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i) (shāo) 惘然(wǎnɡ) 娉婷(pīn) 自吹自擂(lé....B.摇曳i) 汲(yè) 惊骇(hà取(jí) 前仆后继(pū) ....C.宽宥u) 汹n) 自惭形秽(yò涌 (xiōnɡ) 栈桥(zhà(suì) ....D.空旷n) 愧赧(kuànɡ) 豢养 (juà(nǎn) 孜孜不倦(zī)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骄 嘶哑 箪食壶浆 走头无路 B.鲜妍 旁骛 与日巨增 舍身求法 C.赃物 萧索 郑重其事 断章取意 D.撩逗 聒噪 矫揉造作 形销骨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密支那,孙立人听到了史迪威将军即将被征召回国的消息,惊得如雷贯耳,不禁呆立....半晌。
B.他自小在商贾贸易上颇有天份,但读书却是不成,惟其如此,竟渐渐养成了附庸风雅的....毛病。
C.我们班的男生与高手如云的校篮球队比赛,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连拉拉队员都弃暗投....明了。
D.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B.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规划建设,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C.据业内专家的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在那谱写奇迹的狮子山上,留下了我们无数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5.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具体而言,主要指的就是阅读。
②说到底,阅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炼,与成长、成功相伴,修炼到家的便可“得道成仙”。
1
③舍弃这种修炼或偶尔为之者,有可能“言语无味”。
④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
⑤它是生命的一种“马拉松”,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飞跃与提升…… A.①②④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⑤②③①
6.下列不属于《艾青诗选》表述的内容是( )
A.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达了对乳母兼女佣的怀念、感激、赞美之情。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含献身之意。 C.诗人在《向太阳》中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作者用“寒冷封锁着中国”说明中国当时生活条件极差。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五醉:苏轼于元丰三年到达黄州贬所,至此已五见海棠开花。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①
A.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B.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C.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D.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园已易主易:换,交换,换取 .C.乃径归乃:于是,就 .
B.此木不为人所喜为:被 .D.以后会未可期期:希望,要求 .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是苏轼因徐得之要到闽中去而写的一篇记游小品,也是对他升官的赠品。 B.开篇写作者与友人一起游定惠院东小山,观赏海棠和枳木,醉酒于花下之情景。 C.本文作者抓住休憩尚宅、听崔弹琴、买木盆浸瓜果等小事表现出作者生活情趣。 D.本文写与友人一天愉快的游赏,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意境清新隽永。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⑵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①,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①道:这里指佛教。此诗作于王维晚年时期。②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11.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年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B.“独往”“自知”表明与诗人相同爱好的人不多,表现诗人孤高自傲的性格。 C.结尾写“偶然”遇见,引入了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1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简要赏析。
3
四、句子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②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⑤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 一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它在战国时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学’”。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4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
⑦所以,我们千万别折腾汉字。在生活、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提倡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14.下列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万别折腾汉字。 C.繁体字要代替简化字。
B.繁体字要进课堂。
D.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15.下列关于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举“灰尘”的“尘”字的简化过程,批驳了汉字要由简趋繁的错误观点。 B.第④段举语言学家推行简化字的事例是为了论证简化字是不会被繁体字替代的。 C.第⑤段采用道理和比喻论证否定了用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的幼稚的想法。 D.第④⑤⑥段分别针对第①段的三个理由,批驳了那些拿汉字说事的错误观点。 16.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针对敌论点进行了有力批驳。 B.作者从历史背景谈到人们对汉字的认知规律,明确汉字应该由易到难地发展。 C.从政治或其他方面推行“以字促统”“弃简投繁”都是胡乱折腾汉字的体现。 D.本文结构层次清楚,段与段间、部分与部分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
(本报记者 李禾)最近,微塑料再次引发关注。美国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碎片;在北极地区的积雪里,也检出了相当数量的塑料微粒……日益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已到达地球最偏远的地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摘自《科技日报》2019年09月02日)
材料二:
图二:海洋垃圾统计
每年,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 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 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袋、胶带。 材料三:
粒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通常以碎片、纤维等形式存在。
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时体积就很小的原生微塑料,常见于带有磨砂成分的个人护理品,在人类使用过程中进入水体。另一种是原本体积较大的塑料,经过光照、氧化、机械磨损等作用,逐步降解为微塑料。在此过程中,有些微塑料可进一步降解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因而有更高风险进入到细胞或生物体内,甚至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认为,对于啮齿动物和狗而言,直径超过150微米的微塑料是不会被吸收,会通过粪便排出。而人体摄入的微塑料和纳米级塑料颗粒90%以上不会被人
6
体吸收,因此认为,微塑料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也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微塑料这个载体,将病原微生物带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有改动。)
材料四:
