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

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

来源:尚车旅游网


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

溺水

1、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

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2、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

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 对中小学生游泳安全基本要求

“七不”:不在午休和上放学时间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后,不立即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下水前不做准备活动不游泳。

 游泳15忌

1.忌饭前饭后游泳。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3.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5.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 6.忌游泳后马上进食。 7.忌游时过久。 8.忌有癫痫史游泳 。 9.忌高血压患者游泳。

10.忌心脏病者游泳。 11.忌患中耳炎游泳。 12.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 13.忌某些皮肤病游泳。14.忌酒后游泳。 15.忌忽视泳后卫生。

 游泳遇险后的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

抽筋。

 溺水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

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

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

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 在游泳池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

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

“救命”等待救援

现状分析及对策:溺水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在校外,是典型的社会安全问

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一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 二是社会监管体系不到位。

 三是一些水库、水塘、河流、溪滩等水域水深不一,水情相对复杂。

 四是一些学校预防溺水教育宣传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 探究治本之策

 一、政府部门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等方式,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 二、实施民生工程,在农村普遍建立安全的游泳场所。

 三、加强对易发安全事故地段的监管。

 四、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水库、水塘、河流、溪滩的监督。  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并且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  六、公安机关应会同村级治保组织,以典型案例警示家长和学生,提醒

中、小学生不要去水库、水塘、河流、溪滩等危险水域游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