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阅读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以下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雅”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雅”。B. 这首诗以“蒹葭”等意象营造出凄清的意境,烘托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C. 首章的“苍”“霜”“方”为韵脚,诵读时可拖长读,读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D. 诗歌中的“伊人”可以有多重理解,既可理解为意中人、贤人,也可象征理想。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古诗文默写。
(1) 万籁此都寂, 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 挥手自兹去, ______ 。(李白《送友人》)
(4) ______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______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
(7)《卖炭翁》通过“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情,深刻地表现出他悲惨的处境。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精神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3. 阅读回答问题。
第1页,共22页
(1) 班级正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请分别给不同研究主题的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中谈到的相关篇目。
研究主题汉字文化“正史”的源头
推荐篇目① ______ ② ______
(2) 作家张洁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请为这三大精神支柱选择对应的事件(只填字母)。 英雄主义: ______ 理想主义: ______ 献身主义: ______
A.保尔得了伤寒仍然坚持工作 B.保尔营救朱赫来
C.保尔劝说同志抛弃个人私利,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4. 请阅读“知识卡片”内容,参考示例,从《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
品中任选一部,为它设计一个腰封文案。 知识卡片
腰封是书的宣传语,读者通过腰封可以最便捷地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特点。《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腰封文案示例: 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送给年轻人的成长礼物。 洞穿生命本质,体会生活之美。
直面孤独,却有力量。愿这 12封信,对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第2页,共22页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5. 请用“以和为贵”的理念,应对以下突发情况。
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 ______ 。”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6.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 2023年深圳市福田区文化活动精选
第3页,共22页
活动活动区
活动名称
类型
深圳•福田黄梅戏
戏曲
艺术节
“书香福田”读书
阅读福田区
月
莲花山草地音乐
音乐莲花山
节
“朝圣敦煌”美术
美术
作品展览
美术馆
化桥梁。
(来源:“幸福福田”公众号,有删改)
(二) 2021年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关山月
场交响音乐会,每年吸引约10万观众。
该展览以“朝圣敦煌”为主题,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文莲花山草地音乐节以“坐在草地享古典”为主题,举行多该活动进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广受市民欢迎。
剧院
汁原味的传统戏曲——黄梅戏。域深圳大
该活动在深圳大剧院连续上演三场,让众多市民欣赏到原活动介绍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材料二:
坐落在深圳软件产业园黄金地段的中国活字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体验式的活字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可观、可听、可触、可玩、可尝”的全新体验空间。
活字博物馆内,完整呈现 128盘康熙年间的整版木活字,里面包含长宋、扁宋以及各种平时少见的字体。空间的储物柜是用中国甲骨文字形做的封面,从这里可以了解汉字的甲骨文形状、写法;空间内有很多老旧的铸字机、造字机、印刷机,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活字是如何铸出来的,并且可以看到铸出来的字是怎样印刷出来的。
第4页,共22页
这是一个动态的博物馆,是可以玩、可以吃、可以买、可以创新和分享的博物馆,这里也将成为中国体验式博物馆的典范。作为博物馆,不止于文化,不止于艺术,更不止于产品,它将成为汉字精神的栖息之所,将是创新思想的萌芽之所,它更是善与美的传递和分享之所。
(选自《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材料三:
烙画,又称烫画、烙花、烫花、火笔画等。古人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烙为主,彩为辅,在竹木、宣纸、丝绢、葫芦、树皮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在古代,烙画题材多以记事、山水、人物、花鸟、走兽为主。经过发展,当今烙画的题材十分丰富,本来只属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技艺,融合西方艺术以及当代艺术思维之后,变得更具有时代特色。
记者采访了烙画艺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张守福,向他提问:“ ?”他回答说:“烙画是中国特别的画种,有中国‘根’的东西,应该让更多人见到,应该想办法让它传承下去。”记者追问:“ ?”他说:“我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烙画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园,内设烙画学院、烙画博物馆、烙画展示馆、烙画创作基地、烙画体验馆、烙画一条街、烙画艺术酒店等,在休闲旅游中推广烙画艺术,努力把烙画发展成为深圳特色、湾区礼物,把烙画带给世界。”