微塑料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应避免引起公众过度恐慌。为加强管理,在监测方面掌握我国近海塑料垃圾的来源和输移通量,强化关键海域调查和监测,摸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分布和归宿。治理方面,建议修订完善微塑料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治机制,将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漂浮垃圾打捞、拦截工作,渔港、码头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渔具和海滩垃圾的清理工作,纳入统一的防治工作机制;推动塑料产业升级,减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废弃渔具和废旧农膜的回收等;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迫在眉睫或最重要的措施要全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对农村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入海河流漂浮垃圾、滨海旅游区、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活动开展专项整治,从源头消除上述区域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隐患。 1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垃圾中,海洋塑料垃圾占比最高,一次性塑料又占海洋垃圾的二分之一。 B.在生活垃圾中,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远远高于农业和电子产品垃圾,位居首位。 C.海洋塑料垃圾占比是包装垃圾、家庭消费品和建筑工程垃圾占比的总和的2倍。 D.目前,817种海洋生物种群受塑料危害,这是每年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的结果。 18.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在北极发现塑料垃圾,说明日益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已到达地球最偏远地区。 B.粒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体积较大的碎片、纤维等也是此类。 C.微塑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体积小的,一种是体积大的,都不会对身体有害。 D.微塑料无处不在,研究告诉我们对于微塑料不必太在意,只要不接触就好了。 1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如此偏远的北极地方发现冰芯和积雪里有塑料碎片和颗粒,说明人类是微塑料垃圾的罪魁祸首。
B.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认为,人体摄入的微塑料和纳米级塑料颗粒90%以上不会被
7
人体吸收。
C.目前,解决微塑料垃圾迫在眉睫或最重要的措施是开展专项整治,从源头消除塑料垃圾的污染隐患。
D.海洋垃圾越来越多,治理时只能用法律的手段才能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从而自觉减少垃圾生产。
20.微塑料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材料,请从国家、企业、公民三方面谈谈怎样加强微塑料的管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①吃完早餐,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
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楼,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找钥匙。可又ー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敲了敲了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
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伸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
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笑呵呵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婶子,您总算回来了!”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婶子,我是住楼上的。”“关我屁事!”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⑥“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没我的事了。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你说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
8
再走。”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我干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要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地上,两手死死地拖住老张的腿。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⑦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控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才回来看见你在门口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后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
⑧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⑨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⑩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冲出楼道…… ⑪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⑫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才放心地离开。
⑬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他又憨憨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04期,有删改)
2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邻里之间的故事。 B.“住203房的男人”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主要人物。 C.文中多处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主要是为了节省字数,同时留给读者猜测内容。 D.第⑥段细节描写精彩,有鲜明的对话、准确的动作、还有传神的神态和心理描写。 22.品味下面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1)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2)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23.老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4.本文②-⑪段用了插叙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六、名著阅读
25.《水浒》常以英雄人物“闹”的情节表现性格,请从下面任选一个简要分析。 (1)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武松大闹飞云浦
七、语言表达
26.今年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为此,某班级以“延时服务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200字以内。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等。
八、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请围绕材料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讲述你成长历程中的故事,抒发你成长的感悟,也可以阐发你对成长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写记叙文,要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③不得抄袭、套作;不要对材料进行改写或扩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
10
A.风骚(shāo)——sāo;娉婷(pīn)——pīng; ..C.自惭形秽(suì)——huì; .D.豢n)——huàn; 养(juà.故选B。 2.D 【详解】
A.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B.与日巨增——与日俱增; C.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故选D。 3.A 【详解】
A.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五雷轰顶”; B.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符合语境; C.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符合语境; D.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符合语境; 故选A。 4.B 【详解】
A.搭配不当,在“应急”前加“提高”; C.语意重复,去掉“以上”;
D.语序颠倒,“留下了”与“我们”互换位置; 故选B。 5.C 【详解】
考查句子排序。阅读可知,文段的陈述对象是阅读,④为首句,点出主题,指出阅读是一种长期的“自我教育”。①句具体阐述阅读就是“活到老,学到老”,⑤句中的“它”指阅读,“长期追求”照应④①句,②句“修炼到家的便可‘得道成仙’”紧承⑤句“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飞跃与提升”,②③句分别从正反方面进行总结,应先②③后。由此分析,顺序为:④①⑤②③,故选C。
11
6.D 【详解】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作者用“寒冷封锁着中国”指民族危机的阴影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空,诗人的内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锁,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抒发了诗人情真意挚的忧虑和愤懑,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故选D。 7.C 8.D 9.A
10.⑴主人虽然是个市井之人,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 ⑵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 【分析】 7.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意思是: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故断句: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故选C。 8.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D.错误。“以后会未可期”意思是: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期,预料。故选D。 9.
