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品表现》教案

《产品表现》教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教学大纲

《产品表现》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9900034 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 开课部门:艺术设计系

学 时:48 其中理论学时:8. 实训学时:40 学 分:3

授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产品表现技法课程以多种艺术表现技法和大量案例展开,由浅入深,并将引入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探讨特殊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重点以手绘表现形式为主,以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手绘表现能力。手绘设计表现训练,是为了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空间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

眼的训练是学生培养对造型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空间、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造型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1.前期课程:《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 《设计构成》等。 2.后续课程:《旅游工艺品设计》 《装饰实训》等专业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 设计思维与表达。

第二阶段 设计表现基本原理。第三阶段 手绘表现技法。第四阶段 手绘设计表现

3.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案例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加强现代审美观念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物体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学生对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

2.难点:如何扩展学生对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手绘设计表现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 五、教学时数分配(共计 48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讲课 实训(验)课 2 设计表现基本原理/透视原理/构图原理 2 4 手绘表现技法/素描表现技法 2 4 线描表现技法 4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4 水彩表现技法 4 水粉表现技法 4 马克笔表现技法 4 综合表现技法 4 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 2 8 六、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 设计思维与表达 讨论课 其他 合计 2 6 6 4 4 4 4 4 4 10 课程实行随堂考试。每阶段的最后一张作业作为期末考试。学期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30%)加期末考试成绩(70%)。由教研室主任组织3-5名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2.评分标准:

(1)设计构思(10%)

(2)综合方案(10%) (3)设计表现(60%) (4)设计风格(10%) (5)艺术表现力(10%)

七、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八、教学内容、实训(验)环节和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学讲义和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上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范画、参考书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九、说明

执笔人:李德真 教研室: 系(部)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附:格式要求:文字格式规范、排版格式规范按海南经

贸职业技术学院行文格式的规定实施。

4.教案及其他媒体材料

课程编号:9900034

《产品表现》

课 程 教 案

2008 - 2009 学年第 2学期

教 研 室 任 课 教 师 职 称 系 (部) 名称

__________

李德真______________ 高级室内建筑师 艺术系______________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二○O九 年三月

课程教案基本信息表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总学时/学期学时 学时分配 9900034 课程名称 旅游工艺品手绘表现技法 公共必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限选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48 总学分/学期学分 3 课堂讲授学时:8 实验(实践)学时:40 专业班级 2007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 人 数 系(部)别 艺术系 授课学生系 (部)别/专业 班级/人数 考核方式 33 考试( ) 考查( √ ) 教学大纲制订 制订人:李德真 制订时间: 2009-3 修订时间: 教材名称 手绘设计表现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环境艺术设计表现与创意》,尹传垠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5.《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陈新生 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教 学 参 考 书 授课教师姓名 从事专业 李德真 艺术设计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高级室内建筑师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08 - 2009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 采用教材名称 产品表现 《设计表现技法》 开课系(部) 编著者 艺术系 梁展翔、李永絮 任课教师 李德真 版本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辅助教材 课程总学时任课教师自编 48/3 周学时 8 (讲义) (总学分) 任课班级 本学期 其 中 (含人数) 总学时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作业次数 测验时数 合计 备注 教学大纲制订部门 艺术系 48 8 40 制订日期 2009-3 修订日期 12 6 教研室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教务处审核意见: 系(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2008 - 2009 学年第 2学期授课计划表

序号 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含理论课、实践课等) 时数 1 2 3 4 5 6 7 8 9 设计思维与表达 设计表现基本原理/透视原理/构图原理 手绘表现技法/素描表现技法 线描表现技法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水彩表现技法 水粉表现技法 马克笔表现技法 喷绘表现技法 2 4 4 4 4 4 4 4 4 4 10

备注 理论课 理论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理论课/实践课 10 综合表现技法 11 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 12 作业评估

旅游工艺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案

课题 周次 9—11周 产品表现 授课日期 课时 地点 48 设计系 授课方式 其他( ) 及手段 是否使用多媒体( √) 本课程为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旅游工艺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以多种艺术表现技法和大量案例展开,由浅入深,并将引入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探讨特殊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重点以手绘表现形式为主,以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手绘表现能力。手绘设计表现训练,是为了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空间造型设计上教 的具体运用。 学 眼的训练是学生培养对造型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目 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空间、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标 造型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 1.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物体形态审美特教 征的把握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学 重 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学生对造型的分难 点 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 2.难点:如何扩展学生对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手绘设计表现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 讲授(√ )演示( √)练习(√ )实验(√ )讨论( √)1.设计思维与表达 2.设计表现基本原理/透视原理/构图原理 教 3.手绘表现技法/素描表现技法 学 4.线描表现技法 过 5.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程 6.水彩表现技法 与 7.水粉表现技法 内 8.马克笔表现技法 容 9.喷绘表现技法 10.综合表现技法 11.产品、包装效果图表现技法 12.作业评估 课后 练习 徒手草图训练 阅 读 参 考 书 目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环境艺术设计表现与创意》,尹传垠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5.《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陈新生 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 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 设计思教 维与表达。第二阶段 设计表现基本原理。第三阶段 手绘表现技法。第四阶学 段 手绘设计表现。 小 3.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结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案例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加强现代审美观念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 7.课程建设有关材料 8.与课程相关的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