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4、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B.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C.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
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
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定
7、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1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8、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9、下图反映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开辟湖田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南方人兴修水利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2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稻麦间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1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1年 ,280年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两个历史事件相距( ) A.1051年 B.1050年 C.491年 D.1251年
16、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社会比较稳定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7、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18、前秦的建立者属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A.鲜卑 B.羌族 C.氐族 D.匈奴
19、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3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 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22、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3、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将于2012年11月在客家祖地--福建三明举行。客家人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有关 A.北人南迁 B.出海求仙 C.和亲 D.开发南疆
2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南方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26、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局面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27、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28、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9、图中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4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30、“„„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情况?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二、填空题()
31、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32、
33、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14分)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4分)
(2)B图中的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4分)
(3)C 图中将领望见远处对方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
5
队,不由得心虚胆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战役?这个故事可以用哪句成语来概括?(4分)
(4)这三次战役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34、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是旅行者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游历。
(1)在采访孟子和韩非时,他们回答的治国主张各是什么?(2分)
(2)公元1世纪你在匈奴看到一位汉族公主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与匈奴和与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3)你在查阅史籍时快点““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三国到南北朝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黄河或长江流域 1分)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三国两晋时期发生了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些战役中,失败一方的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有何历史意义?(2分)
35、(6分)你能写出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36、(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3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类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治 形势 ③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分)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 。(1分) 经济 状况 江南 地区 开发 (3)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6
民族 关系 民族 交融 (4)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 ,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2分) 科技 文化 ⑤ (5)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 ⑤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唐朝的 。(3分)
38、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纺织业发达的城市:会稽 B.南朝都城建康
(2)仔细观察上图,据图指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1分)
39、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哪些?
4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3分)
7
A.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中心之一 B.南朝时期都城所在地
C.三国时期吴国卫温、诸葛直率船渡海到达地
4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发生这样的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江南地区还有哪些优势?(4分)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______《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2分)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2分)
8
43、 开疆拓土篇 (6分)
华夏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众披荆斩棘、辛勤劳作而形成的。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开疆拓土的历史吧!
图(1)秦朝疆域图图 (2)西汉疆域图图
(3)某时期形势图 请回答:
(1)都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从图1和图2我们能得知,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1分)
(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发生转移?(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3分)
(4)你能举一个对祖国边疆的开发或管理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吗?(1分)
44、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9
(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列举两点原因。(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经济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6分) (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47、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九十七万„„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们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请回答:
(1)(4分)苻坚的话流露了一种什么情绪?它将对战争产生什么影响? (2)(4分)淝水之战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8、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分)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 (2)你怎样评价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50、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4分)
5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农业生产不断得到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农具和耕作技术上出现的主要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分)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11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在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主要的原因,所以C项正确,BDA不是主要的原因。 2.B 3.B 4.B 5.D 6.D 7.C
12
8.A 9.D 10.B 11.D 12.D 13.B 14.D 15.B 16.D 17.B 18.C 19.D 20.C 21.D 22.B 23.A 24.A 25.B 26.C 27.C 28.D 29.C 30.A
31.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32.BAEDC
33.(14分)(1)巨鹿之战;破釜沉舟(4分)
(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分) (3)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4分) (4)以少胜多(2分)
34.(1)孟子:仁政治国 韩非: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改革。 (2分)
(2)昭君 西汉初期,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反击匈奴。(5分)
(3)黄河或北方(1分) 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人手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4)骄傲轻敌(1分)222年孙权称王 (2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江南地区开发奠定了基础。(2分)
3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36.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37.(1)①吴 ②东晋;南京。(2)政权分立 (3)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4)洛阳,因果关系。(5)《兰亭序》;承上启下;颜真卿。
3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一问要求学生做到图形结合,将课本的知识与地理有机结合起来;第二问可以从图片中所示展现的是人口迁移的方向角度来分析即可。 39.【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
13
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另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也是原因,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40.上:B;左下:A;右下:C; 41.(1)由荒凉贫穷变为富裕。
(2)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3)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2.
(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很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分)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铁序较为安定。(2分)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北魏孝文帝 (2分) 讲汉语(2分) 43.(1)在北方(在黄河流域)。 (2)东晋南朝时。
(3)北方战乱多,南方安定;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人手,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答出三点即可) (4)张骞,卫青,霍去病,班超等(任写一个即可) 44.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分)
(2)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4分,答对两点即可)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4)发展经济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2分,答到1点即可给分) 45.
(1)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共2分,答出一点即得1分) (2)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 影响: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分)
(3)重视人才和技术;有效的经济 (共2分,答出一点即得1分) 46.(1)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 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即可) 47.(1)骄傲自大。骄兵必败。
14
(2)中国北方重新陷入长期割据状态。
48.(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3分)
(2)江南河(1分)。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分) (3)唐朝。(1分)
(4)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1分) 49.(4分)
(1)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或 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2分)
50.(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1.(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4分)奖励生产(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4分)
(2)南方比较安定;(2分)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经验;(2分)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2分)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劳动力、工具、经验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