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期 2017年6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V0I-33 No.3 Jun.2017 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实证分析 ——以黑龙江省为例 刘 迪 , (1.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 意识形态阵地作用发挥和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骨干力量,其思想状况和言论直接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的导向。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5所高校的数据分析,阐述了高校教师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提出要 加强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人文素质提升及发展性需求的满足,提升分众化传播的网 络舆论引导模式/,逐步形成内外联动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引领提 供着力点。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动态;意识形态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o17)03—0124—04 高校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言论直接影 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潜在社会规范的培育。 同时,高校教师为社会高知群体,国内外的多元社 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行为逻辑,都冲击着教师群体的 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益路径与建 议对策,以期达到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性的 目的。 一、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思想政治水平。因而,加强高校教师的 思想动态研判,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 1.研究样本 以黑龙江省l5所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 样本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 接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党的教育方针的贯 彻落实。为了把握高校教师的思想发展态势,强化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引领,课题组以黑龙江省15所 滨医科大学、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15 所高校的教师,样本包括了985、211高校,省属本 科高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等,学校性质包含公办院 校和民办院校,学校类别包含综合院校、理工科院 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专家 咨询法,搜集高校教师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状况的 数据信息,基于数据分析的统计结论和实证结论, 校、师范类院校、医学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等,选取 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 剖析高校教师群体的思想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形 收稿日期:2016—12—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项目“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 题及对策研究”(15JDsz2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一类项目“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长效机制研究”(12JDSZ10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14C013) 作者简介:刘 迪(198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宣 传部副部长。 第3期 刘迪: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实证分析 3.调查方法 125 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调查的高校教师样本 中,教师总数869人,男性371人(42.7%),女性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相 结合,调查样本采用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1000 份,实际回收869份,回收率86.9%。 4.统计方法 首先,采用SPSS21.0和AMOS17.0对数据做 498人(57.3%),调查数据性别分布合理,具有代 表性。在民族的分组统计中,汉族教师793人 (91.3%),少数民族教师76人(8.7%),民族构成 较为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群体的思 想状况。在年龄分组统计中,小于30岁的教师325 人(37.3%),31—40岁的教师328人(37.7%),41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信 度和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可靠性分析显示 Cronbachg仅值为0.770,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良 50岁的教师172人(19.7%),大于51岁的教师 44人(5.0%),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合理,且重点反 好;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均大于0.9,且 映出高校教师群体中中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调查 因子分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64%以上,说明各因 结果可信度较强。在工作性质的分组统计中,教学 子之间具有良好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中x /df 科研岗位教师513人(58,7%),管理岗位教师212 <2(卡方和自由度比),RMSEA<0.08,IFI、CFI值 人(24.3%),教辅岗位教师59人(6.7%),工勤岗 等均大于0.9,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和区 位教师41人(4.7%),着重反映出高校教师群体中 分效度,能够准确反映调查对象的现实状况。其 教学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教师的思想状况,数据具 次,为了精准分析,采用SPSS2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 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政治面貌的分组调查中,中共 理,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 党员教师745人(85.7%),群众教师96人 性分析。对影响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11.0%),民主党派教师11人(1.3%),共青团员 体认同的l0项观测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 教师17人(2.0%),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在学位 卡方检验,通过对“年龄”、“政治面貌”、“专业技术 的分组调查中,博士学位教师237人(27.3%),硕 职务”、“是否有过境外学习经历”等题项的组间分 士学位教师536人(61.7%),学士学位教师78人 析,讨论不同学历、岗位、职称、求学经历等人口统 (9.O%),无学位教师18人(2.O%),样本具有代 计学变量对教师群体在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表性,能反映出作为高知群体的高校教师思想状 方面的影响差异。在卡方检验中Pearson卡方的 况。在技术职称的分组调查中,正高级教师101人 “Sig.(双侧)”值P<0.05,则说明,从统计学意义 (11.7%),副高级教师215人(24.7%),中级职称 上来说,有显著差异;用相关性分析考察高校宣传 教师330人(38.0%),初级职称教师186人 思想工作开展状况对教师的政治观、价值观等的影 (21.3%),无职称教师37人(4.3%),技术职称的 响程度,Pearson相关性的“Sig.(双侧)”值P< 分组较为合理,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作为高校教师的 0.05,则说明,从统计学意义来说,有显著正相关。 主体,能够代表性地反映出高校教师群体的思想政 治状况。研究样本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利于研究 二、数据分析 的开展和数据统计结论的真实性。 数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教师整体思 2.