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尚车旅游网
内科 2011年10月 第6卷第5期 435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廖宝共华锋凯覃君德唐利艳覃 莲 (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545002)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HAMA、NFA、FMA、BI评分。结果 两组的四项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除NFA评分外,治疗组HAMA、FMA、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O1)。结论养椎广趣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可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 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768(2011)05-0435-02 作业疗法、认知训练、吞咽功 ̄,tJll练、推拿综合康复训练、针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 查统计其发病率高达109.7~217/10万,生存者约75%致 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运 灸等)。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O~60 min。(3)心理治 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把握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 首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再针对每 动功能障,以及感知和空间定向、记忆、语言、心理等功能障 碍 ,往往同时还伴随有诸多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不能配合 早期正规的康复治疗,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延长, 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 。 为观察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2008年10月 个患者的病情及心理障碍表现拟订康复训练计划;最后根 据康复训练计划,采用行为性心理治疗(培养患者良好的行 为习惯,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坚持训练和治疗,就会取得良好 的康复效果)、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对患者进行安慰、鼓 励、启发)、认知治疗(通过听取患者的倾诉,纠正患者的错 至2010年10月,笔者对在我院诊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在 其康复过程中进行3个月的心理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的 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l0月至2010年10月 误观念)、精神分析治疗(采取倾听、疏导、启发、劝解等方 法,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全程的 康复治疗。心理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两组患者均 连续治疗3个月。 1.3评定方法于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和入院后接受 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各项生合体征 治疗满3个月时分别进行:①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 定心理障碍;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评定临床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③采用改良的Fug1.Meyer肢体综合功能 评分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④采用Barthel指数 (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 稳定,住院时间>3个月,均需要整体康复治疗。所有患者 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 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且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心理 障碍者以及有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者。人选病例共计 100例,其中脑梗死62例,脑出血38例;男56例,女44例; 年龄34~72岁,平均(54.4±9.3)岁。将100例脑卒中病 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心理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 患者须有本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进一步取得患者 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 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及家属的配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及其他检 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HAMA、 1.2治疗方法(1)心理分析: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 NFA、FMA、BI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四项评分在治疗 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而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除NFA外,治疗 组HAMA、FMA、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见表1。 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经济状况、家庭情 况、对疾病的认识、自我调节能力、角色转换等问卷评分,对 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把握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2)常规治 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脑细 胞、改善脑代谢及血液循环等)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 436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NFA、FMA、BI评分比较(n。 ±s) 3讨论 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O1或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FMA、BI评分改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 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相当高,且病后遗症多、恢复 期较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成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沉 重负担 。脑卒中后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对预后的 危害大,会明显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其主要原因是:①脑卒 中后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生活自理能力下 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 见,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 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可 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降,担忧以后自己依赖家人照顾成为家庭负担;②脑卒中患 者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困难,对社会角色转变难以接受,发生 [1]胡永善,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166. 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心理支持的缺乏;③患者担心治疗给家 庭带来经济包袱,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拒绝 接受一切治疗,为康复训练带来严重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卒 中的再发生。旧的医学模式,只将生物因素考虑为脑卒中 [2]张序.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 养,2010,3(1):2. [3]阎志兰.80例脑卒中病人心理治疗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 报:医学版,2008,25(3):46. 的致病因素,治疗只局限于疾病本身。随着现代医学模式 的转变,人类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现 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 心理防御方式,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 质量等,同时也为康复医生、患者、家庭和社会搭建起了一 个良好的心理沟通平台 。 本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HAMA、NFA、FMA、BI四 [4] 张艳,寄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5):145—146. [5] 魏金刚.脑卒中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康复的影响[J].徐州医学 院学报,2008,8(9):595—596. [6] 刘艳,胡亚丹.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J].内科,2009, (收稿日期:2011-05—10修回日期:2011-07-03) 4(5):690—692. 项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同组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的颅脑cT特点及临床分析 尹媚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南宁市【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血糖的关系及颅脑cT特点。方法530012) 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140例,其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多为腔 中9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4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进行空腹血糖测定、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颅 脑CT检查,颅脑CT特点及临床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颅脑CT特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异无特异性。 隙性脑梗死,多于基底节区发生,多灶病变。有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与脑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的颅脑cT征象的差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高血糖;CT 【中图分类号】 R 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768(2011)05-0436-02 颅脑CT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常见并发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急性脑梗死合并应 激高血糖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现对2008年1月至2010年 l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