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营销视角下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营销视角下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媒体营销视角下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楚雪莲/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新媒体传播为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及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本文以重庆文化旅游为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新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形象的原则及策略进行了相关探析。关键词:重庆文化旅游 发展现状 传播原则 发展策略

一、重庆文化旅游新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传播旅游文化信息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传播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信息作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传播方式分为以下两种:

1、网络传播

旅游专业性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类:主管部门网站,主要由国家旅游局或地方旅游局开设;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如新浪、搜狐等;大型旅游企业自立网站,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旅游中间商网络,如携程、途牛、去哪儿等;虚拟旅游社区及论坛,如大众点评网等。

2、移动传播智能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使人们接受旅游文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和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社交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视频软件,如微视、B站、抖音等;APP客户端,如同程、去哪儿都开发了自己的客户端,基本具备门户网站上的功能,使用便捷。

(二)新媒体营销方式下重庆文化旅游在取得的成效

在过去几年中,重庆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登全国旅游热榜,在所有旅游形式中,重庆文化旅游成为最大亮点,洪崖洞、三峡博物馆、红岩联线、湖广会馆等文化景点成为游客的必去之地。重庆文化旅游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很大方面原因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和推动,重庆“网红城市”这一旅游标签

20

正是新媒体推动的结果。如今,作为网

红城市的主要传播载体-抖音成为人们搜集重庆旅游信息、感受重庆旅游文化、记录旅行过程的主要工具,旅游体验从之前的自拍游变成了流行火爆的“抖音游”。不可否认,在各种新媒体的推动下,重庆文化的独特性与标识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播,由此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新媒体营销中存在的问题1、内容形式同质化严重

传播内容的好坏是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因素,旅游业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但是无论是网站还是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 旅游信息同质化问题仍旧严重。一方面, 抄袭多原创少,单纯转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旅游信息的稿件形式单一,缺乏新媒体特色。

2、传播内容大而全,特色不够凸显一方面,很多旅游网站在传播旅游信息时追求大而全, 未考虑某地的文化或地域特色,从而导致信息传播成效不佳,对于市场的吸引度不高。另一方面, 为了增加空乏的内容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有些旅游信息用低俗或标新立异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降低旅游信息的整体质量水平。

3、虚假旅游信息泛滥,可信度不高一些网站或新媒体用户为了提高关注度或取得经济收益, 传播一些不实的旅游信息,要不夸大其词,赞扬过度,要不栽赃陷害,故意贬低,这种不良传播行为的产生, 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虚拟性与匿名性具有紧密的关系,不仅会扰乱旅游业的有序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互动性不足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形式数不胜数,但信息受众的信息需求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媒体只注重单方面信息发布与传播,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尽管一些媒体设置了信息反馈平台,但对其关注很少甚至置之不理,导致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缺乏交流和互动。

二、重庆市文化旅游新媒体营销的原则

(一)塑造整体形象,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媒体在对文化旅游形象进行网络宣传之前,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文化资源等,进而对其文化旅游形象有一个整体感知,其次要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并分析市场需求,寻找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的最佳切入点。在准备工作的做好基础上,再编辑网络宣传文案,设计宣传形式,对旅游文化信息进行传播宣传。

(二)培养市场文化需求,吸引潜在游客

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受众包括有文化需求的受众和潜在文化需求的受众,文化需求的受众越多,文化旅游的市场就越大,因此旅游媒体应注重市场文化需求的培养,加强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市场对于文化旅游的关注度,激发潜在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

(三)适应时代发展,注入创新理念

在旅游需求趋向多元化和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要有注入创新理念,赋予文化持续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是传播内容的创新,在文化旅游形象中增添时代内涵,融合时代特色;另一方面是传播形式的创新,新颖和有趣的传播形式能加深人们对信息内容的好感,加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三、新媒体营销促进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制定传播策略,把控传播过程