考查对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A.“也是对他升官的赠品”错误。《记游定惠院》是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应徐大正之请而写的一篇记游小品。根据文中“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可知,苏轼因徐得之要到闽中去,为作为以后的谈资而写下这篇记游小品,并没有写到是对他升官的赠品。故选A。 10.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 ⑴以,因为;故,缘故;培治,培育治理。
⑵作堂,修筑大堂;既,已经;遂,于是;置,放。“作堂竹间”“遂置酒竹阴下”都是倒
12
装句,翻译时按“(于)竹间作堂”“遂(于)竹阴下置酒”进行调整补充。 【点睛】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11.B
12.这两句诗是说随意走,走到水的尽头,然后坐下看悠闲的云起云落。既表现出一种山水画面,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同时又蕴含哲理:当我们在某条路上走不通时,不妨停下来往天空看(保持平静闲适心境),也许又会有新的收获和希望。 【分析】 11.
B.“表现诗人孤高自傲的性格”的表述不正确。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独往”并非“孤高自傲”而是因共有这份“闲情逸致”的人不多。
13
12.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需理解诗意,并体会其中内含意思和情感。“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点睛】 参考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13.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 夜吟应觉月光寒 但愿人长久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语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易错字词有:沧、侧畔、吟、沉璧,作答时要注意正确书写。 14.A 15.C 16.B 【分析】 14.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议论文论点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答题时也可以注意“所以”“因此”“我认为”等标志性词语。本题根据标题“千万别折腾汉字”第⑦段总结句“所以,我们千万别折腾汉字”,可以得出中心论点是“千万别折腾汉字”。故选A。 15.
本题考查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C.第⑤段“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是道理论证,“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
14
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是举例论证.段中并未使用比喻论证,C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 16.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
B.根据第②段“汉字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可知,汉字发展规律是由简到繁再到简,并非“汉字应该由易到难地发展”,B项与原文内容不符,故选B。 17.C 18.A 19.D
20.国家:加强监测,掌握塑料垃圾的来源和输移通量,强化调查和监测;加强治理,修订完善微塑料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宣传等。企业:推动塑料产业升级,减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公民:个人少用微塑料制品,如体积小的带磨砂成分的个人护理品;对微塑料不恐慌,多了解多正面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 17.
C.材料中无法找到相关介绍,于文无据。故选C。 18.
B.根据材料三中的“通常以碎片、纤维等形式存在”可知本项“体积较大的碎片、纤维等也是此类”表述有误;
C.根据材料三中的“一种是生产时体积就很小的原生微塑料”“另一种是原本体积较大的塑料,经过光照、氧化、机械磨损等作用,逐步降解为微塑料”可知本项“一种是体积小的,一种是体积大的”表述有误。根据“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可在本项“都不会对身体有害”表述有误;
D.根据材料三中的“在此过程中,有些微塑料可进一步降解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因而有更高风险进入到细胞或生物体内,甚至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可知本项“我们对于微塑料不
15
必太在意,只要不接触就好了”有误,因为微塑料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很难不接触到微塑料,对于微塑料,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故选A。 19.
D.从材料四中可以提炼出四种治理的方法:“治理方面,建议修订完善微塑料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治机制”“推动塑料产业升级”“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并非只有用法律的手段一途。故选D。 20.
