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奉献 真诚的赞歌
——记**信用社营销经理
当你走进上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鸡冠山信用社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忙忙碌碌但脸上始终挂着一丝微笑的身影。她叫崔桂娥,该社的存款营销经理。2010年1月,崔桂娥在联社全体员工中竞争上岗时担任了鸡冠山信用社存款营销经理。
鸡冠山信用社地处上栗县城20里外的偏远小山村,人口少且乡镇企业不多,属于经济落后的乡镇。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并不繁荣的地方,市场竞争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不到百米远处就有邮政储蓄网点。崔桂娥接手新岗位工作时,其存款余额仅有2263万元,而且各项存款在持续下降。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崔桂娥带领优化组合而来的5名职工勇往直前,用辛勤和汗水浇开了储蓄之花。半年后,分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945万元,较年初净增1764万元。
半年的时间,崔桂娥在这方寸之地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业绩,因为她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的精神。。当她身处逆境时仍义无反顾,没有退缩,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她在揽存工作中充分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由于初来乍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崔桂娥对辖内的客户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梳理归类,发现鸡冠山乡不仅有卫生院、烟花鞭炮企业、菜市场,而且沿街还有不少餐饮、百贷日用店、超市。通过摸清市场情况后,她积极采取上门公关、建立客户信息卡、定期访问等措施,激活了一批“沉睡”客户,发展了一批黄金客户,将一些不利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
为了在激烈的储蓄竞争中站稳脚跟,崔桂娥选准的目标、突出重点。肖老板是当地的煤
炭老板,但多年来一直未与信用社发生业务往来。为了拓展这一客户,崔桂娥找到了肖老板家。肖老板见了崔桂娥,就知道她的来意,开口就说:“我的钱存在邮政银行的一个朋友那里,以后再说吧。”吃了闭门羹的崔桂娥有意避开了存款话题,与之谈论起日常生活中的杂事。一向细心的她发现肖老板娘正在准备织毛线过冬,崔桂娥眼睛一转,有办法了。对老板娘说:“我织毛衣可在行了,你们家生意忙,我帮你织两件,怎么样?”老板娘不好意思地笑着答应了。 崔桂娥忙里偷闲地利用10多天的时间,把毛衣织好送到了老板娘手中。肖老板被她感动了,第一笔10万元的资金也就顺理成章地在信用社落了户。有了这第一次的10万元,以后的存款便源源不断了。
为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崔桂娥作为一名女性曾多次自掏腰包与客户小聚。因为被崔桂娥的精神所感动,这些客户都将资金存放到了信用社。
崔桂娥自任上存款营销经理以后,脑子想着储源、本上记的是储户,半年多来, 她想方设法揽存。为了揽存,她饱受了酸甜苦辣。每天上班从家要骑自行车40多分钟,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不辞辛苦。有一次,崔桂娥晚上到上栗县平安路一姓肖的住户家揽储,在返回途中,不料被几个当地小混混盯住,他们早就知道崔桂娥是信用社的存款营销经理,准备到她那里发点“小财”,便一路跟着她。就在小混混们实施行窃时,遇上了崔桂娥的熟人,在他的帮助下,钱包才被保住了。崔桂娥晚上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晚上下乡揽储到九点多钟才回家,锅里的晚饭冷了又热,热了又冷,连丈夫也为我这种精神所感动,主动承担了繁重的家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