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问题研究 《学生学习古诗文情况》现状调查与思考 文/张一广 摘 要:为了准确地把握当前我校中小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心理动向和现有的古诗文素养基础,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 美”,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校从2006年底到2007年8月, 历时8个多月,就“学生在学校学习古诗文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从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开设校本课程等方 面提出了完善的加强古诗文学习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习古诗文现状;调查;对策;建议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生活观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到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爱好,以及对古诗文内涵的掌握、运用等情况。针对现状 进行分析研究,从传统美德、做人准则、学习风尚、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和对策。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本次调查以我校三年级至八年级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 接近理想的回收份数。 (二)问卷的基本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古涛文的教育内涵、古诗文的文学价值、古诗文的现实意义等多个方面。 (三)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过程共召开了四次教师座谈会,研究调查问卷的目标任务,以及调查问卷实施的可行性方案。两次学生座谈会,多次与个 别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爱好、对古诗文内涵的领悟、古诗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情况。这些座谈会和谈话,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大量的实施我校“文化底蕴,科技素养”办学目标的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涮查(抽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和学生座谈、交谈的结果显示,要使古诗文阅读在学校形成浓厚风气,亟待学校重视和 教师积极的引导。 表一:受调查人数的统计 班级 总人数 调查(人) 百分比 班级 总人数 调查(人) 百分比 三年级 142 31 21.83% 六年级 99 l9 19.19% 四年级 98 19 19-39% 七年级 16l 37 22.98% 五年级 99 23 23.23% 八年级 165 47 28.48% 本次调查,从本校学生中各个年级、各个年龄段、男女生均衡地从学习成绩好、中、差出发,抽样调查,基本按要求达到预期目的。调 查面从小学三年级起到初中二年级止的部分学生,受调查班级总人数是764人,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76份,占97.8%。接受调 查人数176人,占班级总人数的23.04%。按比例收回的问卷都是有效问卷。 表二:受调查学生男女比例 班级 男生比 女生比 班级 男生比 女生比 三年级 57.14% 42.86% 六年级 52.63% 47_37% 四年级 42.1l% 57.89% 七年级 48.65% 51_35% 五年级 56-25% 43.75% 八年级 48.94% 5l_O6%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小学部,男生比例稍微高出女生比例;初中部,女生比例稍微高出男生比例。总体看 来,男女比例十分接近,没有偏离我们本次抽样调查的目的。 (一)心理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因此,在青少年中灌输传统文化,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重视 家庭、诚实信用、正义勇敢和爱国”等传统文化特质的精华注入学生灵魂深处,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国学文化底蕴的高素质接班人已 时不可待: 匝圈107 问题研究 1阍读爱好及习惯 表三 2013年2月8日 项目 现状 课余时间有常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A有:39人,占22.2%;B看一点:68人,占38.6%;C没有:6人,占3.4%。 A很多:30人,占17.45%;B比较多:42人,占32.9%;C一般:64人,占36.4%;D几乎没有:5人,占 课外阅读的书籍多吗? 2.8% 表三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群体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一直在寻求课外知识来丰富自身学习生活,相当部分的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望很高,这种积极向卜的读书风气,给我们学校实施古诗文进校园,古诗文进课堂,建立诗化校园,创办“文化底蕴,科技素养”特色学校 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阅读内容的选择 表四: 从表四这些数据中不难看 ,由于学生们的盲目阅读,把课外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知识底蕴的良好时机给浪费或半浪费掉了,这就 不得不迫使我们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纠正他们“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籍才有阅读价值” “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和刺激”等等的错误观念,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3.阅读实效方面 表五: 你看古诗文书籍想从中得到什么收获? A娱乐:11人,占6.3%;B了解古代文化:67人,占38%;C学知识:41人,占23.3%;D陶冶情趣:7人,占 3.9%;E其他:3人,1.7%。 你喜欢看什么内容的古诗文书籍? A做人道理:64人,占36%;B鼓励刻苦争习:31人,占17.6%;C尊老爱幼:9人,占5%;D爱国爱家:18人, 占10%;E其他:l6人,占9%。 阅读古诗文书籍想从中得到什么收获,从表五中看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想从中学习知识和传统美德的学生郜比其他项的 比例大得多。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多半是喜欢 诗文,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要把他们这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诗文的热 情调动起来,为他们创建一个走进古诗文、学习 诗文的环境或氛围,给他们学习古文化更宽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接触 和感受。 