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化经济下,随着新浪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软件的风靡,“网红”这一新颖的词汇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相关产业随之产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其原因在于粉丝沉淀及维系困难、网红体系发展不规范、维权困难、行业集中度过高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研究网红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建议针对网红自身低成本、精准营销的特点建立网红联动模式,推动网红经济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经济;网红营销;精准营销;联动模式;网红经济
一、网红营销概述
网红是基于互联网,随着时代科技信息在主打或者被动的情况下生产出内容,从而在互联网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为数众多的粉丝的一类人。网红的诞生促进了网红营销、网红经济的诞生发展。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打通是网红营销成功转型为营销模式的历史性时刻。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当下消费升级的热潮来看,网红凭借个人流量和影响力省略了卖家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直接通过自媒体传播商品的信息。网红营销不同于其他传统的营销形式,这是一种新型营销方式,专注于利用网络红人的效应,将品牌所要展示表达的信息传递到消费市场,实现巨大的商业利润。 二、网红营销的利弊
(一)网红营销的存在的问题:
1.粉丝沉淀、维系困难:对于直播账号如何在开播前半小时内吸引大量粉丝?进来的粉丝互动和扩散意愿是否强烈?直播过程中能否得到粉丝信任使其购买产品?直播时用户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内容和互动上,很难转换成关注粉丝,所以粉丝的引导、沉淀、维系一直是网红最大的难题。
2.网红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困难:网红直播省去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销售收率是其发展迅速地优势。但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三无”产品,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网红要求消费者付款时对恶人账户付款,这样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很难有实质性证据为自己维权申辩。 (二)网红营销的独特发展优势:
1.精准营销:新零售时代下,网红营销已经成为电商流量变现的途径之一。与品牌的产品同步,优质广告地输出,使得用户对于社交网络的广告接受并认同,最终取得好的流量转化效果。
2.销量可观:移动社交平台的高度认可一方面表明粉丝对广告的内容以及品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网红的个人魅力及个人影响力对粉丝产生的深远影响。电商网红的带货能力与商品质量远高于淘宝主播的低价促销,吸引了一系列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活跃粉丝。 三、网红营销的发展路径
(一)内容输出将成为网红长久发展的必要要求
在“内容为王”的这个时代,只有极具创意、持续稳定、个性鲜明的优质、原创内容地输出,才能吸引用户,产生共鸣,才能使得内容输出转换为价值输入和可持续盈利模式。快节奏时代网民的需求碎片化,多数网红产出的作品都是短小、简单、快速的作品。目前网站上大部分作品存在雷同抄袭现象,用户对于这类作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这一系列的困扰问题要求网红必须沉淀到最基础的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创造出更具内涵、更有深意的作品。
(二)突出品牌优势,精准适应对象
网红营销的成功是在其高效的购买转化率,丰富的内容、花哨的优惠营销手段,实现最终的购买转化率。针对长期的活跃的粉丝,在了解其消费行为及消费爱好后,深度互动有效提高用户粘黏性,增强粉丝对网红的信任感。同时,网红亲身体验产品,减轻了粉丝对产品的质疑,降低粉丝对产品的防备心,从而提升电商销售数据。网红搭建的社区平台,组织群体活动,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成果,提高粉丝的凝聚力,维持粉丝长期活力,从而实现商家与自己的经济效益。
(三)外部监管与市场约束结合
当前网红经济发展迅猛,法律监管力度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从而引发一系列网红经济问题产生,导致主流网红平台评价机制弊端日益显现。针对此类在网红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失德情况,应该采用处罚和教育并重的手段,实现网红经济产业的道德净化。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作为传播平台,要主动承担肃清失德主播的行为;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要提升自我素质,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要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为用户,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决抵制传播不良信息的平台及主播,敢于揭发,从源头遏制低俗、不法内容传播。 参考文献:
[1]喻跃梅.网红经济在跨境电商运营推广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8):88-.
[2]何思延. 网络直播对品牌传播的影响研究[D].民族大学,2017.
[3]王清,田伊琳.网红隐性广告透明化规制:必要性、规制模式与标准[J].出版科学,2020,28(02):74-81.
[4]高玉颖,余杨.探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红营销模式[J].传媒论坛,2020,3(03):68. 作者简介:张岚,女,生于1997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会计学方向。
李希羽,女,生于1998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泰兴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会计学方向。
周昱文,女,生于1999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会计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19C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