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2010年7月第17卷第21期 不同治疗方法在d,JL支原体感染疾病中的效果比较 黄丽霞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儿科,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治疗,探讨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途径。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 为3组,每组各3O例,分别为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3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不 良反应、康复出院时间。结果:3组治疗均有较高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是红霉素组发热控制时间比其他两组短, 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比红霉素组短,不良反应红霉素组高于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联 合用药组康复时间最短。结论:3种方法治疗A,JL支原体感染均有效,但从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和时间方面考虑,联 合用药更为经济、安全。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感染;红霉素;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c)一024—02 Different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e圩ects 日UANG Lixi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Xiangxi,Hunan Province,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By comparing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infectio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with few complications.Methods: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3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erythromycin group,azithromycin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compared three groups of treatment efifciency,treatment time, treatment,side effects,rehabilitation discharge.Results:The 3 groups were higher effective treatment,no significant dⅡ-rlference, but erythromycin fever control group shorter time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while the pulmonary signs disappeared time azithromycin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 than in the erythromycin group of shoa,adverse reactions were higher than cry— 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combination group,the combination group shortest recovery time.Conclusion:The 3 methods ar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infection,but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eatment cost and time considera— tions,combination therapy is more economical and safe. 【Key words】Mycoplasma infection;Erythromycin;Azithromycin &JL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未完善,抵抗力比较弱,发病率 表1 3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 比较高.其中支原体感染从多数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其已成 为儿科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有递增趋势 。此病在早期因 与一般肺炎十分相似,因此,分辨、确诊难度大,如能早期对症 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传统的治疗一般选择红霉素,但 临床不良反应多见,患儿难以承受。如何能在兼备疗效的同时 组间基本资料比较,P>0.05 减少并发症、降低病痛,成为儿科临床医师的重任。本院为探 索最佳的治疗方案,采取3种治疗方法对比治疗,通过观察对 性。 比,最终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_3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红霉素组:红霉素剂量标准为20~30 mg/(kg・d)溶于5% 1.1一般资料 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浓度不能超过0.1%,每日1次,疗 本组共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红霉素组、阿奇霉素 程为7~14 d,症状缓解后改口服,剂量为50 mg/(kg・d),分3 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0例。3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见表1。 次口服,总疗程为2~3周。 1.2诊断标准 阿奇霉素组:阿奇霉素剂量标准为10 mg/(kg・d)溶于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症状,通过摄胸X线片,符合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浓度不能超过n1%,每日1次,疗程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31肺炎诊断标准,肺部听诊部分 为 d,后停药4 d,症状缓解后改口服,剂量为10mg/(kg・d), 患儿可闻及干湿哕音,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抗体阳 每日1次,用3 d,总疗程为3~4周。 24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2010年7月第17卷第21期 临床研究 有关文献报道,此病占4,JD肺炎的10%~33% 。由于其潜伏 期长,起病缓慢,难以确诊,与一般的肺炎易混淆,误诊率高, 因此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期。要提高4,JL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质 量,必须从诊断、用药等方面加以提高。 3.1支原体感染辩证是确诊的基础 联合用药组:先静滴红霉素20~25 mg/(kg・d),退热后即 给予阿奇霉素静滴3—5 d,停药4 d,症状缓解后改El服阿奇 霉素3 d,总疗程为3~4周。 3组均给予退热、止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理,咳喘较 重的患儿给予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0.4 mg/(kg・d),连用3 ̄5 d, 重症感染加用头孢第三代药物静滴。 1.4疗效标准 首先从症状诊断,小儿支原体感染常见的症状有乏力、 头痛、发热、肌肉疼痛、食欲减退、呕吐等。其次,可以借助检 查工具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如胸X线片、MP—IgM抗体。本 组患儿中,在入院后均进行了以上2项检查,因此误诊率低。 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进行评定。①痊愈:体温3 d 内正常,症状消失,治疗7 d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 血沉正常,胸片正常;②显效:体温3 d后恢复正常,症状明 显减轻,胸片正常;③有效:疗程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有所 好转,胸片肺部阴影部分吸收;④无效:症状、体征、肺片均无 改善或加重。 1.5数据处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通过对3组治疗的观察,发现3组效果均比较好,总有 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67%、90.00%、93.33%。 2.2治疗时间 通过治疗期间对发热控制时间的记录,红霉素组、阿奇 霉素组、联合用药组发热控制时间分别为:1.5~2.0、3.4~6.3、 3.7~5.8 d,红霉素组在发热控制时间上短于其他两组;肺部 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8.5~10.5、4.8~5.6、4.2~5.1 d.阿奇霉素 组和联合用药组比红霉素组短。3组发热控制时间、肺部体 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2.3不良反应 红霉素组30例患儿中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ALT 轻微升高,4例食欲下降,5例有疼痛症状。阿奇霉素组出现 5例食欲下降,2例有呕吐症状。联合用药组只有3例出现食 欲下降,无其他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比较,P<O.05。 2.4 3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对比 见表2 表2 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n) 3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4,JL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疾病之一.据 但因MP—IgM抗体出现的时间不一致(7~30 d),跨度大,所 以,在某个时问进行此项检查时仍旧会有误诊的现象存在。 提示医务人员,某个时间段的检查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患儿 的体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分时段进行检查,以降低误 诊率[51。 3.2合理选择药物.是提高疗效的保障 由于4,JD口服药的接受程度低.依从性差.剂量难以达 到预期量。因此,本组治疗中均采用静脉滴注,保证了剂量。 诸多临床报告中阐述过作为大环内酯类碱性抗生素的红霉 素,因能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阻止蛋白质合成,有抑 菌作用,故能维持血清高浓度,能有效控制临床发热症状.与 本组研究相符合。但红霉素在治疗时总需要量大,静滴时间 长,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中增加患儿的痛苦,依从 性低。而阿奇霉素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能快速的使组织和 细胞内液浓度远高于细胞外浓度.半衰期长阎,能加强抗生素 后效应。同时在保持抗菌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给药次数,减少 了患儿服用时的痛苦。此药的代谢场所虽然是肝脏,但代谢 产物大部分以原型从粪便排出。避免了单用红霉素易出现肝 脏损害的危险。 3-3合理用药。能减少不良反应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3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是联 合用药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兼备疗效的同时, 降低了副作用,是临床的理想治疗方法171。 【参考文献】 [1】郭章概,王丽红,曹兰华,等.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调查fJ1.实用儿科 杂志,1993。8(3):224—225. 【2】孙军,金迪,宋鑫.d,JL肺炎支原体感染8O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 报.2007,4(5):17.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l144. 『4]曹玉璞. ̄I,JD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5,16(7):339. [5】范永琛,杨碹,解鹏霞,等.,J、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J].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1993,14(3):213—215. 【6]夏经.氮环内酯的独特药动学与临床应用【JJ.首都医药,1998,5(5):27. [7]彭倩,张玉琼,任雪军,等.d,JI,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42例【J].广东 医学,2004,25(3):14—15. (收稿13期:2010—05—24) CHINA M0DERN MEDICINE中国当代医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