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毕业考试——针灸技能试题答案
1、请说出合谷、天枢、足三里的定位及主治。
⑴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示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病证。
⑵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⑶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请演示曲池、三阴交的定位及操作方法。
⑴曲池
1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操作】:直刺0.5~1寸。
⑵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3、请叙述下关及听宫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下关
【操作】:直刺0.5~1寸。
【注意事项】: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⑵听宫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
【注意事项】: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4、请说出风池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
2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
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5、请说出太冲穴的定位,内关、外关穴的定位及主治。
⑴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痫、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耳鸣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妇科经带病症;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症;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⑵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病、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3
⑶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6、请说出委中、太溪、照海的定位及主治。
⑴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⑵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⑶照海
4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7、请阐述神阙及水沟穴的主治病证。
⑴神阙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证;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⑵水沟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症、癫狂痫、急慢性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挫腰痛。
、齿痛、牙关紧闭
8、请说出阳陵泉及丰隆的定位及主治。
⑴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5
⑵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9、请叙述隔俞及肾俞的定位及主治。
⑴隔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⑵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10、请叙述并演示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的方法。
⑴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
6
前、示指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示指向前者为泻法。
⑵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者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11、请叙述并演示隔姜灸的方法。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厚㎝约0.2~0.3㎝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状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疱为度。
12、请叙述并演示温和灸的方法。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13、请叙述并演示雀啄灸的方法。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14、针灸时若患者出现晕针,应如何处理?
⑴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1分)
7
⑵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3分)
⑶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3分)
⑷若仍人事不省,呼吸细微,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3分)
15、请回答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
⑴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⑶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O,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16、请回答针灸治疗急性哮喘的治法、主穴,并演示其操作方法。
⑴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⑶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8
17、请回答针灸治疗实证痛经的治法、主穴、配穴,并演示其操作方法。
⑴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人脉穴为主。
⑵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⑶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海;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⑷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18、请回答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治法、主穴、配穴,并演示其操作方法。
⑴治法: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⑵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
⑶配穴: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
⑷操作:毫针泻法。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每次留针1~2小时。
19、请说出并演示走罐法的操作及适用范围。
走罐法,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
9
丰富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20、请演示闪火法拔罐的操作。(10分)
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2分)
⑵准备好相应物品,如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2分)
⑶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用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罐的部位。(4分)
⑷使其吸住皮肤10~15分钟。(2分)
21、请演示投火法拔罐的操作。(10分)
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2分)
⑵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如纸片、棉花、火柴、玻璃罐等。(2分)
⑶将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吸附在皮肤上。(4分)
⑷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侧面横拔。(2分)
22、请演示夹持进针法的操作。(10分)
⑴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指、示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
10
置。(4分)
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4分)
⑶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由考官提问)。(2分)
23、请演示舒张进针法的操作。(10分)
⑴用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4分)
⑵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的之间刺入。(4分)
⑶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由考官提问)。(2分)
24、请演示提捏进针法的操作。(10分)
⑴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4分)
⑵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4分)
⑶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由考官提问)。(2分)
25、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10分)
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3分)
11
⑵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4分)
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医者可将中、示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3分)
26、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10分)
⑴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的距离不固定。(4分)
⑵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3分)
⑶灸至皮肤潮红为度。(3分)
27、请回答对弯针的处理。(10分)
⑴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2分)
⑵如骨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2分)
⑶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2分)
⑷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2分)
⑸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2分)
12
28、请回答对滞针的处理。(10分)
⑴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稍延长留针时间(1分);②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2分)③在滞针腧穴附近再刺一针。(2分)
⑵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5分)
29、请回答针灸出现血肿的处理。(10分)
⑴若微量的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3分)
⑵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5分)
⑶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2分)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