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本标段工程现浇结构的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主要为:柱、梁、板、楼梯等。 一、 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⑴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⑵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⑶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⑷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破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⑸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作业条件:
⑴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⑵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⑶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⑷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⑸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⑹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⑺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⑻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⑼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二、 施工程序和梁.柱.板的施工方法
(一). 绑柱子钢筋: 1.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 →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 画箍筋间距线 → 绑箍筋
①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②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表采用。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
序号 1 2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Ⅰ级钢筋 Ⅱ级钢筋 Ⅲ级钢筋 C20 31d 39d 46d C25 27d 34d 40d C30 24d 30d 36d 注:
a 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b 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C 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③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④柱箍筋绑扎
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d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e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f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二). 梁钢筋绑扎: 1 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 → 放主梁次梁箍筋 → 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 → 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 → 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 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盘间距 →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 → 在横杆上面放箍筋 → 穿主梁下层纵筋 → 穿次梁下层钢筋 → 穿主梁上层钢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穿次梁上层纵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2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
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5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9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Ø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Ø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三). 板钢筋绑扎: 1.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 → 模板上画线 → 绑板下受力筋 → 绑负弯短钢筋 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5.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四). 楼梯钢筋绑扎: 1. 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 → 绑主筋 → 绑分布筋 → 绑踏步筋 2.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三、 钢筋制作绑扎的施工质量要求
(一). 保证项目:
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3.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 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二). 基本项目:
1.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 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 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4. 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四、 钢筋在施工中的成品保护
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五、 钢筋施工中应注意的特殊工艺质量问题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7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10.钢筋接长方法:
大于或等于Φ16墙、柱竖向钢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小于Φ16的墙、柱竖向钢筋采用绑扎焊接长。楼板受力通长钢筋采用搭接接长。 大于或等于Φ16的梁受力钢筋均采用水平窄间隙焊接长,小于Φ16的梁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长。 11.钢筋接头位置
梁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45d。 墙、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处错开45d接头。
楼板受力通长钢筋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
楼面施工缝处钢筋处理;一般楼面不留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加设置施工插铁,数量为主钢筋面积的30%,长度取3.0m, 两端各伸入缝内1.5m。板插铁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铁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 下受力钢筋位置。
六、 竖向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
1. 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如下:
