和孔隙等指标。基质应有各自适宜的大小粒径。取一定数量基质用卡尺测定基质颗粒大小,取平均数。
(2)容重:将各种基质装入烧杯中,再放入烘箱烘24小时,取出后称量一定体积,并称取重量,得出容重。一般认为,基质容重在0.1~0.8 g/cm3,效果较好。
(3)总孔隙度:反映基质中孔隙的状况,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孔隙度大,基质容纳空气与水的量大,反之则小。孔隙度大小对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一般基质总孔隙度在54%~96%范围内均可。
(4)大小孔隙比(水气比)大孔隙一般孔隙直径在1毫米以上,主要作用是贮气。小孔隙是指直径在0.001~0.1毫米的孔隙,称为毛管孔隙,贮水称为毛管水,主要作用是贮水。一般大小孔隙比(气水比)保持在1比2~4范围宜。
2. 基质化学性质测定
基质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电导率、缓冲能力、阳离子代换量和其他化学成分等。 (1)酸碱度:酸碱度表示基质的酸碱程度,取3份基质按照体积比各加5份蒸馏水混合,充分搅拌后测定氢离子浓度(pH值),取平均值表示。
(2)电导率:又叫电导度,表示基质中已经电离盐类的溶液浓度,一般用mS/cm表示,测定方法同酸碱度。
四、作业
1. 根据测试和计算结果,列表表示供试基质及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 2.提供几种适合穴盘育苗(工厂化)的复配基质。
五、思考题
1. 如何按照基质的理化性质复配基质?
2. 园艺植物无土栽培中常用基质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质?
102
六、参考文献
1. 连兆煌主编,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邢禹贤编著,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3. 将卫杰、刘伟、郑光华,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4. 韦立三著,花卉无土栽培,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陈贵林)
实验三十七 蔬菜无土育苗
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是应用配好的无机营养液在特制的容器内培养秧苗的方法,与床土育苗的根本不同在于用营养液取代土壤供给蔬菜秧苗营养。一般选用通气良好的固形材料作为育苗基质,定期定量浇营养液育苗;也可以直接在基质中复配好秧苗所需要的营养,直接浇清水来培养秧苗。采用无土育苗,可以实现育苗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育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使育苗生产工厂化、专业化。它与床土育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秧苗生长快,根系发达整齐一致,较床土育苗可缩短育苗期7~10天。
2.苗期病虫害少。床土育苗分苗和定植极易伤根,因此病虫害侵害机会多,易发病;而无土育苗很少伤根,特别是减轻了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对秧苗的伤害。
3.省工、省肥、省种子。床土育苗配置营养土及苗床准备费工、费时,秧苗栽植时运苗更是需要大量人工;无土育苗播种、运苗可以大量节省人工,而且定植成活率高。由于无土育苗出苗率、成活率和定植成活率高,因此较床土育苗可省种子1/3~1/2。
4.便于规模化育苗。无土育苗技术易于标准化,适于大规模工厂化育苗,且便于大规模远距离运输,有利于秧苗的商品化生产。
一、实验目的:
了解无土育苗的设备,掌握无土育苗技术规程。
二、材料与用具:
1.蔬菜种类:黄瓜、番茄、生菜 2.基 质:A、草炭:蛭石=2:1;
B、草炭:蛭石:炉渣灰:珍珠岩=2:1:1:1
3.配好的营养液一套:日本山崎营养液,A、B、C母液(50倍以上)各500ml, 4.肥 料: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钾
5.用 具:(1)育苗用的穴盘:60cm×25~30cm×5cm的8个(72孔四个,不带隔室的四个)
及塑料薄膜若干(覆盖穴盘保湿)。
103
(2)浇水用的喷壶4个、量筒一个(50ml)、烧杯一个(500ml)和塑料桶一只 (3)标签纸一张、记号笔一支、塑料插牌30个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每组两个穴盘,一个穴盘采用基质A配方,用营养液管理;一个穴盘采用基质B配方。在基质中加入复合肥,用清水进行日常管理。每个穴盘播三种蔬菜种子,中间用插牌隔开,并作好标记。
2.装盘:首先应该准备好基质,将配好的基质装在穴盘中,装盘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压紧,因为压紧后,基质的物理性状会受到破坏,使基质中空气含量和可吸收水的含量减少;正确的方法是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装满基质,尤其是四角和盘边的孔穴,一定要与中间的孔穴一样,基质不能装的过满,装盘后各个格室应能清晰可见。
如果使用已用过的育苗用具或基质应对其进行消毒。用50~100倍液的福尔马林或0.05%~0.1%的高锰酸钾溶液都可以,但注意消毒后要反复冲洗。
3.压穴 装好的盘要进行压穴,以利于将种子播入其中。可用专门制作的压穴器压穴,也可以将装好基质的穴盘垂直码放在一起,4~5盘一摞,上面放一空盘,两手平放在盘上均匀下压至要求深度为止。
4.播种 种子还是以浸种催芽后的为好。播种前将基质用清水充分湿润,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基质上;对有格室的穴盘,一格一粒。
5.覆盖 播种后用蛭石覆盖穴盘。厚度以种子大小(厚度)的2~3倍为宜,覆盖用蛭石的颗粒不宜太大。方法是将蛭石倒在穴盘上,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蛭石;覆盖蛭石不要过厚,与相平为宜。
6.幼苗管理:基质A处理的出苗后要及时浇营养液,否则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幼苗对营养需求量较少,供液浓度可偏低些,避免溶液浓度高影响胚根的正常发育(先用1/2剂量的营养液,逐渐过度到全营养液);基质B处理的浇同样量的清水,一般每3天供液一次。采用的方法有喷雾法、流灌法和滴液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7.分苗及成苗管理:
(1)分苗前提早准备好基质,用塑料钵育苗效果较好。
(2)分苗时尽可能少伤根,最好是边取苗,边移栽,避免幼苗长时间日晒;分苗后,及时浇营养液或浇水,防止基质干燥。
(3)所用的营养液要采用全元素配方,防止缺素症发生。根据基质及幼苗的蒸发量,一般3天左右浇一次,营养液的浓度可随秧苗生长适当提高,但最高不能超过秧苗的生长允许值。 (4)缓苗后秧苗生长速度加快,要注意防止徒长,加强通风降湿。
8.定植前的秧苗锻炼及定植方法:在定植前5~7天减少供液量,加大放风量进行炼苗,使叶色变深,茎杆粗壮。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定植时在早晚进行,采用水稳苗。
104
四、作业:
1.详细记录三种蔬菜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2.交一份培养好的苗子。
五、思考题:
1.与常规育苗相比,在苗期管理上,无土育苗应注意那些方面? 2.比较这两种基质处理,在无土育苗的过程中各有何优缺点?
六、参考文献:
1.陈景长,张秀环, 彭凤云编著.蔬菜育苗手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士哲主编.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司亚平,何伟明编著.蔬菜穴盘育苗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陈振德主编.蔬菜穴盘育苗技术.青岛出版社,2000
(吕桂云)
实验四十二 蔬菜浸泡标本的制作
把植物制成标本,可使其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生活时的状态,可随时供教学研究观察用。浸渍标本是指用化学药剂配成溶液,来固定和保存植物的全株或某一器官.这种方法可以保持植物自然色泽和状态,防止腐烂,给人以真实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浸渍标本的制作原理、配方选择、主要色泽保存技术及制作标本的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1. 材料:
具有不同色泽的新鲜蔬菜标本(根、茎、叶、花、果等)
2. 试剂:
蒸馏水,95%酒精,6%的亚硫酸、50%的冰醋酸,40%的福尔马林、食盐、砂糖、硝酸亚钻、氯化锡、氯化,锌、酯酸钢、甘油等;
3. 用具:
标本瓶、10m1、500ml、1000m1的量筒、玻璃棒、玻璃片、不锈钢刀、剪刀、镊子、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封口蜡、毛笔、白纱线、胶水、标签、绘图墨水、天平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浸泡标本的一般过程
(1)标本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无损伤、无病虫危害的新材料,果实不要采过熟的,应选初具本品特征、色泽均匀的果实,花要选初开的。因盛开的花瓣易脱落。
105
(2)标本预处理,将选择后的标本洗净疏剪修理,使标本在瓶中分布均匀,造型美观,修剪或切剖面时用不锈钢刀具进行。以防标本中的单宁物质及果酸氧化变黑。
(3)色泽固定和保存:如标本需要固定的,将整理好的标本当时浸入固定液中,如标本在瓶口上浮或下沉时,要用玻璃片压住或下坠,务使标本浸入溶液中,若浮出水面,则易发霉变质,固定时间视标本组织的老嫩,糖分含量高低及淀粉多少而定,一般7~15天左右,将标本浸至较原来颜色略深时取出;用清水漂净,再转入保存液,然后用封口蜡或石蜡封口保存,最后贴上标签。
2. 各种标本的浸渍方法及药剂配制
(1) 绿色标本的浸渍
①硫酸铜固定、亚硫酸或酒精保存液:用热开水将硫酸铜溶解配成5~10%的浓度,待溶液冷却后将标本按老嫩程度(越嫩浓度要求越低),放入溶液中浸泡,待标本颜色明显加绿或开始变褐色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硫酸铜,然后保存于0.12~0.20%的亚硫酸溶液中,也可保存在70~90%的洒精溶液中。适用于保存熟叶片、枝条、未成熟果实等标本。
②醋酸铜固定、亚硫酸或福尔马林保存液:先用50%的冰醋酸溶解醋酸铜达饱和状态备用。使用时按1:4稀释加热至80℃后将标本投入稀释溶液中加热,标本由绿变黄绿色,再由黄绿色变绿后取出用清水冲洗表面附着的醋酸铜液,然后用0.12~0.2%的亚硫酸液保存或用5%的福尔马林液保存。适用幼嫩材料,如叶片、幼苗等保持绿色。此法固定速度较快,在加热标本时应注意颜色的转变。
(2)黄色标本的浸渍
①亚、硼、氯保存液:先将标本放入硫酸铜饱和液:40%的福尔马林=100 :1的溶液中固定24~48h然后放人6%的亚硫酸15~20ml,硼酸2g,氯化锌10g,水100m1配成的混合液中保存。适用于橙黄色标本,对带红色的橙黄色果实不适用。
②亚、福保存液:将标本直接放入由6%的亚硫酸4ml、40%的福尔马林3m1、砂糖5g、水93m1配成的混合液中保存,适用于橙黄色标本,也可用于稍带橙红色的标本。 (3)红色标本的浸渍
①瓦氏保存液:将硝酸亚钻15g,氯化锡10g,40%的福尔马林25ml、蒸馏水2000m1配成固定液。将标本浸入固定2周后取出故人福酒保存液(40%的福尔马林10m1,95%的酒精10m1,冷开水1000m1)中保存。
②硫酸铜固定、亚、甘保存液:用10%的硫酸铜作固定液,将标本浸入固定2~3天,然后取出故人6%的亚硫酸5m1、甘油150m1、水350m1的保存液中。适用于番茄果实的保存。 ③硼、酒、福保存液:用硼酸4.5g、95%的酒精.30ml、40%的福尔马林30m1,50%的甘油25m1、水200m1配制成保存液,将深红色的标本直接放入保存。如果减少福尔马林的用量或不用,可保存粉红色的果实。
106
四、作业
浸制指定的新鲜蔬菜标本。
五、思考题
在制作浸泡标本过程中,应注意那些方面? 六、参考文献
1. 陈贵林主编. 蔬菜栽培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7.
2. 范双喜,张玉星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实验四十三 蔬菜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制定与实施