4.平时阅读古诗文途径及习惯 表六: 你通过什A上网:17人,占9.6%;B图书馆:39人,占22.2%;C学校阅览室:18人,占10.2%;D购买:43人,占 24.4%:E其他:15人.占8.5%。 么途径阅读古诗文书籍的? 你阅读古诗文时做笔记吗? A每次部做:16人,占9%;B多数做:31人,占17.6%;C偶尔做:50人,占28.4%;D不做:16人,占9% 一学期里大约看几本古诗文书籍? A一本都没有:8人,占4.5%;B一至二本:49人,27.8%;C二至三本24人,占13 6%;D三本以上:31人, 占17.6%。 你知道学校规定阅读哪些古诗文书籍吗? A不知道:62人,占35.2%.1{知道:17人,占9.7%;C知道一点:64人,占36%。 课文所学的古诗、词,能背诵下来吗? A都能背诵:lO人,占5.7%;B能背诵一大半:51人,占29%;C一半:28人,占15.9%;D不到一半:l1人, 占6.3%。 表六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古诗文,并喜欢进入占诗文的意境深层,领悟其内涵,觉得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在现实生活中起到 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启迪作用。看不懂和领悟不出古诗文内涵的学生比例极小,这部分学生基本对古诗文没兴趣、没爱好,但通过引导启 发,创设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学习古诗文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古诗文的价值所在,我相信还是可以激发出他们对传统 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的。 108岛圆 2013年2月8日 问题研究 5.平时影响阅渎古诗文的人是谁 表匕: 对你古诗文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A父母:2O人,占11.4%;B老师:63人,占35.8%;C朋友:21人,占11.9%;D其他:24人,占13.6%。 老师对你的古诗文阅读有帮助吗? A有:l08人,占61.4%;B没有:12人,占6.8%;c有一点:25人,占l4.2%;D其他:2人,占1.1%。 表七的数据表明,老师在学生阅读『t诗文中或是阅读古诗文兴趣中,起到不可替代的表率与引导的作用。教师的影响力在影响学 生课外『蒯读的诸多因素中,是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的。囚此,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科技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老师必 须主动出击,联合家长一道,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并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引 导,指导学生多凑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使其真正达到读有所得、渎有昕获。 6.阅读古诗文的作用 表八: 课外阋读古诗文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A没有:2人,占1.1%;B有:JO9人,占61.9%;(:一点点:l8人,占10.2%;D不知道:4人,占2.3%。 课外阅读古诗文对你日常生活有帮助吗? A有:5O人,占28.4%;B没有:6人,占3.4%;c有时有,有时没有:75人,占42.6%;D不知道:3人,占1.7%。 表八的数据真实地显示了,我们的学生比较实际,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学业”。认为阅读古诗文对学习有帮助的学生的比例远比 认为阅读古诗文对生活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要高得多。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学生的古诗文阅读仅仅流于表面,古诗文深邃的文学价值、示 人以德的深邃内涵,没有被多数学生所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文学内涵和价值是任何现代文学 所不可比拟的。可见,学生看不到,更领悟不到传统文化的文学价值,是长期以来教育领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时断时续的严重脱节现象 造成的。 7.熟悉古诗文经典诗句及著名诗人情况 表九: 你有珍藏古诗文书籍的习惯吗? A有:51人,占29%;B没有:72人,占40.9%。 你希望学校提供更多古诗文书籍吗? A希望:90人,占51.1%;B无所谓:35人,占19.9;c不希望:7人,占3.9%。 你希望学校提供什么类型的古诗文书籍? A做人道理:81人,占46%;B鼓励刻苦学习:45人,占25.6%;c尊老爱幼:l3人,占7.4%;D爱国爱家: 24人,占13.6%;E其他:14人,占7.98%. .你所熟悉的诗人有? A李白:110人,占62.5%;B杜甫:67人,占38%;c白居易:68人,占38.6%;D苏轼:51人,占29%;E贺 知章:33人,占I 8.8%;F陆游:38人,占21.6%;G王维:38人,占21.6%;H其他:l0人,占5.7%。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 A白居易:35人,占19.88%;B王雏:34人,占19.3%; C苏轼:15人,占8.5%;D陆游:l9人,占10.8% 照青苔上。”诗人是? E杜甫:13人,占7.4%;F杜牧:7人,占3.9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舍西 A白居易:29人,占16.5%;B王维:11人,占6.3%;c苏轼:19人,占10.8%;D陆游:5人,占2.8%;E杜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是? 甫:59人,占33.5%;F杜牧:3人,占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 A白居易:18人,占10.2%;B王维:24人,占13.6%;C苏轼:2O人,占11.36%;D陆游:l3人,占7.4%;E 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是? 杜甫:34人,占19.3%;F杜牧:23人,占13.1%。 南表九可知,熟悉 代著名诗人的学生不多,熟悉古代著名 精图治、复兴中华”? 诗人的作品的学生更是微平其微!这首《鹿柴》诗是唐代王维LIJ水 综J二所述,不难看出:学生阅读古诗文有一定的积极性,就是 诗中的重要代表作,176人当中,能“对号入座”填写的仅有34人。 缺乏学习环境和氛围,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古诗文的认识和 占19.3%。唐代杜甫的《绝句》亦如此,填对的59人,占33.5%。晚 运用成为盲点。 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填对的23人,占13.1%。惊人的数据残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酷地告诉我们,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对中国传统文 (一)现代生活需要继承传统文化 化的 解和把握几乎是一片空门,如此现状,何谈“修身养性、励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是我(下书茅110页) 固圈109 问题研究 2013年2月8日 “问题学生"问题浅析及对策 文,张锋孙芳莉 摘阐述。 