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河北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河北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言行相顾的人说话做事是不会出尔反尔的。

B.天宫二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C.每天下班前,住院部的张医生总会在病人弥留之际,叮嘱病人注意事项。

D.你还是个驾驶技术不熟练的新手,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初生牛年犊不怕虎”啊!

二、字词书写

2 . 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喜出忘外 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 海枯石烂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仙露琼浆 烦花嫩叶

把“ ”字改成“ ”字; 把“ ”字改成“ ”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

有哪些思想必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这些名言,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周易大传》被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因而具有最高的权威,所以这些名言影响广远。广大的劳动人民也具有发愤图强的传统,与《易传》的名言也不无联系。

《易传》虽非孔子所著,但确实是孔学的发展。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弘毅”。《中庸)有云:“博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

第 1 页 共 7 页

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 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我们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并不是说对于这些问题没有意见分歧,也不是说历史上任何人都能表现这种精神。历史上,每次外族入侵,广大群众奋起反抗,但是总有不少求荣、引狼入室的投降派。在封建时代,奸相佞臣、贪官污吏,更是充满了史册。我们只是说,在传统思想中,广泛流传而又具有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是《周易大传》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思想。这些思想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有删改)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4 . 将下列几组动词依次填人下面句子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传统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感情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B.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C.左右 控制 规定 制约 支配 D.规定 支配 左右 控制 制约

5 . 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否是本文的论点? 6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第 2 页 共 7 页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可以说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今时今日,当我们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纯粹,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我们常常会追溯到仓颉。在《淮南子·本经训》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我们的祖先开始用汉字记录生命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的,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几千年来,汉字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承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文字。汉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如,我们看下雨的“雨”字,点点滴滴,正如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汉字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④每个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汉字四亿次,有出处的汉字总数近十万个,而经常用的汉字却不到四千个。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我们说一个人的汉语很好,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会读、会写汉字,还是进一步了解字的本源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有人问某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用,对汉字充满好奇心,的确,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我们语言的根。比如,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你也许会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么说的。”那么,追根溯源,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的表达?

⑤关于“水龙头”,这就说到“龙”字。“龙”这个字背后的文化源远流长。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因此,“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由此,人们自然而然,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

⑥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实际上,中国人对汉字的崇拜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在古代,读书人“不污字纸”,他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敬畏。直到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人几乎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时候的汉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⑦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深入研

第 3 页 共 7 页

究了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他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汉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高本汉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在清华大学全程用汉语演讲。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大就开始学习中文,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位叫斯睿德的美国人,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⑧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用汉字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历史与空间的辽阔,把对汉字的感悟升华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7 . 阅读全文,说说汉字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8 . 第⑦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9 . 文章说“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仿照选文对“水龙头”的诠释,解释“元旦”一词。(80字以内)

10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是一个象形字,因为它的样子正如从天空降落的水滴,点点滴滴的。 B.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唯一的来源是文字。

C.中国年初一贴春联,既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也是敬畏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表现。

D.学习汉字不仅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1 . 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某机构对11000名网友进行了关于“最有价值汉字”的投票调查,排名前十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请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 4 页 共 7 页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餘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 [穹隆]像天空一样高高拱起。

12 . 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是

B.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13 .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瞬息可就 就地取材 C.周密无际 弥留之际

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15 . 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

第 5 页 共 7 页

B.不若燔士 安之若素 D.未尝有也 卧薪尝胆

是考虑到它具有①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②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五、情景默写

16 .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 (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

(5)《竹里馆》中写出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南宋)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7 .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

B.上片中的“藏”字,表现了词人对愁苦的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便冲出小楼,“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

C.下片中的一“怜”一“借”,直抒胸臆的抒发了作者身在他乡的仕途失意之苦和想要逃避现实的复杂心理活动。 D.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语言清新素淡,自然流畅,平淡中见精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18 .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 6 页 共 7 页

七、语言表达

19 .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八、作文

20 . 请以“我撒了一个美丽的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九、其他

21 . 文学常识

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 。

2、《雨说》的作者是 ,是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

4、《 》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 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篇 小说Z,X,X,K]

6、《陈涉世家》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 (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7、《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