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图P1.8 所示电路中,设ui=1.5sinωt(V),二极管具有理想特性,试分别画出开 关S 处于A、B、C 时,输出电压uo 的波形。
2.1 图P2.1 所示电路中的三极管为硅管,试判断其工作状态。
解:(a)UBE=0.7-0V=0.7V,UBC=0.7V-3V<0,故该NPN 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 偏,工作在放大状态。
(b)UBE=2V-3V<0,UBC=2V-5V<0,故该NPN 管发射结与集电结均反偏,工作在 截止状态。
(c)UBE=3V-2.3V=0.7V,UBC=3V-2.6=0.4V,故该NPN 管发射结与集电结均正偏, 工作在饱和状态。
(d)UBE=-2.7V-(-2V)=-0.7V,UBC=-2.7-(-5V)>0,故该PNP 管发射结正 偏,集电结反偏,工作在放大状态。
(e)UBE=-3.7V-(-5V)>0,UBC=-3.7V-(-3V)=-0.7V, 故该PNP 管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工作在倒置状态。
2.3 对图P2.3 所示各三极管,试判别其三个电极,并说明它是NPN 管还是PNP 管,估算β值。
解:(a)因为iB (b)①、②、③脚分别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由电流流向知是PNP 管 2.7 图P2.7 所示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电容对交流信号的容抗近似为零,us=sinωt(mV),三极管参数为β=80,UBE(ON)=0.7V,rbb′=200Ω,试分析:(1)计算静态工作点参数IBQ、ICQ、UCEQ;(2)画出交流通路和小信号等效电路;(3)求uBE、iB、iC、uCE。 解:(1)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和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P2.7(a)、(b)所示 (3)动态分析,求交流量ube、ib、ic、uc 由于IEQ≈1.92mA,故可求得 2.11 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P2.11 所示,试指出各场效应管的类型并画出电路符号;对于耗尽型管求出UGS(off)、IDSS;对于增强型管求出UGS(th)。 解:(a)由于uGS 可为正、负、零、故为耗尽型MOS 管;由于uGS(off)=-8<0,故为N 沟道耗尽型MOS 管,其电路符号如图解P2.11(a)所示。由图P2.11(a)可得IDSS=4mA。 (b)由于uGS≤0,故为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电路符号如图解P2.11(b)所示。由图P2.11(b)可得UGS(off)=-5V,IDSS=5mA。 (c)由于uGS 可为正、负、零,且UGS(off)=2V,故为耗尽型PMOS 管,电路符号如图解P2.11(c)所示。由图P2.11(c)可得UGS(off)=2V,IDSS=2mA. (d)由于uGS>0,故为增强型NMOS 管,电路符号如图解P2.11(d)所示,由图P2.11(c)可得UGS(th)=1V。 2.12 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P2.12 所示,试指出各场效应管的类型并画出电路 符号;对于耗尽型管求出UGS(off)、IDSS;对于增强型管求出UGS(th)。 解: (a)由于uGS 可为正、负、零,UGS(off)=-1.5V,故为耗尽型NMOS 管, 电路符号如图解P2.12(a)所示。由图P2.12(a)可得,uGS=0V 时的漏极饱和电流值为IDSS≈0.8mA. (b)由于uGS>0,故为增强型NMOS 管,电路符号如图解P2.12(b)所示。由图P2.12(b)可得UGS(th)=2V (C)由于UGS≤0,故为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电路符号如图解P2.12(c)所示。由图2.12(c)可得UGS(Off)=-4V,IDSS=4mA (d)由于uGS<0,故为增强型PMOS 管,电路符号如解图P2.12(d)所示。由图2.12(d)可得UGS(th)= -1V。 3.2 放大电路如图P3.2 所示,已知三极管β=100,rbb′=200Ω,UBEQ=0.7V,试(1)计算静态工作点ICQ、UCEQ、IBQ;(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u、Ri、Ro;(3)求源电压增益Aus。 解:(1)求静态工作点 3.4 放大电路如图P3.4 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100,rbb’=200Ω,UBEQ=0.7V,试:(1)求静态工作点ICQ、UCEQ;(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u、Ri、Ro;(3)求源电压增益Aus。 3.10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P3.10 所示,已知β=100,rbb’=200Ω,UBEQ=0.7V。试:(1)估算静态工作点ICQ、UCEQ;(2)求Au=uo/ui和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 解:(1)估算静态工作点由图可得 3.31 电路如图P3.31 所示,UCES≤2V,试回答下列问题: (1)ui=0 时,流过RL 的电流有多大? (2)R1、R2、V3、V4 各起什么作用? (3)为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输入信号ui 的最大振幅为多少?管耗为最大时,求Uim。 解: (1)因电路对称,V1 与V2 的静态电流 相等,所以静态(ui=0)时,流过RL 的 电流等于零。 (2)R1、R2、V3、V4 构成功率管V1、V2 的正向偏压电路,当二极管V3、V4 两端压降合适时,可使V1、V2 管有小的正向偏置电压而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从而可消除交越失真。 (3)为保证输出波形不产生饱和失真,则要求输入信号最大振幅为Uimm≈Uomm=VCC-UCES=12-2=10V管耗最大时,输入电压的振幅为 3.33 电路如图P3.33 所示,为使电路正常工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静态时电容C 上的电压是多大?如果偏离此值,应首先调节RP1 还是RP2? (2)设RP1=R=1.2kΩ,三极管β=50,V1、V2 管的PCM=200mW,若RP2 或二极管断开时是否安全?