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理通常可进行如下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注射前
焦虑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只要正确认识它,积极消除,症状会相对减轻,同时对治病也会有帮助。教会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放松疗法。对手术产生莫明恐惧的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患者纠正认识的不足。从本组资料来看,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去除患
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是配合医疗工作、促进患者
康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23.[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季鸿燕.心理干预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8,
10(8):1260-1266.
【临床护理】
B超引导下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任爱军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8例肿瘤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结果留管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0d,除4例患者因导管堵塞拔管外,其余均根据化疗计划撤管。结论B超引导下管。
PICC置管降低了普通穿刺法存在的穿刺成功率低、穿刺部位损伤大、送管困难等缺点。关键词:B超引导;PICC置管;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
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可带管回家,从而保证了高渗、高营养药物、化疗药物及时准确地输入静脉,防止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造成外周静脉静脉炎、纤维化、血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及药液外渗的不良反应。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对外周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为了降低PICC置管所致的并发症,使治疗有效进行,2010年1月起,我科开展了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4~82岁,平均58岁。其中,胃癌12例,直肠癌5例,肝癌6例,肺癌3例,乳腺癌10例,淋巴瘤2例。留管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0d,除4例患者因导管堵塞拔管外,其余均根据化疗计划撤管。
1.2方法
1.2.1准备物品用物准备美国Sonosite公司ilook-25型手提式超声系统,无菌治疗盘内放: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CertoR16G45cm一次性可分裂式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可来福(CLC)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穿刺包内置无菌手套两副、无菌巾四块、洞巾一块、镊子两把、棉球、剪刀、纱布、胶带、弯盘3个。2%安尔碘、局麻药利多卡因1~2支、生理盐水,5ml、20ml注射器2个,10cm×12cm透明贴膜、皮尺、止血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外科,天津300011
带、隔离衣。另备输液用物。
1.2.2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平卧,选择穿刺点。穿刺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为导管插入长度。腋窝以上10cm处测量臂围。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建立无菌区。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B超探头用无粉尘无菌手套保护,涂无菌生理盐水,探头方向与手臂垂直,寻找贵要静脉的横断面。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进行穿刺点麻醉。预冲PICC导管,连接器、正压接头及穿刺针。扎止血带,按B超探头引导的部位、方向、深度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静脉平行,继续推进2~3cm,保持针芯不变,向前推进插管鞘。松开止血带,以拇指固定插管鞘,示指按压插管鞘上方0.5cm处静脉,防止出血,另一手撤出针芯。将导管自插管鞘缓慢、匀速推进。当导管顶端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向穿刺侧手臂转头,下颌贴近肩部,当导管置入预定长度时固定导管位置,撤出插管鞘。将导管与金属柄分离,轻压穿刺点撤出导丝。保留体外导管长度5cm,安装连接器,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安装正压接头。用2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ml采用脉冲式冲管,冲管后行正压封管。清洁穿刺点,用S法固定体外导管,据穿刺点1cm处固定护翼,穿刺点置一小块纱布,用透明贴膜覆盖,蝶形交叉固定连接器。清理用物并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导管顶端位置。
-76-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6月第3期(总第143期)
2
结果
本组32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患者PICC置管
有足够长度的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3.2.4掌握适宜的穿刺角度本组病例采用的定位方法比较适合穿刺针紧贴探头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将针放平缓慢进入1~2cm。穿刺速度不宜过快[6],以免穿透血管。穿刺过程中如发现进针位置与血管有偏差,必须将针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再穿刺,不可在穿刺过程中扭动穿刺针使其走“S”形路线,导致送管困难。本组1例患者发生这种情况后重新穿刺。
3.3术后护理
3.3.1置管后做好记录内容包括:导管名称、型号、置入日期、长度、位置、上臂中段周径、置管过程中患者有无不适、初始滴速等,并做好床边交接班。3.3.2加强局部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24h更换敷贴一次,并认真消毒穿刺点,如有渗血应立即更换,并在穿刺点上方用纱布加压包扎止血。以后每7d更换一敷贴及接头一次,输液完毕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
嘱患者如有疼痛、肿胀式冲管即可。做好患者教育,
等不适及时告诉护士,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可用塑料膜缠绕穿刺部位2~3圈,上下边
缘用胶布封闭,淋浴后重新更换贴膜。对带管出院患者介绍相关维护知识。
3.3.3拔管护理拔管时动作轻柔,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导管折断,拔管后要检查导管长度及完整性,穿刺点局部用无菌敷料敷盖24h。4小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掌握、易推广、相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颈静脉穿刺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保证了化疗药物、高渗、高营养药物及时、准确地输入静脉。避免了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所造成的外周静脉纤维化、静脉炎、血管塌陷及沿血管走向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及药液外漏,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肿瘤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对外周静脉的机械性损伤。参考文献
[1]郭丽娟,张鸿雁,赵晓玉,等.超声技术在预防PICC所致血栓中的
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3):33-34.[2][3]
郭丽娟,张鸿雁,赵晓玉,等.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2006,21(12):37.部位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
黄晓华,吴美琴,冯君,等.PICC的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8.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0.
[5]沈建英,呼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
2001,36(10):785-786.护理杂志,[6]
胡君娥,龚兰,唐运香,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30例[J].护理学杂志,2007,22(5):39-40.
进针时,针在皮下及肌层行走时遇阻力,导致撤穿刺针内芯后送管困难,再次穿刺成功;5例患者在20cm左右时推送导管困难,再次使用B超探头扫
描,发现血管直径不足3mm,其中2例拔管后再次选择静脉穿刺成功,另外3例B超下选择不到自然状态>6mm的贵要静脉改为颈内静脉置管。置管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损伤,但穿刺过程中局部渗血较常规穿刺明显,给予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效果良好。33.1
护理术前护理
3.1.1患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有无过敏史。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了解输液治疗的时间溶液性质、渗透压、pH值等。局部评估包括观察预穿刺静脉及其周围皮肤情况,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静脉。3.1.2患者准备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置管目的、注意事项,签订知情同意书。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取舒适卧位。3.1.3
环境准备
术前30min清洁病室。减少人员
流动,保证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3.2术中护理
3.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
速度均匀,避免损高危人群[4]。推送导管时动作轻柔、伤血管内膜。
3.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送管过程中注意患者面
色、呼吸、表情,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胸闷等不适,嘱患者放松,深呼吸。
3.2.3血管和穿刺针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遵循易穿刺、易固定,避开神经、动脉的原则。避免选择损伤硬化过细的血管,避免选择乳腺或腋部曾手术一侧的手臂[5]。本组病例选择肘关节上3~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此处血管直行,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导管在血管内处于漂浮状态,穿刺和送外套管时,不易损伤血管内膜,该处平坦,无菌贴膜易于固定[1],而且贵要静脉相对远离动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动脉。尽量避免选择头静脉,因其易痉挛导致置管失败。穿刺前用B超探头扫描评估穿刺血管的走形情况,以确保穿刺成功后送管顺利。本组5例患者在送管至20cm时送管困难,再用B超探头扫描,发现距穿刺点20cm处血管直径不足3mm。拔管后再次选择静脉穿刺。选择的穿刺针要相对较长,以便见回血后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