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把创新教育更好的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呢?我们认为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改进课堂;自学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把创新教育更好的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呢?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逐渐走入死胡同,教师和学生以提高分数为目标,将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套题训练。语文教学变成了知识的传输、答题技巧的总结和答题模式的确立,教学行为机械单一,缺乏情感培养和人文关怀,语文学科也逐渐边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语文学科的这种尴尬处境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有兴趣,学习自然也不例外。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心理上毫无准备,缺乏求知的欲望,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了,那何谈创新呢?反之,如果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在其中,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提高。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学生 “动”起来,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思想意识,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课本知识进行体会感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对社会中出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养成处处学语文、时时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改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观,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就
是要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和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进行预设,问题的设置要有的放矢,要充分考虑教材和学情,既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充满着鲜活的活力,而课堂又是灵活的,是多变的,并不一定会按照教师提前设计的思路进行,有时也会偏离预设的轨道,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教师也要尊重学生,适时调整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挑战权威,与同学讨论,与老师对话,与文本交流。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只有这样,在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中,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 提高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从语文教学本身来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说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所说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就是语文要培养的自学能力,而全国新课标的高考语文试卷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也恰好体现了这一思想。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被限定在教师的预先设定的分析理解范畴之内。而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含义:阅读的主体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同;对同一文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解读。所以,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高中作文教学一直被教师所忽视,传统的作文教学流程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分析讲评。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提起兴趣、发散思维入手,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作潜能。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特色,张扬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及思想,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特
点及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即阅读与写作能力,进行创新教育,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