(选自深圳艺文惠《深圳非遗:以“火”为墨,铁笔妙手烙出万千气象》,有删改)
材料四:
2023年的中国艺坛,含“圳”量很高。
“深圳造艺”来了,“深圳出品”火了。在舞台艺术方面,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隆重首演后,走向全国。巡演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的盛况一次次上演。几乎“每周一城”的紧密排期、场场“冲台”的谢幕与久久欢呼、来自业界大咖与观众网友的自发点赞,均从市场与受众的维度印证着大众对“深圳造艺”的期待与认可。
强大“破圈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这座多元而前沿的“创新之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起文化繁荣的创造力。在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征程中,寻根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为引领, 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植被”越见新绿盎然。 (选自《一座青春之城的文化担当》,有删改)
第5页,共22页
(1) 下面理解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______
A.2023年福田区在各类型场所开展了戏曲、阅读、音乐、美术等多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广受大众喜爱。
B.中国活字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玩、吃、买、创新和分享为一体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国体验式博物馆的典范。
C.当今烙画题材丰富,既保持了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又融合了西方艺术和当代艺术思维,更具时代特色。
D.深圳艺术工作者坚持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寻根传统文化,创作了舞剧《咏春》这样的文化精品,上演了“一票难求”的盛况。
(2) 根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介绍2021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倾向。(3) 请根据材料三中张守福的两段回答,按顺序补写出记者的两个采访问题。(4) 结合四则材料,说说“深圳‘文化植被’越见新绿盎然”的具体表现。
7.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谷雨袁丰亮
①谷雨,这个散发着五谷醇香、略带温和潮湿的日子,让人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谷雨与渐暖的阳光一起,与春天飘落的雨滴一起,与万物生长拔节的自然之音一起,与鸟鸣合奏的旋律一起,踏着春风变奏的节拍,在温润如酥、曼妙清新中,轻轻撩开四月葱茏的面纱。 ②谷雨回响着大自然的律动。首先敲动耳鼓的,是各种鸟鸣的声音,布谷鸟、花斑鸠、黄鹂、喜鹊、啄木鸟、麻雀,高低起伏,清脆婉转。 庄稼拔节、树叶生长、花影摇动、草木沙沙的声音,藏在月色晃动的掠影里。 ③静默了一冬的树木,枝头窜出翠绿的新叶,在风中摇摆。 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绿茵茵的蒲草、芦苇、水葫芦,扎下深深的根须。鱼、虾、小蝌蚪浮出水面探头探脑,斑头鸭划动水面,拨动云影,白鹭、翠鸟、灰雁在河边飞起又落下,嬉戏觅食,寻偶择伴。
④“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迎春花、连翘、玉兰花、樱花、碧桃开得热烈。春风轻抚,柳枝摇曳,到处是朦朦胧胧、深浅不一的绿色。公园里,踢毽子的,抖空竹的,跳舞的,老人在草地旁小憩,孩子们跑跑跳跳,游戏玩耍。清和景明,瓦蓝的天空飘荡着风筝。游人穿行在幽深静谧的林间小径,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长廊。拾阶而上,登高远望,幽思
第6页,共22页
怀古;俯瞰山下,寻觅诗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谷雨时节,春景初露峥嵘,斑斓的色彩揭开大自然的谜底,大地展开梦幻的画轴。
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地人的希望大都是从谷雨开始。农人筹划着播种计划,挑选五彩的种子,深翻耕地,堆积粪肥,忙着修理机械和农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此时的心情是跳跃的,心里盘活的生计是迫切的。农人活跃在原野之上,描绘着繁忙的春耕图。田间菜畦、村头小院,黄瓜、辣椒、茄子、豇豆……已纷纷露出头,芽须攀爬上密密的篱笆和高高的瓜架。
⑥各种农事活动到了紧要关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雨水增多,雨生百谷。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记得小时候,清晨,父亲起得很早,用独轮车将掺着草木灰的干柴草运到麦地,给麦苗盖上一层薄薄的柴灰。母亲则将余下的盖在菜园的蒜苗、韭菜上,给刚刚萌动的秧苗保温保苗、杀虫消毒,也给深埋地下的种子以温暖的呵护。
⑦古时没有日历、钟表、天气预报,一切都是百姓留心观察天地的征候,慢慢总结演化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是长期劳动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谷雨有三种物候:初候“萍始生”,意为浮萍开始生长聚集;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长大了,浅飞低翔;三候“戴胜降于桑”,寓意蚕妇勤行。按照传统习俗,谷雨时节南方禁渔、禁杀五毒,官员进行全国河湖大巡。北方采摘香椿、吃龙须菜;山西有贴禁符、祈愿的习俗;陕西渭南举行祭仓颉典礼。 ⑧谷雨润泽着诗意之美。唐朝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南宋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留下宋时的审美意境。
⑨谷雨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标志,还是传承历史的文化符号,是时光记忆留下的底片。久居都市的人们走入田园,品茗雨前新茶,体会脱俗超然,收藏的梦想,如种子等待发芽。
(来源:文旅中国,有删改)
(1) 阅读选文①-⑥段,仿照示例补全图景名称。 A ______ →河畔生态图→B ______ →原野春耕图
(2) 请从文章第②、③段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庄稼拔节、树叶生长、花影摇动、草木沙沙的声音,藏在月色晃动的掠影里。
②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
第7页,共22页
