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尚车旅游网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唐...............

摘要: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研究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各国和有关的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行动中.为了促进保护工作,国内外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出发,对目前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热点作了概括,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生物多样性(B iod fivers ity)一词在1986年提出,是B io log ical d fivers ity的简称,最早指对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真菌及微生物物种种类的清查,随后,其范畴逐步扩展到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层面,包括所有物种、物种的遗传及其变异,以及由物种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群落与生态系统。可以理解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2]。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基本组织层次。近年来,一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4个层次[3]。[4]

1.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这主要决定于他们研究的角度和层次Mc;Neely( 1990)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5一6]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用语中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如下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陆地、水域、海洋中所有生物(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拥有的遗传基因和他们构成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异性和复杂性的总称[7]

1995年,UNEP发表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 GBA)给出了一个较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他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川从广义角度,生物多样性可以定义为:生物及其所在生态复合体的种类、丰富度和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是指各种生命实体,包括了上百万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每一级实体,从基因、细胞、种群、物种乃至生态系统都存在多样性。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5]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体现,也是生物

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是对世界生态平衡规律的一个简明概括,也是衡量生产发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要尺度[7]无论生物多样性被如何描述,学者们都承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涉及了生物的基因、物种、群落、生存环境和他们构成的自然景观等各个层次的丰富度、复杂性、差异和规律性。

研究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有的学者提出还应该包括景观多样性和人文多样胜。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高级体现形式,而人文多样性自始至终依靠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与生物相互的作用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应该包括s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人文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质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域内全部生命体的丰富程度.狭义的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多寡,或曰物种多样性,通常用多度(richness)和丰度(abundance) 2个指标来描述.广义的生物多样性则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方面.

无论是一定地域还是整个地球,其生物多样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自生命起源以来一直处在不断消长之中.但在自然状态下,一定时间阶段,生物多样性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假如没有人为干扰,近代的生物多样性应处在缓慢减少的趋势中.据估计,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实际下降速率远远高于所谓背景灭绝速率,二者之差反映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的生境,或使许多生物直接灭绝,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当然,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规模和性质上是不同的.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率倍受关注.[8]

为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活动.所谓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通过有意识地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干扰破坏,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和恢复.因此,在本质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业已失衡的关系.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不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更是人类赖以持续生存的基础.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司空见惯的.为了有效阻止这一趋势,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旨在保护并合理利用全球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重申各国对生物字眼拥有主权;各国有责任保护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久地使用;各国有责任保护其活动不至于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的环境造成损害.中国和其他147个国家一道郑重签署了该《公约》,成为第1批签约国,并严肃承诺履行该《公约》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和6 000多种脊椎动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和14%.植物种类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而名列世界第三.中国的动植物物种丰富且独特,拥有一大批有活化石之称的古老孑遗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水杉和银杏等.广裹的国土、多样的气候格局、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拥有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和农业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3].然而,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lucN}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中国境内.现阶段,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一系列挑战.

3. 1大范围脆弱的生态系统

在我国分布着大范围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所谓脆弱是相对其稳定性而言的,特指受到干扰之后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2以上的国土为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少雨使得这类地区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相对缓慢;1/ 5以上的国土处在高寒的青藏高原,寒冷、多风、生长季短等严酷的生存环境在造就了一批区域特有的生物的同时,了许多其他生物的生长;1/ 15的土地地处黄土高原,这里沟壑纵横、岭原交错,水土流失严重;此外,还有近1/ 10的土地为土层瘩薄、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所有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先天劣势.

3. 2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剧烈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数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不言而喻.然而,比人口数量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加.如果用GDP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活动的总量,那么,在过去30年的时间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人类活动剧增.事实表明,如此剧烈的人类活动已经对当地的生物系原核生物多样性构成最大的威胁.在全球范围,一般把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视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三大威胁.但在中国,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当然地被视为第一威胁.随着国家历史性地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人类活动及其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愈演愈烈.

3. 3历史上长期的开发利用使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早已遭到严重破坏

中华文明最为突出的是其农耕文明.农业耕作与采集和狩猎有着根本差别,如果说采集和狩猎依赖于多样化的生物资源,那么,农耕从一开始就在简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实现单一作物产量的最大化,其后果是不可避免地带来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下降.5 000年的农业耕作,究竟导致多少生物的灭绝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断定,长期的土地耕作致使大量物种和生境遭到破坏,这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漠视的重要因素.

3. 4我国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足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一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56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开展得并不晚,但在该方面的能力建设一直较为缓慢.在我国至今尚未发展出较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组织.而在美国,以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自 195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非组织之一,除了分布于全球的数千名专业保护人员和100多万会员之外,每年还为全世界的生物保护活动募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更是不遗余力,通过设立保护区、国家公园,立法,并每年大规模拨款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相比之下,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管理中缺乏充分的资金投入.无论或民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员及其专业素质多不能满足保护事业的需要.数据积累不足和数据共享欠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足的重要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野外调查,数据收集和积累要求很高.由于长期以来专业人员和资金的不足,我国在该方面的数据积累薄弱,但更为严重的是,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共享方面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而临的严峻局而,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 1988年起

草的1990- 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口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InternationalBiodiversityDecade)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当时有15。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公约》上签宇.《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升效.截}卜1996年8月28日,已有144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该《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benefit) .《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持续利用、有关获取(ac;ce词的议题和资助机制4个方而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公约》还试图平衡缔约国之间的需求,区别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体说来,《公约》要求发展中国家缔约国履行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义务,而发达国家缔约国承担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义务.《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必将有力地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进程.为了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升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 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物种保护监测中心估训一,全球有10%的物种而临灭绝,到本世纪末,将有15%一20%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灭绝速率可能超过20%,形势十分严峻.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对于濒危物种知识的贫乏.[9〕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种受威胁等级的评价、濒危物种生殖生物学研究、濒危物种群体遗传学与生态遗传学研究、濒危物种种群生态学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濒危物种保护对策与措施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马克平 钱迎倩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 4( 1) : 95- 99

[2] Cben L G M aK 1' Biodiversith Scie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ban}bai Sban}bai Science& 'f ecbnolo}y Press 2001

[3] M a. K I'. \"I'rv to discuss theconcept of biological diversitx B iodiversity Science, 1991 1( 1): 20-22

[4] 王雪 梅以曲 建升 李延梅 张志强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分析 生态学报201Q 30( 4): 1066-1073 [5] 王伯莉,彭少麟.植被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 [6] 陈炳浩.世界生物多样性而临危机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世界林业研究,1993, 6(4) [7]陈海道,钟炳辉.保护生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0.

[8]齐哗 苏杨 陈京华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改进建议 环境科学研究 第19卷增刊 Vol. 19, Suppl.,2006

[9]L,lirliclil'R.Wikon L,O. Biodiversity studies: science and policy. Science. 1991, 253: 758- 7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