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以绿色产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为依据,依作物种类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点分别制定的,用于指导绿色产品生产活动的技术规程。制定绿色产品生产规程,是绿色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应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环境条件、当地技术水平、生产情况等综合因子,制定出适合各地特点的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绿色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绿色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应通过掌握园艺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的制定,明确实施要点。
二、实验场所
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无公害园艺产品的场地作调查分析对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制定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的要求。
(1)应根据申报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种植规程。 (2)规程的制定应体现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特点。病虫害防治应以生物、物理、机械防治为主,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技术特点,施肥应以有机肥为基础,以维持或增加土壤肥力为核心。 (3)规程的内容应包括:立地条件(环境质量、肥力水平、大气和水质等,其测定宜安排在生物生长期进行测定)、品种与茬口、育苗与移栽(日期、育苗方法、管理)、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包括施肥,即施肥日期、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次数等,浇水,即浇水日期、次数,·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收获及产品的质量等。
(4)对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应根据近3年的植保概况制定较全面的防治措施。
(5)规程中农药的使用应包括农药名称、剂型规格、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全年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内容。
(6)正式打印文本,并加盖种植单位或技术推广单位公章。
107
2.园艺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的实施
(1)生产基地的选择 首先对无污染的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对主要因素如大气、水质、土壤等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做好区划。选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为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创造先决条件。
(2)培训技术人员 为使绿色产品基地职工和生产人员充分了解绿色食品知识和生产绿色蔬菜专业技能而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绿色产品生产目的、绿色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园艺植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育苗和管理技术、植保知识、茬口安排、反季节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及市场营销等,并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绿色园艺产品生产技术水平。 (3)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4)病、虫、草、鼠的科学防治。
应从农药种类、剂型规格、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全年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环节严格控制。
3.园艺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参考标准 (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 (3)土壤环境质量。
(4)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办法。 (5)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6)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7)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8)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2。
四、作业
1. 制定一份园艺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
2.掌握园艺植物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实施方法与步骤。
五、思考题
1.调查绿色产品农药使用种类与方法。 3. 分析绿色产品特点。
4. 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选用原则与方法。
六、参考文献
1. 范双喜,张玉星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陈贵林 吕桂云)
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