(3) 理解文章第⑥段“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4) 你将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诗意生活》杂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简述推荐理由。(5) 有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在网上发问,内容如下,请以“谷雨”或其他节气为例,多角度回答她的问题。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8.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麟①之为灵,昭昭也,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②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韩愈《获麟解③》,有删改)
[注]①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②圣人:贤明的统治者。③解: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第8页,共22页
(1) 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______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 C.未果,寻病终/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D.其真不知马也/不可知其为麟(2)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作者在甲文结尾处运用了反问这一修辞手法,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C.乙文中划横线句子“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断句正确。 D.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所托之物分别是“马”和“麟”。
(4)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和麒麟都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借此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5.0分)
9.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无论多么燥热的夏天,总会有一些人、事、景、物能让我们宁静下来。心静了,就能感知更多美好,就能专心致志做更有意义的事。 请以“宁静的夏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少于 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八、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10. 阅读回答问题。
深圳,一半是繁华都市,一半是静谧山林。
深南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雄伟壮观,犹如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构成了这座城市年轻而动感的乐章。莲花山顶,乔木葱郁茂盛, ,湖面碧波荡漾,恍若世外桃源。红树林中,白鹭或在水面①piān rán起舞,或在枝头戛然而止,此情此景,宛若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画卷。
“城在林中,路在花中,景在城中,人在景中。” 深圳不仅要成为世界的、更要成为全国的第9页,共22页
著名森林城市。
深圳的美,将吸引更多追梦人从全国各地② fēn zhì tà lái。(1)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① ______ ② ______
(2) 文段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川流不息 B.世外桃源 C.戛然而止 D.目眩神迷
(3) 划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 请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 乔木葱郁茂盛, ______ ,湖面碧波荡漾
11. 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班级要选择一幅“和”字的书法作品来布置教室,关于选择哪一幅,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提示补全讨论内容。
:我想选择草书的“和”字,因为草书飘逸纵横,正如我们和同学相处也要洒脱豁达,和和气气,不斤斤计较。
:我想选择 ______ 。
(2) 同桌要参加“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以下是他的演讲稿提纲,请选择其中不能佐证观点的一则材料 ______
第10页,共22页
演讲主题:以和为贵
观点
材料
出处《礼记•中庸》《论语•子张》《论语•子路》“和”是诞育万物的本原A.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守礼是“和”的前提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求同存异是“和”的途径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是理想社会的重要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礼记•正义》标志是谓大同。
第11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有误,“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风”。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答案】【小题1】但余钟磬音,零落成泥碾作尘
【小题2】萧萧班马鸣,欲济无舟楫,拣尽寒枝不肯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1)但余钟磬音(重点字:磬)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萧萧班马鸣 (4)欲济无舟楫 (5)拣尽寒枝不肯栖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第12页,共22页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说文解字>第一》,《<史记><汉书>第九》
【小题2】B,C,A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①《<说文解字>第一》主要介绍了汉字文化,所以想了解汉字文化,可以选择阅读此篇。 ②《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所以想了解“正史”的源头,就阅读《<史记><汉书>第九》。
