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旅游地理论文

来源:尚车旅游网
旅游地理学结课论文

目 录

1 引言 ........................................................................................................ 1 2 生态旅游的内涵解析 ............................................................................ 1 2.1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 .................................................................... 1 2.2生态旅游的内涵 ............................................................................ 2 2.3生态旅游的特点 ............................................................................ 2 2.4 生态旅游的意义 ........................................................................... 4 3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 3.1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 4 3.2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 4 3.2.1环境破坏严重 ....................................................................... 5 3.2.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 5 3.2.3生态旅游区环境系统失调 ................................................... 6 4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6 4.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 7 4.2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 7 4.3加强科学的研究与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 7 5 结束语 .................................................................................................... 8 参考文献 .................................................................................................... 8

【摘要】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然而在人们享受自然的同时,某些部门盲目的进行探索,粗放式的开发,给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怎样把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of the tourist trade, with the status of tourism in the world continues to improve,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However, in the people to enjoy the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some departments blind exploration and extensive development, give non-renewable tourism resources caused serious damage. Therefore, how to put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of combining tourism resources reason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在新世纪的今天,人类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与此同时,旅游业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旅游活动成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现在生活的一部分.生态旅游是21世纪的新潮流。

在我国,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被成为\"朝阳产业\然而旅游业背后需要很多相关产业的支持,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涉及面广,且旅游的大量活动已经对各地的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面对这些负面的影响,现代的\"生态旅游\"成为了化解冲突的出路。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 生态旅游产生于八十年代。它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以保护资源, 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包括生态旅行、自然及文化地域、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在内的旅游形态。 2 生态旅游的内涵解析

2.1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

生态旅游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一词,他将生态旅

1

游定义为:“游客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领域,以研究、欣赏和享受等特定目的,在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欣赏风景和野生动植物”。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模式。它强调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等内容,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旅游方式。

2.2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最初源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长期生活在大都市喧哗吵闹环境中的人们,发现投入大自然怀抱,去追求一种静谧,安逸,可以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憩。后来这种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的旅游,在最初时期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常常被称为“自然旅游”。由于大自然的基准色是绿色,因此也被称为“绿色旅游”。在国外,这种方式还称为“软旅游”、“责任旅游”等。我国旅游学术界对这种旅游方式的名称达成了共识,统一采用“生态旅游”这一名称。生态旅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扩大。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可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大自然环境作为旅游基础,强调在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并为旅游地居民谋取利益,且在促进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追求休憩、娱乐、疗养等需求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是以资源为发展基础的。生态旅游是为了欣赏风景,野生动物及历史文化。这里的资源应包括当地的历史文物及原居住文化;特殊的旅游动机和目的。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欣赏、参与、感受、学习,研究风景和动植物是主要的目的和动机;强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旅游活动应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减少当地资源的消耗,使当地资源得以永续的利用,强调保护的理念。生态旅游必须保护当代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对当地社区有贡献。生态旅游必须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并以经济回报的方式对当地的保护工作及社区的发展有所贡献。

2.3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 它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及自然景

2

观。旅游者脱离人为的粉饰、脱离刻意的雕塑、脱离一味的模仿, 走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回避大自然, 缺乏大自然, 就没有生态旅游存在的前提。自然性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特征。

(2)生态性

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构成。生态旅游之所以能产生和发展, 正因为它反映出人类对生态的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满足了人们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种渴望。没有生态景观, 没有与生态景观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没有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态平衡, 就不可能有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生态旅游既是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对旅游者身心和生活的一种保护, 又是唤起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的一种特殊旅游过程。总之, 生态旅游离不开生态, 只有依赖和保护生态, 才有可能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所以说, 生态性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

(3)多样性

自然和生物的多样性使世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 呈现出神奇和无限的生命力。生态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一种发展, 它的意义就是把旅游同自然、生态和人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其变得更富有生机、更富有多样性, 更富有活力。实践告诉我们, 自然和生物的多样性, 使生态旅游的内容更丰富, 项目更多, 参与者更广泛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 其活动将日益丰富多彩, 其形式将会更加多样。

(4)专业性

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 这是多门学科构成的一个系统科学工程。生态旅游具有自然性、生态性、多样性,它以生态、自然、环境为依托, 这就决定其具有较高的科学和文化内涵。生态旅游在项目、路线、设施、服务的设计以及管理上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 能使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归大自然的享受和满足; 启发和增强游客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进而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的专业旅游活动范畴,其旅游取向多集中于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的自然景观上, 因而其专业性是很强的。

(5)融入性

自然和生态从来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因此, 人们与自然、与生态资源和环境本来就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而密不可分的。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对象的旅游形式。一方面, 生态资源、生态环境需要人们去开发利用, 才可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 生态旅游本身又引导旅游者去认识自然和生态, 去享受自然和生态, 去保护自然和生态, 去改善自然和生态。这种人与自然生态、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的人性特点。因此, 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管理者及其他从业人员, 应该依据生态

3

融入性特点, 充分考虑和营造一种相互相融的旅游环境, 引导旅游者去感受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去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自然性、生态性、多样性、专业性、融入性等特征, 证明生态旅游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潜能,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就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内在可能性。

2.4 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不是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而是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并且还会使旅游者接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社会和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构建的具体表现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932个(列为国家级的124个),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14个。这些保护区集中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到12个。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总旅游人次近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的“龙头”。3.2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

4

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随着旅游业的高度发展和旅游活动的日益广泛,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3.2.1环境破坏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3.2.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30厘米,只是黄龙还划地一开始退化,面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我国旅游冬天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冬天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了冬天景物老化。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不乱杀,有的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

5

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惜品种濒临灭绝。爱护野生动物,应成为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给予重视。

3.2.3生态旅游区环境系统失调

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搞毁林形式开荒,以林为能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今天,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面临着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过多过滥的问题,正是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6

生态旅游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法则的对策如下:

4.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生物旅游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要坚决制止。

4.2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

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地的纽带,导游在生态旅游中应该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我认为生态旅游导游的作用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在旅游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包括合理的旅游线路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导游要不断提高内在的素质,特别是知识的不断完善和责任心的增强。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认识的深化,知识型的游客和“见多识广型”游客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调在生态旅游中能否寓教于乐、寓学于游。所以导游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谐、有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4.3加强科学的研究与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我国生态旅游的起步晚,必须加强生态旅游基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从而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当今信息时代,生态旅游的发展也

7

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充分采用先进技术为它服务。例如采用当今地理信息技术GIS和GPS建立生态旅游环境检测系统,对生态旅游区进行检测和管理,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 结束语

生态旅游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不是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而是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因此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对待生态旅游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文银.生态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3,(10):135~137. [2] 高曾伟.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6-67. [3] 盛小娟、殷旭东.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挑战、问题及措施[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9-13.

[4] 王大悟.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旅游科学,2005.

[5] 肖建珍,肖光明.对国内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5(1):

35-38.

[6]洛高远.《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人文地理.》[N]. 1997- 72-76. [7]倪文新.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探析.旅游发展研究,2007年6月 [8]盛小娟,殷旭东.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挑战、问题及措施[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9-13.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