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交联剂的合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36卷第3期 2014年3月 染整技术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Vo1.36 No.3 Mar.2014 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交联剂的合成 杨少艳,赵振河,郑敏捷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以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异丙醇为溶剂,采用不扩链、直接封端的 方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交联剂,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矗:1.9、65 oc预聚3 h、n(NaHSO 1, n(-NCO)=2、0-5℃的条件下封端合成的交联剂性能最优。将其应用于丙烯酸酯涂料印花,可明显提高印花织 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及棉织物的抗皱性能。该产品具有合成成本低、水溶性好、安全环保等特点。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封端;交联剂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4)03—0014—04 中图分类号:TS 190.2 Synthesi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for pigment printing crosslinker YANG Shao-yan,ZHAO Zhen-he,ZHENG Min-jie (School ofTextile and Materials,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 an 710048,China) Abstract Water—borne polyurethane(WPU)for pigment printing crosslinker was synthesized using diisocyanate and polyether glycol as raw materials,NaHSO3 as blocking agent,and isopropanol as solvent without chain extending process by direct blocking.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property of the crosslinker can b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I.9, reaction at 65 qC ofr 3 h,n(NaHSO3) (-NCO)=2,blocking—NCO at 0-5 oC.The dry and wet rubbing fastness of printing fabrics and wrinkle resistance of cotton are able to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the synthesized crosslinker is applied in acrylate pigment printing process.This product also exhibits such advantages as low cost,good water solubility,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water—borne polyurethane;blocking;crosslinker 目前,水性聚氨酯(wPu)在纺织行业有着 广泛的应用[1-3]0作为无甲醛整理剂,在染色、印花、 后整理等方面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国外对WPU的 基础研究较为透彻,对其开发利用也更加普遍和多 元化[4-7]o国内的WPU研究正在迅猛发展,但产 业化生产的产品尚少,需要自主研发高性能的产 中的一NcO基也可与纤维上的羟基、氨基或羧基 反应形成多元交联产物,提高皮膜在纤维上的粘结 强度和皮膜自身的强度,最终提高涂料印花的耐磨 性、耐热性和耐气候性等。同时,WPU用作抗皱 整理剂也取得了一定的整理效果 J。封端型WPU 可提高其在常温下的贮存稳定性,经高温释放出的 游离异氰酸酯与织物的羟基等反应,赋予织物特 定的功能。 以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F6以 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合成成本低、水溶性好、贮 存稳定性好、无甲醛的WPU整理剂并应用于纺织 加工中。 WPU作为涂料印花交联剂时,解封后释放出 来的一NC0基与丙烯酸酯粘合剂共聚物中的活性 及亚硫酸氢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封端型WPU并 确定合成工艺创新之处在于选用水溶性较好的原 基团(例羟基、氨基等)发生反应,将线型共聚物 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另一方面,WPU 料,合成过程中不扩链,直接封端,与常规合成方 法相比,缩短了合成工艺,从而节约成本[9-10]。 投稿日期:2013—09—16 作者简介:杨少艳,女,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在读研究生,专业为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第3期 杨少艳,等: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交联剂的合成 1 试验 1.1材料及仪器 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工业级,陕西 西安塑料发泡有限公司),聚醚多元醇F6(工业 级,江苏省海安石化有限公司),丙酮、异丙醇、 NaHSO 、Na SO 等(均为分析纯),涤棉织物(65/35)、 纯棉织物(市售)。 