要:问题学生是每一位老师-y- ̄-教育教学中最头疼的。总结经验,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转化问题学生进行了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对策 从教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带过 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做小动作,课后经常不完成作业,即使做作业 无数的问题学生。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既省心,又省力,还出成 上课听讲不认真,绩。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是最让他们头疼的,牵扯老师 也是丢三落四,写了这一样,忘了那一样。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顾此 的精力最多,收到的效果却往往最差,经常干的都是吃力不讨好 失彼,学习成绩自然不好。 的事情。 2.家长疏于管理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这也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 1.学习习惯差 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教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同样一个不好的习惯足 育,哪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使教育存在缺陷。(下书筹I11页) (上嵌第109瓦)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堪称“中华魂”,舍弃了 习常规化、制度化,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它,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民族传统 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学校团支部组织演唱团(每班抽出有 文化的支撑和滋养。2004年8月1 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 积极影响的两名优秀学生,组成36人演唱团,分成4人一小组, 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 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古代名人名诗吟唱 发扬当作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 活动,在校内巡回表演,制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古诗文的 神,坚持古为今厢、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大 学习与展示活动内容。 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 学校成立古诗文书面兴趣小组,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练笔,让 史条件下鼓舞我们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的现 学生用书法表现古诗文,用国画表现古诗文。语文学科老师组织 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 各班级成立“古诗新韵”“古诗创作”小组,指导学生从仿到练,学 用。凶此,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 练并进,提高学习兴趣。开展“亲子共诵古诗文乐园”活动,让学生 化列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动指南。 把学习古诗文风气带进家庭,与父母家人共诵共读,共学共享,变 (二)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亲近古诗文 学校、家庭为诵读古诗文的乐园。 1.经典古诗文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 把古诗文阅渎按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编排成册子或文本,定 的精神和品格,是维系全球华人的内在血脉,是所有华夏儿女共 为校本课程,让学生人手一册,列入正常教程之中,使古诗文阅读 同认同的文化。教师是学生亲近古诗文的引领者,是打造书香校 课程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比、有表彰,形成学校常规学习 园系统_丁程的主力军,因此要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提高自 和常规管理的一项制度。 身文化底蕴。校同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让古诗文进校园、进 一是评选诵读之星或等级:每年学校的校园艺术节为展示学生 课堂、进活动,让师生共同打造书香校园。 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认同。二 让学生背诵精选的古诗文,每周两首或一篇,每学年举行一 是开展阶段l生的诵凑比赛,现场评奖颁奖,及时肯定和表彰学优生。只 次诗歌朗诵大赛或演讲古诗文故事比赛,形成制度,持之以恒,练 有这样,“文化底蕴,科技素养”的办学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就了学生养成学古诗文、用古诗文、写古诗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引导学生自己办有关古诗文的墙报、板报;教室悬挂或张贴古 [1]李中华,张文定.论中国传统文化.三联书店,1988. 诗古画;启用学校广播室,播音时间段播出古诗文朗诵录音或学生 [2]吕希晨冲国现代文化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播诵古诗文,使校园的环境文化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 [3]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 2.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走进 出版社.1997. 古诗文。教室悬挂小黑板,每日一涛,课前两分钟全校统一吟诵古 『4]司马云杰.文化价值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 诗文,让朗朗的古诗文诵读声飘荡在校园上空,成为校园里一道 『5]钱逊.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清华大学出版 独特的风景。 社.1999. 有了“诗化”校园,有了“诗化”课堂,有了占色古香的鲜明的 f6]于混奇,花菊香.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北京:科学出 校园环境文化特色,让学生自然而然亲近古诗文,与古诗文亲密 版社,1999. . 接触,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菠萝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使古诗文学 岭小学) ll0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