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学教育
Zhejiang Medical Education
Vol.17 No.2Apr.2018
•基础与临床研究•
首次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与
临床预后关系的探究
曹孝荣!,郭旭
2
,楼亦文
(1.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912;.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目的:评估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纳人标准的221例首次 卒中患者,分别用BDI- II、MRS、BBS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肢体功能、平衡功能。结果:轻度抑郁患者发生预后不 良54例(62.8% )而中重度抑郁患者发生预后不良32例(84.2% )。2组患者次要临床结局比较(Z = 11.907, !=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抑郁患者平衡良好2\"例(*6.\"% )而中重度抑郁患者平衡良好12例(+#.0% )。结
论:卒中后抑郁与预后有关,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卒中后抑郁,在早期做好正确评估、干预,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 后。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卒中后抑郁;临床预后;步态平衡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 - 0024 2018 >02-0054-04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and clinic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first - onset stroke patients
CAOXiaorong1,GUOXu2, LOUYiwen1@
(1 .The Second Hospital in Yinzhou District of Zhejiang Ningbo, Zhejiang 315912,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Zhejiang 315000, China)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first - ever stroke patients. [Method] From March 2013 to February 2016, a total of 221 stroke patients met the criteria from the Yinzhou Second Hospital in Ningbo, BDI - I , MRS and BB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limb function and balance function. [Result ] Mild depression occurred in 54 patients (62.8E )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32 cases (84.2E ) suffered from moderate or severe depression. The secondary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 Z =11. 907, P =0.003 ) , Mild depression was well balanced in 29 patients (56.9 E ) , while moderate or severe depression was well balanced in 12 patients (48E ). [ Conclusion ]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and clinicians should carefully evaluate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during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Adequately - powered and well - controlled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 and fully characterize this relationship.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clinical outcome; gait balance
卒中后抑郁(Post - Stroke Depression, PSD )是脑 卒中后精神层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SD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1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PSD与卒中预后有一定关系[2]。
作者简介:曹孝荣( 1987-),男,浙江宁波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项目(编号:2013C50024)
@通讯作者:楼亦文,副主任医师yiwen-ningbo@163.com
• 54 •
第17卷曹孝荣,等:首次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究第2期
但是,PSD患者不同的抑郁程度对临床预后是否存 在差异,并无系统研究,本研究评估不同抑郁程度对 康复治疗6个月后患者预后影响。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宁波市鄞州 区第二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首次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802例,最终有221例患者诊断为PSD,纳入标准: (1 )MRI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2 )符合PSD临 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在卒中后2.4 周内被诊断为PSD; 3 )具有独立完成问卷评估的能 力;(4)患者在医院接受标准康复治疗;(5 )够理解本 研究的目的并取得患者及家庭的知情同意。排除标 准:(1)拒绝参与或不配合检查;(2 )存在精神、心理 疾病病史;(3 )存在明确的酗酒、药物滥用史;(4 )严 重躯体疾病(威胁生命,影响卒中康复);(5 )由于失 语、构音障碍等导致影响交流;(6)患有痴呆、帕金森 氏病,颅内肿瘤、癫痫等;(7 )卒中前患有影响运动功 能的疾病。
符合纳入标准的PSD患者221例,男性115例, 女性106例。轻度抑郁组153例,男85例,女68例。 中重度抑郁组68例,男30例,女38例。1.2研究方法
1.2.1测量工具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
pression Inventory - !, BDI - !)由贝克等在 1996 年
是现今最常使用的功能结局评估量表[4]。MRS是 一种按顺序排列的等级量表,从0分没有症状到5 分重度残疾;在临床试验中还经常会增加额外的6 表示死亡。
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是目前
使用最为普遍的平衡量表[5],共包括14个项目,每 个项目得分为0.4分,满分为56分。得分越高,提 示平衡功能越好。
