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30分) 1.(10分)默写。
(1)采菊东篱下, 。(《饮酒》)
(2)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3)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用“ , ”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2.(4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浑欲不胜簪”中的“胜”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景象,有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B.颔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亡国之悲与思乡之情。 C.颈联反映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D.尾联通过稀疏的白发来表现诗人的忧愤之深。 3.(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列子;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 (2)下列四个熟知的神话故事中,表述的意义和本文最相似的一项是 A.盘古开天 B.女娲补天 C.夸父逐日 D.后羿射日
(3)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将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是为了显示移山的困难之大。 C.通过智叟的“笑”和“止”,体现出他的目光短浅与愚蠢。 D.本文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4.(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
百里奚之未遇时,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于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②传:传说。③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公孙枝得而说之 .②君为明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③
①
②
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3)公孙枝说这段话(用浪线圈划)的目的是 二、现代文(30分)
5.(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灯
①灯在我国究竟起源何时?历史学家尚难作出确切的回答。因为从考古发掘和传世的殷代、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遗物中,都没有发现灯、烛的实物。就是早期文字——甲骨文中也没有灯、烛之类的字样。《尔雅、释器》中有“瓦豆谓之灯”。瓦豆是古时候用陶制的一种食器,用以盛肉酱一类物。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圆形浅盘,中间一个细长柄,底下有一个喇叭形的底座。古字“登”即灯。因此,最早的灯恐怕是由瓦豆演变而来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是战国时期的灯。到战国中晚期,_____灯的造型已非常优美,______灯的结构已很完善,制作也很精美,如战国中晚期的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可以说是灯中的精品。
②銀首人俑灯造型非常优美。在兽纹方形座上站着一个用银做人头的人俑,人俑以黑宝石嵌眼,显得神采奕奕。它张开两臂,手握双螭。人俑灯上托一高抢灯盘,左手上双螭缠绕与两个灯盘相连,三个灯盘在空间位置上错落有致,有很强的艺术性。银首人俑灯的灯杆和灯盘还可拆卸。十五连枝铜灯形体高大,似一株花树。它由大小八节接插而成,高84.5厘米。灯柱的曲枝上有一群攀枝嬉戏的小猴抛食的动作,构成一幅生动的“喂猴图”。无论是人还是猴,造型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③西汉是灯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灯,有人俑灯、牛灯、羊尊灯、风灯、朱置灯,并且在制灯工艺上采用错金银、鎏金银等灯饰,使灯的外形十分华丽。西汉对灯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采用瓦状灯罩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并用“烟管”将烛烟导入灯内,使房内保持清洁,如南长沙汉墓中出土的牛灯。它的造型作了艺术的夸张,牛的体态肥胖,牛脚短小,牛耳下垂,两角弯向牛背,牛背上有一个洞,洞上置一个带把的圆灯盘,盘上可以放灯罩,灯罩不仅可以挡风,而且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灯上有一个穹形的灯盖,上面分出两根“出烟管”进入牛腹中,滤去烟炱,使室内保持清洁。有类似这种结构的灯,还有“长信宫”铜灯、风灯、三足炉灯等。
④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瓷灯。青瓷灯的形状大多是下面一个圆盘,圆盘中立一灯柱,灯柱上托一灯盘,如南京吴墓中出土的青熊灯。青瓷熊灯高11.5厘米,圆盘中的灯柱塑成着衣的仔熊,两手抱头,蹲在灯盘中,熊的形象极可爱。以后,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真正的瓷灯。瓷灯的装饰很精美,特别是元朝以后,瓷器的装饰受佛教的影响,兴起了莲花纹图案之风,在瓷灯的装饰上广泛采用莲花纹,如三门峡市出土的唐代宝座长颈的瓷灯,造型漂亮,釉色莹明,极其精美。
⑤到了清代,宫灯开始盛行。虽然宫灯早在八世纪就已有流行,但主要作元宵灯节观赏之用。到了清代,宫灯成了居室的陈设,可以美化室内环境。清代的宫灯名目繁多,有鱼灯、落地式宫灯、象牙雕刻壁桂灯……现在,在故宫中,人们还可以见到各种各样悬挂和落地的宫灯。
(1)以下填入第①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A.不仅……而且 B.既……也 C.即使……也 D.不是……而是
(2)本文从灯的起源、造型、 、 等角度,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灯。认真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战国时期 西汉 三国 两晋
清代
灯的特点
造型优美,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形式各样,外形华丽,设计科学合理,造型做了艺术夸张
出现了真正的瓷灯,装饰精美,造型漂亮,釉色莹明
(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根据上下文,判断以下文字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并简述理由。
东汉以后,除了铜灯以外,陶灯也开始出现在东汉墓中。有的陶灯装饰异常华丽,如河南洛阳出土的十三枝陶灯,装饰繁缛华丽。十三枝陶灯高85厘米,分为灯座、灯盘、灯柱三部分。灯座呈喇叭形,上面堆望着人、猴、兔、鹿等动物,灯柱上也用羽人、朱雪、
婵、龙等作装饰。
6.(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背π,还是背诗?
