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刘宗绪反对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下列认识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得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B.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保留了君主,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影响巨大
解析:题干所述刘宗绪先生的观点是对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积极作用的肯定。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2·临沂模拟)自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 )
A.开明专制 C.责任内阁
B.三权分立 D.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题干材料描述的是英国首相、内阁与国会的关系,这反映了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答案:C
3.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行为与国家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这种体制下,英王不能左右政府的行为,故A错误;英国议会是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故C错误;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对外代表英国,故D错误。英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答案:B
4.(2012·合肥模拟)美国史学界权威小阿瑟·施莱辛格教授在《自1776年以来美国与世界的碰撞》一书中把美国历史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评为“失败”。把尼克松评价为“接近
伟大/失败”。把克林顿评为“平庸”。其中因为这三位总统都曾被众议院提出弹劾,这主要体现了( )
A.法律至上的原则 C.两党政治的残酷
B.分权制衡的原则 D.联邦制的优越性
解析:美国历史上总统被弹劾主要是因为违背宪法,材料仅是众议院对总统的弹劾,没有表现出总统对众议院的制约,体现不出分权制衡,也体现不出C项和D项内容,故选A项。
答案:A
5.(2012·济南模拟)学者白雪峰认为,美国联邦宪法长寿的秘诀在于“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平衡”。“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各州,后有联邦,宪法就不得不尊重各州已有的权力。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货币发行权等)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如外交、铸币等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这段材料所说的是( )
A.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制衡 B.地方(州)和中央(联邦)的制衡 C.联邦内各地区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制衡 D.联邦内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平衡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可知答案为B。
答案:B
6.(2012·广州模拟)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因美国革命的成功而受到鼓舞,他告诉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以前,请始终朝美国看。”爱尔兰人可以看到美国( )
①实行三权分立政体 ②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总统由国会两党联合选出 ④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美国总统由选举人间接选出,法国总统由国会两党联合选出,故③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D
7.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对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解析:美国的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A不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排除B;英国早在美国之前就确立了代议制,C不正确;D反映了该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正是它局限性的表现。
答案:D
8.以下是某位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某国部分宪法条文,其最有可能来自( )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 有权解散众议院。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由“共和国总统”可排除A、D两项,因为英德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总统的产生方式和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可进一步排除B,因为美国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
答案:C
9.(2012·乌鲁木齐模拟)“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它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不断对外扩张 C.强化中央集权
B.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虽然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共和派对君主立宪派仅以一票获胜,但是通过1875年宪法明确规定法国实行共和制,而且1875年宪法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这样就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0.(2011·杭州月考)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
A.总统
B.参议院 D.最高法院
C.众议院
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1875年宪法相关知识点。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结合本题可知法国具有
缔结条约权的是总统。
答案:A
11.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国家元首都拥有比较大的权力,但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
①前者可以无条件任命内阁首脑,后者须经参议院同意方可任命内阁 ②前者任期终身,后者任期七年 ③前者几乎不受任何制约,后者受到议会的制约 ④前者拥有的绝对权力大于后者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德意志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任期终身,在帝国内拥有绝对的权力,其中包括任命内阁首脑。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任期七年,必须经参议院同意才可以任命内阁,权力受到很大的制约,其绝对权力要小于德国皇帝。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全部符合史实。答案为D。
答案:D
12.(2012·聊城模拟)下列图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史实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推论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岳阳模拟)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占据某些重要职位,雅典人设计出一种看似荒谬、实则十分有效的方法„„雅典人认为,那些财大气粗、名声显赫的公民与那些不名一文、默默无闻的公民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
材料2: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
材料3:在美国的政治选举活动中,拥有政党支持成为选举获胜的重要条件。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很难战胜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作后盾的对手,在各种选举中,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进行。
(1)材料1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哪一民主方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8分)
(2)据材料2指出英国在选举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3)材料3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解析:本题从选举制入手,考查古今选举制度的变化。第(1)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可知是抽签选举制;“评价”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第(2)问“变化”从材料中不难看出“财产限制、妇女参政、工业资产阶级权力增大”等信息。“趋势”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结。第(3)问“现象”从材料中归结;“影响”应该从两党的阶级属性的角度分析其积极方面。
答案:(1)方式:抽签选举。评价: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变化:财产和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趋势: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3)现象:两党操纵政治选举。影响:维护了共和政体。 14.(2012·无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英国国歌《天佑女王》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其大意是:“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愿上帝恩泽长,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材料2: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统治末年,普鲁士岁入700万塔勒(货币单位),其中的600万塔勒被他用在了军队上。„„他终生坚信这样的信条:“朕乃国王,故可为所欲为。”„„普鲁士是他的私人财产,要按照他的意旨来管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3:
英国:维多利亚18岁成为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当
中,首相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了首相职务。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英国国歌为什么还要如此称颂女王?(6分)
(2)结合材料2指出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普鲁士有何特点。(6分)
(3)结合材料3分析当时俾斯麦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说明同样作为立宪君主,祖孙二人的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8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第(1)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女王的象征性作用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从军国主义、专制主义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概括出俾斯麦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并从英、德两国君主、议会拥有的不同权力说明其差别。
答案:(1)虽然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英国国王仍然是英国的国家象征,代表的是整个英国;英国当时正以女王的名义大肆进行殖民扩张。
(2)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军队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3)俾斯麦是政府首脑,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君主实际拥有的权力不同,议会与君主的关系也不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