1.2.2临床干预措施急性期后在住院期间进行 每周5次,共4周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 由2名中级职称的康复治疗师采用单盲法进行肢体 功能训练,步态平衡训练。各项指标的评估由2名 中级职称的康复医师经过一致性检验后,采用单盲 法评估。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康复训练或者6个月后 失联,则该患者为失访。
1.2.3观察指标在研究开始时和随访6个月后 分别用BDI - !、MRS和BBS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 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随访6个月后,根据MRS评 分,把主要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把得 分为1分或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利用BBS得分评 估患者次要临床结局,以0.20分为平衡障碍,21 . 40分为平衡尚可,41 ~56分为平衡良好[6]。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入选的221名PSD患者中,有153名患者 (69.2% )诊断为轻度抑郁,68名患者(30.81 )诊断 为中重度抑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工作 状态、抑郁史和卒中部位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0.05)。见表 1。
P
根据DSM - IV抑郁症诊断标准对BDI - I进行修订 而来[3],用于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划分界限为:0 ~ 13分为无抑郁,14 ~ 19分为轻度抑郁,20 ~ 28分 为中度抑郁,29 ~ 63分为重度抑郁。本研究轻度抑 郁组(BDI - ! : 14 ~ 19 )和中重度抑郁组(BDI - !:
!20)。
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项目年龄性别工作状态抑郁史
男女无有无有
总数(
$ = 221)
2.1 2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樹X±#,n(%)]
轻度抑郁($ = 153 )中重度抑郁($ = 68 )
60.42±14.0385(55.6)68(44.4)53(34.6)10(65.4)137(89.5)1( 10.5)
62.62±11.323(44.1)38(55.9)3(47.1)3(52.9)55(80.9)13(19.1)
%!20.4352.4683.0673.097
61.02±13.34115(52.0)10(48.0)85( 38.5)13(62.5)19(86.9)2(13.1)
0.6720.1160.0800.078
• 55 •
第17卷
续表1
浙江医学教育第2期
项目卒中部位
丘脑基底节区脑桥小脑其他
总数(! = 221) 轻度抑郁(! = 153 )中重度抑郁(! = 68 )3( 17.2)61(27.6)23( 10.4)1(7.2)83(37.6)
25(16.3) 4(27.5) 17(11.1) 11(7.2) 58(37.9)
13(19.1)1(27.9)(8.8)5(7.3)25(36.8)
i/i2
$
3.2170.073
2.2 2组患者临床结局的比较
随访6个月后,有158例完成随访。其中124名患者MRS基线相同,76名患者BBS基线相同。2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689, $ = 0.017),轻度抑郁患者发生预后不良54
(84.21 )。2组患者次要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11.907, $ = 0.003 ),轻度抑郁组平均秩次20.8,中重度抑郁组平均秩次30.2。按照平衡良好、尚可、障碍的顺序编秩,所以平均秩次低的轻度抑郁组相对于平均秩次高的中重度抑郁组而言,平
例(62.81 ),而中重度抑郁患者发生预后不良32例衡功能恢复更好。详见表2。
表2随访6个月两组临床结局的比较
临床结局主要临床结局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次要临床结局平衡良好平衡尚可平衡障碍
总数! =12438(30.6)8(69.4)! = 7641(53.9)18(23.7)17(22.4)
轻度抑郁组! = 863(37.2)5(62.8)! = 512(56.9)1(31.4)(11.8)
中重度抑郁组
n = 38
!/%5.689
$0.017
(15.8) 3(84.2)
n = 25
1(48.0) (8.0)11(44.0)
11.9070.003
2.3抑郁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以预后效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赋值0,预后良 好赋值1;抑郁的严重程度为自变量,轻度抑郁赋值 0,中重度抑郁赋值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 重度抑郁患者是轻度抑郁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相对危 险度OR为3.16,95%CI为1.192-8.383,抑郁严重 程度是预后效果((=1.151,S* = 0.498, 5.346, $ = 0.021)的危险因素。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与脑卒中后局部脑组织低灌注、生活事件的应 激反应、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 色胺递质低下所致[7]。本研究发现,中重度抑郁患 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比例为84.2%,并且发生预后不 良的可能性是轻度抑郁患者的3.16傲OR = 3.16 ),表明中重度抑郁不利于患者的预后。Logistic回归 分析抑郁严重程度与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抑 郁的严重程度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有统计学 差异。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和 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研究发现[8 ],神经功能缺损和 随之带来的社会、家庭影响则在原有的病理基础上,
• 56 •
加快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抑郁也可以直接加重
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中重度抑郁可能 致患者缺失康复活动的兴趣,以至于影响步态平衡 功能的恢复。该研究发现PSD与步态平衡有潜在 的联系,与关于卒中发病率的一项前瞻性研究[9 ],发 现抑郁症状也是跌倒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相吻 合。
本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使得一些临床细节容 易被忽略。随访时间短,可能尚不足于发现PSD对 步态平衡功能的严重影响。由于样本量小,仅把研 究对象分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如果有足够 大的样本量,把研究对象分对照组、轻度抑郁组、中 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这样对研究结果的阐述依 据可能更充分。
参考文献
[1]王少石,周新雨,朱春燕.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 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6, 11(8)685-693.[2 ]Pae C U. Evidence - Based Treatment f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2015,2 ):278 - 279.[3]王振,苑成梅,黄佳,等.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 抑郁症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下转第62页)