为什么? (3)调节静态工作电流,主要调节RP1 还是RP2? (4)设管子饱和压降可以略去,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电源供给功率、管耗和效率。 解:(1)静态时电容C 两端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压的1/2,即UC=6V。如果偏离此值,应调节RP1。 (2)当RP2 或二极管断开后,VCC 将通过RP1、R给V1、V2 发射结提供正向偏置,可写出 V1、V2 管所受的集电极功耗为 PC1=PC2=220×6mW=1320mW由于PC1=PC2》PCM(220mW),因此V1、V2 功耗过大损坏。 (3)欲调节V1、V2 管静态工作点电流,则主要应调节RP2。因改变RP2 的大小,将改变加在V1、V2 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正向偏压的大小,从而可调节两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 (4)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直流电源供给功率、管耗及效率因为 4.4 分析图P4.4 所示各电路中的交流反馈(若为多级电路,只要求分析级间反馈):(1)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2)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判断其反馈类型。 解:(a)图(a)中,R4 为反馈元件,引入串联反馈,故反馈信号为uf,可标出uf、净输入电压uid 如图解P4.4(a)所示。设该图中的ui 瞬时极性为正,并用表示,则可得'iu 、uf 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而 若令uo=0,该反馈仍将存在,故为电流反馈。因此,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若令uo=0,该反馈仍将存在,故为电流反馈。因此,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b)图(b)中RS 为反馈元件,引入串联反馈,可标出反馈电压uf、净输入电压uid如图解P4.4(b)所示。设ui 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可得uf 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而uid=ui-uf,故引入的是负反馈。由于uf=uo,反馈取样于输出电压,故为电压反馈。因此,这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c)图(c)中,R7 为级间反馈元件,引入级间串联反馈,可标出uf、uid 如图解P4.4(c)所示。设ui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可得i u'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uo1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uo2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由于 故uf 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而uid = ui −uf' ,故引入的是负反馈。若令uo=0,由图可见反馈仍存在,故为电流反馈。因此,这是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d)图(d)中,由连线NA 引入并联反馈,可标出ii、if、iid 如图解P4.4(d)所示。设ui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可得ii 的瞬时极性为正,uo’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输出电流io 的实际流向如图所示,而if=io,故if 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而iid=ii-if,故引入的是负反馈。由于if=io,反馈信号取样于io,故为电流反馈。因此,这是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e)图(e)中,级间反馈元件为R5,引入并联反馈,可标出ii、if、iid 如图解P4.4 (e)所示。设ui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可得ii、uo1 的瞬时极性均为正,uo的瞬时极性为负,故if 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而iid=ii-if,故引入的是负反馈。令uo=0 时,反馈将消失,故为电压反馈。因此,这是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f)图(f)中,级间反馈元件为R3、RE,引入并联反馈,可标出ii、if、iid 如图解 P4.4(f)所示。设ui 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可得ii 极性为正,uo1 对地极性为负,uo3 对地极性为正,故if 的瞬时极性为负,而iid=ii-if,故引入的是正反馈。 4.7 分析图P4.7 所示各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1)判断反馈类型;(2)写出电压放大倍数 的表达式。 解:(a)图(a)中,R4、R6 构成级间交流反馈网络,引入串联反馈,可标出反馈电压uf 如图解P4.7(a)所示。若令uO=0,这种反馈将会消失,故为电压反馈。由于是深度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有uf≈ui。 (b)图(b)中,R3、R4、A3 电路和R7、R8 共同构成级间反馈网络,引入串联反馈,可标出反馈电压uf 如图解P4.7(b)所示。若令uo=0,则反馈消失,故为电压反馈。由于电路构成深度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故有uf≈ui。 由图解P4.7(b)可得 4.8 分析图P4.8 所示各反馈电路:(1)标出反馈信号和有关点的瞬时极性,判断反馈性质与类型;(2)设其中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为深度负反馈,估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解:(a)图(a)中,R1、R3 构成级间反馈网络,引入串联反馈,可标出反馈信号uf如图解P4.8(a)所示。