调查工具 想政治素质较高,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师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内容为高校教 德状况良好,对宣传思想工作评价较高,呈现出积 师的思想状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引领教师坚 极进取的良好态势。 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教师思想状况是意识 1.高校教师政治观分析 形态工作实际成效的反应,这是高校教师思想状况 政治认同和政治共识是政治观形成的基础,在 研究的两个维度。以此为基础进行问卷设计,开展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主体的意识形态属性。政 对高校教师思想状况的调查,关注高校教师的政治 治认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师政治观 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状况的 的重要观测内容。 调查,侧重考量高校教师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 首先,整体上政治信念坚定;但也有个别教师 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教师政治观、价值观、道 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升。 德观的影响程度。 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认同测量, 12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 包含有10个观测题项,分别从党的指导思想、政治 响。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提升高校的 信息技术以适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发挥现代 传媒技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媒介作用。 2.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分析 制度、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观 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t值和均值方 差来看,高校教师对“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12)和“我 价值观是驱动个体的行为导向,对高校教师价 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值观的分析能侧面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16)的赞同度最高,其 次是“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政治体制改 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 其次,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的方针政策,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但部分教师存在一 定的认识模糊。对高校教师关于党中央发展理念 认同的测量,包含10项观测指标,分别从经济发展 布局、周边外交、社会管理改革发展、党的建设、法 治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选取中央出台的主 要政策做具体认知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 教师对这些政策总体满意度很高,均超过90%,高 达90.4%的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 心。从t值和均值方差来看,高校教师对“区域经 济发展”和“细化八项规定”的满意度最高,然后依 次是“对高压反腐”、“网络安全治理”、“民生领域 改革”、“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推进简政放权”、 “党的专题教育活动”、“依法治国部署”。 最后,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具有较高认知,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思想受 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93.9%的教师认为意识形态斗争在国家安全中起 重要作用,但具体调研中仅有37.5%的人认为我国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长期性且十分尖锐复杂 的特点,仍有62.5%的人对意识形态斗争相关问题 说不清楚。同时交互性分析结果发现,部分教师国 家意识形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易受境外科研合作 和学术交流的影响,因而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群体的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国家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威 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主要采取利用现代传媒手段 进行长期渗透(62.6%);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 饰,向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17.8%)。这表 明,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西方国家的信息技 术优势,对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已经产生了多元影 效性。本文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 行、中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宗教信仰状况作为价值观 调研的切入点。 首先,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有部 分教师在认知和践行上表现出不一致现象。数据 显示,98.4%的人比较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 容,80.7%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践行,表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进一步比较 分析,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师高出能够积极践 行核心价值观的教师17.7%,表明有部分教师虽然 在价值认知层面对核心价值观较为认同,但在行为 选择层面未能很好地践行,反映出高校教师在思想 内化和行为外化上需要提升一致性,逐渐形成认 知、认同和践行的统一。交互性分析发现,有境外 学习经历的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和践 行程度明显低于无境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因而,需 重点加强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实践。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影响最 为深刻,但部分青年教师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影 响最为深刻,占79.4%,但仍有4.9%的人认为是 西方文化对其影响较大。交互性分析发现,认为西 方文化对其影响较大的占无境外学习经历人员的 4.1%,占有过境外学习非学历教育经历人员的 6.5%,占在境外取得学历人员的9.1%。可以看出, 随着境外学习经历的层次逐渐深入,西方文化对其 影响也逐渐增大。在对青年教师的调研中,有 14.6%的人崇拜西方民主与自由,6.8%的人信奉 金钱利益至上等。交互性分析看出,西方普世价值 和拜金主义在年轻教师中影响较大,出现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与 冲击占43.7%”和“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 的影响占41.2%”,表明随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社会现实矛盾、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部分青 年教师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碰撞,对 社会问题的认知出现价值错位和认知偏差,价值取 第3期 刘迪: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实证分析 l27 向呈现多元化或偏离主流意识形态,但他们的价值 观念会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 取向。 析和卡方检验发现,岗位对教师育人意识存在显著 差异,从事教学和科研岗位的教师育人意识要明显 优于其它岗位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岗 位、服务岗位的人员育人意识淡薄的问题,对进一 步开展“三育人”思想引领和活动设计具有参考和 最后,境外求学人员和少数民族教师在宗教信 仰方面,较无境外求学人员和汉族教师有显著差 异,但部分教师对共产党员是否信仰宗教存在模糊 借鉴价值。此外,随着教师年龄增长、职称升高,教 师整体的职业荣誉感有所下降,而在实际工作中高 校往往更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塑造培养,对 认识。