重庆旅游媒体在传播文化旅游信息时要有全局意识,制定系统的传播策略,并建立有效机制来把控信息传播过程,避免传播效果负面发展。一方面,文化旅游信息的传播要严格遵循事先制定的策略,时刻关注传播过程,努力提升重庆文化旅游形象,减少负面;另一方面,传播策略的制定要根据

(下转22页)

第一,逐步实现互联网用户的实名制。网络监督是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量大且信息传播迅速的平台。在实行匿名制的网络环境下,网民们散发谣言的违法成本很低,同时也加大门在对谣言的查处的技术难度,这就给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在实行互联网实名制后,网民们在发表言论时,会考虑到后果,能够有效杜绝非理性言论以及谣言的散布;一旦发生网络谣言的非理性传播,也便于门迅速锁定目标,查明。

第二,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维护广大用户的隐私。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保证用户的隐私;另一方面要加大研究不良信息过滤软件的投入,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将血腥、暴力、色情等一些不良信息阻挡在互联网之外,为公众参与网络监督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第三,加强行业自律。“一方面,网络媒体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应切实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信息价值等尺度作为首要考虑的因

[4]

素。”这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行业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底线,以实现社会价值为最终目标。网络媒体要遵守传统媒体的原则和道德准则,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其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

(二)从公众层面来说,要提高公众自身素质

自我国网络监督产生以来,其参与主体主要是广大公众,因此,公众自身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公众在有序的参与网络监督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学习互联网技术,为参与网络监督实现软实力。网络监督凸显数字鸿沟,主要是公众自身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性造成的。假如一个人不会运用互联网最基本的技术,那么他参与网络监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为参与网络监督做好技术准备。

第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一方面网民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相互尊重,为创建绿色良好的监督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网民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实行网络监督时,要做到理性、客观和公正。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公众的自身素质就成为网络监督有序化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网络进行监督,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虚拟的互联网

上,网民的行为都是隐蔽的,所以公民的行为都要依靠自觉性,只有公众自觉做到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监督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监督已成为公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媒体监督的缺点,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便捷性;但是,随着网络自身的发展,网络监督在实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这就要求互联网行业自身加强自律,创造健康的环境;公众自身则要加强道德修养,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积极有序的参与网络监督。

参考文献:

[1]姜岭君.对完善网络监督的理性探讨[J].青年记者,2008(23):58.[2]张军.网络监督与中国行政的预防治理[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36.

[3]陈力丹.关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的网上对话[EB/OL].http://chiname di aresearch.cn.2014-3-18.[4]杨明品.新闻监督[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5.作者简介:黄璐(1993-),女,汉族,安徽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17公共管理专业。

(上接20页)

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进行调整,保证重庆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最佳效果。

(二)提升文化感召力,打造文化旅游亮点

新媒体传播对于一个地方文化吸引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重庆文化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和一些文化旅游发达的城市相比,其文化旅游在形式、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重庆文化旅游应借助新媒体传播,在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基础上,把最具感召力的地域文化,最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形式和产品信息推送给广大目标受众。

(三)加强网民线上互动,鼓励游客参与传播

新媒体环境具有一大优势-虚拟性,这种虚拟环境打破了空间、时间和

身份的隔阂,网名可以随时随地和任何

人进行互动交流,旅游媒体应充分利用这一传播优势,创新传播形式,加强受众线上互动,提高重庆文化旅游形象的关注度。另外,鼓励游客参与传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将自己的所观所感发布到线上,对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调整传播策略

信息反馈作为传播活动本身,对于传播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旅游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这一优势,一方面,建设和完善网名反馈机制(包括点赞、转发、评论等),加强反馈管理,对于网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反馈合理评估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对于传播内容及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不断提升重

庆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正龙.文化游成亮点彰显重庆新魅力[N].重庆日报,2018-10-12(007).[2]杨雨涵.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传播中容易产生的问题[J].新闻窗,2018(04): 99.[3]赵建伟,王鹏.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与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 165~166.

[4]王秋旭.新媒体语境下磁器口古镇文化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5]朱剑卿.骆越文化网络传播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作者简介:楚雪莲(1998-),女,大三本科生,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