(2)本题考对名著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把握。联系原著,从作品中可以找到“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如保尔保尔得了伤寒仍然坚持工作,可以看出他的献身主义;保尔劝说同志抛弃个人私利,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主义;保尔不顾自己的安危营救朱赫来,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英雄主义。 答案:
(1)①《<说文解字>第一》(《说文解字》) ②《<史记><汉书>第九》(《史记》《汉书》) (2)B C A
《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第13页,共22页
4.【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语言表达。作答时,为了提高答案的准确度,一定要选择自
己最熟悉的一部。陈述理由时,可围绕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意义来表述。如:《经典常谈》是一部充满学术气息的著作,它讲历史、讲古人、讲文化,深入浅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南。 答案:
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血与火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它用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示例二:《经典常谈》是一部充满学术气息的著作,它讲历史、讲古人、讲文化,深入浅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南。
【解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没关系的,感谢你为我的衣服增添了色彩
【解析】答案:
示例:没关系的,感谢你为我的衣服增添了色彩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要表明谅解的态度,还要具有幽默感。如:没关系,感谢你“送”给我一件花衣服。
口语交际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6.【答案】【小题1】B
【小题2】【小题3】【小题4】
第14页,共22页
【解析】(1)本题考查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材料一中提到“活字文化博物馆‘将’成为中国体验式博物馆的典范”,而不是“已经成为”。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此类题一般关注柱体高度及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从图中可知:2021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更倾向于文化艺术体验和文化场馆参观(或:2021年我国居民在文化熏陶和艺术体验类的消费占比最大;2021年文化熏陶和艺术体验在居民文化消费中的占比显着高于其他类型)。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设计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材料内容,了解张守福的两段回答,然后推测记者的问题应该是:①为什么要传承烙画艺术?②如何传承烙画艺术?
(4)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找准关键词和句,概括材料涉及的观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材料一:从列举的活动名称、活动介绍得出:福田区黄梅戏艺术节、“书香福田”读书月等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材料二:从“坐落在深圳软件产业园黄金地段的中国活字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体验式的活字文化博物馆”“这里也将成为中国体验式博物馆的典范”的句子得出:深圳的活字博物馆将成为中国体验式博物馆的典范。
材料三:从在休闲旅游中推广烙画艺术,努力把烙画发展成为深圳特色、湾区礼物,把烙画带给世界”句子得出:深圳非遗烙画艺术在休闲旅游中得到推广,将发展成为深圳特色、湾区礼物。 材料四:从“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隆重首演后,走向全国”“强大‘破圈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的句子得出:深圳舞剧《咏春》全国巡演,强势破圈;
本题是关于“文化自信“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第15页,共22页
(3)分点分条作答。
7.【答案】【小题1】自然春声图
【小题2】公园游乐图【小题3】【小题4】【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根据下一个画面“河畔生态图”和关键句“谷雨回响着大自然的律动。首先敲动耳鼓的,是各种鸟鸣的声音,布谷鸟、花斑鸠、黄鹂、喜鹊、啄木鸟、麻雀,高低起伏,清脆婉转”可概括为:自然春声图。
B.根据上一个画面“河畔生态图”、下一画面“原野春耕图”和关键句“公园里,踢毽子的,抖空竹的,跳舞的,老人在草地旁小憩,孩子们跑跑跳跳,游戏玩耍。清和景明,瓦蓝的天空飘荡着风筝。游人穿行在幽深静谧的林间小径,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长廊。拾阶而上,登高远望,幽思怀古;俯瞰山下,寻觅诗情”可概括为:公园游乐图(或:公园游玩图、山林游春图)。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学生可任选其一分析作答。如第一句“庄稼拔节、树叶生长、花影摇动、草木沙沙的声音,藏在月色晃动的掠影里”一句多用四字词语,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紧凑,富有音乐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谷雨时节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谷雨节气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二月兰花朵比作“扇动的翅膀”“地毯”,用“飞奔”把花朵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谷雨时节生机勃勃的河畔生态,表达对谷雨时节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学生需根据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作答。“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种田耽误了农时,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强调了节气对于农事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勤劳,做事要及时,不错过好时机。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珍惜青春,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不负韶华。 (4)本题考查推荐介绍。
