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体会诸子言论以及文章的妙处,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先秦诸子的学习和语文必修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维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三课,学习选文,应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自主学习】 疏通1-5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5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明确: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合作探究】
探究研讨选文1-5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问题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明确: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问题2----翻译并评析选文1
明确:【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评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问题3----翻译并评析选文2
明确:【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评析】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问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明确: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问题5----翻译并评析选文3
明确:【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问题6----翻译并评析选文4
明确:【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评析】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问题7----翻译并评析选文5
明确:【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评析】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总结归纳】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堂检测】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1 【对接高考】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2 【拓展延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明确: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
问题5----翻译并评析选文3
明确:【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问题6----翻译并评析选文4
明确:【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评析】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问题7----翻译并评析选文5
明确:【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评析】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总结归纳】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堂检测】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1 【对接高考】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2 【拓展延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明确: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体会诸子言论以及文章的妙处,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先秦诸子的学习和语文必修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维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三课,学习选文,应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今天我们继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诵读并疏通6-12则语录 【合作探究】
探究研讨选文6-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问题1----翻译并评析选文1
明确:【评析】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境界是自己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问题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明确: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问题3----翻译并评析选文7
明确:【评析】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问题4----翻译并评析选文8
明确:【评析】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5----翻译并评析选文9
明确:【评析】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问题6----翻译并评析选文10
明确:【评析】对一个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问题7----翻译并评析选文11
明确:【评析】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问题8----翻译并评析选文12
明确:【评析】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问题9----归纳总结本课写作特色
明确:1.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闪耀哲理光辉。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语言简洁有力、内蕴深刻,以松柏的最后凋落来说明人应该持之以恒的完善自身的修养和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垂范后世,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百
姓。
2.运用比喻,语言形象,说理深刻。
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的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认真分析其中所深蕴的内涵,进而推而广之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结归纳】
中华民族以“诚信”著称于世,而其最早的源头就是孔子,孔子以身作范,告诫他的弟子及后人,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完善个人的修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时至今日,时代和社会都已经历万千变化,但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已距离圣人的教诲越来越远,如何找寻昔日的谆谆教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圣贤已矣,我辈当自勉。 【课堂检测】
问题1---练习册第10页1、2题 【对接高考】
问题1----练习册第10页3、4题 【拓展延伸】
问题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明确: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有效运作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