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新店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营山县新店中
学 王蓉(本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A、黄晕(yuèn) 倔强(jiàng) 赏赐( cì ) 峰峦 ( luán )B、陛下( bì ) 澄澈(dèng) 缥缈(miǎo) 洗濯(zhuó) C、目眩(xuàn) 庇护( bì ) 钦差(qīn ) 迸溅(bèng)D、滑稽( jī ) 潺潺 (chán) 轻盈(yéng) 啜泣(chuò)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 , 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 难以想象万马奔腾、 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 , 投入大自然的 。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发生。C、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暖的地方。D、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同学,参加了今天的比赛。4.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B、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D、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C、他首先第一个发言,在众人的注视下分外高兴。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 B、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人生”是其作品的三大主题。 C、《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清代文学家。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7.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的事,很好玩。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二、课内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8、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9、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
第1页 共4页
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10、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1、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______,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植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古诗鉴赏。(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
13.综合性学习(5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1)探究上面的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3分)示例: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关键词:_______________ 课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30分)(一)课外阅读(15分) 你在伞里吗 白丽娜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
第2页 共4页
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14、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的女儿。(根据理解,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16、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了这篇选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14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四处)。(2分)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19.下面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C. 及走,又从之 又数刀毙之 D一狼得骨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止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屠人货肉归( ) (2)瞰担上肉( ) (3)..
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
语。(4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22、[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 五.作文(50分)23.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
第3页 共4页
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 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命题作文 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017-2018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本卷共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1.c 2.B 3.B 4.D 5.D 6.B 7.C二、课内阅读8.A 9.C 10.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1、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漏写,误写,多写,该空不得分)(1)日月之行,星汉灿烂;(2)为有源头活水来;(3)无可奈何花落去;(4)潭影空人心;(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2,古诗鉴赏(5分)(1)(2分)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3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13.综合性学习(5分) (1)(2分)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 (3分)示例 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画了灿烂春光中的童真,严肃学习中的快乐。阅读理解(30分)《你在伞里吗》14、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4分)15、第一个空: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或细心体贴等;第二个空:体贴妈妈、关心妈妈或乖巧懂事等(3分)。(意思贴近即可)16、不好。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4分)。17、略。(二)古文阅读(14分)18. (2分) 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19. (2分) D 20. (4分) (1)卖 (2)窥视 (3)像狗一样 (4) 打洞 21、(1) (2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2分)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22. (3分) 相同点:贪婪 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23(50分)按中考作文要求进行评分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
第4页 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