仪器:WS一111全自动型白度仪(温州鹿东仪器 厂),YG541B织物折皱弹性仪(宁波纺织仪器厂), Y571N摩擦牢度仪(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合成工艺过程 原料预处理: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使用 前用5A型分子筛浸泡2周以上,聚醚多元醇装入三 口烧瓶后,在120~140℃、真空度0.01 MPa条件下 脱水2~3 h。 预聚:将聚醚多元醇按投料比加人装有电动搅 拌器、温度计的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器,加 入计量的TDI,缓慢升温至65℃左右,反应2-3 h。 反应过程中,每0.5 h取一定量的预聚体用二正丁胺一 盐酸法测定反应体系中剩余一NcO基的含量,当含 量达到理论值时进行封端反应。 封端:预聚体在冰水浴中降温至0~5℃,加入 异丙醇30%(对预聚体质量)稀释,然后加入封闭液  ̄(NaHSO3) (-NCO)=2、n(Na2SO3)/n(NaHSO3)=O.2】, 强力搅拌0.5 h。 乳化分散:将封端后的预聚体加入一定量的水 (按固含量30%计算)乳化1 h。 1.3涂料印花工艺 调色浆(丙烯酸酯粘合剂20%,封端型WPU 交联剂4%,乳化糊4%,涂料妃红10%)一印花一 预烘(8O℃,3 min)一焙烘(175℃,4 min)一水 洗一烘干。 1.4抗皱整理工艺 浸轧整理液(WPU用量:纯棉织物100 g/L; 涤棉织物80 g/L,JFC渗透剂10 mL/L,二浸二轧, 轧余率75%)一预烘(80℃,3 min)一焙烘(150℃, 2.5 min)一热水洗(60℃,2 min)一冷水洗一烘干。 1.5测试 一NCO基含量:按HGPT 2409—92进行测定;耐 摩擦牢度:按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测定;折皱回复角:按GB/T 3819— 1997进行测试;白度:用白度仪进行测试,测试结 果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2结果与讨论 2.1 WPU合成工艺的确定 试验过程中,初步确定了合成条件的大概范 围: 值『预聚阶段TDI中一NcO与聚醚多元醇中一 OH的物质的量比即n(-NCO)/n(-OH)]2.0左右,预 聚温度60~75℃,预聚时间3 h左右,异丙醇用量 20%~40%(对预聚体质量),封端剂为NaHSO ,封 端促进剂为Na2SO ,n(NaHSO3)/门(-NCO)=I.5-2.5, 封端反应温度0—15 oC,封端反应时间0.5 h,经过 强力搅拌后加入定量(固含量30%)的蒸馏水乳化 分散1 h,然后对试验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 2.1.1催化剂 在WPU合成过程中,微量的催化剂能降低反 应的活化能,促进异氰酸酯的反应。有机锡对一0H 一 一咖姐譬0rJz● 与一NcO的反应催化作用强,能够缩短预聚时间。O 9 8 7 6 5 4  3 由图1可以看出,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 能增加反应程度。试验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到,未 加催化剂时,反应过程较温和,反应1.5 h左右预 聚体颜色变黄;加入催化剂后,预聚体在0.5 h左 右就变黄了,同时预聚体的粘度明显增大,说明 反应较剧烈,试验的可控性变差。因此,选择不 加催化剂。 时间/min ◆一未加催化剂;一一加催化剂 图1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1.2 R值 值是影响聚氨酯产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图 2表明,在反应的最初阶段,转化率大,一Nc0含量 迅速降低,然后趋于平缓。当R=I.9时,剩余一NCO 的含量与理论值最接近,且乳液外观呈黄色半透明状 态,稳定性较好,粘度适中,成膜光滑无裂痕。因此, 值选择1.9。 2 1 0染整技术 第36卷 2 蔓 0 8 6 4 2 0 警 8 Z 3【J 6O 9U l2O l5U l8U 2lO 时间/arin ◆一 =1.6;一— :1.7;▲— =1.8;×— =1.9; _ =2.0:O_ =2.2 图2不同 值下游离一N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2.1.3预聚时间和温度 在预聚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 应速率增大,反应程度增加。在R=I.9时,不同温 度下游离一Nc0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3,反应过 程及乳液性能见表1。 ∞∞∞加∞∞∞ 加m O 一 扣 留 0 U Z l 时间/min ◆一60℃;●一65℃;▲一7O℃ 图3不同温度下游离一Nc0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表1 预聚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由图3和表1可知,在预聚过程中,随着反应 温度的升高,游离一Nc0含量下降。60℃时反应较慢, 容易导致副反应增加;65℃时反应较平缓;70℃时 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可控性变差。当预聚反应时 间为3 h,各温度下反应均较充分,剩余的一NcO较 接近理论值。由此可知,预聚反应温度为65℃,预 聚时间3 h较适宜。 2.1.4封端条件对WPU合成的影响 2.1.4.1 溶剂用量 Nc0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是在水性体系中进 行的,而预聚体属于油性体系,有机溶剂相当于两 者的媒介,提供了油一水两相反应的场所。