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感性负载对脉冲及移相范围的要求。
(3)了解KC05晶闸管移相触发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晶闸管或两个反向并联晶闸管电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具有锯齿波线性好、移
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易于集中控制、有失交保护、输出电流大等优点。
单相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主电路由两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组成,
本实验采用KCO5晶闸管集成移相触发器。该触发器适用于双向
如图3-1所示。
图中电阻R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接法,晶闸管则利用DJK02上的反桥元件,交流电压、电流表由DJK01控制屏上得到,电抗器L d从DJK02上得到,用700mH。
图 3-1 单相交流调压主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
(1)KC05集成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3)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交流调压的内容,掌握交流调 压的工作原理。
(2)学习本教材中有关单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的内容,了解KCO5晶闸管触发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的应用。
六、思考题
(1)交流调压在带电感性负载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何解决?
(2)交流调压有哪些控制方式? 有哪些应用场合?
七、实验方法
(l)KCO5集成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调试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1”~“5”端及脉冲输出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1,观察锯齿波斜率是否变化,调节RP2,观察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如何变化,移相能否达到170°,记录上述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点电压波形。
(2)单相交流调压带电阻性负载
将DJKO2面板上的两个晶闸管反向并联而构成交流调压器,将触发器的输出脉冲端“G1”、“K1”、“G2”和“K2”分别接至主电路相应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接上电阻性负载,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的波形。调节“单相调压触发电路”上的电位器RP2,观察在不同α角时各点波形的变化,并记录α=60°、60°、90°、120°时的波形。
(3)单相交流调压接电阻电感性负载
①在进行电阻电感性负载实验时,需要调节负载阻抗角的大小,因此应该知道电抗器的内阻和电感量。常采用直流伏安法来测量内阻,如图3-2所示。电抗器的内阻为
R L =U L /I (3-1)
电抗器的电感量可采用交流伏安法测量,如图3-3所示。由于电流大时,对电抗器的电感量影响较大,采用自耦调压器调压,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从而可得到交流阻抗。
I
U L Z L = (3-2) 电抗器的电感为 (3-3) 这样,即可求得负载阻抗角 在实验中,欲改变阻抗角,只需改变滑线变阻器R 的电阻值即可。
图3-2用直流伏安法测电抗器内阻 图3-3用交流伏安法测定电感量
②切断电源,将L 与R 串联,改接为电阻电感性负载。按下“启动”
按钮,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负载电压U 1和负载电流I 1的波形。调节R 的数值,使阻抗角为一定值,观察在不同α角时波形的变化情况, 记录α>φ、α= φ、α<φ三种情况下负载两端的电压U 1和流过负载的电流I 1波形。
八、实验报告
(1)整理、画出实验中所记录的各类波形。 f R Z L L L π22 2-=L d R R L +=ω?arct an
(2)分析电阻电感性负载时,α角与φ角相应关系的变化对调压器工作的影响。
(3)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九、注意事项
(1) 可参考实验六的注意事项 (1)、(2)
(2)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DJKO2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所用晶闸管对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并将U lf及U lr悬空,避免误触发。
(3)可以用DJK02-1上的触发电路来触发晶闸管。
(4)由于“G”、“K“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触发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G”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或者也可用约100Ω左右阻值的电阻接到“G”、“K”两端,来模拟晶闸管门极与阴极的阻值),否则,无法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