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效果探析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效果探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索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对21例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患者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的21例患者中,有13例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确诊为宫角妊娠,占61.91%,均在宫腔镜下成功实施吸宫术;8例确诊为间质部妊娠,占38.09%,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中有生育要求的12例患者中8例已妊娠并足月分娩。结论对宫角妊娠患者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临床治疗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

标签:宫角妊娠;宫腔镜;腹腔镜;诊疗

子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近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的子宫角部的腔内,该病发病率较低,据国内外报道,宫角妊娠的发病率仅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7%[1,2],但由于种植部位血液供应丰富,一旦出现破裂,将导致腹腔内大出血而迅速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文献报道其病死率高达2.0%~2.5%。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临床治疗为开腹行子宫角切除术,对患者身心伤害较大,当前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宫腔镜以及腹腔镜由于其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宫角妊娠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对21例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患者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9.6岁;孕次1~7次,其中首次妊娠3例,2~3次妊娠11例,4~5次妊娠4例,6~7次妊娠3例,平均孕次3.1次;既往剖宫产史7例,人工流产史11例,未育12例,未避孕10例,工具避孕3例(其中宫内节育环2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最长72 d,最短46 d,平均(48.6±6.2) d;其中11例伴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例伴有下腹部胀痛,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1.2辅助检查21例患者全部行B超检查,其中11例提示子宫非对称性增大,宫角部位可见孕囊或不稳定回声团,孕囊及子宫内膜线周围可见完整肌层包绕;6例提示存在子宫附件包块或者可及宫旁回声;3例提示子宫底部存在混合性病变;1例子宫未见异常。

1.3方法

1.3.1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进行常规外阴阴道及腹部消毒、铺无菌洞巾、留置导尿管。取患者脐轮上方及左下腹三个穿刺位置,先置入腹腔镜进行盆腔及腹腔的探查,以检查患者子宫位置、大小、宫角以及附件是否存在

孕囊或者包块,宫腔镜选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膨宫液,膨宫压设定在13.3 kPa,对宫腔进行连续冲洗与灌注,待膨宫完成及视野良好的情况下,先进行宫腔的整体检查,以了解宫腔的形态,随后对宫腔内的孕囊进行局部观察,仔细辨别位置、形态,再次进行宫角妊娠确认。宫角妊娠确认后,在腹腔镜视野下用6号吸引管对孕囊进行吸取,再次进行宫腔镜复查,以确保无组织残留并且宫腔平整,手术完成;如吸取后存在组织残留,可在腹腔镜视野下行宫腔镜定位抓刮,治疗结束后对于宫角外肌层较薄者可在腹腔镜视野下选用可吸收线对该处肌层以及浆膜层进行“8”字加固缝合。确诊为间质部妊娠者,先用1∶10比例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在病灶周围进行注射,再于腹腔镜下选用超声刀进行病灶切除,最后以1号肠线对创口进行间断缝合。

1.3.2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手术时间过长、创面较大的患者,术中可予以呋塞米10~20 mg静脉注射,以避免出现水中毒,并全程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对于存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性的患者,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时应相对降低膨宫压,以避免引发病灶破裂或者将滋养细胞压迫入血管。对于在外院行反复宫腔操作的患者,宫角部位可存在粘连带,因此术中应注意两侧宫角部位的观察,对存在粘连情况者可在术中予以分离。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血β-hCG下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的21例患者中,有13例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确诊为宫角妊娠,占61.91%,均在宫腔镜下成功实施吸宫术,未发生子宫穿孔;8例确诊为间质部妊娠,占38.09%,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β-hCG下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见表1。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有生育要求的12例患者中8例已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刚解除避孕,3例尚在避孕期间。

3讨论

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既往病史以及妇科检查、B超和腹腔镜等手段,其中B超在宫角妊娠的诊断中最为常用,但由于宫角妊娠早期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表现,目前据临床报道,其宫角妊娠的诊断正确率较低,仅为58%,而通过宫腔镜医生可对患者宫腔形态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确定胚胎及其附属物的大小、形态、性质、宫角扩张度及其与子宫壁的粘连程度,从而为宫角妊娠的确诊提供了更为明确、可靠的诊断依据[3]。当前临床对于子宫角妊娠的诊断主要根据Jansen等的诊断标准,包括:腹痛,子宫非对称性增大,甚则流产或阴道分娩;直视下可见子宫角一侧扩大并且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胎盘于子宫角部滞留。符合上述标准中的一项即可考虑宫角妊娠的可能。本次研究显示,经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的21例患者中,有13例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确诊为宫

角妊娠,占61.91%,可见相比于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具有更高的确诊率。

传统宫角妊娠的临床治疗多为开腹行子宫角切除术,这种方式不仅对患者身心伤害较大,而且可能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利用宫腔镜医生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定位刮宫,大大减少宫腔内非治疗需要的反复操作[4,5],此优点对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青年患者尤为重要。宫腹腔镜联合进行手术治疗,可在密切监测手术过程以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同时,有效地对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进行鉴别,对于诊断为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则需要通过开腹进行宫角切除以及子宫修补术进行治疗[6]。

综上所述,对宫角妊娠患者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临床治疗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谭欣,彭芝兰.孕早中期宫角妊娠57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6:362-364.

[2]刘凤荣,方建华,程幸.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34-135.

[3]Tarim E,Ulusan S,Kilicdag E.Angular pregnancy.J Obstet Gyaecol Res,2004,30(5):377-379.

[4]Chen HY.Roport 1 case of cervical pregnancy b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 hysteroscopy.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4,10(8):112.

[5]陈云琴,林亚.宫腔镜对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治价值.中国内镜杂志,2005,1(6):569-571.

[6]陈萍,林俊,徐开红.宫腔镜治疗未破裂宫角妊娠5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63-64.

(本文编辑:郎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