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淑花
说起来,在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这个班是我带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班。
刚接触这个班时,觉得干什么都特别费劲。随着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使他们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一年之后,感觉就完全变了。学生也慢慢地在进步,我的教学工作也逐渐轻松了。我们班姬发娟的提高就是一个例子,如今她上课时敢举起了手了。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如有点同学计算出来爸爸10岁!一定要学好数学,因为这是生活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立即想到的是保持。
怎样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完,当天评讲完。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放在一起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采取这种办法之后,成效显著:首先是崔晋宁同学作业能按时完成了;苏光荣的成绩几次考试都提高了;崔一帆同学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孩子们的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感到很欣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争取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