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的含义: 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①、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②、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③、财务分析的性质:是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1)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2)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
(3)财务分析的结果是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1、一般目的: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七类使用人的具体目的: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供应商、政府、雇员和工会、中介机构。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提示差异和矛盾。
1、按比较对象(和谁比):
a.不同时期的比较(与历史比)——趋势分析法
b.不同企业间的比较(与同类比)——横向分析法
c.实际与计划的比较——差异分析法
2、按比较内容:
a.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报表项目的总金额)
b.比较结构百分比(结构百分比报表)
c.比较财务比率
(二)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A、差额分析法:净增效率原则的具体应用
B、指标分解法:应用较多,如杜邦分析体系
C、连环替代法:基本不用。
D、定基替代法:14章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析的目的;
2、收集有关的信息;
3、根据分析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4、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
5、进一步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
6、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1、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2、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
3、要注重事物的联系,坚持相互联系地看问题;
4、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5、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坚持定量为主。
六、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报表提供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①、报表本身的局限性;②、报表的真实性;③、企业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对可比性的影响;④、比较基础的存在局限性(引导原则具体应用)。
①③、局限性的表现是对会计原则的一个挑战,②④、局限性的表现是对会计假设的一个挑战。
(二)报表的真实性(要靠审计解决)
财务分析人员要注意的与有关的问题:
1、财务报告是否规范;2、是否有遗漏;3、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4、审计报告的意见及注册会计师的信誉。
(三)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影响可比性
(四)比较基础问题
1、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2、趋势分析以本企业历史数据作比较基础;3、实际
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做比较基础。
第二节 基本的财务比率
基本财务比率包括四大类:变现能力、资产管理、负债和盈利能力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反映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即短期偿债能力
(一)、流动比率:反映流动资产变现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未考虑流动资产变现的价值损失和经营活动的中断的可能性)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分析: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差。
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还要看短期债务的多少,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但它是一个绝对数。流动比率是个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企业之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影响因素: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
标准值: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二)、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四个原因
A、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B、部分存货已损失报废还没做处理
C、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
D、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分析: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三)、影响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
1、引起变现能力增加的因素: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引起变现能力减少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又称营运效率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一)、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二)、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回收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分析: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变现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公式中的“销售收入” 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数据来自利润表。。“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全额,是指资产负债中“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金额。
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
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
A、季节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B、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
C、大量的销售使用现金结算
D、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四)、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周转速度慢,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分析: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
三、负债比率:是指债务和资产、净资产的关系。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针对全部负债的偿还
还本能力:负债总额/XXX
付息能力:息税前利润/利息
(一)、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注意:负债总额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分析角度不同,对资产负债率的高低看法也不相同。
债权人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该比率越低,债权人越有保障,贷款风险越小;从股东的角度看,如果全部资本利润率大于借债利率,则希望该指标越大越好,否则反之;从经营者角度看,负债过高,企业难以继续筹资,负债过低,说明企业经营缺乏活力;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企业要在盈利与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产权比率:反映了债权人和股东提供资本的比例,是债务资本受权益资本的保障程度,也是企业资本结构体现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分析: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和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率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另一方面,该指标也表明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三)、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产权比率的延伸,更为保守、谨慎地反映债务资本受权益资本的保障程度。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分析:有形净值债务率是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其比率应是越低越好
(四)、已获利息倍数:衡量企业用收益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注意公式中:利息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资本化利息
分析: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了企业息税前利润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倍数越
大,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在确定已获利息倍数时,应本着稳健性原则,采用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来确定,以保证最低的偿债能力
另外,也可以结合这一指标测算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长期债务会随时间延续不断转化短期负债,并需要动用流动资产来偿还,为了使债权人感到安全有保障,应保持长期债务不超过营运资金。
(五)、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
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企业赚取利润的比率。(规律性:AB率=B÷A×100%)
一般说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营业状况,非正常营业状况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不能说明企业能力,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予以排除
A、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
B、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
C、重大事项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
D、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
(一)、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反映销售收入提供税后利润的能力
分析:该指标反映收入的收益水平,其可以进一步分解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因素
(二)、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反映销售收入提供毛利润的能力 或补偿期间费用的能力
分析: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就不能盈利
(三)、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分析:该指标说明三个方面的问题:
A、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B、指出了影响资产净利率的因素有产品价格、单位成本高低、产量和销量的大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
C、可以利用它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
(四)、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该指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掌握标准:
对于每一指标,都要从含义、计算、分析过程、影响因素、注意问题等全面把握
①、在计算指标时,要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分子为时期指标时,分母也应为时期指标;分子为时点指标时,分母也应为时点指标。如果分子分母不匹配,应将时点指标加以平均,用平均数计算;
②、在分析时,要注意运用稳健原则。例如,在选择已获利息倍数的标准时,就应选择连续几年的最小值。
③、分析指标时,要注意由大到小,层层深入,直到找到问题的最终症结。
④、计算指标时,要注意运用最佳替代指标。例如,计算存货周转率时,按要求应该使用销售成本;如果题目中没有销售成本指标,就用销售收入指标近似替代。
第三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杠邦财务分析体系