=
第17卷浙江医学教育第2期
3讨论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各种抗生素耐药不
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 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国
实用内科杂志,2017,37( 6): 509 - 524.[2 ]赵寒冰,陈晓勤,周力.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 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2013,37( 6 ): 519-521.[3 ]Zojaji H, Ghobakhlou M, Rajabalinia H,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ding the probiotic Saccharomyces boulardiito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for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J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from Bed toBench,2013 . 6 ( Suppl 1) :S99 - S104.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四次全国
断上升,耐药率分别达到了 20.8%(克拉霉素)、 8.9%(左氧氟沙星)、83.7%(甲硝唑)、8.7%(阿莫 西林)、7&(呋喃唑酮)、7.6&(四环素,多重耐药 菌株也时有报告[6],因此,探索新的更为安全有效的 替代药物和治疗方案从长期来看显得十分必要。
布拉氏酵母菌为非致病性真菌类益生菌,实验 研究表明可诱导母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损伤, 直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并抑制其对黏膜细胞 的粘附和侵袭[7 ]。我们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探索使 用2周和4周的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除 幽门螺杆菌,flp根除率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0.05 ),说明布拉氏酵母菌有助于flp感染 的根除。周本刚等Meta分析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联 合标准疗法有利于提高我国flp感染患者的根除 率[8],这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们的研究结论。不过 虽然4周疗法在A\"根除率方面较2周疗法为高,但 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 0.05 )。从患者依从性 和经济角度考虑,我们建议推广使用2周布拉氏酵 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研究从提 高flp根除率角度推荐使用2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 合治疗方案[29 ]。
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副作用是影响 其依从性与效果的重要方面,我们研究发现尽管添 加了 2周或4周的布拉氏酵母菌,但是患者的副作 用未见增加,这为该联合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可 能。一些研究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常规四联疗法 可以影响肠道微生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0],与 我们的结果略有不同,不过也从另一侧面显示了布 拉氏酵母菌添加疗法的可行性,值得今后更深入地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现代消化及介人治
疗,2012,17(6):358-363.[5] 韩一凡,于新娟,王莉莉,等.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 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 6 ):664 - 669.[6 ]Zhang Y X, Zhou L Y, Song ZQ, et al. Primary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dyspeptic symptomsin Beijing: a prospective serial study[ J ].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21( 9 ): 2786 - 2792.[7 ]李琳.布拉氏酵母菌对幽门螺杆菌BALB/c小鼠Th17/Th1 细胞的影响[D ].沈阳.中国药科大学.2013: 32 - 37.[8 ]周本刚,刘梅,汪凯,等.国内布拉氏酵母菌增效治疗幽门 螺杆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6,2( 21 ):4847 - 4851.[9] 张冰,贾兰芳,王艳玲.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 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 2) : 220,222.[10] 董善增,刘耀婷,张娟娟,等.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 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5例[J ].医药导报,2017,36 (9) : 987-989.
(上接第56页)卫生杂志,2011,25(6 ):476 - 480.
[4]范玉华,姬晓昙,蓝琳芳.国内脑卒中临床试验疗效判 断方法中改良Rankin评分的应用现状分析[C].中华医 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 学术会议.2015.[5 ]vanMeulen F B, Weenk D,van Asseldonk EH, et al. Analysis of Balance during Functional Walking in Stroke Survivors[ J ]. Plos One,2016, 11( 11 ): 1 -20.[6]王云龙,陈长香,马素慧,等.三种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
者评测中的天花板效应研究及相关分析[J].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2015, 3(7): 679-683.
[7]郭凡荣.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2 ):285 - 286.[8 ]陈燕萍.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 生,2008,4(22):53-54.[9 ]Kerse N, Parag V, Feigin V L, et al. Falls after stroke : results from the Auckland Regional Community Stroke ( ARCOS ) Study,2002 to 2003. [ J ]. 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2008, 3(6) : 1890- 1893.
• 6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