设ui 的瞬时极性为正, 则得uo1 对地极性为负,uo 的对地极性为正, ,故uf 极性也为正,而uid=ug - u1g2=ui-uf,故uf 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引 入的是负反馈,由于uf 取样于uo,故为电压反馈。由于电路构成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故uf≈ui,Rif→∞,Rof≈0。因此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 输入电阻为 Ri=R1+Rif→∞ 输出电阻为 Ro=Rof≈0 (b)图(b)中,R2 引入了级间反馈,为并联反馈,可标出if、ii、iid 如图解P4.8(b)所示。设ui 的瞬时极性为正,则得ii 的极性为正,uo1 的对地极性为负,uo 的对地极性也为负,故if 的极性为正。由于iid=ii-if,if 削弱了净输入信号,故为负反馈。若令uo=0,则反馈消失,故为电压反馈。由于电路构成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故if≈ii,Rif≈0,Rof ≈0。 由于Rif ≈0,故uA≈0 5.9 已知某放大电路的幅频波特图如图P5.9 所示。试问:(1)该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2)该电路由几级放大电路组成?(3)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和上限频率 为多少?(4)f=1MHz、10 MHz 时附加相移分别为多大 解:(1)由于低频段没有转折频率,所以该放大电路为直接耦合方式。 (2)由于幅频特性高频段有两个转折频率,f1=1MHz、f2=10 MHz。在1~10 MHz 频率之间波特图斜率为-20dB/+倍频,当频率大于10 MHz 后曲线按斜率为-40 dB/+倍频变化,说明有两个三极管的等效结电容影响高频段特性,故该放大电路由两级组成。 (3)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即为低频电压放大倍数,由于20lgusm A =60dB 所以Ausm=1000倍。由于fH2=10fH1,所以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为fH≈fH1=1MHz (4)f1=1MHz 时,附加相移 f1=10MHz 时,附加相移 5.10 已知某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试问该放大电路的中频增益、下限和上限频率各为多大? 解:将给出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变换成标准形式,即 5.11 已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环路增益幅频波特图如图P5.11 所示,试判断该反馈放大电路是否稳定。 6.1 运算电路如图P6.1 所示,试分别求出各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 6.7 反相加法电路如图P6.7(a)所示,输入电压uI1、uI2 的波形如图P6.7(b)所示,试画 出输出电压uo 的波形(注明其电压变化范围)。 6.9 在图P6.9 所示的积分电路中,若R1=10kΩ,CF=1μF,uI=-1V,求uo 从起始值0V达到+10V 所需的积分时间。 解:(1)由图(a)所示的积分电路可得 可见,在uI=-3V 时,uo 线性增大,最大值为10V;在uI=3V 时,uo 线性减小,最小值为-10V。由于uo 值小于集成运放最大输出电压值(15V),故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间为线性积分关系。由于uI 为对称方波,故可作出uo 波形如图解P6.10 所示,为三角波。 (2)由图(b)所示的微分电路可得 6.11 图P6.11 所示电路中,当t=0 时,uC=0,试写出uO 与uI1、uI2 之间的关系式。 解:根据虚地,可得 6.13 由理想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P6.13 所示,试分别求出各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 倍数及下限截止频率。 6.17 有源低通滤波器如图P6.17 所示,已知R=1kΩ、C=0.16μF,试求出各电路的截 止频率,并画出它们的幅频特性波特图。 8.11 迟滞电压比较器如图P8.11 所示,试画出该电路的传输特性;当输入电压为u sin t(V ) I = 4 ω时,试画出输出电压uO 的波形。 8.12 迟滞比较器如图P8.12 所示,试计算门限电压UTH、UTL 和回差电压,画出传输特性;当u 6sin t(V ) I = ω 时,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8.13 迟滞比较器如图P8.13 所示,试分别画出UREF=0V 和UREF=2V 时的传输特 性。 解:当uP 略大于或小于UREF 时,比较器输出电平发生跳变。 当uP>UREF 时,输出为高电平UOH≈6V,则 9.1 图P9.1 所示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已知RL=50Ω,C=2200μF,交流电压有效值U2=20V,f=50HZ,试求输出电压UO(AV),并求通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D(AV)及二极管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URM。 9.2 已知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负载电阻RL=20Ω,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要求输出电压UO(AV)=12V,试求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值U2,并选择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 解:变压器二次电压的有效值为 9.7 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P9.7 所示。已知R1=1kΩ,R2=2kΩ,Rp=1kΩ,RL=100 Ω,UZ=6V,UI=15V,试求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以及输出电压为最小时调整管所承受的功 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