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安徽专用)(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安徽专用)(一)(解析版)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20年安徽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一)

(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奉、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现象是 A.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C.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互相兼并,进而发展为大国争霸,形成了取代王权的霸主政治,称方伯政治。材料“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经转移到“方伯”手中,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B.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皇帝下面有财政、行政、军事等权力部门,军事上设枢密院,故C符合题意。秦朝的皇帝下面设宰相、太尉等,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皇帝直辖六部,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国快速传播。以下哪部著

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A.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答案】B

【解析】《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 种,附药图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 余,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B符合题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明代以及此前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A不符合题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是综合性农书,C不符合题意;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1841年1月7日上午八点,英军组织陆军、水兵以及炮兵部队共1400余人,攻占该地。清军的失败让琦善大为惊慌,遂擅自同意英国人可在尖沙咀和香港之间择一处“寄寓”。“该地”指的是 ( ) A.定海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形成既成事实;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又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割占香港岛;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国曾攻占定海、吴淞,故AC均不符合题意;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广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孙中山回顾了十年来的斗争历程,确信“但从分道扬镳,终不如集中力量,事较易济”。经过了相当充分的酝酿,条件终于成熟。在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倡导下,1905年8月于东京建立了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中国同盟会。这说明了同盟会的成立( )

A.目的是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B.以“振兴中华”为宗旨 C.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是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建立的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同盟会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成立目的是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B.香港岛

C.吴淞

D.广州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6.“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A.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发动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C符合题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发生在抗战通电发表之前,A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在抗战通电发表之前,B不符合题意。发动百团大战与题干内容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

A.《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C

【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它制定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领导人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明确规定“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因此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记载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胜利结果,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文件没有涉及题干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施行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论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意义,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A不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是左倾错误的开始,B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施行故是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提高实战化军事训练水平……加强和完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步伐。各级政府要大力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材料说明

A.国防建设是中心工作 C.各族人民支持国防建设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各级政府要大力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可见强调的是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推动国防现代化,故D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故A排除;实现国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故B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建设,没有强调各族人民的支持,故C排除。故选D。

10.《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做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由此可见,这一法律 维护的是 ( ) A.地主的利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律,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它开始了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欧洲法学的渊源,故B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国家,只能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A.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 C.亚洲的菲律宾 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B.奴隶主的利益

C.平民的利益

D.封建贵族的利益

B.我国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D.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到达美洲;“新大陆”也就是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选项A非洲的好望角与迪亚士相关;选项B亚洲的印度与达伽马相关;选项C亚洲的菲律宾与麦哲伦相关;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下图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C.列宁主义诞生 【答案】B

B.马克思主义诞生 D.斯大林模式形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右图《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所以答案选B。

1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D.加剧了贫富分化

向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引发了城市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 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不符合题干内容,因为是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选项C. 带动了财富的增加,不符合题干内容;选项D. 加剧了贫富分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这张知识卡片记录的是( )

●召开时间:1919年 ●操纵国:英、法、美

A.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美作为战胜国操纵了会议,经过几个月的争吵,签订了《凡尔赛条约》,D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是《九国公约》,A不符合题意;慕尼黑会议签订的是《慕尼黑协定》,B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召开的会议,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英国史学家泰勒说:“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经历了多次炮火的考验与历史耻辱的冲刷后,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德国

A.挑起一战,战后任人宰割 B.实行法西斯统治,残酷迫害犹太人 C.发动二战,战后被分区占领 D.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可知,在经历了多次炮火的考验与历史耻辱的冲刷后,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德国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题干材料在最后强调了“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ABC都不能体现材料中这个观点,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慕尼黑会议 D.巴黎和会

D。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正确的在【 】里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指出错误加以改正。 【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七七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76年,中央一举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确

(2)错误;改正:“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事变”。

(3)错误;改正:“林彪反革命集团”改为“江青反革命集团”。 (4)错误;改正:“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此,题干的表述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因此,题干的表述错误,应将“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事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因此,题干的表述错误,应将“林彪反革命集团”改为“江青反革命集团”。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题干的表述错误,应将“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2019年,新中国的年轮刻上了第70圈。七十年风雨兼程,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走过了不寻常的一段历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巨人的声言】

材料一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摘编自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1)写出材料一描述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年月日)。诗歌中“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楷模的力量】 材料二

图中两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今天,我们追忆英雄,学习楷模。 (2)请从下面四个奖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颁发给他们:①“最佳创业奖”②“最佳育人奖”③“最佳公仆奖”④“最佳科技奖”。 图一 图二

【革命的步伐】

材料三 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

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论如》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革命第一步”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 (2)③;①。

(3)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材料描述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诗歌中“一位巨人”指的是毛泽东。

(2)根据图(1)、图(2),可知图(1)是焦裕禄,图(2)是王进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批模范人物,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被称为党的好干部,因此应颁发“最佳公仆奖”;王进喜是我国著名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铁人,因此应颁发“最佳创业奖”。

(3)根据题干信息“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第一步”的完成,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8.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历)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历)1861年2月19日”,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何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材料二 “他(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上述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3)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据国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等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俄历)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2)根据材料二“他(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据国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等等。 四、综合探究题(本题满分12分)

19.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图片:

【史实回顾】

(1)阿拉伯数字通过图 的商路传入欧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 的商路传入中国。

(2)从图A到图B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阐述图B事件的影响 【对比分析】

(3)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答案】(1)图A;图B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见书本)

(3)①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A:地中海沿岸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图B: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②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图A: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图B: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其他观点,论述合理亦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经过阿拉伯人的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它是通过图A中的商路传到欧洲的。美洲被“发现”是通过新航路开辟,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所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是通过图B的新航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图A地中海沿岸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图B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世界主要贸易体发生了变化:图A主要是以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图B以西欧国家商人为主;从影响来看:图A中的商路丝绸之路只是亚非欧三洲之间的联系,而图B中的新航路则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