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文学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家”。柳宗元和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秦汉设立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D.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人,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 2.下列诗句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B.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明节) C.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节) 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节) 3.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等文献。通过与渔翁的一场对话,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以死明志者的形象。
B. 《报任安书》的“书”即为“信”。在这封给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主要诉说了自己受腐刑却隐忍苟活的原因,即想完成《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散文集《华盖集续编》。面对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面对大的惨象与卑劣的流言,鲁迅忍无可忍,怀着悲愤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D. 《庄子》系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逍遥游》体现了其绝对的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4.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他提出“性善论”,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韩非子即为他的学生。
B. 柳宗元,字子厚,今称柳河东,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为唐宋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
C.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偶等形式,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扬主”的方式阐述观点。
D.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以通俗幽默的风格,赢得了人民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雷特》《雷雨》都是悲剧。
C.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 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朝,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按段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等。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文言章回体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各次农民发生、发展甚至失败的过程。
B. 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德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为世界文学史上 “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C. 《陈情表》出自萧统编订的《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文中李密陈述了自己作为“亡国贱俘”不宜供事新朝的苦衷。
D.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阐述了庄子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是一首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8.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9.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 B 《祝福》 C 《庄子》 章回体长篇小说 《石头记》 海棠诗会 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反对封建礼教 鲁迅 浪漫主义 《彷徨》 贺老六 南华真经 鸡犬相闻 庄子及其后学所作 英国 半自传体 佩葛蒂 D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词牌通常对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D.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D.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12.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B. 《品质》作者为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C.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渔父,即渔翁。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 戏剧语言指的是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旁白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B. 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曹刿论战》中“(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
C. “祖道”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中的“祖”就是“祖道”。
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宫和徵又各自有变音,这就是俗称的七音,变徵声调激
越,羽声悲凉。
1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自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表——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离骚》的作者是春秋时楚国人屈原,“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C. 《琵琶行》属于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和元稹一起倡导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5.下面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是《福尔赛世家》;《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 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九月甲午”“元和四年”“德佑二年”中的“甲午”“元和”“德佑”都属于年号纪年。
D.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C.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家”。柳宗元和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秦汉设立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D.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人,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 19.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书本于历史,真实地记录了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黄巾,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百余年间的史实。
B. 全书开篇是从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十常侍乱政开始写起,体现了作者对于出现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局面原因的思考。
C.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不仅暗示了小说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结构,也表达了对历史治乱交替的认识。
D. 全书在记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时,尊蜀汉为正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正统观念和百姓意愿的统一。
20.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学常识 1. D
【解析】【分析】D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错误,“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是两个流派,其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 B
【解析】【分析】A项,出自(唐)崔液的《上元夜》,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正确。
B项,出自清朝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诗句中的“雄黄酒、菖蒲”是解题的关键。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对应错误。 C项,出自苏轼的《中秋月》,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正确。
D项,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抓住“携壶上翠微”“菊花插满头”,可知是重阳节。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正确运用的综合性能力。这类题,需要学生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性记忆名篇佳句;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诗句的运用。 3. C
【解析】【分析】C项,“散文集”错,《华盖集续编》是杂文集。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 A
【解析】【分析】A项,“他提出‘性善论’,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错误,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需要后天的学习改造,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 B
【解析】【分析】A项,“《诗经》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错误,《诗经》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C项,“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错误,这主要表达屈原对美好的品格追求; D项,“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等”错误,分别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柳永。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准确完成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课下勤积累、反复记忆,相似之处要细心分析辨别。尤其对作品的时代和文体、作家的身份和作品集认真
积累。 6. D
【解析】【分析】A项,《水浒传》应为古代章回体白话小说;
B项,的契诃夫,马克·吐温不是“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而应该是欧·亨利;
C项,“陈述了自己作为‘亡国贱俘’不宜供事新朝的苦衷”有误,《陈情表》中李密 “辞不就职”的原因是供养祖母刘的问题。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7. D
【解析】【分析】D项,“《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错,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8.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学常识。C项,《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9. C
【解析】【分析】C项,对应的不准确,“鸡犬相闻”出自《老子》。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需要考生课下博览群书,认真做笔记,多复习记忆。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0.B
【解析】【分析】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C项,“词牌通常对……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错误,应是“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D项,“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论语》”错误,《六经》应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没有《论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
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1. B
【解析】【分析】A项,辛弃疾,字“幼安”; C项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
D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不在“四大悲剧”之列。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2. D
【解析】【分析】D项,表述有错,应是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13. C
【解析】【分析】A选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B选项,“‘(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错误,“(庄公)十年春”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选项,“变徵声调激越,羽声悲凉。”错误,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激越。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4. B
【解析】【分析】B项,“春秋时期”错误,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15. C
【解析】【分析】C项,“‘九月甲午’中的‘甲午’……都属于年号纪年”错误,“甲午”是干支纪年法。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6.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本项所陈述的内容都书有关书序的,但举的例子却不都是书序,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7.B
【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错误,选项排列不当。《出师表》是诸葛亮所写,是三国时期,《捕蛇者说》是柳宗元所写,是唐代;《醉翁亭记》是欧阳修所写,在北宋;《陋室铭》是刘禹锡所写,是唐代。由此可知“《醉翁亭记》《陋室铭》”排列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8. D
【解析】【分析】D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错误,“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是两个流派,其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9.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有误。《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的黄巾起,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史实。选项认为是“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百余年的史实”,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20.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本项所
陈述的内容都书有关书序的,但举的例子却不都是书序,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