学生需根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简述推荐理由。如,从内容来看,本文描写了自然春声图、河畔生态图、公园游乐图、原野春耕图等画面,表现了谷雨时节万物生长的美、风俗风物的美,
第16页,共22页
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之美,同时引用了大量描写美好春景的古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从主旨来看,本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些都是富有诗意的;同时本文还蕴含着作者的哲思,久居都市之人在大自然中体会脱俗超然,远离喧嚣,为心灵觅得一片宁静之所,极富诗情画意。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网友的问题,学生需根据本文内容和自己对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分析作答。如,以谷雨为例:根据“古时没有日历、钟表、天气预报,一切都是百姓留心观察天地的征候,慢慢总结演化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是长期劳动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可概括为:百姓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体现了中国智慧;根据“谷雨有三种物候:初候‘萍始生’,意为浮萍开始生长聚集;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长大了,浅飞低翔;三候‘戴胜降于桑’,寓意蚕妇勤行”可概括为:古人总结出了谷雨的三种物候现象,这是智慧的积淀;根据“照传统习俗,谷雨时节南方禁渔、禁杀五毒,官员进行全国河湖大巡。北方采摘香椿、吃龙须菜;山西有贴禁符、祈愿的习俗;陕西渭南举行祭仓颉典礼”可概括为:古人在“谷雨”时节形成祈愿的习俗,传承至今,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答案:
(1)A.自然春声图 B.公园游乐图。
(2)示例一:我选第一句。“藏”字生动形象,化虚为实,表现出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富有动感美。表达作者对谷雨节气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我选第二句。本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谷雨时节生机勃勃的河畔生态特点,表达对谷雨时节的喜爱之情。
(3)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种田耽误了农时,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强调了节气对于农事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勤劳,做事要及时,不错过好时机。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珍惜青春,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不负韶华。
(4)从内容来看,本文描写了谷雨时节万物生长的美、风俗风物的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之美,同时引用了大量描写美好春景的古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从主旨来看,本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些都是富有诗意的;同时本文还蕴含着作者的哲思,久居都市之人在大自然中体会脱俗超然,远离喧嚣,为心灵觅得一片宁静之所,极富诗情画意。
(5)以谷雨为例:①百姓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体现了中国智慧;②古
第17页,共22页
人总结出了谷雨的三种物候现象,这是智慧的积淀;③古人在“谷雨”时节形成祈愿的习俗,传承至今,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本文描写了自然春声图、河畔生态图、公园游乐图、原野春耕图等画面,表现了谷雨时节万物生长的美、风俗风物的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之美,同时引用了大量描写美好春景的古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解答句子赏析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
8.【答案】【小题1】D
【小题2】B【小题3】【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吃/同“饲”,喂。 C.说/正确的方法。 C.实现/果真,果然. D.均为“认识”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安,怎么。句意: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重点词:为,称为;以,按照;德,德行;形,外形。句意: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结尾处运用了反问这一修辞手法,突出文章主旨。 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甲文明确提出观点,描述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乙文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的字眼,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鸣,表现了自我的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绪。据此体会二者语
第18页,共22页
言上的不同即可。 答案: (1)D
(2)①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 (3)B
(4)都不被人们识别,被埋没。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参考译文: 【甲】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第19页,共22页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9.【答案】宁静的夏天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是谁打破了夏日的宁静?原来是《宁
夏》这首歌呀!
