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作者:李银侠 张新房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3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技能、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养成行为、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成了学生学习物理良好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有意识重视科学观念、精神、方法学习的习惯
科学观念是指由于科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及科学方法的多次卓有成效的运用后,使人们深信某些知识与方法具有更为深刻与普遍的意义,从而在信念、世界观、价值论等方面引起较为深刻的变化,并形成稳定的取向,它使一些基本科学规律、科学原理被提升到判断事非标准的地位,形成为一种科学的理性。科学观念有较强的迁移性,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人们对世界、事物的判断中。如:能量守恒定律,本来只是一个物理规律,但它巳被科学上升到重大的判断标准,只要是违背这一规律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中的一种非理性因素,它对人从理性上把握事物起导向、动力和调节作用。科学精神的培养重在于薰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物理学史中的丰富资料,在授课中有机地穿插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生动事例,在情感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热爱,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科学家为什么而工作,科学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科学精神培养的成果。由开始老师的讲物理学史,到后来让学生搜集这一方面资料来讲,再到养成良好习惯自己极有兴趣阅读这些资料。
科学方法是指在研究与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程序、办法。在物理学科中,是最具价值,也是最活跃的部分。每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定律的得出,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应用与产生;同样,新的科学方法的产生与应用又总可转化为更多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问题的解决。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了很多科学方法,既有一般的逻辑范畴的归纳方法、推理方法、类比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又有较为特殊的科学范畴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等效方法、模型方法等。教学中为了体现方法的教育价值,要特别注意物理概念的归纳过程以及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的教学,要充分展开这些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实现科学方法的独立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学生善问、动手的良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身先士卒,课堂中注重过程教学,多发散思考,提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设计(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近,按部就班。起初设计问题,学生一般不大适应不会设计.老师要进行导引、点拨、启发学生可模仿课本上的复习题、练习题、小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课前设计,课上提出。这种课前的模仿设计既能促使学生充分预习,把握难易,又有利于学生设计问题的习惯的养成。待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提问题、设计问题(或实验)的习惯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当堂提出(设计)问题(含质疑)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好坏与学习水平、知识理解层次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06年9月全国使用的新教材,理念、目标、内容都发生十分重大的变化,课本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强调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实验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化。对学生而言课堂上是主人,不是被动的听,要把脑子呈现出来,不断的想;把嘴打开,大胆的问;把手拿出来,尽可能的做。作为教师,自己要经常用手边的物品,创造性的演示实验,认真完成要求实验,主动探索新课题实验,还应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小游戏、小制作,并有一定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了很多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教师也可总结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此外,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作者单位:陕西省蒲城尧山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