异丙醇 作为有机溶剂使预聚体和水形成均匀、稳定的体系, 并使预聚体大分子舒展开,利于反应的进行。不同 用量的异丙醇对封端率的影响见图4。 一 一 斛 磐 有机溶剂用量(%) 图4溶剂异丙醇用量对封端率的影响 ∞∞舳加∞∞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异丙醇用量的增加,封 端率逐渐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又呈下降趋势。异 丙醇用量为30%(对预聚体质量)时,封端率最高。 因此,异丙醇用量30%较合适。 2.1.4.2封端剂用量 以NaHSO 为封端剂,其解封温度低,便于应用。 在封端过程中与一Nc0生成一NHcOsO Na,易溶于 水,具有良好的分散和乳化性能。封端温度为0~5 ℃时,封端剂用量对封端率的影响见图5。 /_、 一 料 骡 0.5 1.0 1.5 2.0 2.5 3.O n(NaHSO3),力 一NCO) 图5 n(NaHSO3) (-NCO)对封端率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当n(NaHSO3) (-NCO)<2时, 封端率随n(NaHSO3)[n(-NCO)的增大逐渐增大,所 得乳液放置一天出现凝胶现象,说明封端不够彻底; 当n(NaHSO,) (-NCO)>2时,封端率又有所下降, 第3期 杨少艳,等: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交联剂的合成 所得乳液出现盐析现象,说明封端剂过量。综合考 虑,n(NaHSO ) (-NCO)定为2。 2.1.4.3封端温度 封端反应是放热反应,理论上温度越低,越有 利于封端反应的进行,温度高会促进一Nc0与水和 醇的反应。实验室条件下,封端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 响见表2 表2封端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封端温度越低,合成的乳液外观 及其稳定性越好。温度过高,不利于封端反应的进行, 导致合成的乳液凝胶,应将封端温度控制在5℃以下。 2-2整理效果 由表3看出,经封端型WPU整理后,织物干、 湿摩擦牢度较未整理织物有所提高,而且随着月值 的增大而增大。原因是随着 值的增大,高温焙烘 解封出来的一Nc0也会相应增多,与纤维上的羟基、 氨基或羧基反应形成多元交联产物及与丙烯酸粘合 剂形成的化学键增多,从而提高涂料印花的耐磨性。 表3不同月值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作为织物抗皱整理剂,一NcO能 与棉纤维上的一OH发生交联,从而改善抗皱性能, 而对白度影响不大。 表4 WPU整理剂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3结论 (1)以成本较低的TDI及水溶性较好的F6为 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的最佳工艺:F6在120~130 o【=脱水2 h,R=I.9,预聚温度65℃,时间3 h,异丙 醇用量为30%(对预聚体质量),封端剂为NaHSO , 促进剂为Na2SO3,n(NaHSO3) (-NCO)=2.0,封端温 度0~5℃,封端时间30 min,最后常温水浴乳化分 散1 h。 (2)以封端型WPU作为无甲醛交联剂,应用 于丙烯酸酯涂料印花过程中,可使纯棉、涤棉织物的 干、湿摩擦牢度提高1~2级;对纯棉、涤棉织物进 行抗皱整理,折皱回复角均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白 度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李海北,张大伦,罗运军,等.高耐静水压阴离子水型 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研制【JJ.印染助剂,2004,21(1):45—47. 【2】杨清峰,瞿金清,陈焕钦.水性聚氨酯涂料技术进展综 述[J]_化工科技市场,2004(10):17—22. [3]汪多仁.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应用[J].中国皮革,2001, 30(17):15—18. [4]WANG C B,COOPER S L.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 of segmented polyether polyurethaneureas[J].Macromolecules, 1983(16):775—786. 【5】MOHANTY s,KRISHNAMUR ̄N.Syrl isandchaarcterizaiton of aqueous cationomeric polyurethanes and their use as adhesive 【J】.Journal ofPolymer Science,1996(62):1 993-2 003. 【6】ASAOKA S,SAKURAI T,KITAJIMA M.Relation between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iflms made from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99(73):741—748. [7】 NOBLE K L.Waterborne polyurethanes【J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1997(32):131—136. [8】周向东,翦育林,胡官斌.封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 应用[JJ.印染助剂,2007,24(5):9—12. [9】焦锋刚.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西安:西安 工程大学,2010:48—52. [10]牛松.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0:4—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