夜晚的夏日,格外美丽,天渐渐暗下来了,炎热的太阳下山了,皎洁的月亮缓缓升上来。顿时,天空被一颗颗闪亮的繁星布满了,月亮升到了天空中,它闪闪发光,把闪亮的星星照得更亮了!过了一会儿,一片片的流云在天空中慢悠悠慢悠悠地走过来,有几片调皮的流云遮住了闪闪发光的月亮。
群山在月光的抚摸之下,显得格外耀眼。那高高的山峰,让人望也望不到。那绿幽幽的帽子和绿油油的衣裳已不在这夜晚下,而它的帽子和衣裳在月光的照耀下却是闪闪发亮的。让人猜不出它的颜色是什么。
森林在月光的照耀下,也格外耀眼。它那高高在上的样子,它那挺拔的身躯,它那强壮的肌肉,让人羡幕不已!嗯!哪儿传来的鸟鸣声?噢!原来是树枝上的鸟儿们在叫。“哗,哗,哗。”这是风婆婆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她穿梭自如,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月光照在每片树叶上,树林中,有许许多多的星星在林中行走。它们走得很欢快,好像很快乐!一阵微风吹来,我隐隐约约地闻到了一丝清香,那是大自然的!
“呱,呱,呱。”月色在荷塘下才是最美丽的。瞧!荷塘上的荷花在月光下是如此美丽,好像是一位化过妆的姑娘。有些荷花还是花骨朵儿,它们藏在水里;有些荷花已经开了花,它们露出了水面,享受着月光的抚摸。荷塘里还有荷叶,有些荷叶弯了个腰,在水面上漂浮着;而有些荷叶则高高在上,它们就是传说中的老大。荷塘里最美的要数水面。今晚的水面非常美,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繁星、月亮、流云。月亮在水面上更耀眼了,就像西施一样美! 宁静的夏日,是最美丽的!让人难以忘怀!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宁静的夏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宁静”可以理解为周围环境的宁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心静下来。无论多么燥热的夏天,总会有一些人、事、景、物能让我们宁静下来。心静了,就能感知更多美好,就能专心致志做更有意义
第20页,共22页
的事。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的可以是一条新闻,一个故事,是一个微笑,一次帮助;还可以是一句话语,一个观点,是一道风景,一份心情等等。本文选材广泛,可以是亲情对“我”的呵护,可以展现师生对“我”的鼓励,还可以写成长路上遭遇挫折,被某人或某物触动,重新出发等。写法上可以夹叙夹议,借助细节描写,特别是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选择典型材料,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夏夜宁静的美。开篇由歌曲点题,新颖独特,吸引人。文中按顺序写了夏夜月光下的群山、森林、荷塘的美,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形象,最后再次电梯,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10.【答案】【小题1】翩然
【小题2】纷至沓来【小题3】C
【小题4】花朵争奇斗艳【解析】答案: (1)翩然 纷至沓来 (2)C
(3)深圳不仅要成为全国的、更要成为世界的著名森林城市。 (4)示例:花朵争奇斗艳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piān rán”应写作“翩然”;“fēn zhì tà lái”应写作“纷至沓来”。
(2)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该句语序不当,“世界”“全国”应该交换位置。
(4)本题考查语句仿写。解答时要注意围绕莲花山顶的风景进行仿写,所写语句前面是景物,后面写这一景物的特点。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第21页,共22页
11.【答案】【小题1】楷书。因为楷书端庄方正,可为楷模,正如做人要方正质朴,一身正气
【小题2】B【解析】答案:
(1)示例:楷书。因为楷书端庄方正,可为楷模,正如做人要方正质朴,一身正气。 (2)B
(1)本题考查字体欣赏。根据示例,结合字体特点,能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把握。 ACD.材料能够佐证观点。
B.材料不能佐证观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说的是学习修身的方法,与“和”无关。 故选:B。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22页,共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