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现代化观后感500字

来源:尚车旅游网
农业现代化观后感三篇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既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我们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稳,天下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改革的引领下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城乡融合发展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全国95%的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设好美丽乡村,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新时代农民,建成使城里人羡慕的新农村,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机器,新时代的农业工人!

我国农业现在仍处于分散、低效的阶段,与世界农业强国有较大差距。那么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粮食安全,成为粮食强国。

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主力,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决定了无法大规模生产、采用更多机械,造成了生产低效。现代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劳动力,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流转,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但是由于农业利润较低,无法吸引资本投入,这就无法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唯有农业国有化,建立农业国企,才能有充足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土地由农业国企运营,大规模生产,采用大量机械,同时有充足技术投入。还可以协同各农业国企,以协调各农作物种植,从而使粮食价格稳定,利润可能相对更高,可以用利润补贴农民,支付农民土地使用费。这样补贴可能会使利润较低,但国企本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只要对全社会是有益的。农业国有化可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农业是中国乡村的主要形态,也是中国社会的根基所在。党中央要求,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这一指导方针高屋建瓴、站位全局、谋得深远,一针见血地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始终紧抓农业,依托良好的优势基础,发展壮大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保住“舌尖上的安全”的关键。人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因素,没有舌尖上的安全,人才的驱动就会显著减弱,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面临巨大阻碍。所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国家的各个方面发展都将缺乏支撑。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主要还是以农业为基础形态,一些乡村也有其他的产业,有的搞电商,有的搞旅游,有的搞制造业,但从全国大局来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产业形态,主要的产业形态还是农业。

发展壮大农业,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绕不开的一条重要路径。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经营方式,把乡村农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走数字化、科技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对于地方而言,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尤其是要摒弃过去那种舍不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心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能增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