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一、 明确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

(一)验收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强夯地基处理规程》(CECS 279-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二)检验标准及规程: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346-200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808-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1-2004)

1.2 编制原则

1.2.1施工总体布置体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减少干扰和避免环境污染的原则;

1.2.2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全面规划,布局合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1.2.3严格按合同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业主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障;

1.2.4 遵循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根据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1.2.5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制度、方案、资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1.2.6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广泛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1.2.7遵循专业化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施工资源,以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目的;

1.2.8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及健康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1.2.9本项目各项工作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自始至终受控运行。

1.3 编制内容

本册内容主要由:“编制说明”、“工程概述”、“施工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工程重点及难点部位的施工措施”、“保证体系及措施”和“竣工验收”共计七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及编写思路分述如下:

1.3.1编制说明

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内容”等。主要是对设计图纸当中与施工组织设计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1.3.2工程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水文地质及气候特征”、“工程施工环境”等内容。主要是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同时掌握工程特征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的统筹安排提供了素材。

1.3.3施工部署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总目标”、“施工部署”、“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资源配置”和“施工准备”等七部分内容。其中“施工总体目标”阐述了工程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以及环保目标,确立了该工程的大政方针。“施工总体部署”阐述了施工总体部署原则、施工单位工程的划分、施工顺序的划分等内容。“施工组织机构设置”阐述了工程的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

和岗位位置,从组织上保证了本工程的实施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则对本工程的工作内容、范围及进度计划做了详细安排,并叙述了本工程的关键线路情况、进度指标及工期保证措施。“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阐述了施工场地平面布置,主要临时设施如:办公区、生活区、水、电及运输路线等的编制内容。 “资源配置”主要阐述了为达到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目标而准备投入的资源配置计划。“施工准备”主要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施工前做的各种准备,如施工人员的组建、机械设备的调转、物质的进场准备、施工技术的准备、场地清理及各单位的配合、协调工作等。

1.3.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本章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按工程项目及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不同而分章节叙述。本方案依据专业及单位工程的划分,共分两项主要内容进行编写:1、施工测量、2、道路交通及附属工程。在每一个编制项目及内容中主要描述各工序尤其是重点工序的施工技术。

1.3.5工程重点及难点部位的施工措施

主要包括“土石方调配”、“爆破”、“强夯”、“抛石挤淤”“检查井四周回填”等内容。

1.3.6保证体系及措施

主要包括“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安全保障体系及措施”、“职业健康、消防、保卫体系及措施”、“确保工程工期技术组织措施”、“质量通病预防及控制要点”、“成品保护措施”和“技术资料、履约保证体系及措施”等。

1.3.7竣工验收

本篇主要叙述了竣工验收交验的一些程序、内容、方法及最后结论。

二、施工总目标

(一)工程进度目标

业主对节点工期要求: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土路床工程。

(二)质量目标

响应业主要求本工程总体质量目标为:“合格”。将根据业主要求选择标段进行创金杯、泰山杯等出台具体的创优规划。

工作质量方针:满足合同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以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工作态度,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创建出业主满意的合格工程。

(三)安全生产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无重大和一般性安全责任事故,无汽车行车责任重大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轻微事故发生。

(四)环保目标

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周围环境始终如一;施工后,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更加优良。

(五)绿色施工目标

本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青岛市建委《绿色施工管理规程》,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绿色施工。

(六)协调目标

做好内外关系协调,结合工程情况充分发挥项目优势,主动争取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七)内业管理目标

各项管理责任明确,资料档案管理微机化,确保内业资料的完整、准确、及时、美观,符合各方要求,并做到工程实体完工通过验收后,竣工资料在一个月内上交业主及相关管理单位。

三、重点及难点部位的施工措施

(一)爆破

一)对边坡的控制爆破技术措施

1、边界钻孔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密集系数控制在0.8,采取空气柱不耦合装药技术。

2、边界一排钻孔最后起爆。

3、严格控制钻孔深度。

二)保证路基爆破后达到设计平面的措施

1、严格按照路基宽度和设计深度钻孔

2、根据设计标高控制钻孔深度,并控制钻孔底部尽量在同一个平面内。

3、根据爆破清挖效果,调整钻孔超深,确保不欠挖。

三)控制爆破危害的措施

爆破的同时会产生爆破危害,爆破地震、爆破飞石和爆破冲击波。为减少危害的产生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钻孔参数进行钻孔。

2、严格控制装药量,不得随意加减钻孔药量。

3、严格堵塞长度和质量,堵塞材料用砂子或粘土。

(二)强夯

强夯过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由于地基本身的不均匀性和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因而在工程中遇到一些反常的现象也是正常的。根据我们以往施工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重视:

1、“弹簧土”的处理

产生的原因:(1)由于地基表层土体的含水量高。(2)由于夯击能过大,地基发生塑性剪切变形破坏。(3)强夯后,遍与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够,孔隙水压力未消散。

措施:加强排水。进行翻晒,暂停夯击。采取“换土法”,即将局部“弹簧土”挖除,利用碎石填筑的措施。优化作业面的布置,保持足够的时间让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

2、“土捣”的处理

产生原因:由于垫层厚度过薄,第一遍夯坑过深,引起使第二遍点夯时产生“土捣”。

措施:(1)增加垫层厚度。(2)调整施工工艺。(3)调整强夯施工参数。(4)加强排水。

3、有些夯点在达到规定的夯击次数后,最后两击仍达不到贯入度的要求,或在夯击过程中夯坑周围隆起量过大,夯点出现剪切、重塑变形破坏。

措施如下:(1)将达不到要求的夯点,在平面图上标明,5至7天以后推平,重新补夯,直到达到要求为止。(2)在坑内放置碎石。(3)改用底面积大的夯锤,调整锤击能量和夯击次数。

4、夯锤无法按规定击数夯击,造成拔锤困难,措施如下:(1)加强场内排水和降水。(2)调整夯锤底面积,采用锤底面积大,接地比压力小的夯锤。(3)调整强夯施工参数。

(三)抛石挤淤注意事项

(1)围堰当鱼塘水深≤1米时,直接用土围堰,围堰顶宽度为1.5米,坡率为1:1。围堰当鱼塘水深≤2米时,围堰顶宽度为1.5米,坡率为1:1。围堰当鱼塘水深大于2米时,围堰顶宽度为2米,坡率为1:5。

(2)路基淤泥处理工程结束后,进行围堰拆除施工。围堰拆除应自上而下,由外向内退挖。围堰拆除由中间向两端进行。

(3)填筑前需注意事项:土、草(麻)袋堰填筑前,应清除堰底处河床上的树根、石块、表面淤泥及杂物等。

7.2.3检查井周围

检查井周围采用反挖法进行回填,即后砌筑井筒,待回填土至一定高度时候,再进行人工挖除需要至需要砌筑井筒的高度,将井筒砌筑至回填土高后,井筒周围采用9%灰土冲击夯夯实。此种回填可保证井室周围回填土的密实度,不留死角。

土方填筑时,对填筑段应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填筑中进行监督并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工作。在对回填土进行常规的同时,应派专人对填土的薄弱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用钢钎进行探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