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日益增多。政府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实践过程中,资源投入和消耗较高,PPP融资模式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且涉及面较广,需投入大量资金,风险问题较多且复杂。对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项目风险加强管理。本文简述了PPP模式的含义,浅析了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特点,探究了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PPP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
前言: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潜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开展分析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有效实现对风险的管控。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要求政府部门采取高效有力的管控策略,为项目实施创设良好的应用环境,同时,要求社会资本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类非系统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指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或者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展开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整合双方优势,共享利益并共同承担风险,实现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在PPP模式下,通常由社会资本投资建造项目,并按约定在特许期内对项目进行运营,特许期满后,再向政府全部交还项目资产。政府部门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实践过程中,通常缺乏充足的财政资金,且难以提升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率。而社会资本一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且具有较高的项目运营管理效率。对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对双方
[1]
优势的整合互补,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从广义而言,PPP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共同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和相关服务。从狭义来看,PPP泛指各类融资模式。各类融资模式的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应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和环境因素,对PPP模式进行合理选用,并加强项目风险管理。
1.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特点
PPP模式,是政府部门展开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通过对特许权协议进行签订,实现对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的清晰界定,促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并对政府规划、社会资本具备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监管进行统筹协调,实现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在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部门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能整合双方优势,并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大幅度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如下特点:(1)规模较大,投入资金量巨大。(2)具有较长的运行周期,各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3)涉及诸多参与方,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管理协调的难度较大。(4)风险管理复杂性较强,且难度较大。
1.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
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进行管理,首先应做好风险识别。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如下图1所示,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不可控制风险;还包括技术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环境风险等可控制风险。
图1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示意图
1.
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不可控制风险的管理 1.
对政治风险的防范
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言,政治风险是指各种政治因素引发的风险,例如,项目所在地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项目相关政策和制度发生变动、决策审批延误等。投资者在开展项目前,应考察政治风险,若项目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应选择回避,尽量不参与项目。
1.
对市场风险的防范
在项目初期,要加强可行性研究。还可通过如下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防范:一,与政府部门签订长期购买协议,据此保障项目最低收入对项目建设和融资成本的弥补。例如,对城市收费道路进行建设,通常要求政府对最小交通量作出保证。二,对产品和相关服务定价策略进行科学确定。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产品和相关服务进行定价,通常采取公式定价、固定定价以及项目耗费的实际成本与固定投资收益相加的定价方法。
1.
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2]
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通胀风险进行防范,二是对利率风险进行防范。前者主要通过长期承购合同,作出相关规定,明确项目公司可将当地通胀指数作为依据,对项目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具体价格进行调整,据此实现对物价上涨的有效应对。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介入项目,项目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相对清晰,项目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形成较为准确的预测。项目公司可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期权、利率掉期等工具,转换浮动利率为固定利率,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降低。
1.
对不可抗力风险的防范
对不可抗力风险进行防范,主要采取预防手段。在项目开展前,即加强可行性研究,并考察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判断其与震源的距离,判断周边河道是否畅通等。对项目建设进行投保,向保险公司等第三方转移不可抗力风险。
1.
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控制风险的管理 1.
对技术风险的防范
对技术风险进行防范,应对项目建设加强技术论证,重点考察如下内容:一,项目建设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相关工艺,项目建设与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是否相符;二,项目建设对技术设备的引进与项目所在地国情是否相符;三,是否对技术设备存在重复引进;四,是否高效利用资源,资源利用与国家相关的能源政策是否相符。
1.
对建设风险的防范
建设风险包含诸多内容。项目公司应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在特许权协议中对土地拆迁费用和补偿费用进行明确规定;项目公司应加强施工进度管理,避免工期延误,确保按期完工;项目公司应狠抓施工质量,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
[3]
体系,并为工程质量购买保险;项目公司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施工安全教育,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等。
1.
对运营风险的防范
对运营风险进行防范,应对运营管理商进行合理选择,并签订有利的经管合同;应签订长期的能源、材料供应合同,降低供应风险;应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确保政府部门保障后勤。
1.
对环境风险的防范
对环境风险进行防范,应在项目设计之初,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基于环保立法变化做好环保评估,在合约中,对项目参建各方应实施的环保措施进行明确。另外,应对环保风险进行投保,将环保风险转移至第三方。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能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双方的优势,并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大幅度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在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要清晰了解各类不可控制风险与可控制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实现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尹春来.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20(14):89-90.
[2]宋莹琪. 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0.
[4]
[3]杨弘.浅谈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商讯,2020(05):78-79.
[4]刘良培. 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研究[D].广西大学,2018. 作者简介:张子娇(1994-),女,回族,籍贯:陕西安康人,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单位邮编:
710024,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