在宗教信仰问题上,以“民族”、“政治面 貌”、“学习经历”为分组对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进 行交互性分析,数据显示汉族教师信仰宗教的占 3.5%,少数民族教师信仰宗教的占8%,卡方检验 P<0.05,民族差异对是否信仰宗教具有显著差异; 无境外学习经历的人中仅有3%信仰宗教,而在境 外有过非学历教育学习经历的占7.1%,在境外获 得学位的占10%。随着境外学习经历层次的深人, 信仰宗教的比例也相继增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有 无境外学习经历对宗教信仰存在显著差异。在共 产党员中信仰宗教的教师占2.9%,而群众中信仰 宗教的教师占13.3%,卡方检验显示政治面貌程度 对有无宗教信仰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分析表明更需 要关注少数民族、境外学习人员及群众宗教观的教 育引导。通过深入分析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少数 民族教师信仰宗教主要由于家庭影响(50%),境外 学习人员很多是受传教士(32.5%)影响,这为不同 类人群采取不同方式引导提供参考。需要引起注 意的是,广大教师对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信仰宗教认 识不清,只有50.5%的人明确表示不可以,以“政 治面貌”为变量进行交互性分析,发现竟然有 16.1%的党员教师认为可以,13.7%的党员教师说 不清。因而,需要加强对教师群体的宗教观认知教 育、党员教师的“两学一做”教育。 3.高校教师的道德观状况分析 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着其工作的态度和行为 习惯,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本次选 取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状况以及网络文 明素养作为道德观调研切入点。 首先,大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 都处于积极稳定态势,职业荣誉感较强,但部分教 师对育人职责认识不清。调查中,对于教师职业本 身,74.5%的教师认为“这是崇高的职业,愿意努力 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4.9%的教师认为 “待遇较好,工作稳定”,89.6%的教师赞同“高校 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以“年龄”、“职称”、“岗位”为分组,进行交互性分 于年龄大、职称高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引导激励措 施,迫切需要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让教师在整 个执教生涯中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教书更要 育人,持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其次,对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坚决反对, 但部分教师认为教师队伍存在学术功利化、教学科 研缺少创新等问题。关于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学术 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93.8%的教职工能坚决反 对,洁身自好,但仍有2.8%的人对其视而不见,有 1.5%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师德现状方面存在的 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术功利化严重”(27.2%)、“育 人意识不强”(20.1%)、“教学科研缺少创新” (19.3%)等三个方面。分析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 主要是教师个人理想信念缺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 感(43.1%),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26.3%)等因 素。因此,加强师德工作的建议集中在学校高度重 视(36%)、制定师德规范(25.1%)、提倡自我修养 (11.9%)、表彰师德先进(11.2%)等四个方面。 分析发现造成道德失范原因主要来自于教师内生 动力,但广大教师普遍希望借助外部力量予以解 决,这反映了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师德 建设,明确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身正为范的师德师 风师能建设目标。 最后,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网络文明素养,对 公知角色的认知较清,但对公知角色的践行不够担 当。高校教师作为公知分子,对自身角色认知较 清,认为发表言论是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 任感(59.2%),在网络上的活动也都是正常的网络 行为,大部分集中在了解新闻、聊天、收发邮件 (45.4%);参与网上讨论(36。9%);搜集信息、查 阅资料(17.7%)等。98.6%的教师不存在网络不 文明行为,但1.4%的教师有过不文明行为,突出表 现在炒作夸大负面新闻(36.2%)和制造、传播谣言 (19.3%)等。值得关注的是,当面对“否定社会主 义道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时, 12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正 55.8%的人认为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做旁观者,竟 有35.5%的人觉得有一定道理,而仅有1.7%的人 敢于发声批驳。交互性分析发现,博士学位与硕 士、学士学位的教师相比,两端比率较高,具有离散 型,一部分人敢于积极主动发生(3.7%),而一部分 人却觉得错误言论有一道理(37.8%)。表明碎片 化的阅读习惯致使一些伪理论者编造错误言论对 广大教师具有一定影响,抢占网络理论宣传阵地成 为高校重要工作。同时也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自身 公知角色在公共事务中的行为担当不够,大多数教 师不能够积极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带头引领 社会风尚。 4.高校教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及高 校宣传思想工作对高校教师政治观、价值观、道德 观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在推 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94%),对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给予较高评价(60.3%),仅有有 4.1%的人认为二者关系不大。值得关注的是,有 部分人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影响到教育效果,主要是手段比较落后,形式单调,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18.7%);缺乏针对性,师生不 感兴趣(26.3%);载体不丰富、创新不足 (27.9%);缺乏心理疏导(13.4%);形式主义,停 留在表面或口头上,不解决实际问题(13.7%)。因 此,要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媒介、技术和 渠道,形成与高校师生需求相结合、具有鲜明时代 性和认同性,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防止西 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渗透、西化、丑 化、弱化、融化,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 作用。 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在高校教师对“做好意识形 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和“对当前高校宣传 思想工作”的评价上,通过与教师的政治态度、价值 取向、师德情况、意识形态安全认知、公知角色担当 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教师的政治观、价值 观、道德观等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对意识形态安 全的认知、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等方面的相关性 分析显示,正向的影响作用显著(P<0.05),说明 这三个方面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存在显著 的相关性。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提高教师思 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 阵地作用建设。 三、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建议 基于黑龙江省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的调 查,采取有效对策树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 地位。