①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π还是背诗? ②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
③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爹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这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我摇头晃脑地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春眠不觉晓”,背“蜂螂吃水清兮”,后来才知道那是“沧浪之水清兮”。
④小学时,我常溜进爹的书房,最喜欢那一箱古典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本接一本读下去。林冲夜雪山神庙那段,我独忘不了林教头“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有一次家里吃白切牛肉,我偷偷藏了一块,半夜在被窝里偷偷地啃,一边遥想林教头的风姿,不觉昏昏睡去。
⑤初中时我上课偷偷看书。教数学的老孙头气急败坏地找到我爹:看看你儿子,一节课被我没收了两本。爹安慰了一番老孙头,回家把书扔给我,狄更斯的《双城记》、雨果的《九三年》,臭小子,品位还不错。
⑥高一暑假,正逢法国世界杯。我用尽了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想到的所有华丽辞藻,用深情押韵的句子写下了一篇观后感。我非常得意地寄给《新民晚报》,这是我第一次投稿。从邮局回家的路上我特别兴奋,觉得自己大概要出名了。
⑦从那天起,每天下午三点一过,我就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好不容易盼到了邮递员的身影,我一把抢过报纸,先翻体育版,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资料;再翻副刊,心情便àn淡了下来。直到世界杯结束,还是没能在报纸上我到我的名字。我忘不了那种无望的等待。
⑧高三要填志愿了,要填志愿了。语文老师劝我报复旦中文,物理老师要我考交大物理。我喜欢文学,但物理成绩好像也不错。复旦中文系的推荐分是5分,而交大物理系有10分。我失眠了,辗转了一整夜,最终决定接受交大的招安。几天后志愿表交上去,语文老师痛心疾首,一声叹息。我悲哀地想,是不是哪怕交大的推荐分只高半分,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跳进这座山神庙。理想、兴趣,说穿了就是这么不值钱。我知道我的文学梦算完了。
⑨纪伯伦说,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忘了是第几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⑩2007年夏天,我在陕北支教。没课的时候,我爬上高高的堀顶。天地苍茫,大风从鄂
尔多斯高原浩荡南下,带着沙粒的质感。云朵在大地上投下影子,掠过千沟万壑,像一尾尾鱼。
⑪此地贫瘠,然向学之风炽烈。单看窑口贴的春联,那字句,那笔画,足以令我这个博士生汗颜。放羊的老汉喜欢讲古。他饶有兴致地告诉我,这一带向来是兵家重地,小范老子(范仲淹)打西夏,不知死了多少人。1934年,老谢(陕北红军将领谢子长)的部队,也在无定河边打过几个大仗哩。
⑫无定河,我脱口而出,是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 ⑬是哩。
⑭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好久好久不背诗了,没想到它们还在。 ⑮支教结束后,我背上行囊,一路西行,去追逐那些唐诗中的地名。搭货车,坐摩托,蹭拖拉机,跟着转场的牧人骑过马,夜晚,找个加油站搭帐篷。大漠孤烟.废墟落日,我行走在日复一日的苍凉里。那些埋在心底的诗句,被一个个古老辉煌的名字唤醒:凉州、阳关、玉门关、居延、轮台、楼兰……
⑯独自面对大块的空间和时间,除了笔墨,无以排遣。我买来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默写诗词,记录感想。写满了,又买第二本。最后竟是七本满满的行路笔记。
⑰想起了支教时,有个小男孩对我说“我将来要当作家”。他蓬头垢面,穿着一双好笑的红色塑料拖鞋,是他姐姐穿剩下的。我至今还记得那认真倔强的表情,多像曾经的自己。原来从未忘记。
⑱我重新拿起了笔,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独自醒来的清晨,一个字一个字地找回自己。年少时的记忆,像相机的底片,只感光,不留影。随着光阴流逝,岁月沉淀,一张一张洗出来。我知道,我的第一张底片是这样的: ⑲——背π还是背诗? ⑳——诗。
(1)根据拼音写汉字。àn 淡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画线句。
(3)对第⑩段划线句的环境描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描写了陕北高原苍茫辽阔的景象。 B.引出下文老汉与我讲古的情节。
C.为此地对贫瘠,但是向学之风炽烈埋伏笔。 D.烘托“我”对这片土地的怀念之情。
(4)文章题目中的“π”和“诗”的含义分别是: ①“π”的含义: ②“诗”的含义:
(5)简要分析第⑲⑳结尾段的好处。 三、写作(40分)
7.(40分)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含作文范文)
一、文言文(30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悠然见南山 (2)黑云压城城欲摧 (3)沉醉不知归路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注意“疆”的书写) (5)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2.【分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含义的理解。尾联两句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不胜簪”的意思是“插不上簪”。“胜”的意思是能承爱、禁得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思亲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亡国之悲”有误,当时唐王朝并未灭亡,只是由于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战乱不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也可以理解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选:B。 答案: (1)能承受。 (2)B 译文:
