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
一个人的眼睛没有思想,只会把眼前的事物反映出来。而人是有思想的,
他可以戴上各式各样的眼镜,甚至让眼前的世界暗无天日或明如白昼。
柴静说:“事实自有万钧之力。”
可是事实却往往是如此残酷,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行。知道了真相的我们,
可能会备受打击,被迫审问自己的观念。挑战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显得痛苦。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戴上眼镜,以主观臆断代替逻辑,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自己的判断得到了验证,便沿着这条路一直往下走,数次和真实交错,便以为自己肯定是对的。却不知道真实这条曲线有多么复杂,再多的交点也不能证明自己与真实完全重合。真实,只能在探索中发现,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探索。
每每看到电视或网络上的贪腐新闻,总是会长叹一口气,感慨现在的社会
风气,发誓以后不进部队,不当公务员。每次看到新闻联播的场景,就会以为不过是照着台词朗读,完全没有真实性可言,便把新闻联播划入了心中的黑名单。这对我来说是最省力最舒服的判断方式。因为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并且大多数我认同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好像自己已经看透了一切丑恶嘴脸,与自己想法相悖的都是伪装——管他真实不真实,没人知道真实是什么。
柴静说:“真实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所有人都会犯主观臆断的毛病,包括记者。普通人不能主导针对事件的舆
论,可是记者可以。很多时候,记者想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可这往
往是错的,因为他所呈现的是自己世界中最真实的一面,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都是一样的。纵然事实可能会打破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可记者的作用就是把这个事实揭露出来,不能带任何主观情感。
柴静说:“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
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
主观臆想可能是“好”的,因为它带有世界上的美好情感:对于弱者的同
情、怜悯,对于强横专制的批判,对于残忍暴力的控诉。可是事实不论好坏,只有是或者不是。没错,主观臆断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可是事实不允许有错。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揭露事实,是非对错判断留给观众。在公众一边倒要判药家鑫死刑的时候若没有记者,有谁能知道他的内心折磨和他父母的痛苦?当所有人指责家庭暴力时若没有记者,有谁能了解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真实就是真实,无数的复杂因子在推动着真实发展,因而他没有任何规律,
更不会只取悦某些特定的人。我们常常说真实冷酷、无奈、令人难以置信,正因为它是如此的独立,不与主观意识挂一点钩。在真实面前,一切的泪水、愤怒、同情、怜悯、亲情、友情、爱情无论多美好多感人都是虚伪,无论好坏对错,只有真实岿然不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探寻,不断疑问,不断否定,不断重建。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不论怎样,它就是真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