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价值 观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 **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中 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 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 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 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部分高校重理轻 文现象十分严重,“哲学社会科学无用论”影响着广 大师生的认知,造成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人文素养相 对缺失,因此必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建设中 的育人作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 设。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 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 地担起立德树人和授业解惑的责任。_2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统一 领导,做好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接受的宣传思想活动,在教 师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宣传工作; 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开展互动式学习,在观点碰撞 中相互启发,在深人交流中升华认识,把理论学习 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提 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同传承中华 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夯实高教师群体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 自信。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高校教师人文素 养提升及满足其发展性诉求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 第3期 刘迪: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实证分析 129 的思想问题,大多是因实际问题未能及时解决而产 生的。**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 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 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努力 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权益和利益为重,高校要重 视教师的合理利益要求,以此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来推 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努力改善高校教师的 生活条件,例如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和改善住房条 件、帮助子女入学、加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退休保 障等,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教 育事业上。同时,高校要积极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文 素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娱乐和人文教育活动, 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认识,以教师 的合理需求为导向,逐步搭建起服务教师、关怀教 师的校园人文环境,关注教师队伍的发展性需求, 创造更多地条件满足教师队伍学习进修、学术交 流、经费支持、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切实需 求,提升教师队伍对高校工作的认同,以情感支持 推动价值认同和行为践行,逐渐提升高校教师的思 想政治觉悟和认知。 3.坚持分众化传播方向,强化对高校教师的网 络舆论引导 **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 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 舆论引导新格局。”[4]因此,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 作的实效性,就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差异, 区分不同的群体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 有针对性的进行分众化、差异化工作布局,加快传 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遵循传播规律,形 成传播矩阵,提高宣教工作的精准性和广泛性。信 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 径。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成 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疏滤、监管和 舆情研判,优化校内网络阵地,着力打造校园“微体 系”,整合资源,形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育人合 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网络名师参与网络评论的相应激励制度, 切实提升网络名师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舆论 引导力。同时,要注重提升广大教师的媒介素养, 使其能够甄别良莠、主动担当,发挥其高知高智的 优势,运用自身影响力、积极主动发声,维护社会公 序良俗,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高 校教师群体的思想认识水平。 4.坚持内外联动,落实责任,强化高校主流意 识形态工作机制 实证显示,高学历人员在受教育和学术交流 中,易受价值观渗透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 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存在隐患。高校应积极构建 科学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应对国内外意识形 态领域的冲击和挑战,探索掌握高校师生意识形态 话语权的有效路径,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常态化。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意 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高度落实意 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强化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 作中的主体责任,科学部署、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 抓共管,形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协同共建体 系。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 管理、防控、保障机制和考评体系,做好教师队伍的 舆情监控、研判形势,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逐步建立起内外联动 机制,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国家宣传思想工 作主管部门、社会媒体等协同配合、内外联动,综合 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5—18(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0L].新 华网,2016—12~08. [3]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新华网,2016—4—3O. [4]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 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5]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 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6]本书编写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 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11. [7]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 家和人民[N].人民日报,2016—4—20(1). [8]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5—18(1). [9] 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 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 98—103.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