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6例入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30分为非抑郁组,≧30分为抑郁组。对抑郁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评定,并对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 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36.54%,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焦虑等。结论 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有明显的负性影响。

标签: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临床特点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且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09月-2014年0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及精神科门诊治疗的66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 ±11.2)岁。入组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国脑卒中诊断指南》2010年9月版[2],并CT或MRI检查证实;(2)抑郁障碍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3];(3)排除 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者者及检查不合作者。

1.2 方法

对入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进行评定分组,SDS总分<30分为非抑郁组,≧30分为抑郁组;对抑郁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4]进行抑郁程度评定,HAMD总分<8分为无抑郁,≧8 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 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并对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項参数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D 的发生率

66例脑卒中患者中,SDS总分<30分者42例(63.36%,非抑郁组),<30分者24例(36.54%,卒中后抑郁组)。对抑郁组应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发现,轻度抑郁15例,中度6例,重度3例。

2.2 两组HAMD评分情况及卒中后抑郁的特点

由表1可知,PSD以睡眠障碍、绝望感、运动阻滞和焦虑为主要表现,因分值和症状系数均较高,偏执、人格解体、体重减轻和症状日夜变化不明显,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程度相对较轻;而焦虑/躯体化症状和易激惹较明显,重者有消极言行,以自杀企图和行为最危险。详细见表1。

3 讨论

PSD是指卒中发生后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外,同时还出现情绪低落、自责自 罪、兴趣减退等情绪障碍,也有学者称之卒中后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障碍或卒中后抑郁症[5]。临床上PSD 较常见,发生率为18-79%[6]。本研究显示,PSD发生36.54%,以轻度为主,但中、重度抑郁占PSD 的37.50%,略低于文献报告。

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等;重症者还表现为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妄想、绝望及自杀等。不典型病例表现为周期性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乏力等,而抑郁情 绪却不明显。本研究显示,PSD 患者以睡眠障碍、绝望感、运动阻滞和焦虑为主要表现,因分值和症状系数均较高,偏执、人格解体、体重减轻和症状日夜变化不明显,抑郁程度相对较轻,而焦虑/躯体化症状和易激惹较明显,重者有消极言行,以自杀企图和行为最危险。

PSD 可能是社会心 理学因素和神 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卒中致大脑损害后神经细胞会发生生物学改变,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 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基底核、环绕胼胝体和放射冠,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5]。同时,卒中后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导致卒中后患者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抑郁。

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上通过对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精神评估,可尽早认识 PSD及其相关致病因素,进而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消除抑郁情绪,而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朝辉,宋景贵,王振英,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7

[2]王卫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2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03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

[5]龙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3):363

[6]刘伯聪.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康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