1、杜邦分析体系中,核心指标是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2、分析:从公式中看,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受到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影响,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这样一步步将各项影响指标进行分解,最终将影响权益净利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独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通常直接用资产与负债的期末余额计算,而在权益乘数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需要用全年平均额计算
学习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3、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反映的主要财务比率及其相互关系:
①、自有资金利润率与总资产净利润率及权益乘数之间的关系,即:
自有资金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②、总资产净利润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
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③、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及销售净额之间的关系: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额
④、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净额及资产总额之间的关系: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⑤、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揭示上述几种财务比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再将净利润、总资产进行层层分解,就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它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直观、明了地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了解决财务问题的思路和财务目标的分解、控制途径。在学习中应注意:
(1)、自有资金利润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它取决于企业的总资产净利润率和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企业在运用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高低,而权益乘数则主要反映企业的筹资情况,即企业资金来源结构。
(2)、总资产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综合性也极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结构、资产周转速度以及资金占用量等各种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总资产净利润率的高低。总资产净利润率是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因此,可以从企业的销售活动与资产管理两个方面来进
行分析。
(3)、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净利润与销售净额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销售收入增加,企业的净利会随之增加,但是,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必须一方面提高销售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各种成本费用,这样才能使净利润的增长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从而使销售净利率得到提高。
(4)、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是否合理。资产结构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的比重过大,就应当分析企业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有无现金闲置现象,因为过量的现金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与应收账款过多,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5)、结合销售收入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资产周转速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资产周转较慢,就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资金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不仅要分析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更要分析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并将其周转情况与资金占用情况结合分析。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一)、注意掌握九个重要的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与年末普通股数的对比比率
①、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数
②、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③、每股股利=股利/年度末普通股数
2、与每股市价相关的比率
④、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⑤、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⑥、股票获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3、关联比率
⑦、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⑧、留存盈利比率=(净利-全部股利)/净利
⑨、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二)、指标分析:
1、每股收益: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应注意的问题:
(1)、合并报表问题:对于编制合并报表的上市公司,应当以合并报表的数据为基础计算。
(2)、优先股问题:对于有优先股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应当扣除优先股股利,即
每股盈余=(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末普通股数。
(3)、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如果年内股份总数有增减时,应当按照加权平均股份计算年末股份数(当月发行,当月不计,从下月开始计算)。
(4)、复杂股权问题:我国暂不考虑复杂股权问题。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能力水平。在分析时,可以用于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的相对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价,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在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包含的风险;
(2)、股票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所以对于相同的资本规模和利润规模,但普通股不同,所以每股收益也不同,这时并不能说每股收益低的收益能力低。事实上,这时的盈利能力是相同的。所以在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时不要绝对化。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投资报酬率×市盈率=1
市盈率反映投资人对每元净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它是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
(1)、市盈率不能用于公司间的比价;
(2)、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价不会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比如,每股收益为零的时候,市盈率无穷大,此时市盈率没有任何意义。
(3)、市盈率受净利润的影响,而净利润受会计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得公司间比较受到限制。
(4)、市盈率受市价的影响,而影响市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投机操作等,所以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
(5)、正常的市盈率是5~20,市盈率太高和太低,风险都会加大。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1/(每股收益/每股市价)=1/预期报酬率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普通股现金股利)÷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股利总额是指现金股利总额,不包括股票股利。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股票获利率应用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对于非上市公司,其股票流通不畅,股东主要依靠股利获利。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7、留存盈利比率
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8、每股净资产: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每股净资产,理论上是股票的最低价值。
9、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投资者认为,市价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资产的质量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资产质量差,没有发展前景。优质股票的市价都超过每股净资产许多,一般说来市净率达到3可以树立较好的公司形象。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作用:
1、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
2、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
3、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4、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
5、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1、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部分/总体
2、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部分/总体
3、流入流出比分析:A、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B、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C、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
记住这个结论:对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公司业说,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应是负数,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应是正负相间的。
(三)、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指将资产迅速变为现金的能力。评价企业的偿付债务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主要是考虑经营现金净流量对某种债务的比例关系,即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某种债务。
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延期的,必须如数扫期偿还
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③、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现金债务总额比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最大借款能力。
最大借款能力=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市场借款利率
(四)、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评价营业现金流创造能力,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投入的资源对比进行分析。
①、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
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越大越好
②、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③、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五)、财务弹性分析
评价适应环境、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通过分析\"现金供应/现金需求\"来评价财务弹性。
①、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小于1,则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②、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