《春望》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伤感时
对花落泪,听鸟鸣时也感到惊心。战火长久不息,给家人写信报平安,比给家里寄万两黄金要好得多。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简直绾不起来了。 3.【分析】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愚公移山。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 A.意思为: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B.意思为: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C.意思为: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D.意思为:后羿拯救人类,张弓搭箭,将9个太阳射去,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寓意是象征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从
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
B.衬托,为了突出愚公的坚毅与执着。 故选:B。 答案:
(1)战国时期;愚公移山。 (2)B
(3)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4)B
4.【分析】参考译文: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到虢国又被晋国所虏,后来在秦国喂牛,传说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是明君,臣是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说,同“悦”,高兴,这里引申为看重。 ②句意为:君是明君。为: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重点词有:亡,逃亡;饭,喂。句意为:逃到虢国又被晋国所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要知道他说此话的前提。公孙枝是因为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才说了这番话的,他的目的为了打消缪公的疑虑,相信并重用百里奚。 答案:
(1)①同“悦”,高兴,这里引申为看重;②是。
(2)B
(3)为了打消缪公的疑虑,相信并重用百里奚。 二、现代文(30分)
5.【分析】本文以时间顺序,说明了灯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文章从灯的起源、造型、发展、用途等角度,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灯。
【解答】(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分析语义,“灯的造型已非常优美”是从造型方面来说,“灯的结构已很完善,制作也很精美”是从结构与制作方面来说,从逻辑上分析,这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关系来组织语言的。故应用“不仅……而且”。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读文可知,第一段介绍的是灯的起源,第二段介绍的是灯的造型。根据第三段中的“西汉是灯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灯”和第四段中的“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瓷灯”可知,这两段介绍的是灯的发展。根据第五段中的“但主要作元宵灯节观赏之用。到了清代,宫灯成了居室的陈设,可以美化室内环境”可知,本段介绍的是灯的用途或作用。根据第四段中的“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瓷灯”可得:青瓷灯普遍使用,各式各样(形式多样)。根据第四段中的“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真正的瓷灯”可得:唐宋。根据末段中的“宫灯开始盛行。虽然宫灯早在八世纪就已有流行,但主要作元宵灯节观赏之用。到了清代,宫灯成了居室的陈设,可以美化室内环境”可得:宫灯盛行,成了居室的设备,美化室内环境。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第三段划线句中的“如南长沙汉墓中出土的牛灯”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西汉对灯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采用瓦状灯罩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并用‘烟管’将烛烟导入灯内,使房内保持清洁”可知,此处举例具体地介绍了“西汉对灯的设计科学、合理(能调节光的亮度,照射的角度,保持房间清洁)”的特点。
(4)本题考查补充说明内容。根据材料中的“东汉以后”可知,本段文字介绍的是东汉时期灯的特点。根据第三段中的“西汉是灯蓬勃发展时期”和第四段中的“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可知,这两段分别介绍了西汉和三国两晋时期灯的发展。按历史的沿革,西汉之后是东汉,然后是三国和两晋,所以本段文字放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这也符合本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答案:
(1)A
(2)发展 用途(作用) 青瓷灯普遍使用,各式各样(形式多样)。唐宋 宫灯盛行,成了居室的设备,美化室内环境。
(3)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西汉对灯的设计科学、合理(能调节光的亮度,照射的角度,保持房间清洁)。
(4)放在第3和第4段之间 理由是:该段文字介绍了东汉时期灯的特点,第3段介绍了西汉时期灯的特点,第4段介绍三国、两晋时期的灯,本文是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所以应该放在放在第3和第4段之间。
