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2、如图是小聪做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实验所得到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B.甲在ab段吸热 C.甲的凝固点是48℃ D.乙是非晶体 3、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4、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1 / 10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5、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下降后上升

8、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2 / 10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研究液体压强时的某一过程图,由图可知该同学正在研究的是(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C.同种液体、同一深度从不同方向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D.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之间的关系

10、有一位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把矿石和砝码放反了位置,而且他选用50g、20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 ) A.74g

B.70g

C.66g

D.78g

11、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1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13、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了许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 / 10

A.在自行车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 B.用力捏刹车闸是为了减小摩擦

C.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蹬上都刻有花纹主要是为了外观好看 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两灯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1短路 D.灯L2短路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 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产生 的,是通过___传人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处减弱噪声.

2、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__的结果.

4、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时(填物态

4 / 10

变化名称),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5、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货物A随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货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

2、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5 / 10

(1)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mm。

(2)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气压为_____Pa(ρ水银=13.6g/cm3 g=10N/kg)。 (3)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均选填“变长”“变短”“不变”)

(4)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你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 (6)若同学们用图己中B注射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大气压,当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己中的_____(A/C)注射器。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人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_(选填序号)

(2)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6 / 10

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

②比较序号_______,_______,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_____;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_____关.

(3)为了研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_____.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 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 m的桥梁,火车长600 m。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

2、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

7 / 10

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8 / 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 2、B 3、B 4、A 5、A 6、B 7、A 8、A 9、C 10、C 11、D 12、B 13、A 14、A 15、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振动 空气 声源 2、蒸发(汽化) 吸收 3、同种 排斥 4、熔化 吸

5、运动 脚 上身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

10分)

10分)

9 / 10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760 1.0336×105 不变 变长 偏小 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 C

2、4 1 a d 大 无 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100 km/h;(2) 30 s 2、(1)68m;(2)17.9m/s.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