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课程资源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是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研究直接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拟通过对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现状的分析进行开发建设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课程资源 法律文秘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课程建设。课程资源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为课程和课程实施服务,是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广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根基,就没有动态生成的课程。随着法律文秘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系统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从课程资源建设的视角审视专业建设能否打破现阶段法律文秘专业在专业建设的所遭遇的瓶颈,笔者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中作出初步的尝试。目前,我国文秘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研究仍处于初始状态,鲜有对于课程资源建设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初步探索,能够进一步推进法律文秘专业的建设,同时为文秘专业建设的多样化、系统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1944年,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泰勒声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决定学校目标提供基础。”国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己经做了很多工作,如区域性、共享的科技和人文教育活动中心、借助社会力量开发并开设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等。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果。

国内明确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始肇于2001年,作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重要理念,人们对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教育理论界,许多的学者和专家从各自认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基本形成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课程的要素来源和课程的实施条件。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因素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资源应该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一切素材。具体说,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校内外的硬件,还应包括校内外的无形部分──软件。”① “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认为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 也是课程实施的媒

介。”②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③

“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结构元素的源泉,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④ 综上,尽管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界定或多或少都包含两层意思,即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课程因素的天然来源和课程实施的条件。

从外延上看,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宽泛的。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不同的表现形态:按组成要素分,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空间范围分,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从运动特征分,有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以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有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从开发利用角度分,有原生教育资源、延生教育资源、再生教育资源、创生教育资源;从产生过程分,有保持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从物理特性与呈现方式分,有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按功能特点分,有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和条件性资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

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按存在形式分,有显形资源和隐性资源,或者是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等等。 借鉴国内基础教育对课程资源概念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内涵界定为:“有利于实现法律文秘专业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课程的要素来源和课程的实施条件。而基础教育界对于其外延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分类无疑对于高职课程资源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现状

从总体上看,人们对文秘专业尤其是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还不够,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基本处于空白,主要表现为:

一是理论界对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研究还未起步,对基本概念的界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文秘专业特别是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适用性、适切性、多质性以及对专业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足;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教材、教辅素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难以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对课程资源中人的主体性作用认识严重不足,忽略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和实现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消费者和推动者的体验和回馈。

二是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强调课程体系完整,忽

略了知识的延展性和职业能力的可拓展性、可成长性;未能促进文秘专业技能课程与专业特色的融合与共进;未能合理配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满足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开拓专业视野的需求。 三是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匮乏。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经过调查,国内院校文秘专业多数缺乏实训实验室,或实验室设施设备不足,实习实训基地缺乏提供实习的能力,大多形同虚设。鲜有的个别院校实习实训场所完善。软件建设受到轻视:学生和教师个体作为课程的建构者,自身所形成的素材性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教学语言、教学行为、教学情感、生活体验和学生的人格品质、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被忽视,缺乏对教师潜在能量的激发和对学生的研究、倾听和发现。

四是如何选择和优化课程资源目前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课程资源的优化选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课程是有其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可以进入课程,只有那些体现教育思想,展示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方法及环境因素才能成为课程组成要素,甄选优化课程资源的目的也正在与此,其实质就是为课程实施寻找最适合的方案。

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资源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身边现有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在实践操作中,鲜有人具备统筹规划的意识,无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整体的合理配置,资源紧缺与资源

闲置的矛盾突出。

三、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一)首先,构建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系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法律文秘课程资源包括了主体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客体要素(课程、教材、教学信息素材等)和保障性要素(教学条件、设施、实验室、实训基地、社区等)等基本构成要素。同时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结果和效果评价等过程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包含各种教学资源要素的、复杂的、丰富的、动态的、开放共享的资源系统。

(二)突出特色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基本策略

首先,从地域特点出发开发课程资源。我国疆土辽阔,地域间各种资源在种类、多寡、存在状态和结构上差异很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因地制宜,体现其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安徽省作为国家“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战略重地,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存在丰富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

其次,从专业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不同的专业都有实现

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效”课程资源。一方面,既然不同的专业具有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最适合各自专业、各自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资源的多质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因此树立课程资源共享的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2008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学院雄厚的法律专业教育背景和优质的师资资源、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军人素质的校园文化以及为学生提供的依托专业背景的更为专业化和更为广泛的就业选择是法律文秘专业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

第三、从教师特点出发开发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其他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的大小。所以,对每个教师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第四、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

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强调特定群体情况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体现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充分尊重学生。

(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切实保障 1.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制度。为了使现有的课程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并不断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效的管理可以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首先,要整体构建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结构,即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整体考虑课程资源的四个层面和三种空间分布。认识到在课程资源的四个层面中,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基础,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⑤,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在校内课程资源中,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依然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因此课程教学中要慎选教材,合理地调整和有效地开发教材。同时,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实现专业课程资源的共建与互享。 其次,要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妥善的配置,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多样的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寻找

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为了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兄弟院校和专业之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辐射不同院校相类似专业、不同专业,覆盖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就业单位,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2.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校保障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与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标。因此必须从组织、条件和制度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课程落实和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实现。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课题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注释]

①褚慧玲:《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管理,2001(12)

②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③张廷凯:《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j],教育科学研究,2003(5)

④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 特点 状态 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⑤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易凌云: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4]陈珏: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教师教育的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申家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