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基础知识: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

②疏通词意,理清思路。

2、基本技能:通过意象和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德育渗透: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以上1、2两点 三、解决方法:

1、通过导学案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词意,理清思路。

3、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结合导学案的预习完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寻找意象,启发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完成词的学习,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有多媒体展出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让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内容上和手法上的共同点------愁,比喻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把“愁”比喻成“海”、“万点飞红”有深度、有数量,这节课我们探讨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 ㈡ 整体感知:

⑴、结合导学案了解整理与写作背景 ⑵、解题:

《醉花阴》 ,词牌名。首先见于北宋毛滂的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具其意,取作调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⑶、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学生带着问题读,理解内容,理清思路,完成基础知识②,这个问题可以结合《红对勾》完成。具体的内容:清晨薄雾缭绕,久久不散,继而天空浓云密布。这白天啊,怎么这么漫长,金兽炉中的瑞脑熏香已经燃尽,四顾寂寥,悄无人声。又到了美好的节日重阳,恍恍惚惚难以入睡。睡在碧纱厨里头枕瓷玉枕头,夜半时分感觉分外寒凉。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菊花清香飘满双袖。千万不要说忧愁不伤身,当秋风掀起帘子时,你看,那幽闺里的佳人不是比篱边的菊花还要瘦吗?

思路:上片 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情感: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

1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愁绪。(检查导学案的预习)

三、赏析:

总体上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那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情感?词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情感的?怎样表达的? 具体分析:

㈠、上阙分析:学生齐读上阙,加深感性认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这一句写了哪些景?

点拨:雾、云、瑞脑、金兽

2、词人眼中的雾和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点拨:薄、浓。

4.、稀薄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浓密的云层笼罩在上空。 再看看室内,空空的屋内只有瑞脑在香炉里静静的燃烧,逐渐消融,飘起 缕缕香烟。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意境) 点拨:寂寥、冷清。

5、在这种凄冷的环境氛围下,词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愁永昼。一个“永”字直言词人愁好似没有尽头,突出愁之深、愁之重。 小结:前两句,词人选用了云、雾、瑞脑、金兽这几个常见之景,以寥寥数语构 建了一个孤寂、冷清、压抑的环境氛围,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向我们直接 诉说了其白天的生活状态——愁。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为什么写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点拨:农历九月初九对应的是秋季,这里,词人在点明重阳佳节的 时候同时也隐含了另一个特殊的时间即秋季。重阳节这一天,通常是 亲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喝酒的日子。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李 清照这个时候是独居在家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 节日里,词人就越发的思念丈夫。此外,在秋天,中国古代文人大多 都有悲秋的情结。因此,词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里越发的思念丈 夫而不得一见,就越容易增加愁绪。这一句即向我们交代了词人愁的原因。(思念丈夫),就更加凸显出词人独自一人过重阳节的寂寞和孤单

2、这里写到了两个景,是哪两个?

点拨:⑴、玉枕、纱橱。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个时候是秋季,秋天的晚上夜凉如水,这丝丝凉意透过纱橱,渗透到玉枕上,让人感到 冰凉。所以才是“半夜凉初透” 。词人躺在这玉枕上,无法入眠,感受着这丝丝凉意,她的心 情也仿若受到感染似的冰凉如水。 词人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 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体现词人独处之悲、之愁。

总结:词的上阙,词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雾、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 等景的描写,选取特定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凄冷、压抑、孤寂的环境氛 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通过对白天、晚上词人生活状态的描写,极力表 现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以及深深的愁绪。 表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完成重难点

㈡、下阕分析:学生齐读下阙,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词的感性认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片写饮酒、赏菊

1、 词人化用陶渊明的诗描绘了其在重阳佳节这一天的生活场景。(情景再现) 点拨:庭院四周满是盛放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将一张小小的石桌和几根石凳围绕,词人独自坐在石凳上,手捧着酒杯,赏着这朵朵盛放的花朵。

2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这样的场景营造什么样的氛围 点拨:宁静、舒适、惬意。

3、在这幽美的环境中,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舒适。但是 词人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

点拨:不是。

重点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赏内容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的消 瘦” 。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与上片的“愁”字相呼应,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愁绪跃然纸上。

2、赏意象:西风、黄花

点拨:⑴、西风——从西边来的风,通常喻指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 同样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

⑵黄花,指菊花。九月开花,菊枝瘦细,菊瓣纤长,

3、赏手法:

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黄花,指菊花。瘦是一个形容词,其应用的对象人 。但是词人这里将之与黄花连用,首先对花而言,一个“瘦”字写出 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对人而言,以花之瘦,又形象的向我们展 示了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夸张)。词人这里将人、花相 比,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比喻、衬托)

总结:下阕重在抒发情感。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选取特定的意象。通过叙写词人重阳节赏菊喝酒的生活片段,抒发了词人相思之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痴情的女子的形象。 四、全词总结 :

1、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仔细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抒发了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一个“愁”字是词眼,选取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意象,词人寓情于景,通过情景交融、比喻、夸张的表达方法,含蓄、委婉的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 的相思之愁和孤寂、空虚之感。(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回答了总体设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楚地认知) 2、 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了解整理生平身世,学会“知人论世”。(2)找词眼(或中心句),悟主旨。(3)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4)抓表现手法。5)展开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预习《声声慢》,完成导学案

3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醉花阴》导学案

整理人:马翠玲 审核人:宋雪峰

有关知识链接: 1、整理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词 作,主要有《一剪梅》 《如梦令》 《夏日绝句》等。 出生于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 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 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 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 。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 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则分别是她前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 之一。

李清照(1084——1155)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 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词 作,主要有《一剪梅》 《如梦令》 《夏日绝句》等。 出生于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 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 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 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 。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 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则分别是她前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 之一。 2、创作背景介绍:

4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词人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结婚十余年了。她在 18 岁的时候嫁 给了当时的丞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可以说是鹣鲽情深,恩爱有加。经常一起研究金石古玩、研究词的创作。(他们相亲相爱)但是,实 际上写作这首词的时候,赵明诚正在外游宦,李清照不忍离别,无限离愁。白天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因为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受损,写出佳节怀人之思(相离而愁) 预习案: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词人。号(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 2.李清照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 ),词风( )。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薄(báo)雾浓云/愁永昼,瑞(ruì)脑/销/金兽。佳节/又/重(chóng)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概括上下片内容,理清思路

上片: 下片: 情感: 探究案:

1、上片写了那些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表达怎样的情感?采用什么手法?

意象: 意境: 情感: 手法:

2、下片写了哪两个场景?.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请简要赏析

4、重点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内容: 意象: 手法: 情感: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