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乐东民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乐东民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来源:尚车旅游网


乐东民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范围为必修三册和选修I、Ⅲ,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缴,试卷由学生带回家自行保存,以便日后校对试卷可用。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是展示你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多思多想、沉着应答,把真实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点,相信自己,加油,祝你好运!^-^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 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年—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国内战乱和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D.走向共和道路的历程非常艰难

3.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停着一革命纪念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是为了纪念(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运动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5. 1955年中国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 表的拥护和支持。该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运动 6.(2011海南)《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7.(2011海南)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8.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9.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使用青铜器 D、铁犁牛耕 10.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A.出现纸币“交子”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C.统一货币“半两钱” D.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1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C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为克服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5.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16.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 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 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安全网”是指( )

A.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发展高新技术 D.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

17.高二年级某文科班在排练《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下列最有可能是扮演孟子的台词是(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8.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所称颂。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宋词、唐诗、诗经 B、汉赋、唐诗、诗经、宋词 C、诗经、唐诗、宋词、楚辞 D、楚辞、唐诗、宋词、诗经

19.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深思高举洁白精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所颂人物有关的是( ) A、元霄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0.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

A.彼特拉克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 21.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

A、完全继承 B、完全否定 C、有否定,有发展 D、没有关系 23.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

时代”,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24.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5.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主要发挥电视( ) A.娱乐的功能 B.编导与观众互动的功能 C.艺术展示的功能 D.传播资讯的功能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4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1)材料一中的“上”指谁?(2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2分)

(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君

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 27.(12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上好大盛魁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商号后,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种经济类型?(2分)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经济类型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也不能没有艺术精神,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崇尚知识和理性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何地?(2分)14-18世纪的西欧,兴起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6分)

(2)在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请举1个事例加以说明(4分)

请考生在第29、30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 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

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 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 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 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 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2分)根据 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

30.(12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一一列宁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6分) (2)材料二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那两个国家? (2分)列宁所做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封„„„„„„„„„„„„„„„„„„„„„„„„线„„„„„„„„„„„„„„„„ 乐东民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答题卷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第Ⅱ

题目

姓名 座位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卷

题(第26题~

题为必考题,每题考生都必须答) (1)

必考答案 第28题目 11 个试答案 做

题目 21 26.

答案

(2)

27.(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2)

28.(1)

(2)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9、30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1)

(2)

(3)

30.(1)

(2)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1—5、BDBDC;6—10、BBCBB;11—15、ACBAC 16—20、ACCCD;21—25、BCDBD

第Ⅱ卷

必考题

26.(1)秦始皇。郡县制。(4分)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分)

(2)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4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4分)

27.(1)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分) 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4分) (2)新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2分)

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分) 28.(1)古代希腊(2分)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6分) (3)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它们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根据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法国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4分,答对其中任何1个即可得4分,其他内容言之有理的也给分)。

选考题(二选一),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1)法家思想。(2分) 2)废井田,开阡陌;(2分)奖励耕战;(1分)重农抑商。(1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支持)态度。(2分) 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推动 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 强兵;(2分)为秦国统一六国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对秦以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

30.(1)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和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6分) (2)美国和日本。(2分) 判断:正确。(2分) 依据: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引起了日本

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