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 教育论坛 2014年第1期 于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三育人”理念引起了一场对于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思考的浪潮,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尤其是高校 教育现状来看,分析其进步与保守面,结合“三育人”理念得到启发,以人为本的推进高校的改革,在人的自我实 现与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以学生党员的身份从中汲取营养,然后付诸实践,得 到经验,不断创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三育人;学生党员;创新;实践 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从理念到模式都有待 爱好和需求追求,了解并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从分析学生 于深入探讨和改革。高等教育如何通过知识传授和精神陶 的个性和心理出发,正确启发,细致了解,激励学生自强自 冶,使得学生获得社会文化、接受社会规范,早就具备了科学 立,自尊自信,使他们养成完整的人格。 素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问题都是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角色。教育活动的中心,过 身为学生党员的我们在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的时候需要 程及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展开,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 考虑和研究的,而“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归宿的,因此,我认为,对学生个体,“人” 人”则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的预设是教育的原理念,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决定因素。 一是教育理念无法与时俱进。虽然说,现在的我们已经 至于学生的主体性,应该表现在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活动目 不再用老祖宗的那一套进京取士,八股文等一些保守陈旧的 标和方向的自为性,让学生以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出发,发挥学生 教育形式,但是,教育理念却一直过于保守。教育理念是学校在 主动性,增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以教育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学 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二十多年的探索 生“学会”为主转向学生“会学”为主,以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和实践,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高 以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个 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教育远离社会、生 性特色。并提倡开展探索式、研究式和批判式的学习方法。 活、个眭,依然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统一的培养方案,类似的教 首先要让理解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狄尔泰说过“自然需 学过程,教学的时间、地点、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教育理念的滞 要解释,而人需要理解”。教育活动本质是:生命与生命,心灵 后阻碍了高校体制的改革的深化,是教育过于标准化,教师的创 与心灵互相影响、交流的精神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人 新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和表现。 本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在于倡导一种理解的启发教育。 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是高校教 其次,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和了解,在教师为中心的关系 育存在的重大弊端之一,教师向学生灌输既成的书本知识, 中,学生和教师相对于对方都是他者,二者建立在教与学的 学生被动的接受。一切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作为教育对象和 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应真诚的交往,双方平等的了解和沟通, 中心的广大学生则处于一种从属角色,缺乏应有的主体地 正确理解彼此,宽容彼此。面对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青年学 位,学生应被看成发展中独立的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 生不时会陷入困境而无所适从,人格发展中形成震荡,对此, 性不应被压制,如果不能主动的去参与和选择学习方式、课 身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的思绪、情感、态度 程内容,那么他们除了模式化学习,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动 和意向,不武断和专横,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帮助学生在 态必定时刻受到各种规定的约束。 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思自己的生活、展望自己的 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又有些零散,但却是我们的教育需 未来,做出科学的、合理的选择,同时,学生也要敞开自己的 要考虑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心扉,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教师交流。 “三育人”,也就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教育观念、教学 最后,身为学生党员,要事事仔细认真,多思考,勤动脑,无 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手段推进“三育 论什么事情都要多考虑考虑对其他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 人”的贯彻落实,真正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促进整 及对国家的影响,虽然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要坚持这 个教育事业和社会接轨、与世界同步。 种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去感染身边的人,起到榜样作用。 我们要重视高校教师、辅导员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是 对于“三育人”,我们更重要的是去研究去思考,为什么 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进 这样的理论是对的,它背后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应该要如何 步和个人发展的建设者、塑造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东方 去做才能真正地使“三育人”的理念彻底的贯穿于教育,而 还是西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是知识的传授, 且,不只只是从理论上去理解,更要从行动上去实践,在不断 育人是道德的熏陶,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一脉贯通。 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得到结论并不断创新。 教师的主导型应该体现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 (责任编辑陶明莉) 一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