6.【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经历过高考填报志愿,去陕北支教的人生经历之后,最终选择文学梦,表达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与执著。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àn淡”写作“黯淡”,指阴沉,昏暗。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搭、坐、蹭、骑、找”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联系本段首句“支教结束后,我背上行囊,一路西行,去追逐那些唐诗中的地名”可知,这些动词表现了“我”追逐唐诗中的地名时旅途的艰苦和路途的漫长。再联系后文的“大漠孤烟,废墟落日,我行走在日复一日的苍凉里”可知,尽管道路漫长且艰难,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表现了“我”追逐文学梦的执着。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画线句是“我”爬上高高的堀项后见到的陕北高原的景象,突出了其苍茫无际的特点。联系“此地贫瘠,然向学之风炽烈。单看窑口贴的春联,那字句,那笔画,足以令我这个博士生汗颜。放羊的老汉喜欢讲古”可知,描写高原景象,为下文写此地虽然贫瘠却向学之风炽烈埋下伏笔,引出下文老汉讲古的情节。文中并没有表现“我”对这片地的怀念之情。 故选:D。
(4)本题考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本义是代表圆周率的一个字母。根据“复旦中文系的推分是5分,而交大物理系有10分。我失眠了,辗转了一整夜,最终决定接受交大的招安”“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可知,它的深层含义是更容易、更现实的人生道路。诗的本义就是诗歌。根据“理想兴趣,说穿了就是这么不值钱。我知道我的文学梦算完了”可知,它的深层含义指的是“我”的理想和兴趣。
(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此段结构上,“背还是背诗”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结构严瑾;
内容上,最后两段运用分行的方式,先问后回答,这是设问的修辞,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强烈地表达了“我”在经历过高考填报志愿,去陕北支教的人生经历之后,最终选择文学梦坚定的心情,表达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与执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1)黯
(2)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写出“我”追逐唐诗中的地名时旅途艰辛(或旅途漫长);表现了“我”追逐文学梦的执著(对文学的热爱)。 (3)D
(4)“π”:代表圆周率的字母(圆周率);更容易实现的道路(或向现实屈服,选择理科)。 “诗”:诗歌;文学梦(理想兴趣)
(5)设问(分行成段)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我”在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对文学的热爱与执著。 三、写作(40分)
7.【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奖赏”就是礼物,那么把这个奖赏送给谁呢?送给朋友?送给自己?送给未来的自己?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也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奖赏”可以是具体的物品,如一本书,一束花,一双球鞋。还可以引申为抽象的思想、情感、有意义的经历、获得成长等,如妈妈的关爱,朋友的情谊;如风雨中的小草给我们的启示,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挫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是经历给我们的礼物。如果“奖赏”是具体的物品,可以写特殊日子里自己接到的或赠送出去的礼物,来记录当时难忘的过程和特殊的情感体验,如母亲节送给妈妈康乃馨,生日接到朋友特殊的礼物,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写礼物的意义。如果“奖赏”是抽象的,可以写自己成长中的片段,所见所感,抒写自己从中的收获,如读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是成长过程中得到的珍贵的礼物。孤独时朋友的陪伴安慰,困境中亲人的鼓励和帮助,都是值得珍惜的礼物。本次作文适合记叙文,注意行文中,具体情境的再现,多种描写方法的灵活运用。“奖赏”的意义或价值一定要用议论抒情的句子揭示出来。 【解答】
最好的奖赏
那一天,我数学考了全优,妈妈给了我一个礼物——一盆小仙人球。我一看到这小仙人球就爱不释手,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从妈妈手中接过仙人球,暗暗下定决心:我要
给小仙人球“足够”的水和关爱,让它快快成长起来吧!
我每天开始给它浇水,还总是急急忙忙的。我在浇水的时候总是飞也似的跑到水壶边,灌满水后一下子提起水壶向窗台的仙人球跑,还十分小心地跑担心水洒出来。到仙人球旁就蹲下来,如猛虎下山之势往仙人球那灌溉,然后回到书桌旁,脸上挂满了兴奋的微笑。
可是,小仙人球却在我的“关照”下死掉了!我立刻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我的仙人球死了!”我的脸由晴转阴,局部有小雨,“为什么会死呢?” “孩子!”妈妈却是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仙人球的死,正是因为你给了它过多的爱!”妈妈一语道破。
我立刻冒出了问号:为什么我给予过多的爱还会害小仙人球死呢?真的好奇怪好奇怪啊!
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接着说下去:“孩子!仙人球在沙漠里早已习惯了酷暑,就算现在是夏天,那也没沙漠热啊!而你,给了仙人球太多的水分就会让仙人球死的!而我们人,也是不能有太多的溺爱,否则在溺爱里困住了手脚,就会被优胜劣汰的社会淘汰的!反之,若从小就在风雨中打磨,长大后才可以勇敢的面对生活的困难!”
是啊,也就是这样的植物才可以经受住阳光暴晒地折磨,风雨交加地鞭打,冰雪“残忍”地欺凌!也就只有这样的植物,才能傲然屹立在风雪之中不屑地嘲笑在温室里的鲜花!
在这样一个炎热的酷暑,仙人球让我明白了很多。这才是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最好的奖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