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四的“为加强管理,在监测方面掌握我国近海塑料垃圾的来源和输移通量,强化关键海域调查和监测”可知国家应加强监测,掌握塑料垃圾的来源和输移通量,强化调查和监测。根据“治理方面,建议修订完善微塑料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可知国家还应加强治理,修订完善微塑料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宣传。根据“推动塑料产业升级,减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废弃渔具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可知企业应推动塑料产业升级,减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回收利用,减少污染。根据材料三中的“一种是生产时体积就很小的原生微塑料,常见于带有磨砂成分的个人护理品”可知个人应用微塑料制品,如体积小的带磨砂成分的个人护理品。另外,对于个人来说,也不必对微塑料过于恐慌,因为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前学界并没有微塑料是否会影响健康的准确论断。个人应多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21.C
22.(1)“怪异”表现男人怀疑老张的心理,“瞥”“快速打开”“钻”动作描写表现男人对老张的躲避,“风一样”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203男人对老张的不信任。 (2)运用动作描写,“仰起头”“深吸气”“看着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很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老张由被误会产生委屈到解除误会后愉快轻松的心情。
23.乐于助人、善良淳朴、待人和气。老张见邻居钥匙插在锁孔里,担心邻居,表现他乐于助人;老张被邻居误当小偷,之后误会解除他只是憨憨地笑笑,表现他的淳朴善良、心胸宽广。
24.(1)小说插入了老张因老太太丢钥匙被误会和误会解除的故事,补充交代了小女孩蹲在
16
201门口的原因。(2)插入的故事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这样使文章结构避免平铺直叙。(3)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和表现和谐的邻里关系的主题。 【分析】 21.
C.“这些省略号主要是为了节省字数”理解错误。作者运用了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很多情节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而使用省略号,但读者却能读懂的。如结尾“他又憨憨地笑了……”,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故选C。 22.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如“风一样钻进屋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203男人快速进门的状态,写出203男人对老张的不信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中的“怪异地瞥”是神态描写,表现203男人对老张的怀疑;“钻”,则运用动作描写,可见203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划清界线,尽快躲避老张的心理。
(2)这句话中,“仰起头”“深吸气”“看着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是对老张的动作描写;结合上文情节“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可知,这里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老张误会被解除后的愉快轻松的心情。 2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③段的“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可知,老张见邻居钥匙插在锁孔里,担心邻居,表现他乐于助人;根据⑩段的“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冲出楼道……”可知,老张曾被邻居误当小偷,当误会解除后他只是憨憨地笑笑,表现他的淳朴善良、心胸宽广。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24.
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1)从②段“上月一个周末”和⑫段的“以后的日子里”可知,中间
17
这一部分插入了老张因老太太丢钥匙被误会和误会解除的故事,这属于插叙。有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就交代了“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的原因。(2)从插入的故事看,写到老张被老太太误会,“他委屈得想哭”;写到203房间那个男人对他的辩解:“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这样使文章结构避免平铺直叙。(3)通过这部分插叙,让人看到老张的助人为乐,让人看到小女孩对201房门的默默守护,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和谐的关系。
25.示例:(1)林冲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他。在野猪林,薛、董二人要杀林冲,林冲泪如雨下,哀求放过自己。这时,鲁智深从松树后暴喝一声,抡起禅杖打公人,林冲却求鲁智深放了公人。后来,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了沧州。说明鲁智深嫉恶如仇、拔刀相助的性格。(或林冲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2)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蒋门神指使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两个也被擒住斩杀。后武松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表现武松有勇有谋,有仇必报的性格。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首先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有两个关键人物,分别是鲁智深和林冲。“武松大闹飞云浦”的关键人物是武松。然后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示例1:林冲的上司太尉高俅义子高衙内霸占林冲的妻子不成,便设下毒计要害林冲。于是,林冲被判了重刑,刺配沧州,又用重金收买了押送的差役,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林冲的性命。走了不几天,来到一个险恶的地方,叫野猪林。正准备下手,只听“当啷”一声,薛霸的棍子没有打着林冲,却被打飞了。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抡起禅杖就打,吓得两个差役慌忙跪地求饶。林冲睁眼一看,原来是鲁智深前来相救。鲁智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一直在暗地里跟着,果然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并一路护送着林冲到了沧州。情节体现一味地像林冲一样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无异于助纣为虐,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做人应该像鲁智深一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对朋友应肝胆相照,铲除一切黑暗势力,方显英雄本色。