焊前准备(试焊、检验合格、调整焊接参数)→钢筋扶正对位→夹钳紧夹钢筋→安放焊条芯或铅丝圈→填石棉垫→填石棉垫→焊剂入盒→通电引弧电渣过程→断电顶压→拆夹钳→拆焊剂盒→去渣壳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 2. 电渣压力焊接头
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本工程以每一楼层(标准层)或施工段中300 个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按一批执行。
⑴ 电渣压力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满足如下要求: 四周焊包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 钢筋与电焊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⑵ 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为3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能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底低于规定值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后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则该批接头不合格。 七、 水平搭接电弧焊接工艺
焊接时,钢筋应置于钢模上,并应留出一定间隙,用设计规定的焊条连续焊接,熔化钢筋端面和使熔敷金属填充间隙形成接头,其焊接工艺要求如下: 钢筋端面应平整
选用低氢型碱性焊条,其型号满足:对Ⅰ、Ⅱ、 Ⅲ级钢筋之间
焊接选E43型,对Ⅱ级钢筋之间焊接选E50型,不能交错使用。 端面间隙和焊接参数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P19表4.4.7选用。
从焊缝根部引弧后应连接进行焊接,左右来回运弧,在钢筋端面处电弧应少许停留,并使熔合。
焊至端面间隙的4/5高度后,焊缝应逐渐扩宽,当熔池过大时,应改连续焊为断续焊,避免过热。
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且应平稳过渡至钢筋表面。
水平窄间隙焊接头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后,如有 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1个试件断于焊缝,或有2个试件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当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1个试件断于焊缝或有3个试件呈脆性断裂时,该批接头则为不合格品。
如果3个接头试件均断于焊缝之处(熔合区或热影响区),并至少有2个试件呈延性断裂,该批接头则为合格品。 八、 钢筋制作和绑扎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预见性的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认真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
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
梁、柱节头的钢筋均很密,核心箍不允许遗漏,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下执行:
构件名称 保护层厚度(mm) 板 15 梁 25 柱 30 基础 40 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
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管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Φ10钢筋马凳(见下图所示),间距纵横1.0m; 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置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
400
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除按设计加梁吊筋外,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一)、钢筋的加工及绑扎焊接
钢筋加工一律采用手工完成。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分部位进行
200
200
挂牌堆码。钢筋调直采用卷扬机冷拉,控制率控制在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级钢筋不宜大于1%。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到规定长度或控制应力后,应稍停然后再放松。
钢筋绑扎前在相应模板上对照施工图和放样记录标明该处钢筋的规格、数量,以保证不漏绑或错绑钢筋。柱、梁、板、剪力墙钢筋接长主要采用绑扎或焊接。 本工程现浇钢筋均在现场制成型。
a. 本工程钢筋制作采用连续配料法,同时满足施工规范错开接头的要求,钢筋水平接长采用内光对焊,≥Φ16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加力焊,〈Φ16钢筋采用绑扎接长。
b. 对进场钢筋严格把质量关,每批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并按规定抽样,进行力学特征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 钢筋在储运堆放时,必须保留标牌,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进场的每批钢筋,钢筋工长、实验员必须在统计台帐注明该批钢筋所用楼层的部位,确保工程质量。
d. 施工前要认真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结合规范放制钢筋大样,钢筋制作必须按规格、数量、形状进行,制作工艺和质量必须满足《钢筋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制作好的成型钢筋要分规格部位进行挂牌堆放。对焊钢筋必须在抽样实验报告上注明使用部位,操作人员名单。
e. 钢筋绑扎规格、形状、数量、尺寸、位置、搭接锚固长度、接头设置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
绑扎好后,通过自检、互检、专业检后会同质监部门检查办理隐蔽,验收记录后方能浇筑,浇筑砼前搁置好保护层垫块。 f. 梁上部主筋搭接于跨中,下部主筋的搭接于支座。 g. 钢筋的绑扎顺序为墙、柱、梁板、各部位的保护层采用与砼强度等级相同的砼预制垫块按600-1000mm的间距绑扎于钢筋上。楼板的双层钢筋采用T形Φ10的撑脚,间距800mm。 h. 为防止在砼浇筑时,施工人员对楼板钢筋的踩踏,必须搭设专用活动跑道,随工作面移动,同时还必须设专人负责钢筋保修。 i. 对构造柱,砌筑前先调整竖筋、绑扎钢筋骨架,砌筑时加支撑,封闭构造柱模板前彻底清理柱根杂物,并调整钢筋位置;浇筑圈梁砼以前,再次校正伸向上层的竖筋位置。进深梁梁端的构造柱筋绕梁套箍,在安装进深梁后,按图绑扎。
j. 空心板的板端锚固筋安装前应先板起,楼板安装就位校正后,将锚固钢筋复位成叉形,缝内加Φ6.5锚固筋。 k. 钢筋制作和绑扎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实际施工难度及设计不足是工程施工中在所难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预见性,需核定的问题及时与设计、甲方联系核定。 ②制作的成品钢筋应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及抽查。 ③梁柱筋必须按设计要求绑扎,不得遗漏以确保抗震之需。 ④梁与柱、同断面宽度时,原则上保证梁筋穿入柱筋内侧锚固。 ⑤板面负筋待安装配管预埋后再绑扎,绑扎时应加Φ10~Φ12的板凳撑铁,间距@1000,严禁踩踏,以保证负筋有效高度。
⑥钢筋锚固长度按设计或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二)、控制钢筋位移的措施
柱筋:柱筋出楼板面时,楼板砼浇注前加三道柱箍用双扎丝绑牢, 以控制柱筋位移。 (三)、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按设计要求各部位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不等,应分别采用有垫层的基础,底板35,柱梁25,分别采用预制砂浆垫块来保护层厚度,砂浆垫块按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在现场提前二十天制作,砂浆垫块尺寸为50×50保护层厚度,制作前预埋20号铁丝,模板安装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