示例2: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听闻此事施恩赶紧前去搭救。武松被害原来是蒋门神和张团练勾结张都监所为,幸得叶孔目为武松说情,知府没有重判武松。武松因偷窃罪被发配恩州,途中经过飞云浦时,张都监等人安排的押解欲杀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
18
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两个公人扭头就跑,武松扭断木枷,冲过去将二人擒住。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诬,完全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表现武松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敢作敢为,有仇必报的性格。 26.示例一:
我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对较早,这些想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不上,如果家庭成员多一些,还可以帮一下忙,但对于许多工作较为忙碌的家长,接送孩子反而成了负担,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把孩子送到一些托管机构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延时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由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利于及时纠错,及时讲解。同时,减轻了家长朋友的负担。 示例二:
我认为延时服务没有必要。延时的目的在于解决家长接孩子的难题,但很多学校却是一刀切,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把不需要延时的也强制留下来了。另外,延时服务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的孩子爱朗读,有的孩子运动,学校为了管理方便,把孩子集中时行文化辅导,忽略对他们素质培养。第三,延时服务没有充分考虑教师这一群体,很多老师下班后也有许多事要处理,也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延时服务把他们的时间占用起来,让他们变得更加忙碌。 【详解】
本题考查辩论词的写作。要先看清辩论主题,然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事例、道理,合理阐述已方观点。一般来说,能够辩论的论题从正反两方面都是能说出道理的,但无论正方还反方,所持的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要模棱两可。 示例:
我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明确观点)。“课后延时服务”,能有效缓解部分家长接孩子放学难问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积极构建中小学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道理一)。通过延时服务,有不会的题目可直接找老师解答,这会让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道理二)。课上的时间有限,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既能帮孩子们查漏补缺,还能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真是一举多得呀(道理三)。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结论)。
19
27.范文:
风雨中的狗尾草
只有在失败、挫折中成长才能历练自我、超越自我。因此,面对风雨,我总是从容淡定,坚信风雨过后,一切都会柳暗花明。因而每次狂风暴雨之后,我都会触摸成功之花,闻到属于自己的芬芳。
那一晚的雨平和而清冷,城市上空的灯火渐次绽放然后混合在一起,竟成为一种有些血腥的颜色。我徘徊在雨中,那种刺骨的冰冷一直凉到脚底。风雨中,我失意得如一只流浪的狗,没有方向地路乱窜……
一想起试卷上的叉叉圈圈,我的心就如针刺一般。此刻的风雨毫不留情地将我摧毁,把考试失利的伤痛推向了极点。迷乱中我踏上那沧桑而古老的老桥,这儿曾是我儿时的乐园,曾是我成长的起点。老桥以它那博大的心胸接纳我,用它那深沉的静思化解我的忧伤。就连那漾起春波的绿水也似乎在启示着我要冷静思考,突出重围。
冷冷的雨把周围空气里的温度带走,把燥热的泥土变得冰凉,黑夜把荆棘、蒿草的轮廓涂抹成黑色,在这失去温度的寂静里,我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回家的路……
到站了,雨停了。可心还在滴血,成绩下滑的痛楚,直萦绕于心头。“回来了?”爸爸一边问道。“嗯。双我低声地应答。“考试成绩怎么样?”他又问。“很差。”我吞吞吐吐地说道。他沉默了,眼睁睁地看着那烟烧到了尽头,不留痕迹地滚落下来。我想,我的命运也大概如此吧。可没想到父亲心平气和地说“没事,咱重来,你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把它找回来。
是啊!面对挫折,我应更加坚强,努力地找回那属于自己的青天。
山那边是大海,只要我们信念坚定,就会迈向人生的大海,然而在前行的路途中,我们会遭遇风雨、历经坎坷……只要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突,就会走出困境,实现梦想。
在挫折中,我得到了历练,在雨季里,我学会了坚强。在那无尽的黑夜中、希望如一支烛火照亮人生的道路。在努力血拼中,我闻到幽兰的芬芳,看到人生的未来……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远,不管生命中还有多少风和雨,我都会一路走来,一路歌。因为风雨中,成功之花绽放在生命的枝头,我欣然地触摸到生命的芬芳…… 【详解】
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理解材料内容和主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首先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主旨,从中找到写作主题。诗中的“形象”是被海浪扑打的“礁石”,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无
20
休止地扑向礁石,想淹没它,冲垮它,击碎它,但每一次都被礁石击得粉碎。礁石尽管伤痕累累,但它依然坚定地笑对恶浪,启发人们不怕风浪、困难,顽强不屈,乐观豁达。可写成记叙文,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阻碍、挫折、困境等事例,表现自己最终以“礁石”的精神去对待的乐观与坚定。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从小处看手,从小处着笔,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作文的主旨。也可写成议论文,参考立意:微笑面对挫折;礁石的精神等。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